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28- 03- 2001   新聞報導   資料庫

聖座活動
-真福若望二十三世教宗靈柩開棺,三十八年前音容宛在
-君士坦丁堡東正教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訪問意大利南部,受到天主教徒熱烈的歡迎

各地教聞
-婦女為促進和平努力

國際新聞一瞥
-耶路撒冷發生兩起爆炸案
-阿拉伯國家聯盟高峰會議揭幕,討論與伊拉克關係和巴勒斯坦人問題
-菲律賓分裂分子與政府宣佈舉行和平談判

******

聖座活動

真福若望二十三世教宗靈柩開棺,三十八年前音容宛在
【梵蒂岡電台訊】 已故教宗若望二十三世于去年大禧年列入真福品之後,梵蒂岡有關方面為要把這位以微笑慈容見稱于世的教宗的遺体,從聖伯多祿大殿地下室教宗公墓遷移至聖伯多祿大殿內永久保存,並供人敬禮,于今年元月十六日在聖伯多祿大殿總鐸維爾吉利奧•諾厄樞機主教、幾位神長、專家面前,按照教會法典規定,進行開棺檢查。當技術工人開啟棺蓋時,令在場的人驚訝的是,這位教宗的臉龐沒有發現任何腐化的現象,而且依然保持世人所熟悉的微笑容貌,就像一九六三年六月三日去世時的樣子。
三月二十七日,維爾吉利奧•諾厄樞機主教在聖座新聞室主持記者招待會,介紹他新出版的有關聖伯多祿大殿內諸位先教宗的墳墓紀念碑的巨作時,預先透露若望二十三世教宗的遺体將遷移至聖伯多祿大殿聖熱羅尼莫祭台旁邊,同時向新聞界說:「我們真的有可能再度看到若望二十三世昔日的臉龐,死亡並沒有絲毫改變他的面容。希望這位教宗的遺体經過醫學和化學處理之後,我們將能夠再次瞻仰他的儀容」。
聖座國務卿索達諾樞機主教最近在一項訪問談話中表示:「不論從自然律來看或從天主的恩寵來看,若望二十三世教宗的遺体沒有受到腐損,這總是天主的恩典所賜」。

君士坦丁堡東正教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訪問意大利南部,受到天主教徒熱烈的歡迎
【梵蒂岡電台訊】 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最高領袖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已結束他在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亞行政區和西西里島數天的朝聖訪問,返回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這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君士坦丁堡東正教的領袖到意大利南部訪問,他對訪問朝聖時所受到的禮遇和款待感到非常滿意和愉快。
意大利全國設有一個君士坦丁堡東正教總主教區,但是大部分的東正教教友都生活在意大利南部,因為從歷史來看,那片地區富有希臘文化,是歷史上所稱呼的'大希臘'地區。此外,還有不少阿爾巴尼亞東部和保加利亞人移居到這個地區生活,他們都是拜占庭東正教徒。
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意大利總主教區的總主教根納迪奧斯•澤爾沃斯向本台說:「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帶著很愉快的心情離開意大利,他看到卡拉布里亞和西西里島兩個地區的居民熱烈參與大公合一的祈禱,很令他感動。他很景仰卡拉布里亞和西西里島的主教們對他所表示的愛戴和尊敬。這使得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個姊妹教會之間的情誼更為堅固。我們有責任實踐基督受難之前所表示的願望,大家都必須合而為一」。
方才卸任不久的聖座促進基督信徒合一委員會主席葛錫迪樞機主教,曾在西西里島教會第四屆會議結束之際,和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聯合主持一項大公合一祈禱,他向本台說:「我對星期五晚間的經驗有深刻的印象,那是喜悅時刻,也是西西里島教會團體熱烈參與祈禱的時刻,他們非常興奮愉快地歡迎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的來到和他的講話。這一切對基督信徒的大公合一運動都非常有益。我們必須強調天主教和東正教之間的共同點,但也不忽略至今尚存的困難,這些困難都必須克服」。

各地教聞

婦女為促進和平努力
【梵蒂岡電台訊】在羅馬舉行為期一週的世界公教婦女機構聯誼會大會已經於3月25日圓滿結束。來自63國的800位公教婦女研討了有關婦女在世界上的先知性使命:如何面對三千年代世界上的挑戰。199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獎人利哥貝爾特•門朱女士也是與會者之一,她多年來為維護危地馬拉印地安人的權益而奮鬥。我們請問門朱女士,拉丁美洲婦女的人權前景如何:

答:我認為,最重要的前景是社會對濫權和侵犯人權現象有更大的體認,其次是必需促使有關機構控訴罪行,使社會有正義和法紀,不僅要維護婦女的權益,也應該維護原住民的權益。譴責侵犯婦女的罪行非常重要,但能夠有控訴濫權的方式也同樣重要。要實行公義,必需有人們的支持。我堅持,在從法律上爭取的同時,也應該同時進行社會性的奮鬥。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對抗暴力的途徑。

問:今天給予人類的信息是什麼?
答:我認為,最重要的信息是大家應該繼續為應享有的權利奮鬥,並一同為此而努力。我盼望能見到能實現一個維護人權、維護婦女和原住民權益的共同日程。我要給大家的信息,更好說,我要全力以赴的目標是大家為這個共同日程、為改變法律和社會習俗而攜手合作。事實上,許多問題都是出自社會的行為,如果一個社會容忍暴力,那麼,暴力便在這個社會中有它的空間。我認為,我們可以一同為消除不受懲罰權努力,這種權利在拉丁美洲是一個普遍的弊端,而對抗這種不受懲罰權,非常的重要,只有這樣,罪行和濫權才能受到懲罰。如果犯罪的人可以不受懲罰,那麼,又如何能夠讓應該被接納的受到接納呢?

