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02- 08- 2004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东南亚通讯

台湾前驻教廷大使戴瑞明与教廷驻乍德及中非共和国大使车纳德总主教,按车纳德自1995至1999曾任教廷驻华代办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如下:

--中国「公开」教会官方报告强调独立自主自办
--中国上海将修订宗教条例,以赶上社会转变
--台湾前驻教廷大使戴瑞明称:中梵关系的关键是宗教自由
--公辅会家庭大学 培育婚姻巩固关系
--韩国信仰小团体被视为推动牧民工作的长远动力
--印度圣方济各沙勿略的事迹将搬上银幕 十一月圣人遗髑展期间正式上映
--印度与巴基斯坦将展开经济合作、巩固喀什米尔地区和平
-2004 年八月 生活圣言

中国「公开」教会官方报告强调独立自主自办
(天亚社香港讯)中国政府认可的天主教「公开」教会最近一份工作报告指出,在教会贯彻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下,自一九九八年以来在巩固教会、广传福音及社会服务各方面取得了成果。

该进展汇报出自中国天主教第七届代表会议的工作报告,由获选连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的北京教区傅铁山主教签署。代表会议於七月七至九日在北京举行。

报告指出,自九八年一月十七至廿二日举行上届大会至今,共有十五位主教及八位助理主教被祝圣;各地建了七百多座新教堂,令全国教堂总数增加至六千多座。

据报告说,九八年以来,新领洗人数达五十四万人,目前全国教友总数约五百卅万,大小修生有二千多人,神父共一千七百多名,当中六百一十叁位是在过去六年晋铎,他们毕业於国内十二所大修院。同期,有叁百四十五名修女矢发永愿,而暂愿和初学修女合计叁千多人。

它又透露,九个省的教区因教会发展需要及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而被合并或调整。

报告突出教会对司铎、修女及信徒的灵修培育,以及推广司铎圣召和教会出版工作方面的成绩,并提及近年重视在这几方面的政治思想学习。

该文件指出,修院培育的质素随着教职员加强培训及海外交流得以提升。同时,爱国会及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简称「一会一团」)也组织了各修院教师研讨编写统一教学大纲及教材,以及翻新和扩建了至少七所大修院。

报告又说,二零零零至零一年间,政府有关部门先後对北京的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及河北省天主教神哲学院进行评估,进一步「端正」办院方针,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的修生曾於二零零零年一月,拒绝出席五位未经教宗任命的主教的晋牧典礼。

政治学习方面,报告指「一会一团」主要负责人曾到廿五个省市,宣扬二零零二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和政治思想。

它亦罗列「一会一团」於九八年十二月举行「自选自圣」主教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於二零零零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中国教会通过独立自主自办而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十周年,以及编写了《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教育教材》供各修院及教会活动使用。

对於在报告中被指为「迷途的一些主内弟兄」的「地下」教会团体,报告称会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和帮助,从而使一些人提高了认识,消除了误解,走上了爱国爱教的道路」。

另外,该工作报告说,「一会一团」发表声明,反对二零零零年十月一日梵蒂冈册封一百二十位中华殉道圣人一事,「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进一步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教会的良好形象」。

报告又指,去年叁月举行的爱国会常委会及主教团联席会议通过了适用於「一会一团」及各教区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叁份档,推动教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报告其中一部分也讲述了教会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发展。它说,捐献得来的善款用於赈灾、教育穷人、关怀长者、残障者及病人。报告估计,全国各地的教会慈善捐款合共五千五百五十四万元人民币(约六百六十六万美元)。教会资助兴建希望小学六十多所,资助叁千六百卅名学生,兴建幼稚园廿二所,诊所一百七十四所。

报告显示,教会的对外交流亦有增加。过去六年,「一会一团」先後接待了来自四十多国的一千一百多位国家领导人、政治人物、神职人员及社会知名人士。中国教会派出二百七十一人次的访问团,出访香港、澳门及其他国家作分享及交流。

