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17- 05- 2004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东南亚通讯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如下:

--亚洲天主教教育工作者称灌输道德价值需要校内外合作
--青少年上网成风气 两成家庭出现磨擦
--香港首本《马尔谷福音》中文漫画版面世
--港台学术团体 举办义和团研讨会
--韩国汉城总主教区举行弥撒圣祭隆重庆祝一百零叁位韩国殉道者封圣二十周年纪念
--越南北部道明会修女「秘密」服务半世纪,终获准公开工作
--菲律宾天主教会传教士创建Silsilah运动组织,二十年积极致力於国内南部地区祈祷、宽 恕与和解的宗教对话活动
--印尼东部安汶主教感谢伊斯兰教徒在暴乱期间协助基督徒
--一位令人钦敬的传教士 - 姚宗 蒙席 (作者:朱秉欣)
*******

亚洲天主教教育工作者称灌输道德价值需要校内外合作
(天亚社科伦坡讯)亚洲的天主教教育工作者认为,老师教导儿童道德价值的同时,家长的参与和合作非常重要。

有六个亚洲国家逾百人参加在斯里兰卡科伦坡举行的大会。主讲者指出,家庭是孩子学习包容和助人习性的天然环境。安日洛.阿斯特加诺(Angel Astrogano)神父说,教育工作者若要在学校成功推广和平教育,家长必须在家中推动沟通、交谈、谅解及互相尊重。

天主教教育国际办事处秘书长阿斯特加诺神父,向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印尼、菲律宾、斯里兰卡、台湾及泰国的教育工作者发表演说。他的办事处设於布鲁塞尔,是圣座承认代表全球天主教教育界的非政府组织。是次大会由该办事处主办,於叁月廿七至廿九日举行,主题为「朝向和平文化的教育,与学校、宗教、国家及民间社会建立夥伴关系」。

斯国默文.费尔南多(Mervyn Fernando)神父说,若天主教学校以「真正意义」──全人发展──推广教育,必须要有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

他是教会主办的苏博迪整全教育学院的主任。他阐明家长必须参与学校的计划及活动。他续说,教会学校需有周详的计画,推动家长与教师合作,成为导师。

善牧会无玷.德阿尔维斯(Immaculate de Alwis)修女指出,应在孩子年幼时开始灌输团结、友爱、自由、民主、人性尊严、包容及分享等价值观。但孩子很多时要到学校的环境中才学会化解冲突,及在尊重人性尊严的精神下学习缔造和平的艺术。

该名斯国修女说,家长更需要和老师保持密切联络,以确保在学校所教导的价值不会在家中被否定。她在科伦坡开设「欢迎屋舍」协助面对危机的妇女。

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社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雷敦和(Edmund Ryden)神父观察到宗教在培育价值观上,不分长幼,都是重要的一环。若宗教要在建构和平的价值及和平的生活上肩负关键角色,就必须被带进所有的行动当中,超越忠信、偏见和传统。

他指出,历史时常将宗教描绘成分歧,故建议教育工作者确认宗教间的差别,致力建立共同立场和合作。他说,宗教能透过谦逊地一起关注人性和社会问题,从而建立和平。

斯里兰卡国立教育学院主任威弗.佩雷拉(Wilfred Perera)指出,天主教学校的基本目标就是带出「情感中的智慧,关顾家庭,在社区中分享,在街道中见到文明,在社会中达致和谐。」这样的话和平当然会实现。

原教廷驻斯里兰卡大使叶胜男总主教致开幕辞,强调闭门造车的时代已过去,今天地球一体化要求人民的眼光超越国家或地域界限。叶总主教四月底获调派出任教廷驻突尼斯大使。

大会由天主教教育国际办事处区域副主席、菲律宾的卢德列.萨拉萨尔(Roderick Salazar)神父组织,区域秘书、泰国蒙特福特会的维西.西维猜达那(Visith Srivichairatana)修士及该办事处的斯里兰卡全国协调员若望.佩雷拉(Ivan Perera)神父协助。

青少年上网成风气 两成家庭出现磨擦
(香港公教报讯)调查发现两成半受访青少年平均每天使用互联网逾四小时,两成家庭因子女上网出现磨擦;学者建议父母子女就上网情况订下规条,增进家庭的沟通。

