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26- 04- 2004  新聞報導 資料庫  聖週彌撒讀經

東南亞通訊

這次的東南亞通訊報導的消息如下:

─中國:【特寫】天津「公開」、「地下」信眾同在主教座堂各自舉行聖周禮儀
─中國:教會觀察家對社會改變促進宗教自由表示樂觀
─香港:【特寫】大陸移民在港領洗入教者逐漸增加
─韓國:平信徒領導的神學院苦苦經營十年,展望加強教友角色
─俄羅斯:西伯利亞教區備修院課程強調靈修
******

東南亞通訊

中國:【特寫】天津「公開」、「地下」信眾同在主教座堂各自舉行聖周禮儀
【天亞社.中國天津訊】華北天津教區的「公開」及「地下」教會信眾在聖周五各自於主教座堂內的不同地方舉行禮儀。

  四月九日,近千名教友到天津市中心的聖若瑟主教座堂,進堂參與政府認可的公開教會的耶穌受難禮儀。

  與此同時,地下教會團體的領袖在教堂旁的聖母岩空地帶領另一批教友舉行禮儀,唸經、拜苦路和親吻苦像。

  地下教會的教友表示,由於地下團體的其他聚會點遠離市區,祇好來到公開教會的教堂外舉行禮儀和祈禱。

  他們又解釋為何不進入教堂內。一名中年男教友說:「教堂內的教會是共產黨辦的。他們不可以為我們舉行禮儀,我們寧願在這裡自己進行禮儀。」

  他們的主教天津教區李思德主教於一九八二年秘密祝聖,至今不獲政府認可。七十八歲的李主教目前的活動僅限於離天津市一百公里的薊縣一條偏遠山區村落。而一九八六年秘密祝聖的石洪臣主教後來獲政府認可,於九二年就職為天津教區公開教會的主教。

  石洪臣主教的侄兒說,當年石主教公開就職是為了使年青的神父有機會得到正式的培育。

  由於政府不認可李主教,地下團體的教友拒絕進入向政府登記的教堂。

  在聖母岩參與禮儀的一名老教友說:「除非教宗叫我進入這教堂,否則我絕不會這樣做。」

  另一位女教友亦說:「我們是不同的,我們與教堂內的教友無關。」

  據教堂內的教友說,地下教友每主日甚至每天在聖母岩祈禱已有十年,相信政府也知道他們的活動。

  主教座堂主任司鐸張良神父說:「這些教友堅持在外面祈禱,不進教堂,我也感到很難過。特別在冬天下雪時,他們堅持跪在空地上祈禱,孩子就在旁邊等候。」

  一名在教堂內參加完苦難禮儀的教友說:「我們的分裂絕對不是天主的意思,但目前要兩群教友合一實在很難。」

  在復活前夕的夜間禮儀期間,地下教友並沒有聚集祈禱。一名公開教會的教友解釋,由於夜間禮儀會有更多教友前來教堂,因此他們勸諭地下教友不要聚集。

  有些地下教友則寧願坐一小時的車到塘沽區一間教堂參與聖周禮儀。

  在聖周四,近五百名大多屬於地下教會的教友從天津各地來到塘沽區的教堂,參與由不獲政府認可的天津教區石洪禎助理主教主持的主的晚餐禮儀。他們有些是租用旅遊車前來。

  政府祇承認石洪禎主教是神父,因此容許他履行神父的職責,主持禮儀。但有教友表示,政府有時會派人監視他在教堂的言行舉動。

  塘沽教堂位於公路旁邊,雖然到來的大多是地下教友,但禮儀十分公開,相信政府和附近的居民都知道,連小攤販和計程車司機也懂得在禮儀前後前來招攬生意。有教友說,到了聖誕子夜彌撒,更多計程車排隊等候乘客。

  另一方面,數以百計地下教友從天津各地乘坐幾小時車程,到李主教居住的山區教堂,參與他主持的聖周禮儀。

【完】(譯自天亞社英文新聞CH5991.1284期2004年4月16日)

中國:教會觀察家對社會改變促進宗教自由表示樂觀
【天亞社.香港訊】香港一些中國教會觀察家認為,宗教在中國大陸現今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下會有「更大空間」發展。