問:在新一千年代中,信德能夠成為一個和平的工具,協助婦女面對一切挑戰嗎?
答:我認為可以的。我認為,信德是締造和平的工具,是達到修和與為更高價值而奮鬥的工具。我認為,信德與人性價值、精神價值和基督信仰歷史價值密切相連。今天的基督信徒的使命是令歷代以來基督信徒努力追求這些價值的歷史獲得榮耀。

國際新聞一瞥

昨天3月27日,本台新聞處提供"國際新聞一瞥"報導的內容是:

-耶路撒冷發生兩起爆炸案
-阿拉伯國家聯盟高峰會議揭幕,討論與伊拉克關係和巴勒斯坦人問題
-菲律賓分裂分子與政府宣佈舉行和平談判

以下是新聞的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耶路撒冷昨天27日上午發生兩起炸彈爆炸事件。第一件是汽車炸彈爆炸,有6人受傷,伊斯蘭聖戰組織聲明是他們所為,組織的公告寫說,這是為報復前天晚上在希伯倫發生的事。在該城內,以色列囤民和巴勒斯坦人之間因為一名以色列女嬰遭阿拉伯人俎擊手殺害而爆發了激烈的衝突。第二件爆炸事件則令一輛公共汽車的乘客受害,其中一人死亡,受傷者人數未詳。以色列外長佩雷斯嚴詞譴責昨天的暴力事件,他指這兩個事件引人陷入巴勒斯坦人極端分子的計畫,他們想藉此激起以色列軍方以武力回應。

【梵蒂岡電台訊】阿拉伯國家聯盟高峰會議昨天27日在約旦首都安曼揭幕,本台特約記者莫塔發來以下的有關報導:

【這項高峰會議要討論兩個主要課題,首先是阿拉伯國家與伊拉克間的關係和對伊拉克的一個議案。議案由阿拉伯國家的外長們擬定,以與伊拉克關係正常化來交換薩達姆侯賽因尊重其他阿拉伯國家主權和國土完整的承諾。討論的第二個課題是巴勒斯坦人問題。這是在以色列組成新政府、沙龍上任總理以及美國不擔任調停工作新政策的背景下來研究巴勒斯坦人的問題。阿拉伯國家除了肯定對巴勒斯坦人當局提供經濟援助外,並支持阿拉法特向聯合國作的要求,就是派遣國際觀察人員到以色列佔領區保護當地的人民。不過,在希伯倫發生的事件,令人對國際觀察人員的使命發生懷疑。多年來,在聖祖們的城市中常駐有一個觀察員團體,他們只限於觀察,對在他們眼前發生的暴力事件,從來不予以干預或停止,因為他們的職務不允許他們介入。】

【梵蒂岡電台訊】菲律賓可以看到和平的曙光。在棉蘭佬島上20年的戰爭,造成12萬人死亡70萬人流離失所的悲慘境況後,莫羅陣線的伊斯蘭分裂分子終於宣佈停火,接納與政府進行和平談判。談判將於一個月後在另一個國家中舉行,據菲律賓總統阿羅約27日宣佈,雙方於上星期六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簽署了有關的協定。不過,棉蘭佬島上的情況仍然不穩定,在馬尼拉從事傳教工作的雷神父向本台記者證實了這一點:

:即使暴力活動比過去少了很多,但不時仍會發生。所達成的協定,與其說是和平協定,更好說是菲律賓政府與伊斯蘭莫羅解放陣線恢復和平談判的條件。

:莫羅分裂分子要求些什麼?
:莫羅陣線並不完全一致,有些要求很大的自主權,但有些在繼續要求獨立。有一個小團體近年來因為綁架外國人而出名,就是阿布薩亞夫團體。這個團體要求成立新的伊斯蘭獨立國家。還有一個團體過去已經在爭取棉蘭佬島上幾個地區更多自主上與菲律賓政府達成協議。

【梵蒂岡電台訊】歐洲聯盟對外政策負責人索拉納和北約的祕書長羅伯遜目前在馬其頓訪問。據索拉納於27日在泰托沃說,當地大部分居民希望在和平中生活。以下是本台特約記者博斯的報導:

【上星期日馬其頓政府攻擊阿爾巴尼亞人游擊隊並將游擊隊驅逐後,泰托沃城度了一個平靜的夜晚。歐盟的代表索拉納在訪問中,也曾與參加聯合政府的阿爾巴尼亞人民主黨的領袖會晤。與索拉納同時在馬其頓訪問的北約祕書長羅伯遜前來的目的,是為了與政府當局會談,以尋找避免爆發衝突的途徑。羅伯遜認為,馬其頓人民需要在兩條路中作選擇,一是選擇國家的統一,一是整個巴爾幹再度發生流血戰爭。馬其頓的阿爾巴尼亞反叛分子掀起戰鬥,是為了肯定該國內阿爾巴尼亞人的權利,他們認為長久以來受到歧視,被看成是二等公民。馬其頓政府在這幾個星期中,一再指他們是恐怖分子,也一直拒絕和游擊隊談判,而是以武力來對付。雖然目前政府軍略有勝利,游擊隊方面仍然宣稱他們將抵抗到底。如果外交斡旋不能停止暴力的話,衝突情況可能會繼續下去。】

【梵蒂岡電台訊】在德國的反核子示威繼續進行。26日晚間,來自法國的運載核子廢料的列車駛進德國後,生態環境組織的成員加強了抗議行動,他們沿途阻擋裝載核子廢料的車輛前進。示威者與警員發生多起衝突,兩名警員和數名示威者受傷,至少有53人被逮捕。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