因应青少年上网情况日趋普遍,以及不少父母因子女沉迷上网感困扰而向机构求助,明爱青少年及社区服务去年十月至今年二月期间,以问卷调查方式成功访问十间中学及七间小学的九百八十八名小五至中二的学生,了解青少年上网的习惯及所产生的影响。明爱五月八日在记者会中发布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近四分一受访者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网超过四小时,有近一成受访者更超过九小时,其馀人每天上网四小时以下。此外,少部分青少年上网时会浏览色情网页(约百分之五)及赌博(约百分之四),沉迷上网亦衍生与父母、情绪、社交之间的问题出现,机构指有关情况令人忧虑。

明爱社工服务学校社工彭志聪称,青少年上网行为值得关注,因为他们每天放学後只仍有六至七小时空间,长时间上网非常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调查发现,逾一成受访者表示因上网而欠交功课;逾一成受访者宁愿上网也不想与家人一起;两成家庭因子女上网出现磨擦,子女因上网而遭父母责备。

是次调查发现,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用途有近一半是下载歌曲、游戏或电脑程式,其次才是玩网络游戏及玩ICQ,约占四成半。彭志聪称,曾观看色情网站及参与网上赌博的初中生各占一成;曾看过色情网站和参与网上赌博的小学生亦逾百分之五。

对於上网超过九小时青少年,有份参与调查的中文大学社工系副教授倪锡钦称,这情况会影响到青少年健康,令他们更常出现情绪病如焦虑、抑郁。倪博士举出沉迷上网者不同的身体病 如头晕、体力差、气喘等,长期的病 如睡眠差等。

倪博士说,约两成多受访者属「迷网型」,即过份沉迷依赖网上活动,严重影响正常的休息、学习以及朋辈关系受到严重影响。他提议,家长可以先了解上网的用途,或尝试与子女一起上网,在上网前与子女订下规条,例如定出每天的上网时间,有助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高)

明爱五月十日至六月四日开设专线,协助处理青少年沉迷上网事宜。

香港首本《马尔谷福音》中文漫画版面世
(天亚社香港讯)香港慈幼会办的出版社发行首本《马尔谷福音中文漫画版》,并以一个虚构的神父角色在漫画分段之间作神学阐释。

香港《良友之声出版社》执行编辑岑瑞萍向天亚社表示,这本附有神学注释的中文漫画版《福音》是全球第一本。

这本四百页的精装漫画书自四月初开始在堂区、教会学校及书店发售,售价为叁百港元(约卅八美元),学生和教友可以特价一百八十港元购买。第一版发行约五万册。

岑氏解释,出版社选择《马尔谷福音》是因它较其他叁本《福音》简短,非基督徒会较易明白。她续说:「我们希望非基督徒能容易地明白耶稣的道理,故透过一个虚构的神父角色,在漫画里解释有关章节的意义和讯息。」

这个穿着黑色长袍及架上眼镜的角色「陈神父」,在漫画分段中出现,并经常在他要解释的《福音》故事中出现。

《良友之声》社长梁干潮神父对天亚社说,出版这本漫画的目的是要帮助年青人了解《福音》的讯息及话语所蕴涵的神学意义。他指出,漫画在本地青少年之间非常流行。

这位慈幼会士说,其他地方曾将《圣经》部分内容或故事改编成漫画,但据他所知应该还没有像这本编绘整本《福音》为漫画书。

岑瑞萍说,八名成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花了六年时间完成这本书,不过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找寻合适的漫画家,以绘画配合神学注释的漫画。她说:「我们曾试用几位漫画家,但他们的作品未如理想,其实我们找到合适人选後,绘画过程 用了两年时间。」

她又感谢慈幼会中华会省会长韩大辉神父及会士斐林丰(Lanfranco Fedrigotti)神父为漫画作神学注释。她说,两位神学家亦提供资料使漫画更具真实感,例如据当时的文化,耶稣最後晚餐中所用的杯、宗徒坐席位置、餐桌形状等应该如何都有考究,务求尽量接近史实。

