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22- 03- 2004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东南亚通讯

台湾新任台北总教区
若瑟 郑再发 总主教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如下:

--中国教会注视着罗马 与陕西省西安教区主教李笃安蒙席的对话
--中国地下主教在外籍教会访客离境後获释
--台湾新任台北总主教强调推动圣召和福传
--老挝兴办五载大修院困难中坚持牧民培育
--越南中部顺化教区领袖要求政府归还教产并放宽宗教政策
--印尼主教团强调四旬期是认真反思和谋求解决冲突途径的最佳时机
--一千多名成年望教者即将领受圣事
--印度 天主教会新闻协会庆祝成立四十周年纪念
--小兄弟的一生(作者锺安住)

中国教会注视着罗马 与陕西省西安教区主教李笃安蒙席的对话

(亚洲新闻社西安讯)-李笃安主教是中国天主教会的杰出人物。李笃安主教生於一九二七年六月十叁日;自一九八七年起,开始担任西安教区主教。他曾经在狱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一九五四至一九五七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O年、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九年。中华大地内外,李笃安主教都被视为"中国官方教会"的精神领袖。近年来,李笃安主教积极活跃在牧灵领域;坚定地捍卫教会的自由和权利。他是一位谨慎而勇敢的牧人,绝对忠实於罗马圣座;在绝不在教会信仰与权利问题上妥协的前提条件下,与政府当局合作。二OOO年一月六日,他果敢而机智地回避了北京违法祝圣主教的礼仪。同年十月,他再度积极参与反对封列一百二十位圣人的政治活动。在此,亚洲新闻发表宗座外方传教会月刊《世界与传教》叁月号上发表的,采访李笃安主教的长篇报导。

尊敬的李笃安主教,让我们就从教宗的首席权说起吧……

教宗是教会的首领,教会的宗徒性就在於教会是从宗徒传下来的,以伯多禄为首的。教宗有权管理和监督整个教会,这一权利包括了选举主教在内。我们从没有否认过教宗的权利,因为这是我们天主公教信仰的基本点。现在,教宗管理教会的权利应该是名副其实的。总之,在中国我们有支持独立的和民主的管理教会的宗教政策。那麽,二者该如何相融合呢?我想圣座和中国政府拥有解决问题的工具。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新主教的选举。在目前局势下,我们不能在未能得到政府批准的情况下祝圣新的主教。如果政府不反对我们提出的候选人,我们就报请圣座批准。一旦教宗没有批准,那麽,我们不会祝圣的。

您是如何看待中国与圣座之间的外交关系呢?

我想双方都希望重新恢复外交关系。我认为,教宗本人也是愿意的。目前最大的障碍是选举和祝圣主教。困难是存在的,但是,应该说还是取得了显着进步的。中国政府承认教宗在天主教会中的首席作用。我们公开为教宗祈祷,毫不保留地申明教会是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的教会。我坚信双方之间的距离终将会填平的。

二OO叁年,通过了叁项有关民主管理教会规则的档。您对此有哪些看法?

如果这份档是根据天主教会传统达成的,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绝对需要维护耶稣亲自定下的教会等级制的作用。宗徒们的继承人主教的权利是真正的管理权。诚然,每一位主教都有他本身的局限性,但他们都应该象一位仆人那样领导教会。然而,主教的权利是名副其实的,是不能缩减成象徵的标志的。任何人都不能取代主教领导教会。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积极促进平信徒参与教会生活。主教应该开放自己,接纳平信徒的贡献。但,主教始终是领袖,他的作用是不能被架空的!

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作用?

在我们所处的情况下,我们注意到了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存在。如果它的作用是将教友们聚集在一起,那麽,是不应有问题的。爱国会不能 驾於教会之上,应该在教会内,在主教的领导下。

您如何看待"地下教会"?

