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新聞報導

notizie e aggiornamenti

01- 07- 2000

聖座活動
-教宗囚犯禧年文告,強調具有人性的監獄的社會功能,並呼籲給以囚犯寬恕的標記
-教宗勉勵全球聖言會代表向世人宣講基督是救世主
-聖伯多祿和聖保祿節日教宗主持彌撒,教宗會見君士坦丁大公教會代表團,教宗接見剛領受白羊毛披肩的總主教們:三種情況下都在渴望基督信徒的合一

各地教聞
-星期五耶穌聖心節:普世司鐸聖化日

國際新聞一瞥
-印尼馬魯古海難事件中500人喪生
-俄羅斯下議院通過總統普京的中央集權改革方案
-南北韓紅十字會在家庭團聚問題上達成協議

∞∞∞∞∞∞
聖座活動

教教宗囚犯禧年文告,強調具有人性的監獄的社會功能,並呼籲給以囚犯寬恕的標記
【梵蒂岡電台】 今年七月九日將是全球坐監者度禧年的日子,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為此特別發表一封有關的文告,呼籲世界各國政府和司法機構重新檢討獄政,改善司法制度,使監獄不成為社會對罪犯報復的場所,而是罪犯改過自新的得救地方。
社會各界早就期待認識這份傳聞已久的文件,而且文件未出,不少人就已經對它議論紛紛,教宗本人也將在那一天前往羅馬的'天皇后'監獄探訪坐監者,並為他們舉行度大禧年的彌撒。這一切都在說明教宗不會讓一切在大禧年中若無其事地溜過去,一般人日常不去想的監獄問題,教宗也不會疏忽。
教宗在坐監者大禧年文告中指出:「即使拘禁的懲罰和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遠,可是讓這種懲罰沒有補救的機會,這就等於讓它純粹淪為社會性的報復工具,為報復而報復,其性質令人厭惡。為此,需要重新檢討獄政,修正整個司法制度」。教宗強調:「司法獄政的首要目標仍然是預防犯罪的行為,如果預防還無法生效,則下一步驟便是協助罪犯悔過自新,促進他們人格的成長,同時去除那些阻止這種自新與成長的障礙」。
那些障礙是甚麼呢?教宗清楚地列出如下:妨礙囚犯宗教自由和基本人權的法律;對囚犯嚴重疾病或生命末期狀況不予以適當關注的監獄規則;有待改善的對貧窮囚犯予以法律保障的體制;監獄環境的惡劣;欺負種族、社會、經濟、性別、政治和宗教信仰不同的囚犯;與家人保持定期正常連繫的困難;監獄隨時隨地變為暴力場所的危險。
概要指出這些必須消除和改進的缺點障礙之後,教宗在文告結束部分呼籲全球各國執政人士,借著大禧年的機會對本國的獄政進行必要的改革,但是這些改革不能只是在大禧年中所作的表面點綴行動,一旦禧年結束,它也消失,而是具體的改革,使監獄變得更有人性。
最後,教宗呼籲各國在大禧年中對囚犯要有所表示,即使極有限的減刑,也是對囚犯處境的明顯關切,這樣的關切必能在囚犯心靈中激起良好的反應。

教宗勉勵全球聖言會代表向世人宣講基督是救世主
【梵蒂岡電台訊】 正在羅馬舉行大會的天主教聖言會一百五十位代表,昨天六月三十日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接見。教宗嘉勉他們說:「向傳教區傳教和新傳播福音的當務之急,就是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宣講耶穌基督是救世主」。
聖言會本屆大會的主題是:'聆聽聖神:我們今日傳教工作的回應'。這個修會創于一八七五年,以向世界各國人民宣講福音為宗旨,目前有會士六千位,其中神職人員四千位,輔理修士兩千位,他們分佈在六十個國家服務。教宗稱讚昔日聖言會會士在中國熱心傳教的良好榜樣,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德國達豪集中營為光榮天主而犧牲性命的偉大見證。他強調:「你們的使命遠比純人性的關懷為大,它應該是借著聖神的大能,把基督帶來的生命的新意通傳給別人,明確地宣講基督是主,否則,你們的工作就不會是真正的傳播福音」。
教宗最後勉勵聖言會會士:傳教不忘與文化和別的宗教對話,這種對文化和宗教的嚴肅和開放的對話是傳播福音工作所不能或缺的。

聖伯多祿和聖保祿節日教宗主持彌撒,教宗會見君士坦丁大公教會代表團,教宗接見剛領受白羊毛披肩的總主教們:三種情況下都在渴望基督信徒的合一
【梵蒂岡電台訊】 聖伯多祿和聖保祿節日的特徵是它的普世性質,因為這二位宗徒既是羅馬的主保,也是普世教會的支柱。其次是因為在教宗于聖伯多祿廣場所主持的彌撒典禮中,共有24位來自世界四大洲的總主教,從教宗手中接受了白羊毛披肩,最後還有教宗接見了一個由君士坦丁堡來的大公教會代表團。該代表團來羅馬充滿著友誼標記,因為每年11月30日聖安德肋的慶節,聖座方面都遣派一個到君士坦丁堡的訪問團。教宗曾提到教會的合一。本台記者科蒂尼奧利這樣報導說:
教宗講的道理中心思想是:基督的教會建立在聖伯多祿的信德與忠實上和聖保祿宗徒的傳教熱火。這兩位宗徒都得到了內心的光照,使伯多祿宣告說:你是基督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而使聖保祿揭露說耶穌親自臨在于教會內、臨在于他所迫害的基督信徒身上:「我就是你所迫害的基督。」
教宗就這樣刻劃了這二位宗徒的形象,他們堅固了初期教會信徒們的信德,最後捨命殉道。他們的追隨者也應該步履他們的後塵。這話是教宗說給剛接受了白羊毛披肩的總主教們聽的。大家知道,接受的白羊毛披肩就是一條白羊毛領帶,上面刻劃著六個十字架。教宗向這24位總主教說:接受白羊毛披肩意味著我們應該保衛聖經的純粹性,衛護建立于伯多祿的信德磐石上的教會的合一性。教宗這樣說:教會的完全合一!我感覺到基督交付的任務在我心中盪漾。這項任務,在這新的千年的開端,是迫切需要的。為了此事我們祈禱,我們服從,並且總也不
感到疲倦的渴望。