该工作报告总结说,中国天主教会将继续在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上,推动民主办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它亦承诺办好司铎和修女的培养,加强神学研究发展,探索教会自养的途径,包括落实教会房产,并提到要善用媒体及社会慈善事业作为福传工具,以及继续开展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及对话。

中国上海将修订宗教条例,以赶上社会转变
(天亚社香港讯)上海计划修订宗教条例,以配合社会迅速转变及其大都会的面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官方网站中通告,委员会四月一日的会议通过於八月上旬讨论《宗教事务条例(修订)》草案。

修订案由市人大辖下的华侨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提案,由该人大委员会及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起草。後者是上海市政府管理民族及宗教事务的单位。

据七月叁日香港亲中报章《文汇报》引述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晏可佳说,目前上海宗教的现况和九五年通过的条例,在实施上存在一些问题。

参与修订调查研究工作的晏可佳指出,随着外国人、香港、澳门和台湾人在上海的人数逐年增多,一些海外宗教、新兴宗教和民间宗教也开始出现。

目前,中国政府 认可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道教。

他指出,由於宗教活动出现网络化现象,而且近年互联网上亦出现大量宗教资讯,修订案将会增加宗教网站管理的条款。

上海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李天纲教授七月廿二日对天亚社说,上海官员曾透过宗教学会接触学者寻求意见。

李教授五月出席复旦大学一个全国性的宗教与法制会议。他指出,会上学者都希望改善宗教管理政策,不 是修改条例,而是要从保护宗教和信仰自由角度制定宗教法。

据李氏称,学者亦建议,在今天提倡「宗教包容、信仰自由、文化多元」的年代,除了五大宗教,政府也应放宽对其他宗教的登记管理,让他们可公开合法地活动,以确保宗教健康发展及社会稳定。

上海教区副主教艾祖章神父对天亚社说,政府没有就修订案谘询天主教会。但一位上海天主教学者七月廿二日对天亚社说,修订案与中国二零零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

他说,自中国成为世贸的正式成员,国内便进行一系列的法制改革,特别是针对民法和行政法规,以使国家的法律制度与世界接轨。

他续说,许多宗教改革也是从上海开始,像宗教活动於七十年初末恢复後,上海是全国最早於一九八二年重开大修院,以及於九叁年开始举行英文弥撒。

基於同样原因,这位学者相信,放宽条例可能是国家与天主教会改善关系的迹象。

这位元教会人士同意有需要作出改变,像放宽外语弥撒。他指出,上海目前 有英文及韩文弥撒,但当地还有很多德国、法国及义大利等国家的侨民。

李教授亦同意放宽其他语言弥撒,因为教徒用母语参与弥撒是教会通行的做法。若讲道内容有问题,可加以管理,但不应禁止。

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政策法规处一位官员七月廿二日对天亚社说:「人大委员察觉有需要修改条例,因为该条例已实行了很多年。」但他拒绝在市人大通过修订前作出评论。
(2694)

台湾前驻教廷大使戴瑞明称:中梵关系的关键是宗教自由
(天亚社台北讯)前中华民国驻教廷大使戴瑞明表示,除非北京能确保中国大陆上千万天主教徒的宗教自由,否则中国与梵蒂冈难以建立外交关系。

现年七十岁的戴瑞明在驻教廷大使馆工作七年後,於今年一月辞去大使一职。梵蒂冈是欧洲唯一仍与台湾有正式邦交的国家,教廷派代办为驻台北的外交代表。

任职外交官逾二十年的戴瑞明曾是台湾驻美国及英国的代表,在一九九六年到梵蒂冈当大使之前,曾任台湾总统府副秘书长和总统府发言人。

他在梵蒂冈驻任期间曾安排台湾两名总统夫人及两名副总统到教廷访问。坐轮椅的台湾总统夫人吴淑珍於二零零叁年到访梵蒂冈,并转交总统的贺函,预祝教宗就任廿五周年,又向教廷捐出十万美元作为援助伊拉克战後重建的经费。

戴瑞明最近接受《天亚社》访问,道出他出使罗马期间所观察到台湾、中国大陆与梵蒂冈之间的关系。


《天亚社》:台湾总统夫人及副总统到梵蒂冈访问带来甚麽影响?

