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07-08-2006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主日弥撒重播

梵蒂冈电台
发射台报讯天使铜像

“不是听众来信 ”

超越与中国的过去误会
 

  在上星期的《不是听众来信》节目 ,我曾提起在《怀仁之驿》季刊读到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标题是《用合作及对话来超越与中国的过去误会》,副标题是《有关五十年来中国教会史的反省》,作者是韩德立神父。就其内容而论,那篇文章实在是一种宣言,有号召和募捐的意味。所以,末尾附有几行解说,告诉人们寄递捐款的方式以及捐款收到後的用途。

   韩德立神父有一个计画,“用合作及对话来超越与中国的过去误会”。他陈述“有关五十年来中国教会史的反省”,说明这项计画的切实和重要。


   五十年是两个二十五年。

  在1950到1975的第一个二十五年 ,中国方面念念不忘教会与帝国主义的联系;西方的传教士们则对此意见纷纭。韩德立神父提出两位极端意见的代表人:一位是匈牙利藉的中国观察家劳达尼神父,另一位是加拿大基督教理事会的雷、怀特黑德牧师。

  在从1980到2005的第二段时期 ,中国开始改革,国内教会苏醒,传教士虽然尚不能在中国传教,但已有机会与中国教会对话和合作。同时,在中国的教会内出现了“地上”和“地下”的分裂,国内和海外都有人,各自依据自己对中国国内教会及其与政府关系的不同看法,有的支持“地下”教会,有的为“地上”教会辩护,

  那不同的看法是怎样起源的呢?

  韩德立神父是传教士。凭传教士的感情和观点,他也认为那分歧源於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那时传教士在中国遭受极不公道的待遇。有的被折磨死在中国,有的被逐出中国,其中有的还曾被囚禁一段时期。

  但是韩德立神父是一位开明的传教士。他知道中国的政府和多数人民对国内天主教会的敌视有历史的原因。他坦白承认,在19世纪,传教士在中国曾与西方殖民政权有过勾搭。他甚至提出雷鸣远神父的案件。

  雷鸣远神父在1920年公开控诉在中国的传教士与西方殖民势力合作的不正当。在当时,在天主教会内,已对在中国教会有了分歧看法。有的赞成雷鸣远,有的反对他。後来,虽然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在2002年为教会子女在中国的过去过错道歉,在中国,国家与教会至今尚有难以克服的隔阂。

  消除隔阂是当今教会的急迫任务。

  韩德立神父认为当今教会的急迫任务是消除这隔阂。他创立“怀仁研究所”就是为,从比利时的地方教会做起,“用合作及对话来超越与中国的过去误会”。我赞同韩德立神父的计画,感谢他对我们的国家和教会的慷慨贡献。
 




东南亚通讯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取自天亚社、香港公教报、台北教友生活周刊、亚洲新闻通讯社:

-亚洲青年节开幕,洋溢对建立美好家庭的期望
-陈日君枢机七月叁十一日主持开幕弥撒
-香港堂区接待亚青显露好客精神
-世界主教会议秘书长路经香港出席亚青节
-中国唐山教区纪念大地震卅周年,信众为信仰作证
-「假日玛利亚之城」
-韩国世界卫理宗议会加入天主教与信义宗的《成义信理联合声明》
-柬埔寨天主教徒从饱受煎熬的柬国教会历史中学习
-慈幼会传教士在印度班加洛尔遭遇歹徒袭击
-印度托波枢机指出“印度天主教会将为那些威胁她的人祈祷”
*********

亚洲青年节开幕,洋溢对建立美好家庭的期望
   【天亚社香港讯】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的数百名天主教青年齐集香港,庆祝第四届亚洲青年节(亚青节)揭幕。在一片欢乐气氛中,他们表示渴望分享彼此的家庭经验。

