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9- 07-
2004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如下: --亚洲旅游业的可观利润背後代价高昂,唤起教会持续福传行动 除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工作外,修会还非常重视修女们的培养教育工作。不久前,二十五名圣望会修女在李连贵主教主礼,荣休主教刘定汉蒙席及五十多位司铎共祭的盛大礼仪中宣发永愿。据中国大陆河北省《信德报》报导,会长刘素萍修女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虽然本教区的修女圣召较以前有所减少,但圣望会收录保守生的条件(文化程度、人格成熟和工作能力等)却提高了。修会每年择优录取十至十二 保守生入会。"此外,除为麻风病人服务外,刘修女还介绍说:"我们正在积极运作为爱滋病患者服务事宜。在时机成熟之时,希望能为这个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献上修会的一份爱心和力量。" 同时,在二OO一年五月召开的圣望全体大会上,还制定了修会六年发展计画,并把修女们"走入社会,服务社会"作为今後修会的发展方向。
伉俪同行协进会的陈志常六月廿八日出席本报座谈会时指出,随着社会情况的转变,本地公教夫妇面对着不同的社会压力。 陈氏举例说,随着愈来愈多港人北上内地工作,夫妇分隔两地的情况愈见普遍,如此他们便要面对各种诱惑,遇有经不起考验的,往往便会导致分居、离异,往後亦会衍生单亲家庭的问题。此外,经济不景,男性较女性更受失业和减薪的影响,这样男性在婚姻关系中或会产生负面的个人形象。 在教会内,陈志常称部份公教徒结婚时只办理民法婚姻仪式,没有在教会办理手续及举行礼仪,待他们的子女入读公教学校时,他们才到教堂补行礼仪,这给教会的婚姻牧民带来挑战。他又说天主教徒与新教徒的「混合婚姻」是另一课题,好些公教徒婚後便随伴侣转到其他宗派的教会。 另一出席嘉宾、信徒黄秀珍则分享了本身如何经验婚姻困境带来的考验。黄秀珍的丈夫已有第叁者,夫妻相方亦未提出离婚。她指出,婚姻问题的产生,包括引发自「原生家庭」影响、夫妇性格等因素。 本身是伉俪会成员的她认为,受婚姻问题困扰的信徒,可在信仰中得到支持。她说:「自己带着忧愁参与弥撒後,感动後哭了一场,情绪因此得以纾缓。」她表示,在天主教学校及信仰中所学习的爱,她坚持维系夫妇关系,并且仍希望丈夫回到家庭。 从事辅导教育的信徒文家安指出,夫妇面对婚姻难题时,其中一项解决方法是认清「原生家庭」(即当事人本身所属的家庭)对婚姻的影响,「很少夫妇会刻意伤害对方,却往往因着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作出了伤害配偶的行为」。他说,可幸好些夫妇「本着保护子女的信念,会积极处理来自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给婚姻带来希望。 文氏深信,公教夫妇可藉着祈祷和圣神的带领,提升婚姻中的爱,同时可透过专业辅导,处理婚姻上的困难。 陈志常则认为,信仰团体方面,最重要是能陪伴遇上困难的一群,他期望信徒以一份接纳及同行的态度对待有需要人士。 专注心灵关顾工作的关俊棠神父称,性格问题以外,夫妇遇有冲突时若没有解决渠道,或缺少洞察对方需要的触觉,问题积累下来可能会严重破坏婚姻关系,甚或变得无法挽救。 关神父肯定婚姻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表示婚姻保障个人成长(例如子女的成长),「婚姻制度本身是一件好事,在律法之下,夫妇得以有一个稳定的关系,促进双方的成长」。他认为,若夫妇面对婚姻困局又不肯解决,相方会不断痛苦,亦无法成长。 谈及教会内申请婚姻无效的个案,教区副秘书长谢坚成神父指有上升的趋势,他们目前处理婚姻无效的个案每年有六、七十多宗。此外,信徒不在教会内举行婚姻圣事、社会内同居的风气,都为婚姻牧民工作带来挑战。谢神父提醒,教会人士也不能忽略约十多万在港菲律宾籍信徒的需要,他们亦与家人长期分隔两地。 谢神父称,从教会的观点,婚姻圣事乃不能拆散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按教会法规申请婚姻无效。