所有的中国天主教徒都团结在同一信仰中。就我所知,教宗尊重双方团体,号召大家和解、统一。一些地下团体说我们反对教会。我是属於"开放教会"的,但是,我并没有造反,因为我绝对承认教宗的首席权。我们拥有相同的信仰,我们都与教宗保持一致。为此,我们就应该在教会的传统体制和教义中团结起来。

现代化似乎也带来了世俗化。请问教会如何迎接这一挑战?

世俗化是普世性的挑战,现在已经波及到了中国教会。社会中存在着强烈的金钱意识和享乐主义。我们基督信徒,包括司铎、修会会士和主教,都生活在社会中。显而易见,我们也受到了影响,特别是青年司铎们。他们看到同龄人都富了起来,过上了舒适的生活。相反,中国神职人员的生活是非常艰苦、贫困的,无法满足人的欲望。这是很容易失望的,青年神职人员也不例外。

请问天主教会家庭是如何传播信仰的?

信仰曾经成功地由父母传给子女。今天,仍然是这样,但是,更困难了。现在,家庭需要得到帮助才能完成这项任务。然而,他们并不能单独面临世俗化的危险。在过去的几年 ,我们为青年教友举办信仰知识讲座;为孩子们举办夏令营活动。现在,当局禁止我们继续开展这些活动。

教会在社会领域开展了哪些工作?

从二OO二年起,我们教区的社会服务办公室在德国天主教会国际合作组织Misereor的帮助下开展活动,成效显着。我们安排了五名全职的工作人员和叁名志愿人员。我们在陕西省各地的贫困农村开展小型计画--打井、开渠、保健;教育、孤儿;援助发生自然灾害的灾区……。我们帮助所有有需要的人,不受宗教信仰的限制。这是中国天主教会的新发展,在这一领域中,我应该说,我们的教区先行一步。

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教会的福传前景?

我们再次得知许多青年对基督信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知识份子也向基督信仰开放了。

在这一领域中,新教似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诚然,新教团体正在非常快的成长起来。他们非常活跃,每个人都要"带来成果",换言之,将新的成员带到团体来。然後,加入团体的人都得到了热情的接纳,比我们要热烈多了。他们向新成员传授的教义都比我们的言简意赅;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此外,他们与热爱圣经信仰、不承担经常参与义务和责任的学生及知识份子的接触广泛。但是,我们应该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功感到满意。无论如何,基督信仰得到了传播。此外,他们中的一些人深化信仰,甚至赞赏天主教会教义与传统的宝贵财富。

也就是说,天主教会缺乏传教精神……

传教精神在中国天主教会内是存在的,并且我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我们成长速度缓慢,我们还没有能力接纳社会中所有有兴趣的人。但是,我们将竭尽全力。我是很乐观的,我本人可以证实,近二十年来,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这是中国福传的最佳时机。人们从未象今天这样开放,支持基督信仰。

我们正处在时代更替的时刻,您是否相信年轻主教可以领导好中国教会?

再过十年,将只有年轻主教来领导中国教会了。我是不在了,但是,我对他们能够胜任充满信心。我相信天主会帮助他们的。

请问义大利天主教会可以从中国教会学习什麽?

我们是一个处在逆境中的教会;我们充分认识到还没有做到完全彻底地见证耶稣基督。我们不能为义大利教会提供任何借鉴。我们还很贫困,还需要接纳。一九九二年,我曾经去过义大利,参观了罗马、各大殿、宗徒的墓地等。罗马太重要了,因为它拥有宗徒们的见证;那 是首批基督信仰的地方。这是义大利天主教徒的光荣,他们始终保持了天主教信仰,始终忠实於教会和教宗。我希望我们将继续向义大利天主教徒学习他们的忠诚。


中国地下主教在外籍教会访客离境後获释
【天亚社香港讯】中国东北黑龙江省一位於叁月初被捕的地下主教据报拘留十天後获释,教廷日前曾要求中国政府解释该主教被拘留的原因。