   七月卅日於沙田马场举行的开幕礼上,廿五个国家及地区约八百名青年,包括香港约二百四十名参加者,穿上不同色彩的汗衫,转动手中的中国小摇鼓,以鼓掌及喝采,彼此问好。每国家及地区分别派出两位代表,穿着民族服饰走到台上,用各自的语言向全体参加者致候。

   本届亚青节於七月廿八日至八月五日在香港举行,主题为「青年──亚洲家庭之希望」。

   约四千名本地教友,包括接待家庭的成员、长者及残障人士也出席开幕礼,以表示支持。海外青年在香港堂区的接待家庭生活两天,在开幕礼後,便联同本地参加者前往基督教会营办的乌溪沙青年新村,参与亚青节的主要活动。

   亚洲参加者来自孟加拉、柬埔寨、中国大陆、香港、印度、印尼、日本、韩国、老挝、澳门、马来西亚、蒙古、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斯 兰卡、台湾、泰国、土库曼斯坦及越南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以至非洲、欧洲及其他洲陆。然而,东帝汶及部分中国大陆的代表未能成行。

   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枢机在开幕礼上致辞,欢迎所有参加者,并肯定青年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并促请他们关注及反省与青年有关的社会问题。

   接着,香港教区汤汉辅理主教带领参加者,以英语诵念「第四届亚洲青年节祷文」,然後邀请他们手牵手,以各自的语言一起诵念《天主经》。

   第四届亚洲青年节,由亚洲主教团协会辖下教友及家庭委员会青年办公室主办,香港教区协办。一些基督宗派及其他宗教的领袖亦出席开幕礼。

   亚洲主教团协会青年办公室主席、菲律宾因凡塔教区罗兰多.特 亚.蒂罗纳(Rolando Tria Tirona)主教致辞时,提醒与会青年,他们「被召叫在一个充满纷争不断,严重威胁圣洁家庭生活的洲陆中生活」,就要勇於肯定他们能成为「亚洲家庭的希望之源」。

   他亦鼓励青年,透过亚青节「成为在家庭中基督希望与爱的工具」。

   在开幕礼中,一些亚洲参加者,与天亚社分享他们对大会的期望。

   台湾青年黄佳音对天亚社表示,她希望透过本届亚青节,加深对家庭的了解。她解释:「虽然我还未婚,但希望亚青节能帮助我,为未来的新家庭生活做准备。」

   首次参加亚青节的廿四岁柬埔寨青年万蓬(Vann Phoeung)七月卅日向天亚社说,她希望能介绍柬埔寨文化,并与其他亚洲青年教友交流。同样来自柬埔寨廿五岁的波拉.内(Prak Neth)希望参考亚洲各地的经验,帮助解决本国的家庭问题。

   孟加拉青年威尔逊.奇兰(Wilson Chiran)向天亚社说,他希望学会在家庭中,体验爱与和平,好在回国後传递给当地教友。他期望,在同一天主和信仰中,来自不同文化传统的青年能彼此分享交流。

   老挝的维曼佩.因达翁(Vimanephet Indavong)神父带领十名青年前来。他对天亚社说:「透过入住接待家庭,我们对香港的家庭生活有充分体验。」由於老挝的家庭大多没有宗教,故他期望能了解亚洲家庭的状况,向其他参加者取经,以掌握如何处理家庭问题。

   开幕礼的尾声是醒狮表演,以及一出介绍香港历史和现今家庭问题的音乐剧。

   在乌溪沙青年新村一连数天的活动有工作坊、体验活动、展览、宗教交谈和文艺表演等,让亚洲青年能对当前及理想的家庭状况作反省。

   第一届亚洲青年节於一九九九年在泰国华欣举行,其後两届於二零零一及零叁年,分别在台湾台北及印度班加罗尔举行。

陈日君枢机七月叁十一日主持开幕弥撒
(香港公教报讯)亚洲青年节参加者七月叁十一日举行开幕弥撒,青年人在亚青节十字架见证下领受基督圣体、以示团结共融。主礼陈日君枢机则带出连串家庭课题,让与会青年在会期内一同思考。
约八百名参加者七月叁十日出席沙田马场的开幕礼後,黄昏时陆续入住亚青节会场 乌溪沙青年新村。翌日清早他们便在会场举行感恩祭,祭礼由陈日君枢机主祭、亚洲区约八名主教和多名与会神父共祭。

