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06- 12- 2004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東南亞通訊

這次東南亞通訊報導的消息來自天亞社:

-蒙古:宗教藝術家尋覓天主路遙遙【特寫】
-亞洲主教團協會呼籲宗教領袖學習大?傳媒的語言
-香港:熙篤會新任院牧期望隱修院見證祈禱生活
生活聖言 2004年十二月份
*********

蒙古:【特寫】宗教藝術家尋覓天主路遙遙
【天亞社.烏蘭巴托訊】在一個繁忙的裁縫店內,紡織機在動,女工邊笑邊唱地整理桌上的衣料。然而在店內一角,一位藝術家正注視著他親手製造的聖母像。

   恩赫圖希音(Enkhtuvshin)向天亞社說:「這裡就是我祈禱、靜思和工作的避風港。」

   歷史很短的蒙古天主教會祇有二百二十六個教友,恩赫圖希音為首都烏蘭巴托的三間教堂製作了不少聖像及繪畫。他在設計完莫斯科一聖堂的大門浮雕後,最近舉辦了有關蒙古的展覽,獲蒙古的國立電視台報道,因而現在在國內外揚名。

   他過去數年的作品都存放在裁縫店旁一房間中,假如要拿出來就必須先移開一??的皮草外衣。他笑著告訴天亞社:「我姊姊是賣那些皮草外衣,她沒有地方儲存,故將它們放在這裡。」當他將所有東西挪開後,便將他各式的聖母、馬像和人像展示給天亞社記者看。

   他於裁縫店內的工作室每月租金約為一百美元,差不多是他在蒙古藝術學院當雕刻教師的月薪。他說,由於工作室離他家不遠,又在堂區隔壁,故此物有所值。他每天參與平日彌撒後便到工作室工作,而當女工們下班後,他會獨自花數小時在裡面祈禱。

   在沒有租到這地方以前,他祇可以在休息或課後在藝術學院課室的一角工作。他說:「那兒既噪吵,又不整潔,師生人來人往,根本難以祈禱。無論我將要創作一個聖像或是一匹馬,都一定會先祈禱。」

   這位三十八歲的藝術家和雕塑家說藝術讓他找到教會,最終找到天主。

   他在十六歲時正式開始那改變一生的奇妙旅程。八十年代初蒙古仍是共產主義國家,仿如蘇聯一樣,除非政府容許,否則所有外來的事物都不能在國內存在。

   恩赫圖希音回憶道:「當時我非常喜歡書架上的畫集中的聖母像照片,並希望製作相似的藝術品。然而我亦清楚知道這些作品在國內一定無人欣賞。」

   他是當年少數有幸出國深造的優秀藝術家之一。他說:「當我在莫斯科的時候,我跟其他同袍一樣,認為藝術就是生命的一切。我們當時都全心全意追求藝術。」

   他當時深深被文藝復興的藝術作品所吸引,但他不明白為何這些繪畫和雕刻全都與基督宗教有關。他說:「以前我從學校中得知基督宗教是殘暴不仁的宗教。但在細心欣賞文藝復興巨匠拉斐爾的畫及米高朗基羅的雕像後,我更不明所以。我逐漸看到一個可引發如此偉大的藝術創作的宗教不可能是一個可怖的宗教。」

   他的另大發現來自羅馬尼亞之旅。他到布拉索夫參觀不同的天主教堂,看到每間教堂聚滿活躍的教友。他稱:「我以前一直認為天主教及其藝術都跟『文藝復興』一樣,已成為歷史。但當我在那裡看到熱愛的聖像及繪畫,及教友向著它們祈禱和默想時,我肯定那些教堂絕不是博物館,天主教信仰是活生生的信仰。」

   他隨後回到莫斯科,決心尋找一所天主教堂,並嘗試祈禱。他的父親在他到羅馬尼亞後不久便去世,他真實感到祈禱醫治了他的傷痛,不久後他亦成為基督徒。

   恩赫圖希音是一九九四年復活節時全國首十四位受洗的天主教徒之一。他說:「從此我的生命便與教會息息相關,我亦學懂將天主而非藝術放在生命的首位。」

   由於他成長在一個由共產主義及無神論支配達七十年的國家,因此他踏上天主教藝術家的道路來得非常漫長。他承認:「很多宗教藝術的事我仍不知曉。我在不斷模仿,事實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從現有的作品中取得靈感,有些更是抄襲其他作品的。」