多位元教会消息人士叁月十六日对天亚社说,齐齐哈尔教区魏景仪主教被拘留十天後,已於叁月十四日下午获释。

然而,消息人士亦说,魏主教被指令必须与他的司机在一起,而他的手提电话卡已被公安充公。

据报,属「地下」教会的魏主教叁月五日在哈尔滨机场迎接两位法国籍教会访客後,在公路收费亭被截查时,与他的司机及两位访客一起被带走。除了魏主教,其他人翌日已获释。

黑龙江省接壤中俄边境。齐齐哈尔距离省会哈尔滨西北二百六十公里。

教廷於叁月十日罕有地发出声明,要求中国政府公开拘捕该主教的原因。

翌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健超向传媒称,公安没有对魏主教采取限制措施,而有关传言与事实不符。

一位元消息人士说:「魏主教能早日获释,相信与两位外籍教会访客在主教被拘留後不久已离开中国有关。」他指出,有关官员不愿见到地下主教与外国人接触。

据其他教会消息人士指出,主教的车子在「离开机场後已被跟踪。在收费亭被截查时,公安及宗教事务局官员对主教的态度粗野,直至他们发现车上有外国人,气氛才稍为缓和。」

魏主教其後被扣留在哈尔滨一间宗教局办的宾馆内,主教的大姊及弟弟获准於叁月十日与他见面,公安告诉他们魏主教将会很快获释,但却没有指出具体时间。

教廷新闻处主任若亚敬.纳瓦罗-瓦尔斯(Joaquin Navarro-Valls)於叁月十日发表声明,表达对有关事件的「关注及难过」,并要求中国「公开拘捕该主教的指控。」


台湾新任台北总主教强调推动圣召和福传
【天亚社台北讯】新任台北总教区郑再发主教在就职礼上表示,希望在任内首叁年致力推动圣召和福传。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於一月廿四日任命七十二岁的郑主教接替退休的狄刚总主教,出任台北总教区首牧。

郑主教的就职弥撒於叁月十叁日在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举行,他在讲道时以国语和台语向近八百名参加者说,他会在任内加强圣召培育和福传,但先要做的是尽快熟悉各堂区、教会学校、机构和组织。

他续说,在二零零一年在全台湾推行的「新世纪.新福传」大会至今多年,各主教、神父、修女、教友经过多年探讨,相信会更有效进行福传。

郑总主教感谢各支持他的教友,并希望他们为他日後的挑战祈祷。百多名台南教区的教友乘坐五小时的车到来出席礼仪。

主教座堂的入口摆满各政府官员、教会领袖和其他宗教领袖送来的花篮,其中包括送自台北市长马英九、天主教辅仁大学校长黎建球。

出席的嘉宾还有前台湾驻教廷大使戴瑞明和多国的大使和代表。

高雄教区单国玺枢机在弥撒中感谢狄总主教多年来对台湾教会的贡献,特别在教育方面,他希望在郑总主教的领导下,教会的教育工作能蓬勃发展,人们不会把天主教会看成一个「洋教」,而会视教会为真正的本地教会。

教廷驻台北代办安博思(Ambrose Madtha)蒙席和台北总教区秘书长王振华蒙席,分别以义大利语和国语宣读教宗的委任状。

当狄总主教把权杖交给郑总主教,并引领他到祭台後的主教座时,全场鼓掌。

台北一教友领袖李国强对天亚社说,希望通晓台语的郑主教能带领总教区的福传工作。

在大陆福建省出生的郑总主教於一九五七年晋铎,曾在台南教区当堂区神父、校长和小修院院长,一九九零年祝圣为台南教区主教。

台南教区的杨瑞玉对天亚社说,郑总主教常常在她困难时为她分辨,她会十分惦念总主教。

在弥撒後的午宴上,台南德光女子高级中学叁十多名学生唱出由一台南教友为郑总主教作的一首歌,郑总主教曾该中学校长十九年。


老挝兴办五载大修院困难中坚持牧民培育

【天亚社曼谷讯】尽管老挝的全国大修院没有定期的课堂,但修生习惯每逢周末往天主教村落实习牧民工作。

他们有如耶稣的门徒,两个两个的前去中部一些没有神父到访的村落传教。不过,今天的门徒是骑摩托车而去。

修院的前教务长奔连.皮达翁(Bounlien Phithkvong)神父在万象东南二百七十五公里的他曲修院说,修院购买四辆摩托车时,已构想推行这项牧民训练课程。现任沙湾拿吉代牧区司铎的皮达翁神父驻於他曲,但仍协助修院的学生事务及在修院教学,还要牧养六个堂区。

