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第二章 人类的团体生活
    大公会议的日标

    由天主的计划来看人类使命的社会性
    促进公益
    尊重人格
    爱仇及敬仇
    人人平等与社会正义
    伦理应出个人 围
    责任感与参加社会工作
    圣言降生成人与人类休戚相关

 第二章 人类的团体生活
   大公会议的目标

  23 人类彼此的关系日形增多,既成现代世界的特徵之一。现代技术的进步对这点贡献特多。然而,为达成人类弟兄般交谈的目的,不在乎技术的改进,而在乎更为深入的,有赖於人们团体生活的调整。这生活需要人们互相敬重其精神尊严。为促进人与人间的共融,天主的启示裨益良多。这启示同时又导引我们,对社会生活法规,获致深刻的理解。而这法规是造物主铭刻於人类精神和道德的本性中者。

  由於教会的训导权威,在其最近文献中,对有关人 社会的公教 理,曾做了详细的阐述(一),故大公会议只限於提出几条较为主要的真理,并在启示的光照下,陈明其基本要点;然後,再对几种为我们这时代比较有关系的结论,加以强调。

 由天主的计划来看人类使命的社会性

 24 以慈父的情肠关注人人的天主,立意要求所有的人组成一个家庭,要求人们以弟兄之谊彼此看待,每人都是依照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的。天主曾「由一个人造了整个人类,使他们住在全地面上」(宗:一七,26),并召叫他们趋向一个宗旨,就是天主。

  因此,爱天主爱人是第一条最大的诫命。圣经教训我们,爱天主不可能同爱人分离:「其它的任何诫命,都包括在这句话里,就是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所以,爱就是法律的满全」(罗:一叁,9-10:若一:四,20)。人类的互相从属日益增加,以及世界日形统一,便证明这点的重要性。

  何况,主耶稣曾祈求圣父说:「好使他们合而为一……就如我们原是一体一样」(若:一七,21-22)。因着这些话,主耶稣为我们开拓了一个理智无从透视的境界,在天主圣叁的互相契合与天主义子们在真理及爱德内的互相契合之间,暗示某种类似点。这类似点昭告我们一项事实:在这大地上,唯有人是天主为人的本身而喜爱的受造物。故人类唯有衷诚地舍己为人,始能达到圆满(二)。

 人与人及社会间的互属关系

  25 由人类的社会性,可以看出人格的玉成和社曾的改进,是互相倚属的。一切社会组织的本原、主体及宗旨是人,而且应当是人。而人则本质上便绝对需要社会生活(叁)。社会生活并非由外而来的附加品。故此,人类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及互相服务,并通过和其他弟兄们的交谈,始能发扬自己的诸种优点,而满全其使命。

  人类为培植自身,需要若干社会链锁。家庭和国家是两个较为直接适合於人性的社会链锁。其它社会链锁则出源於人类的自由意志。在我们这时代,为了各种原因,人类相互间的关系及倚属,日形增多。因此,出现了各式公立和私立的社团组织。这便是所谓的「社会化」。社会化虽不无危险性,却带来巩固和增进人格优点,以及保障人们权利的许多好处(四)。

  然而,虽说人们为满全其使命,宗教使命亦不例外,由社会生活,取得许多利益;但无可否认者,是人们生活於其中,并自幼儿时期沉浸於其中的社会环境,往往促人弃善就恶。诚然,社会中迭次发生的动乱,部份地固出源於经济、社会、政治的紧张,但尤其造端於人们的狂傲和自私,这狂傲和自私便造成了社会环境的腐化。当社会秩序为罪恶的遗毒所影响时,则生性向恶的人类,便受到做恶的新刺激。而这刺激又非仰仗天主圣宠,并恒心努力,不能克服。

