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8-
02- 2002 新聞報導 資料庫
聖座活動 各地教聞 國際新聞一瞥 聖座活動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講解天主垂聽人的哀禱的要理 希則克雅是猶太的國王,是一位公正的君王,也是依撒意亞先知的朋友,有一天害病要死,依撒意亞告訴他趕快料理一切,準備死亡的來到。希則克雅聽到這個可怕的消息,立刻放聲大哭、懇求上主說:「主啊,求你想到我如何懷著忠誠齊全的心在你面前行走,如何作你視為正義的事」。上主聽了希則克雅的哭求,便叫依撒意亞先知告訴希則克雅,說祂聆聽了希則克雅的哭求,因此答允再給他十五年的生命。于是希則克雅高歌感激上主的仁慈說:「唯有生者能讚頌你,如我今日一樣。為人父親的當使自己的兒女認識你的忠誠。上主救了我,為此我們願以終生的歲月在上主的殿內彈奏絃琴!」。 教宗因此邀請朝聖人士反省人類的軟弱,他說:「必須重新體認我們的有限,知道我們的生命流逝得很快,不久都將消失。面對疾病和痛苦,我們當然可以向天主訴苦,向祂哭訴,因為上主的道路雖然不一定符合我們的期待,但是祂決不會袖手旁觀,而會回應我們的祈禱,安慰我們,拯救我們」。 最後,教宗鼓勵每個人學習聖伯爾納多的教導,在黑夜考驗的時候仍然保持恆心與平靜,就像在白日的光明和喜樂中一樣。 聖座社會傳播委員會二月二十八日上午將在聖座新聞室發表兩個新文件 教宗三月二日經由廣播電視與歐洲各國大學青年異地同聲聯合頌念玫瑰經 羅馬本地的大學生當然要在保祿六世大廳環繞著教宗,和歐洲各國的青年們異地同聲向耶穌的母親祈禱。這項三月份第一個星期六傍晚的祈禱將配以由不同大學的學生組成的合唱團和管絃樂隊的演奏,整個過程將多采多姿。 特別值得一提是莫斯科的大學生將帶領其他國家的大學青年頌念一端玫瑰經。對這項創舉,俄羅斯天主教的主教們興奮地形容說:這實際上將如同教宗親身訪問俄羅斯一樣。教宗來到之前,大學青年們將先進行一番祈禱和反省。 各地教聞 聖伯多祿善會成立130年後繼續協助教宗的愛德工作 答:我們的最傳統的活動是為有需要的人提供經濟餐。這個活動起源於教宗庇護九世,他在1872年的時候把過去為教廷的軍隊燒飯的一批大鍋子捐贈出來做這件善事。當時他說:"我沒有軍隊了,但教會將來總會有像軍隊一樣大量的窮人。用這些鍋子來為他們燒飯吧!"這可以說是眾所周知的聖伯多祿善會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羅馬大家所知道的"教宗的飯",因為我們善會的工作是要協助教宗在羅馬進行他的愛德使命。 問:那麼,今天聖伯多祿善會有哪些工作? 問:是什麼樣的精神在推動聖伯多祿善會的工作呢? 問:您對善會的前途有什麼展望? 問:請問,在這第三千年代,做聖伯多祿善會的義工的意義是什麼? 問:您們所召開的大會發出了什麼信息? 國際新聞一瞥 昨天2月27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一瞥"報導的內容是: -國際間對沙特阿拉伯王儲的和平計劃作出響應 以下是新聞的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國際間對沙特阿拉伯王儲阿卜杜拉的中東和平計劃作出了響應。美國、俄羅斯和歐盟都贊同這個以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來換取以色列軍撤出佔領區的構想,不過,以色列則反對這樣的和平計劃。以色列政府表示,該國不接納恢復1967年前的疆界,也不放棄耶路撒冷,前巴拉克政府在大衛營和塔巴向巴勒斯坦人提供的,都不再作為談判的對象。請聽本台特約記者莫塔的報導: 【美國總統布什表示贊同。埃及贊同穆巴拉克和約旦王阿卜杜拉要求以色列接納這個建議。歐盟特使索拉納為了與阿卜杜拉王子會晤,臨時以訪問沙特首都利雅得作為他中東訪問的最後一站。以色列總理沙龍曾對索拉納表示,他願意與沙特所有的領導人士見面。不過,仍需要謹慎。美國白宮通過發言人說,應該以實行米切爾報告,也就是停火,來謀求和平。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說,雙方仍需要清楚了解這項計劃的要素,同時也需要對1967時的疆界進行深入討論。】 【梵蒂岡電台訊】馬達加斯加在最近爆發政治危機以來,首次發生支持政府者和支持反對派人士的衝突,造成2人死亡和數人受傷的慘劇。自我宣佈為總統的拉瓦洛馬納納任命了前外交部長為政府領導人,引起擁護政府者不滿,數以千計的人因此湧到首都的街頭舉行示威。 【梵蒂岡電台訊】非洲問題於26日移到白宮討論。美國總統布什在接見安哥拉領導人多斯桑托斯時強調了終止安哥拉持續26年的內戰的可能性。本台特約記者從紐約發來以下的報導: 【安哥拉1975年從葡萄牙獨立後立即爆發內戰,26年來的衝突令該國被蹂躪得滿目瘡痍。本月22日,叛軍的領導人薩文比戰死,令和平解決衝突有了希望,即使游擊隊於26日恢復了攻擊行動,戰火中有9人喪生,15人受傷。同一天,安哥拉的領導人多斯桑托斯和美國總統布什在目前的新情況下討論了和平解決衝突的可能性。白宮主人認為停火是可能的,這使安哥拉得以開發它的豐富資源來造福人民。多斯桑托斯則表示,只要時局一穩定,他願意立刻開始進行新選舉的事宜。布什也會晤了博茨瓦納和莫桑比克的總統,雙方也談了剛果和津巴布韋的情勢。】 【梵蒂岡電台訊】羅馬於26日在內政部附近發生的炸彈攻擊事件,仍未有人承認責任。這次的攻擊雖然只造成財物的損失,卻引起了意大利執政黨和反對黨間的爭議。本台記者訪問了對抗恐怖主義研究中心的專家卡爾維,請他分析一下這個攻擊行動的動機: 答:這樣的攻擊行動主要是出自國內的社會和政治上的衝突。 問:那麼,我們可以排除與國際恐怖主義有關的因素了? 問:那麼,攻擊的目標是什麼? 【梵蒂岡電台訊】印度一輛列車在戈特拉城附近被人放火焚燒,大約30人死亡40人受傷。火車上有一批激進的印度教徒。據說,由於火車上印度教徒的口號引起當地伊斯蘭教居民扔石頭攻擊,隨後,一個車廂被人放火,火勢快速漫延,造成了死傷的悲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