奔连叁月初出席曼谷一个有关修院培训的会议时对天亚社说,修院目前有十二名大修生,年龄介乎二十至廿九岁,其中两人来自最北端的琅勃拉邦代牧区,四人来自南部的巴色,六人来自沙湾拿吉。

他说,每周六,修生前往各个村落给年轻人教授要理、圣歌和祈祷。在主日,他们主持礼仪,包括主日读经、读经讲解、祈祷和分送圣体。

修生在乡村的圣堂留宿,尽管其中一人可能会骑摩托车再往另一村落教授或带领礼仪。奔连神父说,他们在主日下午返回修院前,也先探访家庭、辅导青年和探望病人。

他解释,尽管学生视这机会为牧民职务的实习经验,他们的服务对代牧区确是一种祝福。代牧区现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六堂区教友,由一位主教,七位司铎和一些修女服务。

据奔连神父说,教会对於牧民课程很满意。但他说,修院培育仍面对大修院於一九九八年开办时的同一挑战。

他解释说,当时每代牧区都要派教授往修院任教。由於神父有时因堂区或传教站的职务延误,以致未能抽空往修院上课,使课堂经常受阻。他说,当教授缺席时,学生就必须自修,但要求他们自修,却是一项挑战。

奔连神父说,毗邻泰国东北地区与老挝拥有相同的语言和文化,几位来自当地的神父也协助修院教学,但不定期。老挝的教职员由四位神父和修女组成。

他承认,教授的教学资格「可有待改善」。但他说,目前教会的计划是待修生晋铎後,派遣他们往海外进修。若干老挝籍修生正在其他国家的大修院读书。

全国修院的修生在晋铎前,必须完成叁年哲学和四年神学课程。然後,他们有一至两年时间来明辨未来的使命。

神父说,在辨识期间,他们可放假或在堂区工作。最後,再由地方主教决定毕业生能否晋铎。

他引述修院的一个积极发展,就是去年开始兴建、将近完工的新修院大楼。他说,这两层高的建 物预期在九月的新学年启用。大楼上层有寝室和小圣堂,楼下有饭厅、课室、康乐室和客房。

共产党於一九七五年掌权时,国内的宗教活动陷於停顿。自九一年颁布的新宪法支持宗教自由後,教会再度重开,并兴建新圣堂。老挝的天主教会获准与其他教会团体,尤其是泰国教会恢复关系。

据教会的统计,老挝有四个代牧区,合共一百廿叁个堂区,由叁位主教、十四位神父和七十六位修女管理。在全国五百八十万人口当中,天主教徒的人数为叁万五千人。

越南中部顺化教区领袖要求政府归还教产并放宽宗教政策
【天亚社越南顺化讯】越南中部顺化总教区阮如彩(Nguyen Nhu The)总主教、修院院长、神父、修会代表及教友近日在总主教府,与承天暨顺化省宗教事务局五名官员会面。

宗教事务局主管杨越洪(Duong Viet Hong)表示,会议目的是向教会领袖解释政府的宗教政策,并商谈解决教会与政府之间的问题。他把宗教局形容为政府与宗教界的桥梁,每年将与天主教领袖多次会面。

阮总主教表扬当局主动召开二月廿日的会议,称这是让宗教局向政府反映天主教会关注议题的机会。

出席的教会人士指出,他们多年来曾不断向共产政府要求归还在一九七五年越战结束後遭没收的土地、学校、宿舍及孤儿院,但政府不单拒绝,还把部分房宅出售或转作其他用途,像圣母往见会、天恩修院及另一小修院均遭政府没收,至今仍未归还。

