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05- 03- 2000   新聞報導   資料庫

聖座活動
-教宗接見立陶宛國家朝聖團,勉勵善用重新獲得的自由協助歐洲精神的革新與各民族的修和
-聖墓騎士團四千團員參與聖伯多祿大殿禧年大禮彌撒
-教宗巡視羅馬大修院,帶領誦念玫瑰經

各地教聞
-菲律賓和白俄羅斯天主教會的殉道者寫上真福名冊
-西乃南部科普特新聖堂遭警方破壞,政府當局答應發予建堂
准許

國際新聞一瞥
-智利天主教主教團發表文件,希望皮諾切特的返國能夠成為國家修和,治愈歷史創傷的動力
-莫桑比克水災過後,面臨地雷"破土而出"的危險
-兩位義大利傳教士在烏干達北部遭游擊隊劫持
-俄羅斯軍隊再次陷入車臣人的設下的陷井

∞∞∞∞∞∞


聖座活動

教宗接見立陶宛國家朝聖團,勉勵善用重新獲得的自由協助歐洲精神的革新與各民族的修和
【梵蒂岡電台訊】 正在羅馬從事大禧年朝聖活動的立陶宛國家朝聖團兩千位團員,昨天三月四日立陶宛國家主保聖卡西米羅瞻禮這天,由首都總主教巴基斯率領,覲見了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由于立陶宛和波蘭的歷史淵源關係,這個波羅的海小國的人民為出生波蘭的教宗格外感到親切,他于一九九三年八月立陶宛脫離蘇聯獨立後兩年,特別前往這個國家訪問,安慰激勵那裡曾經飽受迫害的天主教友。
教宗向朝聖團說:「立陶宛是波羅的海各國中最後成為基督信仰的國家,但在宗教改革運動時代中,卻是唯一忠于教會的國家。」教宗又指出:「在最近五十年共產黨迫害中,有許多主教、神父、會士和教友殉道致命。今天,國家既然已經重新獲得民生和宗教的自由,就應該把這個自由當作一種責任來看待,利用它來促進歐洲精神的革新,並協助各民族彼此的修和」。
教宗也勉勵立陶宛朝聖人士加深了解梵二大公會議的革新精神,把大公會議的訓導實踐在教會和社會日常具體的生活中。

聖墓騎士團四千團員參與聖伯多祿大殿禧年大禮彌撒
【梵蒂岡電台訊】 昨天三月四日上午,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和廣場內外充滿古風,似乎回到中世紀十字軍東征的時代,四千位來自全球五大洲的聖墓騎士團男女團員,披著乳白色和黑色的披風,從聖伯多祿廣場正對面協和大道邊的騎士團總部出發,飄飄然威風凜凜地穿越聖伯多祿廣場,魚貫地從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進入大殿,參與團長卡洛•福爾諾樞機主教為他們主持的大禧年朝聖彌撒。所不同的是,昔日的十字軍身穿盔甲,腰佩刀劍,本著十八般武藝,要把耶路撒冷聖地從伊斯蘭教徒手中奪回。今天的聖墓騎士團則是以教會的服務者自許,努力以個人的好教友表樣和祈禱與奉獻,為教會的需要,尤其為耶路撒冷聖地基督信徒的生存和當地拉丁禮宗主教區的需要奉獻自己的身心力量。
團長卡洛福爾諾樞機主教在彌撒講道中推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說:「他是人類的良心,是普世真正的父親,是全世界注視的焦點,大家都願意聆聽他的話。這種對教宗的敬愛之情應該表現在聆聽和服從他的態度上,在那些由現代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有關人類生命和家庭遭受威脅的問題上,尤其應該聽從教宗的指引」。
聖墓騎士團所參與的這台彌撒在聖樂上有它的重要性,因為由世界名指揮家,意大利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指揮里卡爾多•穆蒂指揮奧國維也納宮廷合唱團演唱莫札特的'加冕'彌撒曲。