她表示,本地一些与大陆政府有关的书店拒绝销售这本漫画书,因为画册的前言是由香港教区陈日君主教撰写,并附有他的照片。陈主教一向敢言批评本地政府及中国政府的政策,特别是有关宗教及中国教会方面。

岑瑞萍表示,由於在大陆发行书籍的程式复杂,《良友之声》未有计划把画册在内地发售。

她指出,漫画《马尔谷福音》在四月初推出的时候,恰巧电影《耶稣受难记》(或译《受难曲》)在本地上映,一些书店如「页一堂」把该书摆放在当眼之处销售。

不过,本港一间与大陆当局有关书店的市场业务员五月十二日向天亚社表示,他未有听闻这本漫画书,亦不认为拒绝销售画册与陈主教的照片有关。

港台学术团体 举办义和团研讨会
(香港公教报讯)座落香港和台湾的叁个学术团体六月合办研讨会,邀请各地学者发表对义和团运动与中国基督宗教的研究论文。

由圣神研究中心、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办,台北辅仁大学天主教史料研究中心协办的「义和团运动与中国基督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将於六月十日至十一日假台北、六月十四日假香港举行。

大会邀请两岸及海外学者发表研究论文,圣神研究中心研究员谭永亮神父四月二十九日向本报表示,预计中心会有柯毅霖神父、林瑞琪以及他本人等研究员出席,其他公教学者则包括辅大天主教史料研究中心主任陈方中博士。

会议主题将围绕义和团对基督宗教的影响,圣神研究中心研究员林瑞祺透露,在论文中会采用中国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义和团对中国天主教会发展的影响。

谭神父称,国内学者对义和团事件的分析角度与港、台及海外学者不同,他引述美国历史学者科恩(Paul A. Cohen)的着作(History in the Three Keys: the boxers as event, experience and myth)指出,部份现代学者受义和团这「神话」所影响,对运动表示认同。

据了解,学术界过去对义和团的研究包括从天主教教会、国内官方、国内学界以及现代学者多元化分析等角度出发。

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称,义和团运动研究是中国近代历史学者的关注课题,随着各种中、外史料的开发,学者研究成果亦日新月异。中心希望藉研讨发掘更多的史料、融合更多元的观点,从而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另外,主办单位指出,国内研究对掌握外文史料仍有限制,希望藉研讨会提出对义和团运动与基督宗教研究的多元观点。

义和团事件发生在一九○○年,当时北京及部份地区的圣堂遭破坏,大批传教士及教徒遇害。对於天主教会在华的传教事业,有部份国内学者把它定为帝国主义的侵略。

事实上,十九世纪末中国时有发生涉及传教士、有关文化冲突等问题而起的「教案」。一些历史学者指出,义和团成员获部份满清官员支持,当时国内因不平等条约而起的仇外情绪亦转到教会身上,某程度引起了该次义和团事件。

韩国汉城总主教区举行弥撒圣祭隆重庆祝一百零叁位韩国殉道者封圣二十周年纪念
(信仰社汉城讯)二十年前,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亲自前往韩国首都汉城,主持了103位韩国殉道者的封圣大典。为了纪念这一韩国天主教会历史上的盛事,五月一日,首都汉城总主教区总主教尼古拉斯郑蒙席在韩国Jeoldusan殉道者圣地主持了弥撒圣祭,纪念殉道者封圣二十周年。汉城总主教区前总主教,荣休的金寿宦枢机;以及汉城现任叁位辅理主教、众多教区司铎、修会会士和八千多名教友出席了礼仪。

郑总主教在弥撒圣祭证道中指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汉城体育馆主持103位韩国殉道者的封圣礼仪,是首次在梵蒂冈之外举行的封圣典礼。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使我们深受鼓舞。此外,这还是一次一百多位殉道者同时封圣的重大礼仪。"

总主教在讲道中接着表示:"如同殉道者们一样,我们也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主见证、在不同中恪守我们的信德。"这一盛事召唤基督信徒们"主动地背负起十字架去光荣天主"。