弥撒前与会青年大跳大唱亚青节主题曲,他们又趁机会与其他地区的青年交流和拍照。到了弥撒前他们便收 心神。

弥撒进台时,不同地方的代表身穿民族服、手持本届大会象徵物 稻米进场。

礼仪人员亦高举见证历届亚青节的竹制十字架进场。

弥撒中,与会者聆听了教宗本笃十六世给大会的贺辞。陈枢机讲道时,带出了离婚、家庭拆散、堕胎、避孕等家庭问题,让与会青年在会期内共同思考。

出席弥撒的澳门青年黄霆锋对本报说,对比前一天在马场的开幕礼,开幕弥撒是神圣和庄严的,他又希望在会期内思考本身的家庭状况,学习好好与家人相处。另一名澳门青年谭玉明亦希望亚青节後她能够更亲近天主。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内地公教青年称,他很高兴能够来港参加亚青节,亦很高兴有机会与其他青年交流。


香港堂区接待亚青显露好客精神
(香港公教报讯)亚洲青年节开幕前,本地叁十二个堂区接待了亚洲区逾二十个地区的公教青年。

七月二十八日是海外参加者来港的高峰期,当日下午参加者陆续抵港,亚洲青年节专责委员会安排了专车,接载参加者到接待堂区。

但航机抵港时间变更,堂区的准备工作亦要调节。原订二十八日下午抵港的印尼参加者,来港时间押後,接待工作亦要改变 接待他们的马鞍山圣方济堂原订在傍晚安排欢迎活动。一名负责人说:「我们邀请了堂区成员出席,又预订了外卖食物,现在便如期举行,算是堂区活动罢!」当晚参加者约十一时半才抵达堂区,再由信徒接返家中休息。

宾客迟来了会考验堂区,早来了亦如是。「我们最初预算十五人缅甸团会在二十八日抵港,但此前一周才知道他们会提早叁天来港。」主教座堂参与接待工作的青年信徒何颖珩说。

早来了,座堂给他们安排更多活动,例如走访团体「保良局」和「母亲的抉择」,了解本地儿童、性教育和未婚妈妈的问题。何颖珩说:「参加者对此都很感兴趣。」

二十八日晚,座堂替缅甸团举行晚会,本地接待家庭热情地与缅甸来宾交谈和拍照,团友都感谢堂区的接待:「在上主内,我们是一家人。」在一众青少年义工和教徒接待家庭中,何颖珩担任主持,她似是要把早年在世青节享受到的「款待精神」延续下去。(希)


世界主教会议秘书长路经香港出席亚青节
(香港公教报讯)因应亚洲教会的发展,亚青节开幕礼嘉宾、世界主教会议秘书长埃泰罗维奇总主教(Nikola Eterovic)说,教会在亚洲是年轻而有活力的团体,虽然天主教徒人数只占亚洲总人口约百分之叁,但他期望基督信徒、特别是天主教徒能够让非信徒体会到他们的临在。他又提到,祈祷对教会的成长尤其重要。

埃泰罗维奇总主教说,各地主教透过教宗而彼此共融起来,他成为世界主教会议秘书长,就是要促进全球主教之间的「集体领导」(collegiality),特别是在召开主教会议的时刻。
总主教此行是取道香港前往南太平洋岛国斐济的苏瓦,出席八月四日至五日举行的大洋洲会议;随後在大洋洲主教团协会全体大会上发表专题讲话。他以个人名义於七月二十九日至叁十一日留港,出席本地教会团体的活动。