  香港教區聖神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林瑞琪對中國的宗教自由感到樂觀。他在名為「中國宗教與人權」的研討會中指出,祇有政府的改變才能令人權狀況全面改變,但社會改變亦可令人權狀況有改善。

  研討會由香港教區正義和平委員會舉辦,於四月十八日在聖若翰堂舉行。大約五十名參加者中,大部分為教友,當中包括幾名來港旅遊的大陸教友。

  林瑞琪指出,手提電話和互聯網的廣泛運用,以及高速公路的興建貫通各地,加強國內外人士之間的溝通,使宗教信徒有「更大空間」發展。

  他說,公安官員最近拘留中國東北一位主教時,他們立即取消他的手提電話,相信是他們明白這新科技能引起很大影響。另外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亦令政府無法監控一些新興宗教,如被當局定為邪教及非法組織的法輪功,廣泛地傳播訊息。

  不過,林瑞琪說,他感到有些中國官員對宗教所持的態度,比部分香港官員更為開放。他指出,最近兩名大陸半官方人員來港探訪他,問及他是否有興趣撰寫已故上海教區龔品梅樞機的傳記,令他感到驚訝。

  龔樞機曾被監禁三十年,直至一九八五年獲得假釋。他於一九八七年獲准到美國就醫,其後一直居美,二零零零年在當地去世,終年九十八。

  對於近月教廷新聞部就兩名地下主教被捕而發出聲明的做法,林瑞琪向天亞社表示,他認為該些聲明不會對中國政府日後施行類似拘捕起阻嚇作用。

  河北省正定教區賈治國主教於四月五至十四日被單獨拘留,恰巧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教區魏景儀主教三月五至十四日被拘禁後一個月發生。教廷新聞部在兩次事件中罕有地發表聲明,強調「不能接受」如此拘禁,並要求中國政府尊重兩位主教的宗教自由及人權。

  林瑞琪認為這些聲明能有助把事件向世界全面曝光。

  另一名研究中國基督教會的講者陳劍光牧師認同,中國政府在處理宗教問題上現已採取較務實的態度。這位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執行秘書指出,跟以往共產黨和基督徒對立的意識形態不同,中國政府在大約二十年的改革開放後,「採取務實執政的方法處理宗教問題。」

  他觀察到中國政府對宗教的立場自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二零零二年提出「三個代表」理論後有所改變。「三個代表」指出共產黨必須代表發展先進生產力的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陳牧師解釋江澤民的理念是指「任何可以幫助中國社會及經濟發展的事都是容許的。」

  他指出,中國對宗教採取較開放態度的一個動力,是由於政府認識到基督徒的人數不斷增加,可能想利用教徒幫助共產黨謀利益。

  陳牧師又稱,過去中國政府對宗教持消極態度,認為他們都是反共組織,但政府現在明白到宗教的特質,就是宗教是長久的文化和社會現象而不能被取締,以及信徒來自社會不同階層,並非祇是老人。

  他解釋,宗教的複雜性牽涉國際關係及少數民族等問題,這亦促使中國政府對宗教採取較務實的態度。

  陳牧師在研討會後向天亞社表示,由於中國政府態度的轉變,他預料會有更多國內的基督教「家庭教會」願意登記加入政府認可的基督教會。

  香港基督徒學會創會總幹事、中華基督教會郭乃弘牧師在研討會中亦分析了中國傳統和基督教對人權的觀念。

  香港教區陳日君主教亦有出席研討會,為他批評中國政府控制大陸天主教會的敢言作風辯護,說他是「為國內一些不能為自己說話的神職人員發言。」

【完】(譯自天亞社英文新聞CH6033.1285期2004年4月22日)


香港:【特寫】大陸移民在港領洗入教者逐漸增加
【天亞社.香港訊】香港每周平均有逾千人從中國大陸移民入境,部分新移民在港開始接觸天主教會,經過慕道,領洗加入教會。

  教區教理中心主任劉彤萱四月十四日對天亞社說,雖然教理中心沒有對慕道入教者作科學研究,但從觀察所得,今年復活節領洗的新移民增加了。全教區共有一千九百卅五名慕道者於聖周六復活慶典夜間彌撒領洗。