一位圣母往见会修女指称,政府把该修会名下四十公顷的土地没收, 给她们留下二千平方米土地;又不准许修会在这片土地上兴建诊疗所和伤健人士中心。

天恩修院一位修道人称,该院原有土地一百零七公顷,其中一百零二公顷遭政府充公并转为旅游景点。在过去五年内,修院曾多次抗议,但毫无结果。

六十岁的陈文贵(Tran Van Quy)神父以胡志明市总教区前小修院最近已归还教会为例,呼吁承天暨顺化省政府也把前小修院归还教区。

至於宗教政策方面,他认为政府应取消神学院每两年招生一次的限制,应放宽为每年招生。政府亦应容许宗教团体兴办学校以及开设印刷社出版宗教报章和文献。

此外,由於圣诞节并非公众假期,陈神父促请公立学校顾及宗教人士的需要,不要把公开考试安排在圣诞节当天举行。

一位赎世主会神父指出,尽管其修会已有一批来自外省的年轻教会成员,可以接任现时居於顺化的年老修士的工作;但该批年轻教会成员需先取得政府发放的「永久居留」准许证,方可在顺化居住及工作,但申请批核却毫不容易。

方济各堂区一位教友领袖抱怨,在二零零一年向政府请求重建一座於一九六八年战乱中摧毁的教堂钟楼,至今仍未获批准。他说,该堂区原拥有一幢楼房,以出租获取收入,但遭政府没收出售。另有与会者向宗教局官员查询堂区未获批准兴建教堂的原因。

与此同时,一位神父要求当局终止兴建一条距教堂入口台阶仅四公尺的公路。此外,亦有与会人士表示,政府最近下达指令,要他把一所为贫困学生兴建作教学用途的楼房拆卸。

一位圣母无原罪孝女会修女指出,顺化教区的神父及修士获准到海外进修的人数较其他教区为少,所以她向政府要求容许更多神父及修士往海外进修。另外,她的修会亦无法从外国取得药物以治疗区内居民。

一位官员回应这些申诉称,自一九七五年至今,顺化总教区已有九十二人获准出国,六十七处崇拜场所修葺妥当,及一所牧民中心兴建落成。

宗教局主管说:「你们的提议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相信这些问题需要长时间方可解决。」然而,他答允把有关要求呈达上级。

按二零零叁年当地教会统计,在顺化总教区一百九十八万馀人口中,天主教徒占六万四千零四十二名,教区有神父一百零五位、修会人士六百五十六位、修生卅八名、及传道员一千四百六十二位。

印尼主教团强调四旬期是认真反思和谋求解决冲突途径的最佳时机

(信仰社雅加达讯)印尼天主教会将解决冲突和建设友爱的国家定为二OO四年四旬期的中心内容。主教团社会-经济发展委员会在此期间发出呼吁,进行一场全国性质的"本着友爱精神解决冲突、使所有人过上福生活"的活动。

委员会在向各教区和堂区发放的宣传资料中,充分展示了席卷国内各地的武装流血冲突;鼓励人们在信仰的光照下解决冲突;建议人们采取具体行动维护人类尊严;通过守斋、祈祷和对话建设非暴力的文化。

宣传材料中指出,"四旬期中主要默想的内容是如何造福人民;创造名副其实的团结友爱精神"。

印尼多位主教也在他们的四旬期牧函中,强调了和解的重要性。首都雅加达总主教区总主教达玛玛蒂亚枢机指出,许多印尼人平静地生活着,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团结精神。在当前的冲突局势下,天主教会团体蒙召拿起对话的工具。

地方种族团体与中央政府冲突不断的巴布亚群岛首府查亚普拉教区主教莱奥·拉巴·拉迪亚蒙席,在各堂区、学校、团体,包括非基督信徒村庄 ,广泛发表了题目为《和平与和解的文化》的牧函并得到了广大基督信徒和非基督信徒的赞扬与肯定。