中国唐山教区纪念大地震卅周年,信众为信仰作证
   【天亚社中国唐山讯】叁十年前,华北河北省唐山发生大地震,逾廿四万人遇难。今天,尽管本地教友不能忘记这段痛苦的经历,但信仰支撑着他们,使他们从灾难中体会到信仰的支持。

   唐山教区刘景和主教对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是一九七六年七月廿八日清晨,天气闷热得难以入睡,地震发生的瞬间,他住的小房子猛烈摇晃。

   唐山市位於北京以东二百公里,是华北的工业重镇。当天,在 晨叁时四十叁分,市内百万居民都已进入梦乡。 克特制七点八级的大地震,造成廿四万二千多人死亡,十六万五千人重伤,近五百卅万间房屋受破坏。

   刘主教七月廿八日对天亚社说,当时他仍是神父,与教区另外五位神职人员经过五十年代末的政治运动至文化大革命(1966-76)期间,正在接受劳动改造。

   现年八十七岁的刘主教说,那时他白天在唐山焦化厂工作,晚上住在附近一间小破屋。他忆述:「地震发生前,我热得睡不着,就看起书来,先是地光出现,照得房内每个角落都清清楚楚,又听到巨响。我以为是打雷闪电,所以没有理会,继续看书,殊不知这是大地震的预兆。」

   突然,大地不停上下左右地猛烈震动,灯光熄灭。他赶紧跳下炕来往外跑,刚要拉开门,一股强烈的气浪就把他连人带门甩到叁米远。他说:「我的左腿被门和门框夹住,情急之下我用力把腿拔出来,看到小腿血肉模糊,幸好没有伤到骨头。现在腿上仍留有疤痕。」

   一场大地震把整个唐山夷为平地,没有一栋房子完好无缺,连在文革中没受破坏的教堂也难逃厄运。

   地震中教区六位神职人员有叁人遇难,包括蓝柏露主教及两位神父,遗体无法寻回。

   据刘主教说,由於大部分教友居住距震央较远的地方,死亡的教友 有约叁百人。 於当年教会仍然受到严格控制,坍塌的教堂要待四年後宗教活动恢复後才开始重建。

   他说,他一九八一年晋牧时,教会从零开始,连一本弥撒经书也没有。叁位侥幸生还的神父向邻近教区借来拉丁文礼仪书,在教友家里或空地上里举行弥撒,又请修女仿照中国戏服缝制祭衣。

   刘主教续说,教区好不容易向教友募捐重建教堂,後来得到海外一些捐助,至今已建成四十六所教堂。

   唐山教区方建平辅理主教七月廿八日对天亚社说,今年大地震卅周年,教区举办特别纪念活动,当天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和所有堂区举行座谈会,教友分享经历,一起祈祷及唱歌。神父和传道员也向参加暑期要理班的青少年儿童,讲述大灾难的情况。

   廿八日早上,两位主教和教区神父一如往年的纪念日,在教堂举行追思弥撒。另外,唐山市政府举办的纪念仪式有千多人参加,在广场纪念碑向死者和救援人员献花。

   设於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的天主教旬报《信德》在七月底出版特刊,刊登了几位幸存教友的见证。

   唐山陶瓷厂李存对《信德》说,地震後,很多人连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他父亲就带着他们兄弟俩搭了两个简单的棚子,给邻居的老人和妇孺栖身,後来又四处寻找食物和饮用水,与众人分享。

   地震发生後,李璐和她两岁的儿子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五个小时,最後她获救,但儿子已离开人世。她说:「我们一家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从悲痛中自拔,丈夫的情绪尤其低落,没事就借酒消愁。连我的父亲也常常抱怨:我们信天主的怎麽也遭遇这麽大的灾难,到底还有没有天主啊?」

   一九八零年宗教活动恢复後,李璐的母亲鼓励一家人到教堂,渐渐地一家人对天主的信心炽热起来,连丈夫和弟媳也领洗奉教。

   住在赵各庄的王克良对《信德》说,文革期间,宗教活动不能公开,他当时是个冷淡的教友,但一场地震彻底改变了他。他说:「那天晚上地震发生後,母亲跪在村子的小河边念经祈祷,这样的公开祈祷,多少年来我真的还没有见过。」母亲对天主的信赖深深地打动了他。

