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11-01-2005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教宗接见驻圣座外交团

教宗与圣座
-教宗接见驻圣座外交团,细说人类今天面对的四大挑战:生命、粮食、和平与自由

世界24小时
-阿布.马赞成了阿拉法特的继承人
-苏丹政府和南部游击队在肯尼亚内罗毕签署了历史性协议
-印尼再度因地震处在惊慌中

********

教宗与圣座

教宗接见驻圣座外交团,细说人类今天面对的四大挑战:生命、粮食、和平与自由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元月十日接见驻圣座外交团全体团员,与他们互祝新年,并在这个一年一度例行的机会上,向每位大使发表他对世局的看法。他首先指出二零零四年的种种天灾人祸,这一年实在是整个人类遭受严重考验的一年,属於天灾的有两个星期之前的印度洋大海啸所造成的巨大人命和财物损失,西北非的蝗 灾害,印度洋和加勒比海的旋风。属於人祸的有伊拉克无日不有的恐怖暴力事件,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站的残酷爆炸案,北奥赛提的别斯兰恐怖暴力悲剧,非洲大湖区的战乱和苏丹达尔福尔的战事等等。

教宗向驻圣座外交团全体团员讲话

教宗扼要的指出去年全球的种种悲剧之後,便重新提出他今年元旦世界和平日文告的主题与每位大使互勉。文告的主题是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第十二章二十一节的话:“你不可为恶所胜,反应以善胜恶”。教宗说这个主题隐含着深刻的真理,那就是在伦理和道德上,邪恶的面目乃是自私自利和仇恨。只有爱才能克胜这样的邪恶。为此,教宗以“用善来克胜恶”的讯息向各国大使和外交人员发表这篇重要的谈话,并希望藉着他们也让他们所代表的人民和政府知道这个讯息的内容。

教宗在他这篇相当长的讲话中指出今天的人类面对着生命、粮食、和平与自由的四大挑战,他的讲话就是顺着这四个挑战逐渐伸展开来的。

关於生命的挑战,教宗说最近几年来生命所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广大和残酷。对此,教会以理性和科学为本的立场很明显,那就是人类的胚胎与胎儿及慢慢成长出生的人完全是同一个主体,因此胚胎的完整性和尊严不可受到侵犯。任何科学研究,就如人类的任何活动一样,绝对不能免除伦理道德的要求。教宗又说生命的挑战和家庭的关系特别密切,今天的家庭经常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威胁,这些因素对家庭施加压力,使家庭的稳定变得困难。为此,不能让家庭受到人类观念狭窄和违反自然的法律的危害。

关於粮食的挑战,教宗说地球有丰富的粮食,可是有无数的人营养严重不良,每年有数百万儿童死于 饿或相关的原因。因此需要在公共舆论和政治负责人士中发起道德总动员,让众人都清楚了解一个原则,那就是大地的财物乃是供全体人类享用的,集体主义的经济政策与这个原则相反。

教宗指出的人类面对的第叁个挑战是和平,他说和平是人类最高的善,其他许多主要的善是否能够得到或实现,都与和平有关。教宗感叹说和平是每个时代的人梦寐以求的事,但是有多少战争和武装冲突继续不断的制造许多无辜的牺牲,而且是其他许多罪恶的根源!战乱不只带来无法估计的财物损失,更酝酿和激发仇恨,助长不和睦,使当事各方合法的权益难以获得合理的解决。在这些悲剧之後,又加上前所未闻、丧尽人道天良的恐怖主义现象。

教宗说和平的重大挑战就是如何战胜这样的邪恶。他指出外交人员的专业就是作和平的人,他们知道国际社会有什麽、也知道有多少工具可以保障世界的和平。对蛮横强权必须还以理性,对武力还以对话,对武器还以友善的手,对邪恶还以善。

教宗与外交团团员互祝新年

最後,教宗谈到自由的挑战。他说由於我的民族的历史,所以自由这个问题我特别喜爱珍惜。但这个题目对每位大使也同样珍贵,因为外交人员的工作使就是珍惜自己所代表的人民的自由,并且全力以赴的去维护它。不过自由首先是个人的权利,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说得好:人生而自由,人人享有平等的尊严与权利。宣言第叁条也说:每个人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权利。国家的自由当然也是神圣的,国家要有自由,才能适当的肩负维护它的国民的自由的任务。

教宗强调自由是一个重要的善,因为只有自由才能使人按照自己的天性相称的实现自己的理想。教宗进一步指出,人类自由的核心是宗教自由权利,因为宗教自由和人的最主要关系、也就是与天主的关系有关。世界人权宣言第十八条也明显的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对此更有隆重的声明。

然而教宗惋惜许多国家没有充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权利。虽然如此,人类对宗教自由的渴望是无法被窒息的,只要人类一天存在,这个渴望永远活跃和迫切。为此,教宗再次呼吁说:希望宗教自由在全世界都受到法律有效的保护,而人类在社会中自由度宗教生活的最高义务和权利也受到尊重。