在弥撒圣祭中,韩国天主教徒们为韩国教会不断在殉道者精神的激励下,在全国人民中开展福传;振兴"见证的教会";将传教的果实带给普世万民,做世上的光和盐而祈祷。

在弥撒圣祭结束後,在场人士共同颂念玫瑰经,祈求韩国和普世教会真福及圣人们的代祷。同时,艺术家们以表演的方式,充分展示了韩国教会历史上的首位司铎,一八四六年致命、一九八四年封圣的殉道圣人Andrew Kim Tae-Gon的生平。

越南北部道明会修女「秘密」服务半世纪,终获准公开工作
(天亚社越南太平讯)位於越南北部沿海的太平教区百多位道明会修女,现获政府与教廷许可正式成立,可穿上修女装束,公开进行牧灵工作。

五月初,道明女修会会长范氏金德(Pham Thi Kim Duc)修女向天亚社说,修会获确立的法定地位,让修女们感到「非常高兴并感谢天主。」

其实,梵蒂冈万民福音传播部早於二零零一年批示该修会成立,但越南政府在二零零叁年才准予成立。太平教区阮文创(Nguyen Van Sang)主教遂於今年叁月廿五日在其教区签署法令,确立「太平道明女修会」在教区的地位。

五十六岁的范修女称,阮主教早於九十年代初,已向教廷及政府双方呈交申请。现今修女可以穿着会衣,名正言顺地在教区工作,「再不用像以往般秘密工作而感到恐惧。」

教区将於今年八月廿二日,举行大礼弥撒,庆祝修会主保童贞母后日,同时亦为新的总会院举行启用礼。届时,廿位初学生将矢发初愿,她们的培育由叁位教区神父协助。

总会院是太平省同和村教区小修院原址,占地五百平方米,也会为四十位修女、初学生和望会生提供住所。会院耗资五亿盾(叁万二千九百美元),由教区、本地及海外教友筹措。

范修女表示,修会有六十位发愿修女、二十位初学生及八十五位望会生,她们均具高中程度,分布於太平及兴安两省的十一所会院。

道明会的修女兴高采烈地向天亚社说,虽然尚未获准开办贫民诊所或日间托儿所,但已可以穿着会衣,公开举办培训课程和传道已经很高兴。陈氏沙姗(Tran Thi Xa She)修女表示,修会期望开办这些设施,但政府仍未批准。

但她道:「修女现今可以在总会院上课,不用远赴南部接受培育或发愿,省回不少时间和金钱。」

范修女说,自九零年起,教会暗中派遣修女南下接受培育或发愿,每年约需叁千万盾。

她回想五十年来的困境时表示,自从共产党控制了北部,修女都不准住在修院,所以每当公安人员出现,她们便得躲藏起来,有时在草堆内、有时在果园、池塘,甚至家畜的粪肥堆中。有些修女给拘留数天,然後遣返回家。

她续说,政府还把充公部分会院,改为学校或贮存农获的货仓。今天,修女种植稻米,饲养禽畜,还从事传统医术,自给自足。

据一九叁九年教会资料,太平教区道明女修会曾是个很有规模的团体,有二百八十位发愿修女。但五四年法国殖民政府失据越南北部菜州省奠边府後,越南一分为二,北面由社会主义政权控制,南部则由美国支援,数以十万计的天主教徒南逃,当中不少是神职人员和修会会士。至一九六四年,太平教区的十叁所道明会院,大部分已荒废, 剩廿六位修女。

菲律宾天主教会传教士创建Silsilah运动组织,二十年积极致力於国内南部地区祈祷、宽恕与和解的宗教对话活动
(信仰社叁宝颜讯)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是一个拥有五百万穆斯林人口的地区,也是国内少数民族穆斯林信徒集中的地区。二十年前,根据地方特殊的民族宗教状况,天主教会传教士,宗座外方传教会会士塞巴斯蒂亚诺·达安布拉神父创立了一个专门致力於伊斯兰-基督信仰对话活动的组织Silsilah(意为纽带)运动。迄今为止,他们为地方和平与和解进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在当时,这几乎是一个几近疯狂?乌托邦式举动。