   今年九十二岁的谢博思神父对《信德》说,那时他和兰歧山神父在印刷厂接受劳改。他说:「作为一名神父,虽然我的信仰不会丢,但多年的劳改生活使我产生许多困惑,大地震使我再次加强对天主的忠贞和依赖。我想,天主留着我们,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的。」

   据方主教说,唐山教区现有教友五万多人,由卅六位神父及四十名修女牧养。


「假日玛利亚之城」
【台北教友生活周刊讯】每年暑假初,由教会内「普世博爱运动」所举办的「假日玛利亚之城」活动,今年於七月六日至九日在台中的中华电信训练所举行。二百廿位来自台湾全省的各地朋友们,甚至还有从义大利、日本、香港、马来西亚特别来参加的朋友,不分宗教、年龄、职业、种族,四天叁夜在玛利亚之城中,共同生活出「互爱与合一」的生活体验及见证。

普世博爱运动已经创立六十叁年,目前发展到一百八十二个国家,好几百万人认同并且生活合一与互爱的理想。不论在天主教会之内,在基督宗教之间,寻求合一与共融,并与各大宗教的信徒,以及所有的善心人士一起努力建设和平的社会与世界。

「普世博爱运动」原名的意思是「家里的火炉」,也就是家庭最温暖的地方。这神恩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卢嘉勒女士与几个朋友发现到世上的一切终将毁灭,唯独天主是唯一值得投身的理想,於是她们真正按照福音上的话,努力的将「天主是爱」生活出来,为实现耶稣「众人合而为一」的愿望尽一份力,於是在一九四叁年义大利北部特灵托市,展开这样简单却震撼的福音生活。

今年的主题是『合一的秘诀』,达致合一的秘诀就是要时常、立刻、喜乐的去爱被舍弃的耶稣,也就是将所遇到身边的痛苦,愿意与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相结合,完全的奉献交托,把痛苦转化为爱,就会带出合一的成果。

四天叁夜在「玛利亚之城」的生活中,每一天都有一些朋友们,从不同的生活层面,在教育、家庭、健康与社会方面,那麽深刻的把内心经验分享出来,使参加这生活营的朋友们无不受感到,且明白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可以具体的透过爱与被舍弃的耶稣,逾越痛苦,继续将爱实践与生活出来。


韩国世界卫理宗议会加入天主教与信义宗的《成义信理联合声明》
   【天亚社首尔讯】世界卫理宗议会签署一项天主教和信义宗阐述「成义」信理的联合声明,标志基督徒合一迈向另一历史里程碑。

   宗座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主席华尔特.卡斯帕(Walter Kasper)枢机,见证卫理宗签署天主教会和世界信义宗联会於一九九九年签署的《成义信理联合声明》。

   由天主教与世界信义宗联会合撰的《联合声明》指出,两个教会就成义教义的基本真理,达成共识。有关信理自十六世纪导致西方教会分裂。

   据传统天主教训导,经特伦多大公会议(1545-1563)认定,人的救恩要求两项条件:天主的恩宠和善行。但当德国籍神学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教导 需要天主的恩宠,纷争便告出现。九九年签署的天主教与信义宗的《联合声明》调解那些意见,指出藉着天主的恩宠,人的救恩是可能的,而天主的恩宠则引导人行善。

   七月廿叁日,在首尔卫理宗教堂举行的合一仪式上,天主教与信义宗的代表偕同卫理宗的代表签署共同协议,宣布:「世界卫理宗议会及其成员教会,确认他们在基本信理这方面,赞同联合声明所表达的训导。」