马鲁古群岛首府安汶教区主教佩特鲁斯·卡尼休斯·曼达吉蒙席,要求饱受暴力武装流血冲突席卷达两年之久的马鲁古群岛团体,将宽恕与悔改视为四旬期的主要内容,彻底放弃暴力与复仇。


一千多名成年望教者即将领受圣事

(亚洲新闻社吉隆玻讯)四月十日复活瞻礼的前夜,马来西亚首都吉隆玻总主教区以及全国各教区中的1,006名成年望教者,将从总主教的手中领受圣洗、坚振和初领圣体圣事。

候选人们是在四旬期第一主日和第二主日举行的"选择礼仪"中筛选出的。仅首都吉隆玻总主教区,就有607名;此外,还有来自Tampin和Terengganu的首批望教者。

二月二十九日主日的弥撒圣祭讲道中,吉隆玻总主教区总主教Murphy Pakiam蒙席,向聚集在总主教座堂--圣若望堂的教友们,强调了天主是如何巩固与他所拣选的人的友谊的,帮助他们认识自己;逐渐使他们得知自己对他们的希望。天主对待望教者,也是一样的。

Penang教区主教向未来的基督信徒们解释说,天主用他的爱眷顾我们;挽救那些谋求真理;放弃种族和地位偏见的人们。

Melata教区主教在讲话中,阐述了魔鬼诱惑的意义。"天主利用魔鬼的诱惑,帮助我们成为成熟的基督信徒、坚定我们的信德。魔鬼在得到天主启示的人们的面前,并不会轻易放弃"。


印度 天主教会新闻协会庆祝成立四十周年纪念

(信仰社班加洛尔讯)-印度主教团新闻发言人巴布·约瑟夫神父,在给本社发来的庆祝印度天主教会新闻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的文章中表示:"对於一个人来说,四十岁是成熟的年龄。印度天主教会新闻协会迎来了成立四十周年的庆典,为此,应该对四十年来的成长历程作出了一个深入全面的分析,而展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

约瑟夫神父指出:"一九六四年,将天主教会新闻报业和刊物、出版发行机构、出版社、新闻从业记者、新闻学学者和教师中起来的印度天主教会新闻协会成立了。当时,其创办人是天主教会报纸Deepika, Kerale Times, Thozhilali和周刊Examiner, Herlad, Sanjivan ,Raknno的发行人和主编。今天,新闻协会成员达一百五十多人。自从诞生之日起,印度天主教会新闻协会就开始举办各种研讨会,为天主教会新闻媒体的成长与反思作出了重大贡献。"主教团新闻发言人接着指出,协会的宗旨是促进和巩固成员间的友谊与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资讯传播和教育工作、鼓励大家在新闻传播领域中谋求新的发展。

约瑟夫神父还将印度天主教会新闻协会纳入?当前印度新闻媒体的大背景下,加以比照:"近年来,印度的传媒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其中的许多媒体只注重发展大众文化--市场经济,并为了创造高的销售额而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损害到了新闻传播的质量,从而支持了垄断的形成。媒体的市场化还集中表现在丧失了媒体的自治上。垄断导致了媒体服务於政治利益,而政客们为了达到个人政治目的、实现经济和市场利益,利用媒体做为工具。丧失了自治,是对新闻媒体行业的沉重打击。"

约瑟夫神父强调:"天主教会团体 率先关注媒体的社团之一,而通常要感谢传教士的努力。几天,天主教会的新闻传播业从总体来看并不十分强大。主要是由於两点造成的,缺乏高水准的专业人员、缺乏相适宜的资源,特别是行业技术领域所需的巨大投资严重不足。"