达安布拉神父还与一些穆斯林共同在棉兰老岛首府叁宝颜郊外,创建了"和谐村"。在这 ,基督信仰和穆斯林家庭、宗教人士和平信徒共同生活在一起,和睦相处。

这一团体的主要任务是积极从事和推动伊斯兰-基督信仰的宗教对话活动;通过生活的具体见证,传播 平与宽容的精神。Silsilah运动及其所属的文化机构,已经成了今天定期在"和谐村"生活一段时间,体验和感受宗教宽容共存精神的棉兰老岛青年、大学生、家庭交流的中心。并由此而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到了什麽是对话、如何开展对话、哪些是伊斯兰与基督信仰的共同点;如何建立相互尊重、接纳的关系、发掘社会与宗教和谐的意义及益处。

五月九日,Silsilah运动隆重举行了成立二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在二十年的岁月中,这一运动组织也经历了艰难和危机的时刻;有时甚至对自身的存在产生了疑问。例如,当Silsilah运动的核心力量,宗座外方传教会传教士萨尔瓦多·卡泽达神父于一九九二年遭到伊斯兰极端势力分子杀害後,这一组织经历了十分艰难的时期。但是,达安布拉神父从没有退缩过,他坚定不移地恪守"和谐村"的信条"鼓起勇气来,前进"。

达安布拉神父告诉本社记者:"我们的秘密就是对天主的坚定信念。我们坚信祈祷、宽恕、和解、希望及天主恩宠的力量。此外,我们得到了许许多多鼓励我们继续谋求和平对话道路、建设团结与和平大厦的各界友人的热情支持,他们的鼓励就是我们的动力。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在此见证Silsilah运动在二十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是漫长和曲折的。"

在Silsilah运动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活动上,菲律宾籍导演马利露·迪亚兹·阿巴亚推出了长达四十五分钟的纪录片"致力於天主和平的对话运动组织Silsilah"。纪录片详细记载了二十年来,Silsilah运动所走过的道路、他们的精神宗旨和所开展的各种活动。二十年来,叁千多名菲律宾年积极追随了Silsilah运动的道路。许多人还将伊斯兰-基督信仰的对话活动带到了国内各个教区,甚至世界其他国家。

Silsilah运动积极活跃在棉兰老岛的最南部,穆斯林信徒人数最多;而且历来是反政府力量的武装游击队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最为嚣张的地区。叁宝颜俯瞰伊斯兰恐怖游击队阿布萨耶夫组织的地苏禄群岛。近年来,阿布萨耶夫游击队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和绑架事件。一些分析家们认为,他们与基地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

印尼东部安汶主教感谢伊斯兰教徒在暴乱期间协助基督徒
(天亚社雅加达讯)印尼东部安汶最近发生的暴乱期间,当地伊斯兰教徒协助基督徒躲避袭击。

安汶教区伯多禄.卡尼修斯.曼达吉(Petrus Canisius Mandagi)主教五月七日与印尼伊斯兰学者议会秘书长丁.沙姆苏丁(Din Syamsuddin)在《印尼电视台》广播中,谈及这次件事,节目由雅加达现场转播全国。

安汶在四月廿五日起发生持续五天的暴乱。主教感谢伊斯兰教徒在这段期间阻止挑 行为发生,并发挥团结精神。安汶是马鲁古省会,在雅加达东北二千叁百四十公里。

这些添加了宗教对立色彩的冲突事件,造成最少卅八人丧生、二百人受伤。它们是由一次对峙事件引发,以基督徒为主的组织支持者,高举被禁止的南马鲁古独立运动旗帜,与以伊斯兰教徒为主的印尼「捍卫者」对峙。

这位圣母圣心会士主教提及在安汶港发生的某个特殊例子,一些基督徒从巴布亚乘船抵达後,就受到袭击。伊斯兰教徒乘客为了拯救一名天主教女童的乘客,就替她披上伊斯兰女教徒所配戴的头巾。主教认为,这种「互相帮助」证明冲突并非宗教之间的问题。

其他天主教徒乘客向天亚社谈及伊斯兰教徒协助他们的类似例子。

彬堂.西洪宾(Bintang Sihombing)表示,当他离船上岸,一批男子在等候室正将基督徒和伊斯兰教徒分隔开来。他的两名朋友出示他们的身分证後,就受到一些高喊「杀!他是天主教!」的男子袭击。