   在共同协议中,叁个教会也承诺透过神学研究、训导和宣讲,加深他们对成义的共同理解。声明也指出,「天主教、信义宗和卫理宗视现时的成就和承诺为他们追求完全共融,以及共同向世界作见证的一部分;这是基督给所有基督徒的意愿。」

   签署仪式适逢世界卫理宗议会於七月二十至廿四日在首尔举行大会,及驻教廷的卡斯帕枢机访问南韩,出席其委员会与亚洲主教团协会於七月十八至廿日合办的基督徒合一研讨会。

   参与合一祈祷会者,来自八十个国家共叁千人,其中大部分是前来出席卫理宗会议。

   卡斯帕枢机在欢迎辞中指出,卫理宗和天主教在过去四十年都有交谈,而双方在友谊、互相理解和彼此尊重方面都增进不少。

   他说,在那个过程,天主教会亦已学会尊重卫理宗对追求个人和社会圣德的专注,和他们对履行以宣讲福音为中心的使命的承诺。

   枢机说,对於西方的教会来说,《联合声明》是合一交谈中的一项「重大成就」,因为它致力於解决导致基督徒分裂近五个世纪的问题。

   世界卫理宗议会在其本身的声明中,欢迎天主教和世界信义宗联会早前签署的《联合声明》,并宣布,「联合声明概述对成义的共同理解符合卫理宗的信理」。

   它指出:「我们(卫理宗)一起宣认: 有藉着恩宠,信仰基督的救恩工程,并且不是因为我们的任何功绩,我们为天主接纳,并领受圣灵。圣灵更新我们的心灵,装备和呼吁我们行善。」

   世界卫理宗议会主席森迪.姆邦(Sunday Mbang)主教七月廿叁日对天亚社说:「我们的教会正因着上主的恩宠而迈向合一。」这位尼日利亚裔主教也希望所有教会很快会合而为一,并说尽管基督教有很多不同宗派,但「我祈求他们会跟随我们」。

   在合一仪式上,参与者以自己的语言诵念《天主经》(主祷文)和《信经》;并为七月十七日在印尼发生的地震和海啸,以及七月中在南韩发生的水灾筹款。

   韩国卫理教会教友及社会责任局秘书长严马俐向天亚社说,由於「生活的」信仰应配合善行,本地教会对於采纳联合声明并没有问题。她说,循道卫理会创立人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同时强调个人的灵修和社会救恩。

   她承认:「但是,大多数信徒不熟悉《联合声明》。他们仅仅遵循基本训导,相信它是好的信理,因为那是经过多位伟大的神学家长时间钻研。」

   声明签署者包括,代表天主教的卡斯帕枢机和已退休的首尔总教区金寿焕枢机;代表卫理宗的姆邦主教和世界卫理宗议会秘书长乔治.腓利门(George Freeman)牧师;代表信义宗的世界信义宗联会秘书长以实玛利.诺科(Ismael Noko)牧师和联会的基督徒合一委员会秘书奥普特.戈德(Opter Gaard)牧师。

   出席合一祈祷会的天主教首牧,包括首尔总教区曹圭晚辅理主教、光州总教区崔昌武总主教和金喜中辅理主教。金主教是韩国主教团促进基督徒合一及宗教对话委员会主席。


柬埔寨天主教徒从饱受煎熬的柬国教会历史中学习
   【天亚社金边讯】获得重生近廿载的柬埔寨天主教会,将以回顾教会历史作为培育信众的途径。这个国家曾一度试图根绝教会的所有踪迹。

   最近在首都金边圣若瑟堂举行的「天主圣言指导教会历史」会议,明显把欣赏历史作为认识教会的一种宝贵工具。这个在七月十一至十四日的全国教会会议,有一百卅名神父、修女及教友领袖参加。

   新领洗的廿九岁教友焦索诺(Chiv Sok Noeun)向天亚社说:「我以为天主教会是在一九九零年代建立,又或在柬埔寨作为法国保护国(1887-1953)时开始存在。」