戴瑞明:我经常提醒他们到梵蒂冈访问不要炫耀。这些访问目的非常清晰,我们想梵蒂冈知道我们是爱好和平与慈善。对我们来说,行善是人类最高的美德。此外,我们亦需要外国的支援。

因为那些不是政治性的访问,北京没有阻挠我们。我要求政治人物和总统夫人跟从我预定的计划。我告诉他们 可谈及台湾人追求和平和表达对教宗的尊敬。

教宗早前写信给我希望我推动和平。我们与教廷的关系是灵性的,大家都关心宗教自由。例如在大陆把飞弹对准台湾的问题上,我们应谋求对话,而不是举行公民投票加深台湾与大陆的冲突。

我曾向大陆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及前总理朱 基表示,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政府仍需要尊重自由。


《天亚社》:梵蒂冈国务卿苏达诺(Angelo Sodano)枢机九九年曾说过,设於台北的驻华大使馆可以在一夜之间搬到北京,这事有否令你尴尬?

戴瑞明:完全没有。苏达诺枢机说出这样的话,我毫不意外。这是他的策略。大陆在与教廷的外交谈判上一直提出两个条件:教廷要与台湾断交以及教廷不可干涉中国内部事务。

教廷很聪明,它反问中国为何在与美国谈判时没有提出相同的条件,并要北京确保宗教自由和解释何谓内部事务之後,才会把驻华大使馆搬到北京。

教廷把问题带到宗教自由上是很聪明的做法,但双方要达至建交并不容易,大陆还没有作好准备。教廷怎样能够接受像中国天主教爱国会这样的组织?

教廷没有说如果与北京建交,便会与台湾断交。我想教廷还是会派一位代表到台湾。

若有需要,为了换来中国大陆十叁亿人的宗教自由,我想我们应该牺牲与教廷的外交关系。但大陆还没有准备好,我们要给北京一些时间,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民主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达到。


《天亚社》:你有否说服那些支持中梵建交的教廷高层人员转而支持台梵关系?

戴瑞明:我相信为了让中国人民享到宗教自由,每个人都会支持教廷与大陆建交这最终目标。这也是教宗的梦想。

我在罗马的时候,没有碰过有人反对中梵建交,因为其目的是为传教,我想甚至台湾地区主教团主席、高雄教区单国玺枢机都不会反对。

但确实有人反对教廷对中国作出让步,虽然如此,但我认为天主教会提倡共融、合一、普世性、团结与和平,它并不是一个国教。


《天亚社》:你有否接触由中国大陆到梵蒂冈的神职人员或支持在罗马的华人堂区?

戴瑞明:有,我们感到有义务帮助他们。如果他们愿意,我们会照顾他们。中华民国驻梵蒂冈大使馆不会提倡分裂。

我有时会参加罗马华人堂区的活动,我希望他们不要用政治眼光来看待我,不过我想有些大陆神父会这样看我。


《天亚社》:你有否与教宗或教会高层官员交换有关中梵关系的意见?

戴瑞明:教宗不会公开与任何外交官员谈论政治问题,他关心的是教会的社会训导,以及有关宗教和传教的问题。

教会官员有时候会问我对中国国家领导人有甚麽看法。我对他们说:「你们必须要有耐性,他们需要时间。」

西方教会人士与中国政府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关注点也不同,教会人士关心的是人们怎样会接受天主教,但北京政府关心的是人民对国家的忠诚。


《天亚社》:台湾传媒批评政府利用「金钱外交」。政府对梵蒂冈的捐献和枢机到访台湾的安排是否也出於此一策略?