   烏蘭巴托宗座監牧區監牧黃旭東(Wenceslao Padilla)主教要求恩赫圖希音繪製多幅聖母畫像。這位菲律賓籍的聖母聖心會士向天亞社說:「我希望他畫越多越好。我喜歡他的作品的神髓有一種溫純柔和的感覺。」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亦曾看過恩赫圖希音的繪畫,並將選取他其中一張聖母畫像代表「瑪利亞---蒙古之后」。

   自從聖母升天堂於二零零二年落成後,韓國籍的金成鉉神父一直鼓勵他為聖堂設計藝術品。他製作了一個十字架苦像、十四處苦路的彩色木雕及一個與真人一樣大小聖母與耶穌像。

   那座具蒙古風格的聖母跪像及胖胖的小孩耶穌聖像放置在聖堂的入口大堂,以歡迎每一個進來的人。堂區亦希望可為該聖像鍍上金屬。

   金神父的辦公室內亦有數個由恩赫圖希音製作的小聖像。金神父說:「我們都慶幸他是我們教會的一分子。他的藝術創作是由聖神啟發,而且都充滿細緻的蒙古韻味。」

   恩赫圖希音表示:「以往我祇為了藝術而創作,後來我嘗試以天主為創作的題材,現在我則與天主一起創作。」

亞洲主教團協會呼籲宗教領袖學習大?傳媒的語言
【天亞社.印尼登巴薩訊】亞洲主教團協會在一個有關社會傳播的會議上,鼓勵亞洲的教會領袖學習大眾傳媒的語言,從而更有效發放訊息。

 來自二十個國家約六十五位教會人士,參加了第五屆主教團社會傳播學會研討會,主題為「以宗教對話溝通」。會議由亞洲主教團協會社會傳播委員會舉辦,於十一月廿二至廿七日在峇里的登巴薩舉行。峇里是在雅加達東面九百四十五公里。

   參加者在會後發表的新聞公布中,建議教會領袖學習如何利用大眾傳媒,「否則就無法傳播人類的道德觀念和重要訊息」。參加者有一位樞機、十位總主教、廿一位主教、以及參與傳播及跨宗教事務的神父、教友及修會會士。

   擔任亞洲主教團協會合一及跨宗教事務委員會主席的天猜主教向天亞社解釋說,教會領袖需要明白大眾傳媒的角色,並且學習如何與他們合作,發展正面及不對立的關係。這會幫助發布的消息更加準確,以及在社區建立諒解及和諧的關係。

   他說,那些一起對話或在衝突中表達出跨宗教團結的宗教領袖,必須嘗試透過大眾傳媒表達這種消息。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向與會者發表演說,強調促進世界上不同宗教和平與和諧關係的重要。

   會上,一些傳播學及大眾傳媒的專家及教師,從不同文化以及佛教、孔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的角度,探討社會傳播的問題。

   參加者總結稱,必須從廣泛層面看被視為宗教有關的衝突,而不祇是局限在宗教範疇,「因為通常衝突的根源並非宗教因素」。

   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草稿促請有關方面製作跨宗教對話的資料,尤其是給兒童的資料、以及培育神父、修會會士及傳道員的對話技巧。他們強調,要小心必須表明主動對話並非用來掩飾改宗的意圖。

   他們建議教會領袖參與其他宗教的節日和共同向傳媒公布消息,並一起面對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包括貧窮、不公義及暴力。他們認為,共同關注的問題應該以共同價值觀作為溝通的基礎。

   會議期間,主教們回顧了跨宗教對話的經驗。

   泰國莊他武里教區天猜.沙瑪集(Thienchai Samanchit)主教,視這類對話為教會使命的重要部分,他表示:「跨宗教對話源於上主愛與人類展開救恩的對話。」

   印尼天主教主教團主席儒利烏.達曼達馬德(Julius Darmaatmadja)樞機表示,伊斯蘭教徒與基督徒之間的關係「儘管有某些限制」,但仍然有好的一面,很多伊斯蘭教徒領袖與基督徒關係友善。