   索诺与一些参加者是来自金边东北七十五公里的磅湛监牧区,其馀的则来自金边代牧区,以及位於首都西北二百五十公里的马德望监牧区。

   索诺表示,柬国教会其实是在四百五十年前开始。这次教会会议也教导他认识到,很多国人为信仰而牺牲。他承诺返回家乡後,会向教友分享他学到的一切。

   同样地,卅七岁教理导师伊因(Y Yim)向天亚社表示,她不知到本地教会曾经有很多教友。她在这次会议知道,在教难时期,教友继续独自、在家庭或小团体当中祈祷。她说,很多为基督而死亡的人竖立了很好的榜样,她会「怀念那些为信仰见证人士所做的一切」。

   已退休的金边宗座代牧伊夫.拉穆斯(Yves Ramousse)主教向与会代表指出,本地教会曾经在七十年代的政治纷争中遭到毁灭, 有少数教友及非国籍司铎或修会成员幸存。

   不过,这位七十八岁的巴黎外方传教会士又指出,虽然教会建 物被摧毁,但这并不意味「这里不再有天主教团体」。

   在波尔.布特(Pol Pot)及他的「红高棉」共产党统治期间,有多达二百万柬埔寨人死於苦工、 饿、缺乏医疗照顾及未经审讯处决。红高棉是於一九七五年执掌政权,直至七九年被越南部队迫使下台。此政权尝试铲除教会所有踪迹,并压制其他宗教,包括现时柬埔寨国教佛教。

   教会消息人士称,柬国在一九七零年有六万五千名天主教徒,但波尔布特政权倒台时 有一千多人生存。该国在九一年恢复宗教自由,传教士也开始回来。他们当时的首要工作是到一些市集,试图寻找任何他们认识的教友。

   高棉族敦洛布.索帕尔.伯多禄(Tonlop Sophal Pierre)神父向与会者表示,虽然人民「受苦及遭到杀害」,但是这种痛苦已经帮助在柬国教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棉人团体。在一九五五年,国内十二万六千名的教友当中, 有叁千名高棉人。他说,今天在全国各地八十四个天主教群体中,共有一万一千二百五十叁个教友家庭。

   据教会统计数字,今天在柬国一千二百万人口中,一万九千人是天主教徒。在五十名司铎中, 有五人是高棉人。

   这次教会会议也讨论到从十六世纪开始的教会历史。道明会士加斯帕尔.达克鲁斯(Gaspar da Cruz)神父,是於一五五五年将福音传播到柬埔寨。自此,来自法国、印度果亚、菲律宾、葡萄牙及西班牙的传教士到访柬埔寨,但是他们全部无法成功在此地打稳传教基础。

   在一六五九年,牧养柬国教友的责任,便交予从暹逻(泰国旧称)派往当地工作的法国传教士。柬国首批修生在一八四八年前往法国受训,多年之後,柬埔寨代牧区才正式成立。

   在一八六五年,代牧区获赋予管辖一大幅地区,包括现时越南所在地。柬埔寨的天主教团体大部分是在一九零二至叁九年发展起来,虽然仍是以柬国的越南裔人士为主。

   柬埔寨代牧区在一九二四年改名金边代牧区,磅湛及马德望两个监牧区就在六八年从它分割出来。直至一九七零年,这个国家有六十一位外籍及柬埔寨神父、约二百五十名修女。

   这次教会会议的代表参观了多个天主教历史重点,包括教堂遗址,以及在一七七一年去世的巴黎外方传教会士威廉.皮圭(Guillaume Piguel)主教的坟墓。他是发展柬国教会的先锋,其坟墓是在金边市郊的布拉姆贝准。皮圭主教是交趾的宗座代牧,交趾现属越南南部的归仁教区。

   十字架爱慕者修会昂.桑雅(Ang Sangvath)修女向天亚社说,参观皮圭主教以及她所属修会的其中一名创办人的坟墓,让她认识到了解教会历史的重要,尤其因为今天有那麽多教友对教会感到完全陌生。