  她說,他們亦發現近年許多堂區都多了新移民慕道者。她舉例說,像觀塘這個較多勞工階層居住的地區,在一個堂區的六名慕道者當中,有三人是新移民。而她自己所屬的堂區涵蓋兩個公共屋村,在今年廿位領洗者當中,也有三人是新移民。

  據政府入境處的數字顯示,自香港於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至二零零三年止,每年平均約有五萬三千名大陸人移居香港。

  劉彤萱承認教會向新移民傳教並不容易,因為新移民「在大陸無神論的環境中長大,對宗教充滿許多懷疑。」她說,但這些新來港人士會以觀察來判斷教會及教友是否言行一致。

  她指出,教會的服務、教友的鼓勵,對這些在經濟困境中承受壓力的新移民產生瞭解教會及尋求心靈支持的渴望。此外,他們的孩子就讀教會學校也是他們接觸教會的起點。

  劉氏亦相信教會對社會弱勢團體的關注,包括陳日君主教協助爭取對香港永久居民在國內所生子女的居留權的公義立場,也是原因之一。

  西北部新市鎮天水圍是眾多新移民聚居的地方。設於此區的聖葉理諾堂區,一位教會同工四月十五日對天亞社說,去年復活節約有三分之一的新領洗教友是新移民。

  他指出,雖然他不清楚今年的領洗人數,但從口音可知部分新領洗者是新移民。

  這位教會同工說,他知道部分新移民家庭是因為感激教友鄰居的照護而隨他們前來聖堂慕道。他們通常是母親先參加教理班,接受洗禮後,其他家人再跟隨入教。

  劉彤萱指出,今年領洗的人數也反映了教區福傳年的部分成果。香港教區以自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九日傳教主日至二零零五年復活主日為福傳年,並訂下目標期望在十七個月內要達成一萬名本地成人入教。

  劉氏表示很難評論教會能否達成目標,但認為這運動已令教友提高了傳教意識。

  教區教友培育辦事處執行秘書賴煜清表示,從教區的信仰熱線及個別人士的查詢,他對達成目標感到樂觀。他於三月卅日對天亞社說:「但我們不可忘記教理班是一種心靈尋找及信仰孕育的經驗,因此數字不是最重要的。」

  然而,他和劉彤萱均坦言擔心教會資源未必能滿足福傳運動帶來的「突然增加」的需求。賴氏說:「若目標達成,各堂區便需要有比現時多五倍的傳道員、場地及教理班。領洗後,我們也需要提供持續的培育,以維繫他們對信仰的興趣及教會的參與。」

  他說,新教友會獲邀參加為期約半年的信仰小團體,這工作雖然可由堂區內的不同教友負責組織,但新教友「通常都喜歡伴隨他們認識的傳道員」,故此堂區得避免對傳道員加諸過多責任。

  劉氏亦說,有些堂區因傳道員不足,祇能開辦一班教理班,未能滿足有意慕道者的需要。

  香港教區平均每年約有三千名新領洗教友,其中三分之二為七歲或以上人士。直至二零零三年八月卅一日止,教區共有一千二百六十三名全職及義務傳道員,二千六百二十三名成人慕道者。

【完】(譯自天亞社英文新聞HK6021.1285期2004年4月22日)

韓國:平信徒領導的神學院苦苦經營十年,展望加強教友角色
【天亞社.漢城訊】以平信徒為中心的南韓吾儕神學院希望加強教會各方的參與性及平等觀念,使當地教會不再「神職獨尊」。

  約二百五十名神父、修會會士、教友以及佛教和基督教代表等,於四月十四日在漢城明洞主教座堂出席該院十周年慶典。

  四十三歲院長朴永大對天亞社說,雖然過去十年神學院為教會及教友貢獻良多,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神職獨尊的教會裡生存。他說:「教會差不多所有事情都被神父壟斷,教友幾乎不可能成為神學家。就經濟而論,有時學院因財政困難而欠薪。」