戴瑞明:我们在安排访问时没有谈到钱的问题。捐献都是最後一刻自由捐献。教廷是一个宗教实体,而非国家,金钱决不是教廷建立外交关系的考量。在那些访问中,我们纯粹谈人道问题。

教廷从没要求一毛钱。全世界许多人,不单是台湾,都捐钱给教廷支援它人道援助有需要人士和教会事务。我的工作就是为教廷和台湾居中调停,因为我们都关心和平和慈善工作。


《天亚社》:处理与教廷的外交事务是否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

戴瑞明: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一般都是与国家利益有关,但与教廷的关系却不同,主要是关乎宗教层面。处理与梵蒂冈的外交一点都不困难。

我在处理不同国家的外交事务上会注意到他们不同的需要。我当驻英国代表的时候,看到英国关心的是商业关系,但台湾与教廷之间的是宗教和灵性的关系。

与北京的外交竞争不会为我们造成困难,因为台湾与教廷彼此合作,且有共同目标,就是协助大陆人民享有民主及宗教自由,但我们明白中国的民主要逐步达成。


《天亚社》:你有没有宗教信仰?

戴瑞明:虽然我没有领洗,但我自视为百分之九十九的天主教徒。我不想领洗是因为我想当一位宗教交谈的调停者。

我喜欢天主教,因为它提倡和平与慈善。我在教宗每周叁和周日的讲道中学了很多。我对前宗座正义和平委员会主席、已故越南籍阮文顺枢机撰写序言的《Social Agenda》一书印象特别深刻,阮枢机在书中谈及一个国家应如何维护和平。

我们即使不是天主教徒,都应该尊重天主教。有些华人甚至亚洲人把天主教视为「洋教」,这是不对的,我们在这「地球村」应互相沟通。

公辅会家庭大学 培育婚姻巩固关系
(香港公教报讯)由公教婚姻辅导会(公辅会)举办的第四届家庭大学七月底开课,为家长提供多方面的培育。

家庭大学由公辅会、香港明爱及香港家庭福利会合办,课程分必修科及选修科,以学分制运作,参加者会修读「个人成长」、「婚姻培育」及「家长教育」叁个系列的学科。

负责计划的社工之一、公辅会家庭社会工作员陆惠玲六月底表示,活动培育鼓励夫妇一同参加。她指出,夫妇共同进修,培育子女则事半功倍:「如妻子单独学习了一些教导子女技巧,但丈夫可能持不同意见;若夫妇一同学习,就可以本着相同的理论互相分享,在施教中改善沟通。」

叁个系列各有不同主修及选修科目,陆氏称,「个人成长系列」课程协助参加者认识自己所成长的源生家庭,如何影响夫妻二人的性格,为培育子女带来启示;「婚姻培育系列」则强调夫妇同行的资讯,透过活动让夫妇互相了解,增加对彼此的接纳;「家长教育系列」则协助父母认识亲子时间的重要。她指出,现代人生活忙碌,课程则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家庭享受亲子时间。

陆惠玲补充,婚姻培育方面,课程会让女士探讨自己角色,或协助男士了解定位,在事业与家庭取得平衡。课程提供多个选修科供参加者选择,个人成长方面包括有「现代妇女新天地」,让参加者探讨妇女压力所在,透过香薰及自我催眠练习,寻求身心灵自在;婚姻培育例如有「回到浪漫时」,透过游戏及沙滩漫步,让夫妇回味二人世界的温馨,另外亦有户外活动「历奇婚姻之旅」;家长教育科目包括有「让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教授与幼儿沟通的艺术。

她指出,大部份家长虽忙於照顾子女,但同时亦需要维系夫妇间的感情。她强调,夫妇关系和睦,子女才能在健康环境成长。她说:「自己身心健康,亦能感染家人。」

去届家庭大学毕业特刊指出,参加者都有所得着。参加者梁景富说:「透过夫妇的真诚沟通,情绪的管理及家庭图的重塑,使我更了解真我,更明白夫妻相处之道,更晓得在『育儿争战』上,我不是孤单,也不是最糟糕。」

