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02-11-2006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周末避静

请通过网路收听本台广播节目的听众朋友注意:

本台从10月29日起随整个欧洲进入冬令时间,因此网上广播有所调整。请注意重新同本台相关网页连接。谢谢!

11月1日诸圣瞻礼教宗在宗座大楼书房窗口带领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的信友颂念叁钟经,并发表简短的讲话。

教宗与圣座
-诸圣瞻礼教宗圣伯多禄大殿主持隆重弥撒,呼求众圣人帮助我们慷慨回应天主的召唤

教会与社会
-白冷尤斯澳鲁纳青年论坛通过文化活动推动基督信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对话
-美国奥兰多的主教要求采取特别措施保障伊拉克基督信徒的安全
-拉丁美洲主教理事会结束第3届专题讨论会,题目是“基督的奥迹被结合到土着民族的生活和神学反省当中”

世界24小时
--伊拉克再次发生流血事件
--巴勒斯坦人领袖阿布.马赞严厉谴责以色列军攻击加沙城市的行动
--北约维和部队在阿富汗遭自杀式攻击
--朝鲜确实愿意重回谈判桌
--阿拉伯半岛卫星电视台诞生10年

*********

教宗与圣座

诸圣瞻礼教宗圣伯多禄大殿主持隆重弥撒,呼求众圣人帮助我们慷慨回应天主的召唤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本笃十六世11月1日诸圣瞻礼当天上午十时,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主持隆重弥撒,赞颂天朝诸位有名和无名的圣人的圣德,并祈求众圣人帮助我们还生活在现世旅途中的人效法他们,以慷慨的精神回应天主的召唤,作基督忠实的门徒。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向坐满大殿的神长信友说:“今天的礼仪邀请我们分享天上诸圣人的喜悦,体 他们的欢乐。圣人不是少数受特选的一类,而是数不尽的一群,今天的礼仪勉励我们举目瞻仰他们。在这一大群圣人中,不仅是那些正式受到教会承认的,也包括任何时代和任何民族的人,他们曾经努力设法以爱心和忠贞的态度实践天主的圣意。天朝中绝大部分的圣人我们都不认识他们的芳名,也不认识他们的面貌,然而藉着信德的眼光,我们看到他们在天主的穹苍中像星辰一样地闪烁着”。

教宗说圣人包括旧约和新约各时代的人,就如默示录所说的,从义人阿贝尔到忠信的圣祖亚巴郎,以至新约各时代无数的殉道者、精修圣人和真福。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天主圣神的推动下,一心一意度福音的生活。

教宗指出十二世纪教会大圣师圣伯尔纳多有一年在诸圣瞻礼弥撒中,提出一个着名的问题说:“我们对圣人们的赞美、歌颂和大举庆祝有什麽用?”。教宗说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同样可以提出来,而圣伯尔纳多的回答也很切合时宜,他说:“圣人不需要我们的歌颂,我们的敬礼对他们毫无意义。对我个人来说,我必须承认,当我想到诸位圣人时,我心中便燃起热切效法他们的渴望”。

教宗说:“这就是我们今天庆祝诸圣瞻礼的意义:瞻仰圣人光辉的榜样,能够唤起我们成圣的深切渴望,幸福地在天主身边、在天主的光明中、在他的朋友大家庭中生活。成圣意味着在天主身边、在他的家庭中生活。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圣召”。

教宗进一步说:“我们如何能够成为圣人,成为天主的朋友呢?要成圣没有必要完成丰功伟业,也不必拥有特殊的神恩,只要聆听耶稣,即使在困难中,也不灰心地跟随他。圣若望宗徒记载耶稣的话说:‘谁若事奉我,就当跟随我;如此,我在哪里,我的仆人也在要那里;谁若事奉我,我父必会尊重他’(若12,26)。爱惜自己生命的,必要丧失生命;献出自己生命的,必会保存自己的生命於永生(参见若12,24-25)。教会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圣德,即使所走的路途不一样,总要经过十字架苦路,也就是经过一条舍弃自己的道路”。