   圣云先会的廿九岁青年领袖探通(Them Thun)向天亚社说,他从听取早期传教士的事迹学到很多东西。这会帮助他的信仰成长,并推动他继续爱自己的村民。

   金边宗座代牧埃米尔.德东布(Emile Destombes)主教,因病不能参加这次会议。不过,这位快将年满七十一岁的主教向天亚社说,这次会议将教会多个委员会的成员聚集,一起感谢天主让福音在柬埔寨传播,并给予他们很多早期传教士作为效法榜样。

   这位巴黎外方传教会士说,教会将於十二月庆祝柬国开教四百五十周年。

   在传教士重返该国两年後,柬国教会自一九九一年就曾举行过多次教会会议。在一九九二至九八年,每年举行两次,但自九九年开始,改为每年一次。每次会议都试图为这个在一九七五至八九年间几乎消失的教会注入新的力量。


慈幼会传教士在印度班加洛尔遭遇歹徒袭击
(亚洲新闻/Cbci班加洛尔讯)昨天(7月25日),一夥“反社会分子”在距离印度卡纳塔克邦首府班加洛尔叁十公里处袭击了慈幼会传教士索比神父和维诺多神父。据悉,导致这起事件的原因,很可能是两位传教士长期从事的抵制污染等环保工作。

班加洛尔总主教区总主教贝纳德.莫拉斯蒙席就此发表声明,对这起事件的发生“深感忧虑”;“严正谴责此类犯罪行径”。

索比神父是慈幼会学校的副校长,他同维诺多神父在光天化日之下遭到歹徒袭击。事後,两位传教士立即被送往医院。医生们为索比神父缝了十六针。两人所在的慈幼会学校,是当地最好的一所学校。

两名慈幼会传教士都是非常出名的环保人士。他们长期致力於同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做斗争、反抗地方国立电子城的环境恶劣问题。

印度基督信徒理事会成员乔治表示,“两位司铎遭袭击事件是对环保事业、对言论自由和文明社会价值观的攻击”。




印度托波枢机指出“印度天主教会将为那些威胁她的人祈祷”
(亚洲新闻通讯社兰契讯)印度天主教会主教团主席,兰契总主教区总主教托波枢机指出,印度“宪法保障和维护宗教信仰及良知自由”;国内教会“与普世教会保持和谐一致”共同祈祷,愿“启示真理、创造和平的”上主触及“那些试图通过新反宗教皈依法威胁教会的人”。

托波枢机是在就中央邦通过新反宗教皈依法问题,向亚洲新闻通讯社发表评论时作出上述阐述的。

托波枢机指出,“印度拥有保障和维护宗教信仰及良知自由的宪法。我们亲爱的祖国印度的基督信徒们始终遵纪守法。而身为遵守宪法的印度公民,我们应该提请主教团关注这一问题。因为,此类行径旨在使基督信徒陷入混乱与焦虑,从而摧毁我们的传教活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昨天,印度中央邦通过了最严厉的反宗教皈依法。根据新的法规,凡是有意改变宗教信仰的人,必须在举行仪式前一个月的时间得到政府部门批准。否则将被处以高额罚款、被捕入狱。同时,未向当局通报便为改教者主持仪式的宗教人士将受到五千卢比的罚款和一年的劳狱之灾。而且,还要求提供改教者的姓名、地址、改教仪式举行的日期。

兰契总主教继续指出,“我们感到非常担心。教会拥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印度天主教会则与普世教会保持和谐一致。为此,印度教会的信德得到了巩固坚定”。

最後,托波枢机表示,“在我们为我们的教会、我们的牧职和见证祈祷的同时,我们也为那些制定了此类法规的人祈祷。愿启示真理、创造和平的上主,触及那些试图通过新反宗教皈依法威胁教会的人。由此,使我们可爱的印度成为一个奠定在正义与和平基础上的稳固社会”。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