印度主教团新闻发言人接着介绍说:"印度主教团在今年一月的大会上,特别就'教育与传媒',并就这一主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讨;强调了加强这一领域中的努力的必要性。最後,天主教会充分认识到,应继续培养新闻记者,发展较为经济实用和 播 围更加广泛的电子刊物媒体。"
在庆祝印度天主教会新闻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之际,协会向法兰西斯·德布 托神父颁奖,表彰他在担任月刊《Suvartha》主编的二十一年时间 ,为"充当社会变革、增强人们社会意识的工具"所做出的贡献。《Suvartha》月刊长期报导和反应了印度社会存在的腐败现象、同贫困做斗争,以及民们的艰辛。


小兄弟的一生(作者锺安住)

二月十叁日在我们马公天主堂为张龙(保禄)小弟兄举行殡葬弥撒,吴神父为他作信仰分享时,感动得泣不成声,因为张龙弟兄身残心不残,从不以自己的病痛来怨天尤人,反而善用唯一可听自己使唤的左手打电话到处安慰人、鼓励人。有几次吴神父遇到不如意的事,心情烦闷、悲叹忧伤,张龙弟兄怎麽会那麽了解他,在电话中与他畅谈,以福音的话语来与他共勉。

张龙弟兄享年五十二岁,有四十叁年的时间躺卧在病床上。他在读小学叁年级时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生活走了样,瘫痪休学,但凭着毅力,藉与弟妹放学回家的交谈中,自学及努力进修,而能看懂报章杂志。他有惊人的记忆力,能记住来访的人、所说的话及所看过的文章。加上听广播,看电视新闻,使他能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他常记住祖母的一句话:「你要坚强,要懂得照顾自己。」

由於亲人的迷信及妄听邪灵的传言而认他为不吉祥之物,有很长一段时间把他放在柴房 ,寒冬以稻草暖身,常与蟑螂、蚂蚁同寝,更可怕的是老鼠、 蛇往他身上爬时,吓得他都不敢动。他常依靠天主,信赖天主的助佑,在祈祷中与天主非常接近。圣经是他的最爱,他常阅读福音,记住一些重要章节,并以之勉励他人。

虽长期卧在病床上,但张龙弟兄仍不断修炼自己,他常以笑脸迎人毫无怨言,从不讲论他人之非,乐观接受天主的安排。他知道,若为爱耶稣而甘心接受苦痛,与基督一同背十字架,就能为人做补赎。他用两个方法来忍受极度的痛苦,一是想到自己的苦不能与耶稣的苦相比(小巫见大巫);另一是常想自己没那麽苦,真正的苦没像所想的那麽痛苦,「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玛:五,3-4)

人真正需要的不多,而是想要的太多。张龙很能够知足,他要的东西实在不多,当人们去拜访他时,他总是把人们送给他的礼物转送出去。他把社会救济金节省下来的钱,捐给几个慈善机构或为需要的人献弥撒。张龙已不受到财富的束缚,他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虽然贫穷,但他的心灵向天主开放。「凡信赖上主,以上主作依靠的人,是可祝福的。」(耶:十七,7)

有位神父曾问过张龙弟兄:「您躺在床上都在做些什麽事?」他回答:「看天花板」,又问:「天花板有什麽好看?」答曰:「我时常看,已能看穿天花板,见到所想的星星、月亮、太阳、美丽的花、翠绿的草…我感谢天父的伟大,因而产生敬畏、热爱之情…我同样想、想…感谢基督的救赎,圣母的关怀…」

张龙的宽恕精神,使他更肖似基督,虽曾被亲人弃置并与蛇鼠为伍,但他能找理由来原谅恶待他的人。他说他能理解那是她们问了神明之後,应随庙神的指示,以此方式来对待不吉祥之物(指自己),他真心的学习基督「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麽。」(路:二十叁,34)他似乎已知道生命的末刻来到了,一直在问有关领洗的事宜,并要求李智神父来为他付洗,但天主的安排很奇妙,在他去逝前最後的动作就是接受洗礼,在洗礼中他誓死相信天主弃绝魔鬼,他的原罪本罪都获得了赦免,怀着感恩及信赖天主之情,他离开了此涕泣之谷,把自己的灵魂付托在仁慈天父的手中。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