他亦强调,即使信徒未申请婚姻无效、单在民法上申请离婚而後再婚,教会也不会把这些信徒拒诸门外,倒会鼓励他们继续度信仰生活。他指出,夫妇面对婚姻执拗,以为离婚可解决问题,但他质疑离婚是否就可解决一切。 对於离婚人士的牧养,谢神父澄清教会珍惜婚姻关系,但绝不表示离婚就是罪,亦不会拒绝离异信徒领受共融圣事。 对於离异信徒的教会生活,关神父建议婚姻遇困难的信徒应该敢於寻求辅导,或向朋友倾诉。他说,有热心信徒离异後希望再婚,但其首段婚姻未算是「婚姻无效」的个案,对於这类情况教会可思考不同的牧养空间,协助他们走上健康的生活。 关神父说,一些离婚後再婚的信徒较难跨越别人的目光,对其身份亦感到尴尬,信徒团体可作出更多支援。他说:「教会既是导师,又是慈母,应给予一个空间,让离异的弟兄姊妹有新开始。」(邓/植)
总主教接着表示:"现在,我们要为其他选举活动做准备。我们的人民应该满怀信心与希望地前进。在对国家与人民的爱的激励下,我们基督信徒蒙召努力促进廉洁奉公的文化、积极参与国家的改革进程、建设和平、加强同腐败做斗争。这一漫长的进程,要求我们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但是,我们充满信心并将努力通过心灵的皈依,为社会变革作出成效显着的贡献。" 与此同时,七月五日至九日在首都马尼拉举行的3,900多名神职人员参加的首届全国司铎大会上,代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祈祷和交流。大会重申,将积极致力於更新司铎、更新教会、更新国家,共同建设和平与统一的努力。 在最近几天的时间 ,出席大会的司铎们与全体菲律宾人民一道密切关注和牵挂着在伊拉克被伊斯兰恐怖分子绑架的菲律宾人质克鲁兹。同时,发起了热烈的祈祷活动为挽救克鲁兹的生命出各种努力。马尼拉政府已经宣布,将从伊拉克撤走五十名菲律宾驻军,希望能够由此而促成菲籍人质的早日获释。 在大会後发表的总结档中,天主教会人士指出:"这是一个特殊的恩宠。连日来,我们充分体验和感受了在救主内与天主、与他人共融的美好经验。""我们将努力拥抱我们的圣召。……通过宣讲福音、忠实地举行圣事、谦逊地善度牧灵生活,巩固和加强与教会的共融、与人类的共融。……通过祈求圣母玛利亚,使我们司铎成为一个更新国家中的更新了的教会中的更新的司铎。"
韩国天主教会朴郑蒙席和李赞宇神父将代表韩国主教团,与其他神职人员一起负责封列真福案件的审理工作。 在隆重的开幕仪式典礼上,宣读了韩国教会的申请信、圣座宣圣部的相关档和所有主要见证名单。 从即时起,每月第四个星期五将是韩国教会特别奉献给封列真福品案件的日子。朴蒙席特别提到了韩国教友们的巨大热情,指出"这是迈向封圣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步骤。然後将提交圣座宣圣部审议"。 二OO二年,方教会向圣座宣圣部提出了124名韩国殉道者封圣的申请。二OO叁年十二月,圣座批准开始审理124位韩国殉道者的真福品案件。 124位殉道者是在一七九一年的教难中遭到残酷迫害致死的。值得注意的,目前,韩国已经有103位受到教会敬礼的殉道者。他们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一九八四年对韩国进行访问时,亲自宣封的。同时,这也是首次在梵蒂冈以外举行的封圣礼仪。堪称韩国教会和历史上的一大盛事。 此外,圣座还批准韩国天主教会开始审理天主之仆,韩国历史上第二位天主教会司铎列品案件的审理工作。
印度亚述东方礼教会大主教马尔·阿普雷莫蒙席兴奋地表示,"双方联合表的圣事生活档,代表了两大教会团体向着信仰合一迈出的重要步骤。我充分认识到,全世界共有十多亿天主教徒,而我们的团体却非常小。但是,我们彼此之间相互尊重;这是非常积极的"。 亚述东方礼教会与加尔丁礼和叙利亚-马拉巴莱塞礼团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西元431年,在厄弗所主教会议後从圣座分离。自一九八四以来,无论是亚述东方礼教会,还是天主教会都努力向着合一迈进。一九九四年,亚述东方礼教会宗主教丁卡四世与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联合发表了基督论声明。从那时起,神学领域的对话活动一直继续了下去。双方联合组成了由亚述东方礼教会和加尔丁礼教会主教构成的对话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迈向共融的道路。 