教宗巡視羅馬大修院,帶領誦念玫瑰經
【梵蒂岡電台訊】 昨天三月四日是羅馬大修院主保'信心之母'瞻禮,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特別前往作年度視察,並帶領院內師生恭念玫瑰經,為聖召祈禱。
羅馬大修院已有四百三十五年的歷史,院內神長師生為了迎接教宗這次的光臨,特別邀請意大利巴勒莫榮休主教帕帕拉爾多樞機、聖座榮休教育部長拉吉樞機、以及羅馬代理主教魯伊尼樞機分別主持晚禱、晨禱和共祭彌撒,更新培育有聖德的神職人員的宿願。

各地教聞

菲律賓和白俄羅斯天主教會的殉道者寫上真福名冊
【梵蒂岡電台訊】菲律賓天主教會和白俄羅斯教會因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3月5日冊封它們的殉道者為真福品而歡欣。菲律賓的新真福佩德羅•卡隆索德是十七世紀時的人,要理教員,年僅14歲便為信仰殉命。白俄羅斯教會的新真福是11位在二次世界大戰時致命的波蘭籍修女。和他們一起被冊封為真福的,還有30位巴西的殉道者和一位越南殉道者。巴西和越南殉道者的事跡,我們已經介紹過了,現在我們繼續介紹菲律賓和白俄羅斯教會的殉道者。 關於菲律賓新真福佩德羅•卡隆索德的生平,資料很少,僅從與他一同殉道的西班牙籍耶穌會傳教士聖比托雷斯神父的筆記中讀到少許關於他的事。
佩德羅於1668年至1672年是馬利安娜傳教站負責人聖比托雷斯神父的助手,他們於1672年4月2日,在馬利安娜聖胡安島的一個村子裡被兩名土著殺害,遺體被拋到海裡。他們被殺害是因為他們是基督信徒,又向土著傳福音和為他們受洗。
有關的文件說,佩德羅因為服從聖比托雷斯神父而沒有攜帶武器,否則,他可以自衛。文件又說,佩德羅原來有機會逃脫,但他寧願留下來和聖比托雷斯神父一同受死。聖比托雷斯神父於1985年被冊封為真福,現在,他的傳教助手佩德羅˙卡隆索德也於今年3月5日被寫入真福名冊。
11位在今天的白俄羅斯致命的波蘭修女屬波蘭納匝肋聖家女修會。1929年該修會應諾沃各羅德的主教的邀請,派遣了12位修女前往當地負責耶穌顯聖容聖堂和教育兒童的工作。修女們十分關注地方上居民的需要,而在戰爭爆發後,德國納粹佔領時期,她們更是不遺餘力地援助居民,尤其是受迫害、被關進監獄和被殺害的人的家庭。1943年8月1日,瑪利亞•史特拉修女和她同會的十位姐妹被德軍拉到一個樹林中殺害,只有瑪利亞•巴納斯修女因為當時不在場而死裡逃生。以後,她一直護守這11位殉道的姐妹的墳墓直到去世。
諾沃各羅德納匝肋會修女們在致命前,曾願意當地唯一的神父不致被殺害而犧牲,她們祈求天主說:天主啊,在世界上,神父比我們更重要。她們對這位神父說:如果還需要犧牲,我們求天主收回我們,不要收回您。