   他稱,印尼的全國道德運動是有效對話的好例子,透過這運動,基督徒、伊斯蘭教徒及其他宗教領袖和知識分子,聯合表達對有關國家及國際議題的意見,例如伊拉克戰爭。

   樞機向天亞社表示,亞洲的主教都想改善對話,並善用社會傳媒,因為「要與上主對話,我們必須與其他人對話」。

   印尼古邦教區伯多祿.圖朗(Petrus Turang)總主教稱,跨宗教對話如同傳播一樣能夠為所有人帶來和平。這位印尼天主教主教團社會經濟發展委員會主席說:「不過實際上,由於涉及政治及經濟利益──難以達至和平。」

   他說,從基督徒角度看,良好對話需要開放和互相諒解,他歡迎宗教領袖主動推動對話,但是他們必須有具體行動,顯示對建設和平的承擔。

   印尼天主教主教團社會傳播委員會主席伊拉利翁.達圖斯.萊加(Hilarion Datus Lega)主教表示,會議旨在對目前跨宗教和諧受到威脅時加強跨宗教的對話。他向天亞社表示:「我們需要諒解和指導,使我們的對話能夠更加正確及有方向。」

   主教團社會傳播研習會是於九六年負責社會傳播的亞洲主教首屆年會通過成立。當年的會議是在亞洲主教團協會的社會傳播委員會的辦事處菲律賓召開。

   首屆研習會於翌年在新加坡舉行,主題是「教會與公共關係」;第二屆於九九年在曼谷舉行,討論「現代傳播科技:亞洲教會的挑戰?」;第三屆的主題是「司鐸職務及使命中的社會傳播培育」,於二零零一年在泰國舉行。上屆在二零零二年在泰國舉行,主 View

香港:熙篤會新任院牧期望隱修院見證祈禱生活
【天亞社.香港訊】香港的嚴規熙篤會最近選出一位年輕的華人院牧,他期望讓訪客認識隱修生活的真貌。

   院牧李達修神父表示:「盼望聖母神樂院的臨在能繼續為香港教區及社會作祈禱生活的見證,並藉著隱修士的獻身生活方式,分享聖本篤靈修分享,彰顯天主的光榮及慈愛。」

   現年四十三歲的李達修神父在十一月七日由團體推選為新院牧,他是嚴規熙篤會聖母神樂院自九九年昇格為「院牧級隱修院」後的第二任院牧。神樂院團體共有九位神父及六位修士,年逾七十者約半,李院牧是最年輕的司鐸。

   他十一月廿四日對天亞社說,他會向到訪的本地及外籍遊客介紹隱修生活,並邀請他們到聖堂與隱修士一起祈禱。隱院內設有客房,接待前來靜修及尋求靈修指導的人。

   聖母神樂院位於香港西南部的島嶼大嶼山。香港政府正在島上發展旅遊業,迪士尼主題公園及大型酒店將於二零零五年九月開幕。

   李院牧說,神樂院團體為了這次院牧選舉準備了一年多,包括選舉前的七天退省,懇切祈禱,明辨天主的旨意。

   神樂院母院長、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新明谷隱修院多默.戴維斯(Thomas Davis)院牧在十一月初來香港主持選舉,兩位香港教區神父作見證人。

   選舉結果得到熙篤會總會長認可後,李院牧的就職典禮於當天黃昏在團體內舉行。他從戴維斯院牧手中接受十字架、隱修院印璽及聖堂鑰匙,象徵對牧職的承擔。

   然後團體各會士逐一上前,重發聽命的許諾及行平安禮,以示彼此接納支持。

   神樂院首任院牧江恩澄(克滿)神父二零零三年七月辭去院牧一職後,母院便委任李達修神父為院長。他一九九六年矢發終身願,二零零一年晉鐸。

   以健康理由呈辭的江恩澄神父九九年九月當選為熙篤會首位華人院牧。此前,神樂院原是「大上司級隱修院」。熙篤會大上司級隱修院必須至少有十二名宣發了恆居願的隱修士,才能昇格為院牧級隱修院。已發恆居願的隱修士要在隱院裡度過餘生。

   香港教區陳日君主教將於明年一月祝福新院牧。

   嚴規熙篤會於一零九八年在法國創立,隱修士遵照第六世紀在意大利寫成的聖本篤會規生活。亞洲第一所嚴規熙篤會院聖母神慰院於一八八三年在北京西北面楊家坪建成,它原本是聖母神樂院的母院。聖母神樂院一九二八年在河北省正定教區建立,後於五零年南遷香港。