西洪宾设法逃到港口警局。他说:「员警叫我躲到一张桌子下面,我在那里发现另一名基督徒。当时我们不知所措, 好祈祷。」

另一名教友塞西利亚.卡瓦略(Sesilia Carvallo)没有带同行李,就逃离等候室。她回忆说,一名港口工人给她穿上他的外套,并叫她走路时要镇定,若被问到,就表示自己是伊斯兰教徒。她说,那名男子起初提议她躲在他的房子,但其後却表示害怕,因而把她送到保安站。她在那里逗留了一个晚上,在一名军官的家里再逗留了两天,才被送到用作难民中心的安汶教区牧民中心。

在电视节目中,曼达吉主教把这些事件形容为宗教之间和谐关系的例子,「不光是说,还见诸行动。」

沙姆苏丁也认为这种冲突并非因宗教而起,并回忆他在安汶曾与当地伊斯兰教徒一起参与圣诞庆祝活动。他说:「因此,新近发生的冲突必定是由於其他人煽动。」

主持人追问谁是煽动者。他没有回答,主教则表示,挑 者是来自「一个非常强大的第叁者,他们爱权力多於人性。为何这批人比保安官员、军队及员警更为强大?」

六名观众参加了讨论,当中有住在巴布亚的安汶人瓦蒂梅纳(Watimena)。他暗示马鲁古可能已成为外来挑 者的「一个阴谋」。

主教向天亚社说:「我们可藉着一起展开准备充分的对话来建立手足情谊,阻止冲突。」

马鲁古的基督徒与伊斯兰教徒的冲突始於一九九九年,在二零零二年二月份的和平协议签署前,这些冲突已导致逾五千人死亡,数以十万计人逃离家园。

一位令人钦敬的传教士 - 姚宗 蒙席 (作者:朱秉欣)
(台湾教友生活周刊讯)姚宗 蒙席来台以後,似乎一直在台湾的最北端基隆,从事他的传教工作。笔者与蒙席见面的机会不多,有关他的生平事迹知道的很少。约在二十年前,蒙席带昅七位天主教医院院长共同签名的申请书,来拜见辅大校长罗 光总主教;希望辅大增设医学院,目的是有计划地培养重视医学伦理的医生、护士。当时,蒙席为耕莘医院院长。因笔者正任辅大教务长,故蒙校长召见共商大计。罗校长的第一个反应是:创办医学院需要庞大经费,辅大由叁单位合作,中国圣职单位经济拮 ,另创新院可行性不大。时隔不久,蒙席再来辅大,表示辅大医学院教学大楼之建 经费可由全台天主教医院联合支援。在这慷慨的承诺下,罗校长便於辅大董事会提案讨论:辅大可否向教育部申请增设医学院?董事们虽然意见分歧,最後还是通过决议,让辅大试向教育部提出申请。

当时台湾的医师公会早已认为台湾的医生太多,向卫生署、教育部加压,不准再有任何大学增设医学院。一拖叁、四年,最後教育部采折衷办法,同意辅大增设医学院,但 准先设护理以及公共卫生学系。教育部开特例,准以两系设院,医学系除外。当时天主教徒赵金祁教授任教育部次长,发挥了很大功能。