教宗更清楚的告诉世界各国:不要担心正当的宗教自由会限制其他的自由或危害社会的和睦共存。相反的,有了宗教自由,其他的自由才会开花结果。同样的,也不要害怕承认天主教宗教自由後,教会会僭越政治自由和国家的职权。教会很知道如何分辨什麽是凯撒的,什麽又是天主的。教会积极的与社会公益合作,因为教会唾弃谎言,教导真理,谴责仇恨与轻视,邀请人彼此友爱。教会尤其始终到处推动爱德慈善工作、科学和文艺。教会所要求的只是自由而已,以便给关心人的益处的政府和私人机构提供有效的合作。真正的自由总是以善胜恶。

世界24小时

昨天01月10日,本台新闻处提供的“世界24小时”报导的消息是:

-阿布.马赞成了阿拉法特的继承人
-苏丹政府和南部游击队在肯尼亚内罗毕签署了历史性协议
-印尼再度因地震处在惊慌中

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阿布.马赞成了阿拉法特的继承人

(梵蒂冈电台讯)马哈茂德.阿巴斯,也就是通常所称的阿布.马赞成了阿拉法特的继承人。在前天9日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的选举中,他作为法塔赫运动的候选人,以61%的选票获胜。独立民主党人穆斯塔法.巴胡提获得21%的支持率。阿布.马赞将於星期叁宣誓就职。66%的巴勒斯坦人参加了投票,尽管伊斯兰激进组织呼吁抵制投票,选举活动进行得正常。各选举站推迟两个小时结束投票,好让在以色列关口因接受检查而被延迟的选民顺利完成投票。本台记者罗莫纳克作了以下的报导:
******
阿布.马赞把这项胜利献给他的前任。他说:“我们把这项胜利献给我们的阿拉法特兄弟和所有巴勒斯坦人。”阿布.马赞表示随时可以会晤以色列总理沙龙。他强调需要找出解决冲突的途径,并且解释了他的执政纲领的重点。他说:“我们的政治路线是巴勒斯坦民族委员会在1998年批准的路线。我们不能接受少於在1967年边界内和以耶路撒冷东区为首都的立国的协议。”关於和平路线图,阿布.马赞保障将之实现。他说:“路线图还存在,尽管被耶路撒冷单方面撤退的决定冷落在一个角落里。”哈马斯运动和伊斯兰圣战组织表示愿意同新的巴勒斯坦领导人合作并开启对话。美国总统布什评论巴勒斯坦的选举,说为巴勒斯坦人民是历史性的一天,他并要求以色列改善在约旦河西岸和在加沙走廊的人道和经济环境。
******

“我将为结束巴勒斯坦人民的痛苦而工作。”阿布.马赞当选之後立即作了上述声明。关於这位巴勒斯坦新任领导人,本台记者提供了以下的资料:
******
阿布.马赞1935年在巴勒斯坦的赛费德诞生,当时那里受英国统治。1948年,以色列立国之年,他去了大马士革,在那里完成法律学业。以後他在莫斯科读研究生,博士论文是关於犹太复国主义。阿布.马赞是1993年关於巴勒斯坦自治的奥斯陆协议的策划人之一,也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基本声明的签署人之一。从1980年起进入巴解组织执委会,被任命为执委会主席。2000年12月,第二次因提法塔爆发的几天後,他劝勉巴勒斯坦人停止武装斗争。阿布.马赞深受欧洲和美国的欢迎,他在2003年3月被任命为总理,任职4个月。他作为法塔赫的候选人参加选举,这个党是已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于1957年创立的。
******

(梵蒂冈电台讯)苏丹政府和南部游击队前天9日在肯尼亚内罗毕签署了历史性的协议。这项经过长期和艰困谈判换来的果实只是重建工作走出的第一步,现在苏丹面临的正是这项工作。本台记者卡斯特里作了以下的报导:
******
苏丹是非洲最大的国家,经历21年的内战後,现在又能够做和平的梦了。喀土穆政府和南部的主要反叛力量,加朗领导的苏丹解放运动在内罗毕签署的协议为国家不同的未来开启了道路。经过两年半的谈判达成的这项协议分成几个部分,由不同时期签署的议定书组成。协议指出,长期停火,组联合政府,南部人民有自治权利,原则上他们在6年後举行公民表决。协议还规定,石油的收益由中央政府和南部苏丹各平分一半,将军队合并。国际社会对内罗毕协议表示满意,双方现在要具体地将之实现,这是美国总统布什周一作出的祝望。事实上,这项历史性的协议只是重建进程和恢复正常生活的“起步”,还要走很长的路,花费也很高。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公署提示了这一点,并表示随时准备为遣送至少50万苏丹难民回国开始所需要的工作。联合国粮食计画署要求国际社会具体支持这个非洲国家,设立3亿零2百万美元的紧急援助基金。
******

(梵蒂冈电台讯)印尼再度因地震处在惊慌中。前天9日夜间,班达亚齐的居民经历了一次非常强烈并且时间颇长的地震。之後,他们离开了避难所,惊慌地逃到路上。在斯里兰卡的学校却重新开学,许多遭海啸打击的地区尽力恢复正常生活。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