生活聖言 2004年十二月份

  「就如主怎樣寬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寬恕人。」 (哥3:13)

   聖誕節快到,上主快要來到我們中間,而這段時期的禮儀也邀請我們去為祂預備道路。

   兩千年前,我們的救主進入了人類的歷史,現在祂也要進入我們的生命中,但那條走向我們的道路卻是荊棘滿途,需要剷平高山、披荊斬棘。有甚麼障礙會阻擋我們走向耶穌呢?

   這些障礙就是一切不符合天主旨意的意念,種種煎熬著我們的依戀;或在不恰當的時候卻想發言或保持緘默;或希望得到肯定、受到器重、獲得寵愛;當天主聖意與我們的意願有別時,我們仍然渴求擁有某些事物,包括健康和生命等,甚或心懷惡念,驅使我們去作出反叛、判斷、報復等行徑。

   有時這些意念會湧現心頭並沖昏頭腦。我們要果斷地打消這些意念及排除種種障礙,並再次投入天主的旨意內,好能預備祂的道路。

  「就如主怎樣寬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寬恕人。」

   保祿向他的基督徒團體講這句話,因為他們體驗過天主的寬恕,因此他們也能夠原諒得罪過他們的人。保祿知道他們尤其有能力去超越人性自然的愛的局限,甚至能為仇人犧牲性命。他們透過耶穌和福音生活而獲得更新,並找到力量去跨越人性的推理或所受的委屈,以致能與眾人建立合一。

   然而,每一個人的心底都迴盪著愛,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實踐這句聖言。

   非洲一句充滿智慧的成語這樣說:「應學習海棗樹的態度:人們向它投擲石頭,它卻以甘甜的棗子回敬人。」

   所以要求於我們的,不但是曉得忍受委屈或冒犯,而且更要多一點,就是:以善報惡,就像宗徒們提醒我們的:「總不要以惡報惡,以罵還罵;但要祝福;」(伯前3:9)「你不可為惡所勝,反應以善勝惡。」(羅12: 21)

  「就如主怎樣寬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寬恕人。」

   我們要怎樣生活這句聖言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家都可能遇到親戚、同學、同事或朋友的無理取鬧、不公平的對待或傷害。也許我們沒有報仇的念頭,但可能在心中存有怨恨、敵意、苦澀的滋味或冷漠感,這些都會妨礙我們與別人達至彼此真誠溝通的關係。

   那麼該怎麼辦呢?

   讓我們在早上起來時抱著「大特赦」的情懷,以凡事包容的愛心,無條件地接納對方,包括他的短處及困難,猶如一位母親對待犯錯的兒子的態度——她會常常替他找藉口、原諒他、對他總是滿懷希望……。

   讓我們以新的眼光與每一個人接觸,就好像對方從來沒有過任何缺點一樣。

   讓我們每次都重新開始;我們知道天主不單只原諒,而且還忘記我們的過犯,祂要求我們要同樣的對待別人。

   這是我們的一位朋友的經歷:他的國家發生戰亂,他曾親眼看見自己的父母、兄弟和朋友被殺害。他的悲痛導致他滿腔仇恨,甚至希望那些殺人兇手得到相應的懲罰。

   雖然耶穌教導我們必須寬恕別人的話不斷在他腦海中盤旋,但他認為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他自問:「我怎麼可能愛仇人呢?」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和不斷的祈禱,他才找到半點平安。

   一年後,當他知道那些兇手是誰,但他們仍然逍遙法外,行動自由時,報復的心理再度折磨他,他終日只想著假如遇到那些「仇人」,要怎樣對付他們。在這痛苦的煎熬下,他再次懇求天主平息自己的怒火,給他力量去寬恕。

   他這樣分享說:「那些與我一起努力實踐福音的弟兄們的榜樣,使我明白到天主要求我再不要生活在苦惱中,而是要全力去愛每一位目前在我身邊的人——我的同事、朋友等等。對弟兄付出具體的愛幫助了我慢慢的找到力量,徹底地去寬恕那些殺害我家人的兇手。現在我的內心找到了平安。」

盧嘉勒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