教宗继续说:“圣人行传描写的圣人圣女都顺从天主的计画,他们有时面对难以想像的考验、痛苦、迫害和致命。但他们都保存了自己的承诺。默示录说:‘他们都经过重大的折磨,都用羔羊的血洗净了他们的衣裳,使之洁白无比…他们的名字都写在生命册上’。圣人们的表样乃在鼓励我们步武他们的芳踪,体会信赖天主者的喜乐,因为真正的悲哀和不幸就是远离天主”。

教宗解释成圣之道说:“成圣需要不断地努力,但为每个人都是可能的,因为与其说这是人的作为,更好说是天主的恩典。在今天弥撒的第二篇读经中,圣若望宗徒说:‘请看,父赐给我们何等的爱情,使我们得称为天主的子女,而且我们也真是如此’(若一,3,1)…我们越是效法耶稣,越是与他契合,我们就越是进入天主圣德的奥迹里面。我们发现自己受到耶稣无限地爱,这就驱使我们也去爱他人。爱总和放弃自己的行为有关,正是这样才使我们感到幸福”。

最後,教宗勉励在场参礼的信友说:“圣人们是我们的朋友和生活的表样,我们祈求他们帮助我们效法他们,以慷慨的精神回应天主的召唤”。

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弥撒後,於中午时分教宗又出现在宗座大楼书房窗口,带领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的信友颂念叁钟经,并发表简短的讲话。他提到隔天11月2日教会特别追思亡者的节日说:“我们今天比过去更忙於现世的事物,几乎很难想到天主是历史和我们生命的主宰。然而,人的生命本质是倾向於某些更重要的、超越现世生命的事物。人对正义、真理和圆满的幸福的渴望是无法抑制和消灭的”。

教宗又说:“面对死亡之谜,人人都渴望在来世重新找到自己的亲人。人人也都相信最後的审判终将重建正义,让每个人得到他应有的回报”。“对我们基督信徒来说,永生并不单指着永远存在下去的生命,更是一种新品质的存在,完全沉浸在天主的爱中,不再受到邪恶与死亡的威胁”。

教会与社会

白冷尤斯澳鲁纳青年论坛通过文化活动推动基督信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对话
(梵蒂冈电台讯)设在白冷城的一个青年中心两年以来成了巴勒斯坦基督信徒和平、生命和希望的标记。这个中心名叫尤斯澳鲁纳青年论坛,是一个协会,也筹办大公性的聚会,促进基督信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对话。本台记者中心的协调人萨阿达为我们谈谈中心举办了哪些为青年人的活动:

:尤斯澳鲁纳青年论坛是一个协会,一个中心,愿意改变在巴勒斯坦占领土地上我们基督徒和穆斯林青年的生活。实际上,通过文化活动我们尽力传播在不同人中的对话、爱的必要性。因此,我们首先想到为青年人出版一份期刊,这是在整个圣地唯一的一份阿拉伯语言的基督信仰期刊。我们向来都是以天主的圣言,以圣经为起点,摘取其中的一段。它今天对我说了什麽?对我这样的青年人说了什麽?我该如何生活?以此类推。我们尤其谈在圣地的伦理道德问题。然後我们当然也提供消息,论所发生的事件…