在圣事生活档中,尽管双方在圣事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同意见,但是,两大教会谋求建设性的共同点,强调了广泛的共识。 今年八月即将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亚述东方礼教会主教会议上,将对圣事生活文件进行讨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和亚述东方礼教会宗主教,很可能在九月正式签署这一档。此外,印度亚述东方礼教会大主教马尔·阿普雷莫蒙席介绍说,双方在共融合一的道路上取得的又一重大进步将从二OO四年十一月开始,"一旦一切进展顺利,那麽,我们将很快可以在一起举行弥撒圣祭了"。 两个月前,马鲁古群岛分离势力"南马鲁古共和国"(RMS)为了纪念"声明独立"周年而举行了示威活动。当地警方出面干预,并逮捕了24人。其中的一些人在被警方审讯後获释,回家的途中,却发现"亲未分割的印尼共和国"在街道上设置了路障。 双方冲突在瞬间爆发。在以後的几天 ,暴力冲突席卷了整个地区,民房和建 被烧毁、人员被杀、平民百姓四处奔逃。 五月初,"马鲁古主权阵线"总书记和同一独立运动组织领导人的妻子,因四月二十五日暴乱在印尼首都雅加达被捕。昨天,二人双双出现在安汶法庭上,为他们的行为辩护。作为马鲁古群岛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和成员,根据印尼的法律,他们将面临二十年以上至终身监禁不等的徒刑。马鲁古群岛基督信仰团体与穆斯林团体的冲突始於一九九九年,导致五千人死亡、五十万人无家可归。二OO二年,马鲁古群岛的基督信徒和穆斯林信徒签署了结束双方敌对状态的停火协定。 安汶教区主教卡尼休斯·曼达吉蒙席指出,冲突的背後很可能"隐藏着一些总统候选人的企图"。他们旨在通过煽动暴力,达到"政治目的"。曼达吉主教的矛头似乎指向了前国防部长维兰托将军,他是专业集团戈尔卡推举的总统候选人。在七月五日的选举中,印尼国内外舆论都非常担心发生暴乱。但是,一切都在平静中顺利进行。截止目前,美加华蒂在马鲁古群岛得票最多。紧随其後的,是维兰托将军。 「主,请教给我们祈祷。」 (路11:1) 门徒们注意到耶稣祈祷的方式。他们尤其关注到他如何称呼天主:耶稣称天主为「父」 (玛11:25-26; 谷14:36; 路10:21; 路22:42;
若17:1-25) 。虽然也有前人用过这个名字称呼天主,但是出自耶稣口中的这个称号却表达出他与天父之间的亲密关系,一份既新颖而又独特的关系,流露着那存在於他们之间的爱和生命的联系,使他们以一份无比的合一连结在一起。 「主,请教给我们祈祷。」 在许多场合中,耶稣已经向他的门徒们提到天父,但是如今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他给众人启示了他的天父原来也是我们的天父。透过圣神,我们也可以和他一样称天主为「父」。 当耶稣教我们说「天父」时,他向我们启示了我们是天主的子女,并帮助我们意识到大家彼此原来都是兄弟姊妹。身为我们长兄的耶稣常伴在我们身边,带引我们进入他与天主的个人关系中,使我们以他作为生命的方向,并引领我们进入天主圣叁的怀抱,使我们彼此之间越趋合一。 「主,请教给我们祈祷。」 耶稣不但教我们向天父求助,他也告诉我们该向天父求些什麽,就是:愿他的名被尊为圣,愿他的国来临;愿他让自己为万民所认识及爱戴;愿他最终进入我们的历史中,掌管那原属於他的所有事物;愿他为全人类所定下的爱情计划得到完满实现。透过这些祈求,耶稣教导我们如何拥有与他相同的感觉,并使我们的意愿符合天主的旨意。 「主,请教给我们祈祷。」 我还记得上主怎样以一个非常崭新的方式来帮助我去了解到我有一位天父。当时我只有廿叁岁,任职教师。一位路经我们小镇的神父来跟我谈话,并要求我每天按照他的意向把一小时献给天主。我回答说:「为什麽不是一整天呢?」我这份年青人的豪情慷慨令他感到惊讶,於是他便告诉我说:「 要记得天主无限地爱 。」那一刻就好像闪电一样,我不断的重复说:「天主无限地爱我。」「天主无限地爱我。」我也向自己的同伴重复说:「天主无限地爱 们。天主无限地爱我们。」
卢嘉勒 (注)奥斯定书信100-155 (II/2),第130封书信。编者:B. Ramsey;纽约新城出版社於二零零叁年出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