谈及过往举办经验,陆氏谓参加反应一届比一届踊跃。去年报名人数逾一百人,其中有六个课程的出席率达百分之一百。 另外,课程亦会向参加者颁发证书以示鼓励,分学位、证书及听讲证明叁种,鼓励家长不断学习。

韩国信仰小团体被视为推动牧民工作的长远动力
(天亚社韩国大田讯)南韩在十二年前推行信仰小团体运动,现时已普及全国所有教区,并成为本地教会推展牧民工作的长远动力。

济州教区姜禹一主教最近在研讨会中阐述:「信仰小团体运动是实现组织教会团体的第一步,我们要透过长期规划和坚毅精神才能达到目标,不能操之过急。」

由全国牧民小团体联会主办的研讨会和全国会议,七月十二至十五日在汉城以南一百四十公里外的大田教区丁夏祥教育会馆举行。联会是信仰小团体的全国协调组织。

与会者约有二百五十名神父、修会会士及信仰小团体教友领袖,他们环绕会议主题「南韩教会信仰小团体运动十年之检讨与展望」,讨论该运动面对的问题和未来路向。

姜主教任汉城总教区辅理主教时,引进了信仰小团体。他指出,信仰小团体是拓建「理想教会团体」的途径,唯必须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漫长的道路上」朝着目标前进。他又说,在信仰小团体计划成功前,教会得进一步以教友为中心,改变以神父为中心的传统。

汉城总教区在一九九二年推行信仰小团体运动,落实第五届亚洲主教团协会全体大会在九零年提出的建议。亚洲主教团协会鼓励信友透过参与信仰小团体,担当更积极的角色,定期聚会讨论福音、教会及社会问题。

姜主教称,当时汉城各堂区约有七千名教徒,但九成人对堂区欠缺归属感,感觉疏离。他解释:「因此,汉城总教区选择以信仰小团体模式,作为新禧年的福传重心。」总教区把信仰小团体概念引入堂区系统内,把一个堂区等同一个信仰小团体。

全国牧民小团体联会主席郑月基神父在会上说:「南韩全国十四个教区均接纳信仰小团体运动」作为培养教友成为教会领袖的途径。他承认运动曾出现许多考验和差误,例如对运动的裨益了解不足,以及堂区神父反对教区「一刀切推行」运动。

大田教区牧民计划主任郭承龙神父向与会者表示,牧民机构和终身培育中心必须支援信仰小团体运动,协助培养教友领袖。他告诫说,没有经过仔细研究和准备,信仰小团体 会是一时风尚。他坚信要完善发展信仰小团体,必须透过长远规划和对福音分享、灵修与服务作出完备的实践方法。

然而,水原教区尹敏求神父批评在堂区实行信仰小团体的决定,指出这种架构难有生气,因为堂区教友有欠积极,亦没有定期聚会。

尹神父透露,堂区神父倾向认为信仰小团体 是方便堂区行政的措施。他认为:「在推动信仰小团体前,教会要先考虑每个信仰小团体的生存空间。」

来自八个教区的与会信仰小团体领袖都分享并讨论各自团体的经验与活动。


印度圣方济各沙勿略的事迹将搬上银幕 十一月圣人遗髑展期间正式上映
(亚洲新闻/天亚社果阿讯)圣方济各沙勿略的事迹,将由一对印度天主教徒导演夫妇--沙米尔·迪尼兹和卡维达·迪尼兹,制作成为纪录片搬上银幕。

七月九日,这部纪录片在珍藏着圣方济各沙勿略遗髑的印度西海岸旧果阿邦正式开机。编导还希望能够在今年十一月圣人遗髑展期间正式上映。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OO五年一月二日,将在果阿总主教区好耶稣大殿举行圣方济各沙勿略遗髑展。