各地教聞

星期五耶穌聖心節:普世司鐸聖化日
【梵蒂岡電台訊】 每年耶穌聖心節 是普世司鐸的聖化日,這個慶日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于1995年制訂的,其目的是協助全世界上的司鐸們,來完全符合基督善牧的聖心生活度日。全世界共有40來萬司鐸,其中26萬四千名是教區神父,14萬是會士神父。
該慶日的目標也是繼聖周星期四的延續,使司鐸們更能進一層的善度精神生活。
教宗在上任之初便在聖周星期四寫了一封致全球司鐸的書信,它便構成了該聖化日的準繩。今年教宗的致全球司鐸的書信,是在他訪問聖地以色列期間發出的。
書信的內涵是邀請大家重新發現最後晚餐廳的恩賜和奧跡。歷代以來,有不可勝數的司鐸們,在耶穌曾在最後晚餐廳所應許的聖體聖事內,獲得了慰藉。

國際新聞一瞥

昨天 06 月30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一瞥"報導的內容是:
-南北朝鮮簽署協議,為雙方政府間的修和敞開了道路
-巴拉克總理對政府危機的解決有信心
-敘利亞已故總統哈菲茲˙阿薩德的國葬仍產生強烈的反響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6月28日在印尼馬魯古群島哈馬黑拉島外海沉沒的難民船仍未找到。造成這次海難的原因之一,是船上乘客過多,據說共490人,超出該船的載重量一倍。在海難發生24小時後,已經沒有希望找到生還者。這500難民也應該列入最近數月來當地穆斯林攻擊基督信徒暴力行動犧牲者的名單中。有關28日海難的細節,請聽本台特約記者帕斯庫奇的報導:

【進行援救工作的船隻已經來到發生海難事件的地點,但由於風暴原故,搜尋工作被迫中斷。這艘只能搭載 250 人的船,於星期三從托貝洛出發前往蘇拉威西,船上的基督信徒難民希望在這裡躲避穆斯林的暴力攻擊。一個基督信徒人道機構的人員本來有意乘搭這艘船,後來因為見到人太多而改變主意。據這個基督信徒人道機構的負責人之一的格連•揚說,船上絕大多數是婦女、兒童和托貝洛社團的領導人士。
馬魯古地區穆斯林和基督信徒的衝突於一年半前開始,至今已經有4000人在衝突中喪生。】

【梵蒂岡電台訊】俄羅斯國會下議院昨天30日以絕大多數贊成票通過總統普京的行政改革提案。根據該提案,將大量削弱地方政府的權力,公眾事務的管理權也將由中央掌握。此外,總統並有權將地方行政人員撤職和將他們排除在上議院之外。俄羅斯上議院已經表示反對普京的這個改革提案。

【梵蒂岡電台訊】非洲烏干達的一千萬名選民,29日進行了公民表決投票,以決定繼續保持目前的一黨專政制度或是引進多黨制度。29日的投票率低,尤其在農業區人民前往投票的十分少。以下是本台特約記者阿爾巴內塞的報導:

【29日的投票活動沒有發生騷亂,即使反對派曾要求他們的支持者抵制這項公民表決,認為是穆塞汶尼總統製作的鬧劇。總統一向認為,從獨立直到1986年這段時期,多黨制度是掐住烏干達命運的弊端之一。他也認為,政黨之間的爭鬥造成了國家的分裂,令阿敏和奧博特之類的人得以掌權。
實際上,穆塞汶尼一直是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治理烏干達,他所採用的是運動形式的烏干達式一黨專政。這次的公民表決投票,對這位總統非常重要,他創立了目前的運動形式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即使獲准成立其他政黨,這些政黨也不能從事任何活動。投票的結果似乎已經是預料中的事,因為總統在公民表決投票前數月進行的宣傳發生了效用。】

【梵蒂岡電台訊】南韓和北韓紅十字會的代表於30日在有關家庭團聚問題上達成協議。一百個在韓戰中被拆散而分別在38度線兩邊的家庭,將於8月15日,從日本獨立55年紀念日,得以團聚。兩個紅十字會達成的協議,也使得58名被南韓監禁但已經獲得釋放的北韓共產黨人返回北韓。
南北韓被拆散的家庭得以團聚,是日前雙方領導人在平壤舉行高峰會議的成果。

【梵蒂岡電台訊】津巴布韋短期內將實行土地改革。這消息已經總統穆加貝證實,他在競選活動中曾作了土地改革的承諾。穆加貝總統說,在極短的時間內,將收回白人擁有的800餘個農莊,這些白人地主將得不到任何補償。幾個月以來,津巴布韋的黑人以暴力奪取白人農莊,造成多起意外事件,有32人喪生。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