  26 人类日趋密切的互相倚属,逐渐扩展至全球。因而所谓公益,部让私人及团体可以充份而便利地玉成自身的社会生活条件的总和,今天亦愈形普遍化,从而包括整个人类的权利和义务。每一团体应顾及其它团体的急需及合法愿望,甚至应为整个人类大家庭的公益着想(五)。
  同时,人们对人格尊严、对人格高於一切、对人所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普遍权利和义务,某意识亦越加活泼。故此,必须提供人们一切必要条件,帮忙他们度其真正适合人性的生活,如:衣、食、住、行和自由选择生活地位的权利、建立家庭和接受教育的权利、拥有就业机会、良好名誉并为人尊重的权利、还有获取适当通讯的权利。依随自己良心的正确指示而行事的权利、保卫私生活和宗教事务上的正当自由权利。
  社会秣序及其进步时时应以人们的利益为目标。因为事物应隶属於人,而人不应隶属於 物。主基督曾暗示这道理说:安息日为人而立,并非人为安息日而生(六)。这秩序应日加发扬、应奠基於真理、应建 於正义、应以爱德促使其生气蓬勃、并在自由内,求取日加适合人性的平衡(七)。为达成这点,应改进思想并应大事改造社会。 赞助这改革者,是神妙地亭毒历史并革新地面的天主之神。同时,是福音的酵母,在人心内,曾经并正在激发对人性尊严不可遏止的需求。

  27 近而涉及更为急切的实际结论,大公会议强调尊重人格一点。人人应将某近人视作第二个自我,一无例外,尤某应照料近人的生命,以及为度相称生活所需要的日用品(八),万不可效尤将贫苦的拉匝禄置诸不理的富人(九)。

  现在,我们更有义务成为人人的近人,并在遇到的机会里,积极为他们服务,如:被遗弃的老年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外方工人、流亡者、由不法同居出生的婴儿;他们的痛苦并非出自本身的过恶。还有饥民正在以基督的圣言向我们良心呼吁说:「凡你们为我弟兄中最小的一个所做的,便是为我而做的」(玛:二五,40)。

  此外,各种杀人罪、屠城灭种、堕胎、用药物催人安死及恶意自杀等危害生命的恶行;损害肢体完整、虐待身体及心灵的酷刑、企图迫害人心等侵犯人格完整的恶行;非人的生活条件、任意拘留及放逐、奴役、娼淫、妇女及幼童买贾等贬抑人格尊严的恶行;将工人只视作赚取利润的工具,而不以拥有自由及责任感的人待承之侮辱人格的工作条件。这一切及其它类似的种种都是可耻的、有辱文明的罪孽。这些罪孽固使受之者含羞蒙辱,但尤其这玷污的主使者,同时又极其违反天主的光荣。

  28 尊敬及爱德亦应延伸在社会、政治乃至宗教问题上,持有和我们不同意见及作风者身上。我们越和善而友爱地深入了解其思想方式,越容易和他们交谈。

  但这和善与友爱不应使我们对真理及美善,变成模 两可。反之,爱德促使基督信徒向人宣报得救的真理。应当在错误本身和错误的人之间,加以清楚的分辨:错误常应摈绝,而错误者,则虽为虚妄或不甚正确的宗教思想所迷乱(一○),但仍保有人格尊严。唯有天主是审判并洞烛人心隐微者,他禁止我们判断任何人的内心过恶(一一)。

  基督的道理要我们宽恕悔辱(一二),要我们将爱德诫命延伸至所有仇人。这是一条新的法令:「你们一向听说:「你应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施恩与恨你们的人,并为迫害和冤枉你们的人祈祷」(玛:五,43-44)!

  29 既然每人都拥有灵性,既皆为天主依自已的肖像而造生,既皆拥有同一本性及出自同一本原,既皆为基督所救赎,并拥有同一使命和同一超性命运。则愈来愈须承认:基本上,人人一律平等。

  诚然,人们在肉体、精神反理智方面,并不拥有同等才能,但应克服并扬弃为了性别、种族、肤色及社会地位,或为了语言或宗教,而在社会及文化等基本人权上,有所歧视,因为这是违反天主的计划的。基本人权尚未在各地获得相当的保障,的确令人感到遗憾。例:否认妇女自由选择配偶及生活地位的权利,拒绝给予她们和男人平等接受教育及文化的权利。

  此外,虽然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合法的差异。但人格平等却要求更为人道及比较公平的条件。在人类大家庭内各成员、各民族问,所有经济、社会上过分的不平等,是一种耻辱并违反社会正义、公平及人性尊严,尤其危及社会及国际和平。

  各式人为的组织,无论其为私立或公立,应致力於替人性尊严并为达成人生目标而服务,同时应反对任何社会和政治的奴役,并在任何政治体系中,捍卫人们的基本权利。而且这些组织应逐渐适应该人类的精神需求,因为精神高於一切,虽则为达成这目标,还需要悠长时间。