医学院获准成立,翌年便开始招生一百名,借艺术学院地下室上课。姚蒙席原承诺为兴建医学院大楼之经费,已因拖延四、五年而用於他处。其他天主教医院仅台北耕莘及罗东圣母医院书面承诺,各捐赠四千万元。姚蒙席自己率先支付壹仟万元并捐赠土地两笔。其中一笔面积叁百多坪,经由笔者交换成六千万元。前台中主教蔡文兴虽已退休回美亦曾支援近千万元。医学院七层大厦就此顺利动工,两年後完成。建 经费共支约壹亿旽仟万元。新厦落成祝圣开幕日,另有虔诚基督教徒宗卓章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宗成志夫妇捐赠台币壹亿元。辅大医学院大楼顺利完成,未向校方支取分文,未曾欠债反有盈馀,一切由上主恩赐。耕莘与圣母两医院前者捐赠了九百万元,後者一百万元即告终止。第叁年,医学院增设心理复健学系。此後,卫生署长、教育部长数度调迁,辅大因未按教育部要求兴建附设医院;十年之後才获增设医学系之许可。辅大医学院之成立,完全由姚宗 蒙席提出构想、大力协助募款、慷慨解囊支援。姚蒙席名符其实为辅大创办医学院的大功臣。没有他,谁也不敢想,更没有人敢做。曾有媒体报导:辅大增设医学院是当时朱教务长的坚持。这实在是过度夸奖,教务长 是执行校长交代任务,倘辅大董事会未曾通过,连罗 光校长也无能为力。辅大附设医院已经破土,最後未能动工便是明证。

在辅大医学院创办期间,笔者逐渐得知姚蒙席来自浙江宁波教区,来台途中曾因国军怀疑而遭扣押。抵台时,衣衫褴褛冷得发抖。只身来台赤手空拳,蒙席先於基隆租用民房度日,以後创办幼稚园、兴建圣心堂,再设圣心小学、圣心高中,师生人数日增。年逾花甲,兼任中、小学校长、本堂司铎、台北总教区副主教、耕莘医院院长。任职期间,他举债扩建耕莘医院十层大厦、增设病床;使医院扩大服务社区改善经济。年近古稀,罹患癌症,经数度化疗,头发全秃。抱病期间仍不断为多项任务,劳心劳力奉献心血。

全台大、中、小学将近五十,其中绝大多数由国际或本国籍修会斥资创办。姚蒙席逃难来台孑然一身,竟能独创幼稚园、小学、中学甚致大学医学院。假如中共政权许可,蒙席早已如育达商职、醒悟商专等校校长,在大陆创办大学。由於中国政府不让任何宗教团体介入教育事业,姚蒙席便在家乡及其他地区,大力协助当地教会重建圣堂、重振教会事业。

辅大医学院成立已经十又四年,在此期间,姚蒙席的严重癌症竟不羽而飞完全消失,化疗脱落的头发又全部恢复,岂非奇迹?完成辅大工程之後,蒙席又千方百计协助耕莘护校升格为耕莘护专。护校升格校地面积必须五甲以上,为达成此一目标,姚蒙席将原已捐赠辅大医学院的两笔土地之一,总面积五点四甲改赠给耕莘护校。现在耕莘顺利升级为护专,姚蒙席对天主教高等教育事业又多了一大贡献。依笔者估计,姚蒙席高寿应於八十五左右,但他仍身兼数职。

凭他赤手空拳不断创业之外,他从不忽略福传事业。每年圣周,蒙席亲自陪同他手创的基隆圣心中、小学全体教友老师,参加常年退省,领受和好圣事并参与弥撒圣祭。校园中,处处布置昅宗教艺术,营造宗教气氛。来台五十多年间,姚蒙席单凭他一己努力创办如此大业,真令许多人感到望尘莫及。

罗马教廷为赞赏他对台北总教区的福传工作、医疗服务以及自幼教至高等教育事业的贡献,曾颁特殊奖状勋章由教廷在台代办於教廷大使? {发。笔者有幸应邀观礼,姚蒙席操流利的拉丁语致谢词。最令人感动的是他引用了圣保禄使徒所说的:Vivo jam non ego, vivit vero in me Christus ( 我活,已不是我活,而是基督在我身上活昅)。姚蒙席精明能干,有魄力富创意,一生荣主救人,一心奉献牺牲。他未加入修会没有矢发神贫圣愿,但他将一生积蓄全部捐献於教会事业。

台湾约有十四位主教、七百位神父,假如七分之一,一百位神父都能像姚蒙席那样,为教会创办那麽多的事业,台湾的天主教会必有另一番蓬勃的气象。中国大陆十叁亿人口是台湾人口的五十六倍。倘依这个数字推算,大陆需要的主教是八百多位,神父是叁万九千多位。让我们伏求圣神降临,赏赐台湾的传教士们有更多姚蒙席的奉献与服务精神。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