  今年二月,學院首次選出一位神父為校董會主席,但朴堅持學院是以教友為中心,將來更要加強這宗旨。

  校董會主席扈寅秀神父在慶典彌撒中承認,曾懷疑學院如何能在充斥著神職主義的環境生存,它的存在實是「奇蹟」,學院現在的「目標是進一步增加教會的參與性及平等。」

  出席慶典的人都稱讚學院的成就並希望它向前邁進。彌撒後,學院播出有關歷史及研究成果的錄像帶,當中包括韓國九個修會及其他教會機構的調查和評估。該院就教區及堂區在社會服務、青年、主日學及教友和修會人士領導權等進行研究。

  錄像帶亦收錄了學院舉辦過的人權、全球化、教會革新及深化教友領導等全國及國際研討會片段。

  仁川教區前副主教金秉相蒙席說:「學院的發展,證明二百年前使本地教會在嚴重迫害仍能屹立的教友精神今天仍然存在,雖然它可能與教會當局存有分歧,但請繼續為未來教會發揮先知職,給予學院指引。」

  神學院初開辦時,國內教會人士答應籌款支持。吾儕現有廿二個教會組織及一百廿名獨立會員,當中卅名是神父,另有五名全職職員及廿名研究員,他們大多是教友。

  學院與天主教國際知識文化事務運動將於六月合辦「全球化下教友參與教會新方式」國際會議,回顧二千年一月於泰國舉行第七屆亞洲主教團協會全體大會所定的牧民方向及重點。

  會議在八月舉行的第八屆亞洲主教團協會全體大會前舉行。主教團大會的主題為「走向生命文化的家庭」。

【完】(譯自天亞社英文新聞KO5999.1285期2004年4月19日)


俄羅斯:西伯利亞教區備修院課程強調靈修
【天亞社.塔什干訊】俄羅斯一位協助辦理備修院課程的傳教士說,由東部新西伯利亞教區興辦的備修院課程著重靈修。

  耶穌會士安多尼.科科倫(Anthony Corcoran)神父說,這個為期兩年的課程「旨在培育學生的靈修和祈禱生活。」這位美籍傳教士是備修院的副院長和神師。

  四十一歲科科倫神父亦是新西伯利亞教區副主教,居於新西伯利亞市,在莫斯科以東二千八百二十公里。他在三月十五至廿三日在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為一批在當地服務的司鐸帶領靈修課程,期間接受天亞社訪問。

  他說,新西伯利亞教區的備修課程現有七名學生。他們修讀人文學科及語文,包括英語、拉丁語、德語、波蘭語,但每天較多時間用在祈禱和靈修培育。

  另外,他們也在周六服務窮人和長者,但科科倫神父重申,「最重要的是祈禱生活和接近天主。」這位神師把課程跟修會初學院的備修生課程比較。

  有志加入鐸職並參加課程的人不單祇來自新西伯利亞地區,也有來自俄國其他地方。為多數俄羅斯神父來說,備修院是鐸職培育的首個階段。

  他說,去年有十四名年輕人完成課程。自課程十多年前開始後,迄今已有六十九人完成,其中廿二人正在其他地方繼續接受培育,有些前往聖彼得堡的瑪利亞宗徒之后修院,也有參加隱修院的培育課程。

  瑪利亞宗徒之后修院是俄國唯一的天主教修院,於一九九三年九月在莫斯科開辦,但於九五年遷往距離首都西北六百三十公里的聖彼得堡。

  科科倫神父說,那裡的修生接受為期七年的課程,包括哲學、神學和牧民訓練。

  他預期新晉鐸的俄羅斯神父在履行職務時會面對不少困難,因為宗教在蘇聯時代(1917-1991)停滯不前,基督宗教當時亦受到鎮壓。

  他又指出,天主教徒在俄羅斯屬少數社群,當地的基督徒主要是俄羅斯正教徒。俄國人口一億四千萬,天主教徒約佔五十萬。

  自一九九七年以來,科科倫神父一直在教區服務。他說,十五位司鐸服務於四個約有五百名教友的堂區,包括新西伯利亞的耶穌顯聖容主教座堂堂區。

  新西伯利亞教區和鄰近的伊爾庫茨克教區是亞洲主教團協會的附屬會員。二零零二年二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把它們由宗座署理區升格為教區。

  新西伯利亞教區由耶穌會若瑟.沃思(Joseph Werth)主教領導。

【完】(譯自天亞社英文新聞RS5920.1283期2004年4月7日)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