西乃南部科普特新聖堂遭警方破壞,政府當局答應發予建堂准許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月26日離開埃及西乃後不久,28日,西乃南部阿爾托爾地方唯一的科普特聖堂被武裝警察闖入,他們在拿去祭禮用品後,又摧毀了這座剛祝聖的聖堂的主祭台。當地的主教馬卡利奧也被以未獲准許興建聖堂的罪名,被扣留三小時。主教在獲釋放後,立刻趕到遭破壞的聖堂,卻禁止進入堂中。主教和教友、神職人員留在聖堂前直到次日凌晨兩點。地方政府長官的祕書也趕到聖堂前,他向主教承諾將發予建堂准許。
西乃南部科普特社團所在的六個主要城市,每個城市只有一個聖堂,而埃及政府當局對興建新聖堂的申請,遲遲不予以批准,但對科普特人申請咖啡店執照卻輕易批准。因此,科普特信徒便只有在咖啡店裡舉行宗教禮儀。馬卡利奧主教也因此必需到各處的咖啡店,為信徒舉行禮儀。
阿爾托爾地方政府當局對2月28日警方扣留馬卡利奧主教和破壞聖堂的行為,自辯是依照哈馬依尼法令行事。該法令規定基督信徒必需得到總統穆巴拉克的批准,才能修整或興建聖堂。

國際新聞一瞥

昨天,03 月04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一瞥"報導的消息是:
-智利天主教主教團發表文件,希望皮諾切特的返國能夠成為國家修和,治愈歷史創傷的動力
-莫桑比克水災過後,面臨地雷"破土而出"的危險
-兩位義大利傳教士在烏干達北部遭游擊隊劫持
-俄羅斯軍隊再次陷入車臣人的設下的陷井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智利前軍事強人皮諾切特將軍在倫敦被軟禁了五百天後,昨天四號是他返國在聖地亞哥的住宅度過的第一天。前天三號這位年邁的將軍抵達智利時受到親朋好友和軍隊高級將領共兩百來人的盛情歡迎。84歲的皮諾切特身體看上去相當不錯,他離開輪椅,拄著拐杖立在歡迎他的人群前面。與此同時,在聖地亞哥大約上千人走上街頭,呼喊反皮諾切特的口號。他們是人權的維護者和獨裁時期被迫害致死的受害者的親屬。據本台記者薩爾維的報導,皮諾切特回國後的情況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人們本來都以為英國斯特勞大臣根據皮諾切特的健康嚴重惡化而將他打發回國,這位年邁的將軍會在軍隊醫院住上幾天。不料,他在當天晚上就被汽車接回了家。智利天主教主教團發表文件說明,希望皮諾切特的返國能夠成為國家修和,治愈歷史創傷的動力。

(梵蒂岡電台訊)莫桑比克受水災侵襲幾乎有一個月,霍亂和瘧疾傳染病以及下周會有新的一起颶風的警報在威脅著這個國家。此外,在內戰期間埋在地下的地雷當大水退去以後有露出地面的危險,況且,辨別地雷區的記號也被洪水沖走,不留任何蹤跡。在國際社會的動員下,救災工作終於全力以赴展開,使仍在災區的數萬名兒童儘快被直昇機接走有了希望。此外,義大利天主教主教團昨天四號將三十億里拉交給莫桑比克的主教們。

(梵蒂岡電台訊)兩位義大利傳教士昨天四號上午在烏干達北部遭游擊隊劫持。據"傳教通訊社"的消息,在離北部古盧城40公里的奧皮特的堂口附近發生的游擊隊與政府軍的槍戰後,兩位傳教士被綁架。

(梵蒂岡電台訊)俄羅斯軍隊再次陷入車臣人的設下的陷井,這一次發生在南部的阿爾貢峽谷。這裡的戰鬥即使在格羅茲尼淪陷後也從未停止過,日前尚未有官方宣佈的傷亡消息。俄羅斯國營電視台公佈:另一項埋伏,另一起屠殺行動。據本台特約記者達馬托的報導,車臣分裂分子的主力逃往這些難以抵達的山區,聯邦軍隊不停地在這裡轟炸,但地形的特別,效果不大。新一起襲擊的方式尚不被瞭解,但所擔心的軍事戰略恐怕在成為事實:車臣人以武備優良的小組活動,他們在夜間穿過敵軍的防線,出其不意進行打擊。1994至96年間,俄軍在這些山區曾蒙受慘敗。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