:圣地的青年如何看待现实?
:在近期的黎巴嫩战争後,正在重新开始移民的新阶段。白冷省大约8万居民,基督徒今天占几乎32,33%的人口。困难很大。政治问题不是那麽容易解决,因为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各方尚无善意来推行正义,因此也无力推动和平。那麽,要麽我投降,留下度一种单调,有很多日常问题的生活,要麽我离开。作为尤斯澳鲁纳青年论坛,我们尽力鼓励留在自己土地的精神。我们不愿意圣地只成了教堂博物馆。据东方教会会议的分析,如果中东,尤其是圣地的政治和社会局势像今天这样发展下去,45年後圣地不再有基督信徒。今年4月我们有机会遇到耶路撒冷拉丁礼宗主教萨巴赫,当时有300名青年。他用福音中耶稣平息风浪的章节开始讲话,然後他又说耶稣基督,天主同我们在一起,尽管我们有这一切的困难。可是,你们知道我们的青年人向他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麽?“天主在哪里呢?”讲要理是件困难的事。传播福音或福音向我们所说的,是件困难的事,我们每日生活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中。

:中东对西方有何期待呢?
:正义而不是利益。我们不要承诺,我们要行动。我们不愿意只谈石油:我们愿意谈人,谈在中东艰难中生活的基督徒、穆斯林犹太人。

:你们有什麽计画?
:我们肯定该把文化活动办下去。我们梦想建一个阿拉伯语的电台,特别是电视台,向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基督信徒和穆斯林传播圣地基督信徒的信仰、经验和生活。

美国奥兰多的主教要求采取特别措施保障伊拉克基督信徒的安全
(梵蒂冈电台讯)为伊拉克的基督徒和其他少数宗教采取“特别措施”。这是美国奥兰多的主教并担任国际政治委员会主席的文斯基主教提出的要求,他并强调了在伊拉克的基督信徒团体的生活环境“迅速恶化”。文斯基主教写给国务卿赖斯女士的一封信中写道,这种局势引起“深切忧虑并增加了警讯”。继续并故意攻击基督信徒的行动“是伊拉克社会、公民秩序和宗教间的尊重呈虚脱状态的不幸讯号”。基督信徒和其他少数宗教的脆弱性突出了伊拉克全国缺少安全的状况。为改善在伊拉克占4%人口的基督信徒的状况,文斯基主教提议在尼尼微周围建新的“行政区”,那里一半的国民信奉基督。主教解释说,将这个地区同巴格达中央政府连接起来“能提供更多的安全”。奥兰多的主教也要求美国政府同库尔德当局合作,确保居住在伊拉克北部的基督信徒有更安全的架构。伊拉克的基督信徒在战争爆发前超过1百20万人,现在下降到大约60万人。据联合国的消息,从伊拉克逃出的难民中,40%是基督信徒。

拉丁美洲主教理事会结束第3届专题讨论会,题目是“基督的奥迹被结合到土着民族的生活和神学反省当中”
(梵蒂冈电台讯)拉丁美洲主教理事会第3届专题讨论会上周五在危地马拉城闭幕,会议发表了一份结束文件,指出:“我们深入讨论了土着民族、与基督的对话是生命的桥梁和解放,好为我们作为基督圣言的门徒和传教士而成长,好能丰富我们为教会牧灵服务的基督信仰经验。”拉丁美洲16个国家的主教、神学家和教友出席了讨论会,他们一起反省了“基督的奥迹被结合到土着民族的生活和神学反省当中”。结束文件中指出,土着民族的经验、专家们的发言和牧灵方针突出了在这些团体中存在着基督学经验的广泛 围。印第安人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基督,而玛利亚的道路为这一相遇常是重要的帮助。与会人士表示:“土着人的存在令我们感觉被询问,我们大家都进入了同代表这些声音的人的对话中,其目的是让教会更好地接纳这个大陆上最早居民的後代古老的和新的神学思想。”这样我们便能克服偏见和怨恨,现在我们相信“深入探讨印第安神学的不同内容,直到对已经分辨出的问题方面进行彻底最终地澄清”是可能的。大会结束文件最後指出:“耶稣基督,司祭和先知,为土着民族不是个问题。他被宣讲,并与我们同在。”

世界24小时

昨天11月1日,本台新闻处提供的国际新闻报导的消息是:

