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梵蒂冈电台 发射台报讯天使铜像 |
50
《看得真些,爱得深些》读後感想
我们已接连叁次介绍了已故陈天祥神父投稿给我们的《看得真些,爱得深些》,今天是最後一次,介绍那篇文章的结语。在这结语中,陈神父综合地指出两点:第一点是是海外教会对国内教会合一的期望的不切合实际;第二点是明确界定官方教会与非官方教会各自的客观性质,对他们各自的正统性予以定位。陈神父又援引台湾辅仁大学神学神学教授张春申神父的大作《中国大陆官方教会还能称为天主公教吗?》及《回应「中国大陆官方教会还能称为天主公教吗?」》,认为"极有利於大陆教会的健康发展。"
写到这里,我们已基本上阐明自己对大陆官方教会问题的看法。双方为什麽分裂?为什麽不能合一?应怎样按基督的教导来处理双方现阶段的关系?海外教会在公教刊物上写了许多对大陆教会合一问题的文章,他们对两个教会合一殷切的期望,诚挚之情感人至深。但往往对两个教会所处之政治环境没有切身的了解,容易忽略两者涉及的政治关系去研究。似乎两个教会是不深受政治的影响的教会。在海外各宗教团体完全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意愿制定牧灵方针与计划而不受其他势力的控制。人们之间可以安全地按大公主义精神,互相了解,互相对话与合作,体现宗教共融的精神,但在大陆各教会就不同。官方教会的行为完全受政府的管理,其工作的政策与路线均得政府首肯後才可实施。所以要想地上地下开个碰头会"大家平心静气坐下来交谈"在目前政治气候中你要做也不会许你做,尤其是目下当局警惕和平演变东欧事例的顾虑正浓之际,会让两个教会合一吗?会让他们成为一股新的,但意识形态上异己的力量吗?所以不能作一厢情愿的期望啊!对非官方教会来说,她是被视为非法的,政府不承认这个组织,怎能允许官方教会与非法组织坐下来交谈呢?
为了明确上述这个现状,笔者在篇首已作着重的阐述,以避免大家在评论时对教会在不同政治环境中作同样的要求,作出不切实际的评判,因而误导舆论。
看来我们当前要做的是明确界定官方教会与非官方教会各自的客观性质,对他们各自的正统性予以定位,以防止混淆,使信友在思想上有一个明确可靠的皈依。一方面张春申神父的"中国大陆官方教会还能称为天主公教吗'"及"回应「中国大陆官方教会还能称为天主公教吗?"」这两篇文章,以其严谨的逻辑,旁证博引,深入到矛盾的各层次,概括了历来发生的重要问题,特别在较敏感的事件上措词委婉而坚持原则,以基督正统的信仰来诠释这一段富有超性意义的中国教会历史。该文在大陆教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泛的注意,起了规 与协调,凝聚的作用。极有利於大陆教会的健康发展。
最後,解决问题最好的途径就是大家努力体现圣保禄宗徒的报导:"…在爱德中持守真理(弗四、15)。真理毫厘都要坚持,爱则越深越好。真正的爱是一种静默的力量,她无坚不摧。
我们前面的历史进程变数千千万,但常数 有一个:"你们放心,是我,不要害怕!"(玛、十四、27),统御宇宙巨掌,谁堪与之抗衡?风云可能是这样或那样,但结局 有一样:基督必胜!
陈天祥神父曾是我中学时代的导师。接到他的投稿,我很感动;读了,有一些感想,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先谈谈合一。这是教会的本质,也是所有基督信徒的共同理想。理想与现实不同,其间不免有些距离,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基督信徒都必须走向合一的理想,才是。我们梵蒂冈电台的工作人员,由於忙碌於日常的传播工作,缺少时间去研究国内教会的情况和海外教会对它关心的消息。就我们经常过目的资料看来,我觉得,所谓对国内官方和非官方教会合一的期望,并不等於要地上、地下开个碰头会,大家平心静气坐下来交谈,而是希望它们双方走向合一。至於怎样走向合一,陈神父已说了一半。他不愿为官方教会的成员提出主意,但是他向非官方兄弟姐妹们进言,劝勉他们积极回应教宗的呼吁。他的建议是:第一要以基督为榜样来对待罪人,第二、要谨防落後的族性宗派思想的渗入,第叁、不要魔鬼占了便宜!我们经常阅读教廷的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教宗一般向在中国的所有天主教徒致词,他的训导是大家(那就是说,官方和非官方教会双方)都要起步走向合一。他的讯息是:悔改、宽恕、彼此相爱。
再说对官方教会和非官方教会各自的正统性的定位。这也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我们时常接到听众来信,要求我们在这问题上作出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那样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们没有接受他们的要求,因为我们相信,他们自己心里已有了回答;而且我们觉得,我们的答复不一定能澄清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混淆"。陈神父提到台湾辅仁大学神学教授张神父的大作《中国大陆官方教会还能称为天主公教吗?》。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听众来信告诉我们,说:他最赞许张神父的这篇文章,中国大陆官方教会不能称为天主公教。其实,张神父并没有肯定大陆官方教会不是天主公教,他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发出了一个警告。倒是陈神父说的爽快。他说:"实际非官方教会绝大多数的人直称官方教会为「裂教」,当然不是根据教会法典的定义来理解"。
为什麽称官方教会为"裂教"而又说不是根据教会法典的定义来理解呢?那就牵涉到陈神父所说的,在於地上、地下两者之间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换句话说,中国政府。近年来,每逢圣诞和复活大瞻礼,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有许多教友到公开的天主教堂去参与弥撒,他们都是裂教徒吗?即使官方教会的领导人,虽然曾在公共场合上,屡次声称与教廷划清界线,他们果真下了决心要脱离罗马,成立一个不同於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的裂教吗?这不是为官方教会辩护,而是同情它所处的客观的尴尬情况。为此,教廷虽然一再警告所有中国天主教徒,都要坚持他们所接受的信德,不可与一个与救主耶稣的旨意、天主教会的信仰、和极大多数的中国天主教徒的心情、不符合的教会观念妥协,却也表示愿意与中国政府对话,希望藉此改善教会在中国的处境。
这样我们便谈到了中梵建交。这也是我们在听众来信中读到过的问题。多数来信希望建交的成功,有些来信对成功的可能表示怀疑,甚至担忧。为什麽担忧呢?是怕让官方教会占了便宜,是怕教廷会吃亏。陈神父信任教廷。他几次表示中国教会的有些问题,要等到中梵建交才有解决的可能。那麽,中梵建交何时实现?陈神父没有说,也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