  30 世事深入而迅速的变动迫切要求人们不得懒惰成性,不注意时局,只顾个人的伦理。为满全正义及爱德任务,迫切需要每人各尽所能,并依照他人的急需,对公益有所贡献。又应促进、帮助凡真有益於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的私立或公立机构。有人高谈阔论着慷慨豪爽的主张,但看他们的实际生活,则对社会需要似乎全不在心。而且在许多地区,社会法令及典章为多人所蔑视。不少人奸猾取巧,擅敢逃避缴纳合法税款及其它应当为社会所做的种种。还有人对社会法令,如:公共卫生及交通等规章,不予重视;他们没有想到这样行事,等於置自身及他人生命於危险中。

  每人应将社会关系视作现代人的主要任务,并加以尊重。世界越趋团结,越清楚地看出人的任务如何跨出个别团体,而逐渐扩大至全球。这点需要每人及每个团体培养自已的道德及社会美德,并将这些美德推广至社会内,俾能靠看天主的圣宠,出现真正的新人和新人类的建设者。

  31 为使每人妥善满全其对己、对某所隶属团体所有良心任务,必须接受更良好与更高深的教育,这教育应利用现代所有的大量工具。尤某应该教育青年,无论他们出自什麽社会阶层,必须培养出不独拥有知识,而且拥有雄心壮志的青年男女;因为这等人才,正是我们这时代迫切需要者。

  但人除非生活在可以意识自身尊严的条件下,生活在可以献身於天主及他人,而完成其使命的条件下,则不能拥有这种责任感。人生活於极端贫困中,则其自由意志往往为之衰弱。同样,人度着太过舒适的生活,好似将自身封藏於金色的孤独中,其自由意志亦为之 丧。反之,人承担起社会生活不可避免的急需,接受社会生活的各种要求,并责成自已服务社会,则其意志便形增强。

  所以,应鼓励人们的意志,分担公共事务的责任。国家让绝大部份国民自由参与政治,是值得赞扬的。但必须注意各民族的实际情形,注意政府是否拥有必要的权力。为使民众乐於参加社会由之而构成的各团体生活,这些团体必须具有吸引民众,并使之自愿为他人服务的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未来命运,是操在一批能给下一代指出生活及希望的理由者的手中。

  32 犹如天主造人,并非为使人独自生活,而是为使人组成一个社团;同样,天主的圣意「不是让人们彼此毫无联系,个别地得到圣化与救援,而是要他们组成一个民族,在真理中认识他,虔诚地事奉他」(一叁)。故此,从救赎的历史开始之初,他便拣选了人们,不只如孤立的个人。而是某一团体的成员。当天主向其所拣选的人们发表其计划时,曾经称呼他们为「他的子民」,并在西乃山同他们缔结了盟约(一四)。

  这团体特性又因基督的大工而完成。降生成人的圣言曾甘愿参加了人们的社会,参与了加纳婚筵,并光临了匝凯的家中,又同税吏及罪人共同进餐。他曾提到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情景,借用日常生活所有的语言及比喻来揭示天父的圣爱和人类卓绝的使命。他甘心恪守了祖国的法律,而祝圣了人类的社会关系,尤其祝圣了社会所从出的家庭关系,并曾立意度着其时代,其地区的工人生活。

  在宣讲时,曾明令天主的子女,要彼此对待如弟兄。在祈祷中,曾恳求天主恩赐其弟子合而为一。而且他还以所有人的救主的资格,奉献自己一直到死。「人若 为自已的朋友舍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德了」(若:一五,13)。他曾命令宗徒们向万民宣讲福音,俾使人类成为天主的家庭,而这家庭所有法律的满全,便是爱。

  他,众弟兄中的长子,於死而复活後,在以信德及爱德接受他的人们中间,以圣神的恩宠,建立了一个新的友爱的共融。这就是他的身体,即其教会。在这身体内,人人都互为肢体,各依其领受的不同神恩而彼此服务。

  这种团结精神常应增进,直至完成之日。到那时,因圣宠而得救的人们,将如天主及基督长兄所锺爱的家庭,呈献天主以完美的光荣。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