这部影片的题目是"恩宠、勇气与光荣",全长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并将制作成为CD。耶稣会和果阿总主教区对拍摄和编导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预计,这部纪录片的成本大约为44,500美元。

沙米尔和卡维达二人都是资料影视制作和电脑动画的专家。他们发表声明,表示将本着圣方济各沙勿略时代--十六世纪的历史与社会视角去完成这部作品。鉴於环境和其他客观因素,许多镜头将通过现代化的资料处理来完成。

演员阵容中包括了二百多名当地的演员。成年的圣方济各沙勿略,由现年二十一岁的模特卡兰·詹姆·博达德饰演。他表示:"对於我来说,体现圣方济各沙勿略的精神将是最大的挑战。"

圣人的生平将分为四大阶段,从少年时代一直到决定献身传教事业。一五四二年五月六日,在葡萄牙人占领果阿叁十二年後,圣方济各沙勿略在此登陆。从一四九八年开始,果阿就成为葡萄牙传教士们开辟在亚洲福传活动的基地。

在圣方济各沙勿略安息主怀两个半月後(一五五二年十二月二日),圣人的遗体完好无损。一五五四年,被运往果阿,安放在圣保禄大殿的祭台下,一六一九年,教宗保禄五世封列方济各沙勿略为圣人。此後,他的遗髑被送往好耶稣大殿,存放至今。

一九九四年,举行了每十年一次的圣人遗髑展,一百多万名朝圣者前来瞻仰圣人遗髑。

印度与巴基斯坦将展开经济合作、巩固喀什米尔地区和平
(信仰社伊斯兰堡讯) 日前,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将军会见了来访的印度外交部长纳特瓦·辛格,就缓解南亚两大强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展开了对话交流,双方一致强调,应巩固和平、加 强经济合作。穆斯林总统在首都伊斯兰堡拉瓦尔品第的官邸中,接待了来访的印度客人。印度外交部辛格部长在访问结束後表示,双方在对话中重申,巴基斯坦和印 度都旨在"在自由和谐气氛下继续和平进程,继续振兴反恐怖主义斗争"。

二OO四年初,印度和巴基斯坦决定重新开启对话活动,以商讨和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分歧。上述问题曾经导致亚洲两大核强国自独立之日起至今,进行了叁场战争。

本 次会谈的中心内容是喀什米尔地区争端问题。近一段时间以来,印巴交接地区的基督信仰团体反复重申,希望共同致力於统一与和解。当地一名基督信仰团体领袖在 接受本社采访时表示,和平似乎与我们近在咫尺,"国大 领导的印度新政府已经向全体人民作出保证,将把和平进程进行到底。随着两国之间的逐步接近,先後恢 复了铁路交通的运输线路"。

喀什米尔地区的天主教会团体也非常活跃。负责管辖全部喀什米尔地区的查漠-斯利纳加教区,活跃在当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中。从今年叁月开始,教区正在召开首届主教会议。这次活动,构成了由切莱斯蒂诺·艾兰帕色 主教领导的当地天主教会团体(印度全国第二大教区)历史上的盛事。

喀什米尔地区的天主教徒大约有12,000名。喀什米尔地区的查漠-斯利纳加教区共有41位司铎、160位修女、20名传教员。他们生活在12,000,000穆斯林(占当地总人口的70%)、印度教、锡克教和佛教徒中间。天主教会开设了诊所、开展社会和教育服务的救援及团结互助机构。

2004 年八月 生活圣言

「你们竭力由窄门而入罢!因为将来有许多人,我告诉你们:要想进去,而不得入。」 (路十叁:24)

