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3-06-2005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主日彌撒重播
教宗與聖座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講解聖詠第一百二十三篇“天主是強有力的救星”的奧義 教宗講話的主要內容是:“人的生命被邪惡的勢力所圍困埋伏,這些邪惡不但要危害人的存在,也企圖破壞人的所有價值。可是上主立刻挺身而出,保護正義的人,拯救他們免於兇惡”。由此看來,解救的恩典是教宗這次要理講解的核心所在。
教宗又說:“聖詠第一百二十三篇雖然是讚美天主救星的詩歌,這首詩歌可能與某個特別事件有關,比方說巴比倫充軍時期的結束,但更可能的是這首詩歌願意感謝天主使人脫免危險,進而祈求天主使人免於種種災難邪惡。從這方面看,這首聖詠永遠切合事宜”。關於災難邪惡,教宗在另一段要理講解中說:“我們都看到這樣的邪惡今日仍然存在,而上主在今天同樣伸手援助義人。上主的確愛護我們,這是我們肯定的事,也是我們的信心”。 這篇聖詠提到威脅義人的兩大危險,一個是洪水狂浪,一個是獵人。教宗於是談到聖奧斯定解釋這篇聖詠的話說:“聖奧斯定給這篇聖詠一個流暢有力的注解。首先,他看到這篇聖詠是已經獲得幸福的基督徒所詠唱的,特別是殉道聖人所詠唱的。這些殉道聖人離開人世後,便和基督生活在喜悅中,隨時準備恢復自己先前會腐朽、而今不再朽壞的身體。這些殉道聖人在世的時候,身體備受折磨,但在永恆中,這些折磨變成了正義的裝飾”。 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秘書長拉約洛總主教訪問東南亞歸來 拉約洛總主教于六月十一日啟程前往新加坡,在先後十一天訪問行程中,也前往泰國、馬來西亞和汶萊訪問,探望當地的天主教會團體,與各國政府外交當局就國際局勢和雙邊關係交換意見。六月十二日,拉約洛總主教並在泰國南部普吉島舉行一台彌撒聖祭,追思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海嘯中的亡魂,同時為天主教會在當地為災民所建的一些民房主持落成典禮。 世界24小時 昨天06月22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越南總理潘文凱在越戰結束30年後首次訪問華盛頓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越南總理潘文凱在越戰結束30年後前天21日訪問了華盛頓。美國總統布什在白宮會見潘文凱時宣佈,他將于明年2006年訪問越南。本台特約記者馬斯特洛利利從紐約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臺訊)巴勒斯坦地區昨天22日上午出現緊張形勢。阿克薩殉道旅的武裝人員在巴勒斯坦總理阿布•阿拉抵達約旦河西岸北部的巴拉塔難民營時放了幾槍,幸好未傷到人和物。這個事件是在巴勒斯坦主席阿布•馬贊同以色列總理沙龍在耶路撒冷會晤的第二天發生的。這項會晤討論了眾多問題,其中的安全問題爭議較大。本台特約記者莫塔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臺訊)黎巴嫩選舉,反敘利亞陣線的薩阿德•哈利利獲勝之後,又進入暴力中。前天21日,反敘利亞的共產黨領袖哈維在謀殺案中喪生。當晚,至少4千人在貝魯特中心集會,譴責刺殺事件並要求實行正義。誰是這個事件的幕後操縱者還不知道,但美國毫不遲疑地指向接近敘利亞的環境。敘利亞在30年的統治後,不得不放棄對黎巴嫩的霸權。那麼,在黎巴嫩新政府就職的前夕,這個國家處在何種氣氛下?本台記者詢問了義大利“晚郵報”的特派員兼政治分析家菲拉利。他說: 答:這裡的氣氛反映的也許是被稱作民主勝利的某些表面的現象,但在黎巴嫩事情要複雜很多:如果說取得選舉勝利的是反敘利亞的前反對黨勢力,實質上,我們可以說它得到的主要是感情票。我不知道,感情過後,是否有可能將這些票化為政治行動的可能。就目前的情況,我認為很困難。 問:在這樣的情況下,薩阿德•哈利利該當建立什麼類型的政府,可以在短期內解決所存在的問題? 問:極端派,即親敘利亞陣線成為新的反對勢力,是否有危險他們做出暴力回答的選擇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