耶稣曾多次把天堂比喻为一个婚宴,或一个成员环桌而坐的家庭。事实上,就我们人性的经验来看,这些都是最美丽和安宁的时刻。但是究竟将会有多少人能进入天堂,又有多少人可以在「宴会厅」中找到他们的位置呢?
一天,有人问耶稣这个问题说:「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吗?」 (路十叁:23) 耶稣回答时就像他在其他场合中所做的一样,把问题提升到另一个层面,带领每一个人去做一个应有的抉择,并且邀请他们进入天主的家园。
但这并不容易。天堂的门很窄,而且打开的时间不长。为了跟随耶稣,我们一定要弃绝自我,至少在精神上舍弃自己,以至一切的人与事物。耶稣还说,我们要像他那样背负十字架。这固然是一条难走的道路,但是藉着他的恩宠,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循着这条路走到终点。

「你们竭力由窄门而入罢!因为将来有许多人,我告诉你们:要想进去,而不得入。」

耶稣提及的「宽门和大路」虽然比较容易进入,却会导人「丧亡」 (参阅玛七:13)。在我们俗化的世界中,充斥着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虚荣和暴力,这一切都似乎是被认可似的。我们人性上是倾向於满足各种需求的,只要得到快乐,就不惜作出各种妥协。
但我们知道真正的幸福要透过爱才能获得,而且舍弃自我是爱他人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经过修剪才能结出好的果实。我们必须死於自我才能得到生命。这是耶稣的法律;也是他骇人听闻的言论之一。现代流行的思潮就像一条汹涌的河流,我们必须逆流而上。举例来说,我们要懂得放弃拥有的欲望,避免以敌对态度对待意见不合的人,或抵毁对方。但我们也应该真诚和慷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可损害他人的利益;我们应懂得分辨甚麽是可以看的电视节目,甚麽是合适的阅读刊物等。

「你们竭力由窄门而入罢!因为将来有许多人,我告诉你们:要想进去,而不得入。」

为那些容许自己度安逸的生活,不敢面对耶稣所倡议的道路的人来说,他们的前景是可悲的。耶稣在福音中也曾提及,那些被拒於「天国宴会」门外的人所面对的痛苦。只顾吹嘘自己属於某某宗教,或满足於遵守基督宗教的表面规条是不够的。同样,光说:「我们曾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曾在我们的街市上施教过」(路十叁:26),也於事无补,因为救赎并非是理所当然的事。
有一天当耶稣对我们说:「我不认识你们是那里的」 (路十叁:25),我们内心的痛苦将是难以承受的。这句话意味着寂寞、沮丧、与耶稣断绝关系及无限的遗憾,因为我们曾经有机会去爱但再不能去爱了。这将是无尽的苦楚,和永无止境的「哀号和切齿」 (路十叁:28)。
耶稣这样告诫我们,为的是叫我们获得幸福。并不是他把门关上,而是我们关闭自己,拒绝了他的爱。他一向尊重我们每个人的自由。

「你们竭力由窄门而入罢!因为将来有许多人,我告诉你们:要想进去,而不得入。」

假如宽敞的门导人丧亡,那麽窄小的门则完全为我们真正的幸 而敞开。寒冬之後就是百花盛放的春天。但我们必须认同福音的要求,随时准备放弃一切,每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如果我们用爱来接受痛苦,跟那位承担我们所有痛苦的耶稣结合,这样我们将预 到天堂的福乐。
罗拔(Robert)就是以这种生活态度出席法院对一名被告的最後聆讯。那被告人於四年前导致罗拔父亲死亡。当法院作出判刑後,被告人、他的太太和父亲都显得非常沮丧。罗拔回想说:「我克服了自尊自大的心理,心里感到很需要走近那个人,我要让他知道我并没有仇恨他。」
可是罗拔的妹妹却说:「应该是他们来求我们原谅才对啊……」。罗拔最後说服了妹妹,然後一起走向「对方」的家庭,对他们说:「如果这能减轻你们的痛苦,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并没有怨恨你们。」然後他们互相诚恳地彼此握手。事後罗拔说:「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因为我能够忘记自己,把握了机会去关注别人的痛苦。」

卢嘉勒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