--伊拉克再次发生流血事件
--巴勒斯坦人领袖阿布.马赞严厉谴责以色列军攻击加沙城市的行动
--北约维和部队在阿富汗遭自杀式攻击
--朝鲜确实愿意重回谈判桌
--阿拉伯半岛卫星电视台诞生10年

请听新闻的详细内容:

(梵蒂冈电台讯)伊拉克在昨天11日早上再度发生流血事件,在巴格达发生的至少3个攻击事件,导致11人死亡,20多人受伤。据伊拉克警方的消息来源说,在首都不同地区并找到10具以上的 体。31日巴格达郊区什叶派信徒地区发生的婚礼遭汽车炸弹攻击事件的死亡人数已经增加到23人,其中包括19名儿童。今年10月内遭杀害的美国人达到104人,为了应付暴力攻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批准拨款10亿美元来加强在伊拉克的保安部队,并加速保安部队的训练和增加装备。在英国,下议院没有通过布莱尔政府有关设立伊拉克战争委员会的提案。

(梵蒂冈电台讯)巴勒斯坦人领袖阿布.马赞严厉谴责以色列军对加沙北部城市进行的“屠杀”行动,至少有6名巴勒斯坦人民兵和一名以色列人死亡。1名以色列军人也在冲突中丧生。受伤人数为40余名,其中大部分为平民。阿布.马赞在发表的公告中说这个攻击行动是可恨的罪行。他警告以色列必须停止对巴勒斯坦人民的一切仇视,他也请国际社会出面,终止以色列持续的侵犯行动。

(梵蒂冈电台讯)3名北约维和部队军人在阿富汗的自杀式汽车炸弹爆炸事件中受伤。事件发生在坎大哈飞机场通往北约维和部队基地的路上,当时,该名自杀攻击者驾驶一辆装有炸药的汽车冲撞北约部队的车队。北约在阿富汗的维和部队的指挥理查兹在接受金融时报访问时说,北约驻阿富汗的维和部队不足需要。

(梵蒂冈电台讯)於10月31日宣布的朝鲜愿意回到谈判桌谈判它的核子计画的消息已经於昨天11月1日得到证实。以下是本台特约记者祖科尼的报导:

********
朝鲜在进行第一次核子试爆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确实了它愿意重回谈判桌对取消它发展核子武器的计画进行谈判。不过,有一个条件,朝鲜外长在一个公告中说,在将举行的谈判中必须也讨论华盛顿对该国实行的金融制裁。这个制裁禁止朝鲜与外国银行有金融关系,这令朝鲜非常气愤而决定不再参加谈判。美国布什总统对朝鲜宣布愿意重回谈判桌表示满意,但他也说,最重要的是朝鲜放弃核子计画,如果朝鲜不肯放弃,则联合国必须再次干预。日本的立场也同样强硬,东京表示,如果朝鲜不承诺放弃核子计画,则日本不会取消对朝鲜的制裁。朝鲜、韩国、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六国参加的谈判於去年11月停顿,朝鲜此刻表现出缓和,似乎与中国有关。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向朝鲜使用了强大的说服力。事实上,朝鲜重回谈判桌的协定是於31日在北京进行的中、美、朝鲜双边或多边接触时达成的。现在只等决定谈判的日期。此刻,只知道必须在未来的一个适当时刻举行这六国谈判。
********

(梵蒂冈电台讯)阿拉伯半岛卫星电视台於10年前,也就是1996年的11月1日在卡塔尔诞生。在这10年中,这个电视台成了全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地区的新闻的依据。半岛电视台在伦敦和华盛顿都设有分台,观众5千万,而潜在性观众超过4亿5千万。这几年,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一些许多阿拉伯社会视为禁忌的课题,但有时则被指为许多伊斯兰激进潮流的传声筒。那麽,有了半岛电视台後,阿拉伯世界的讯息园地在这10年中有什麽改变?我们请教了伊拉克记者萨德.侯塞因:

:有了彻底的改变,因为直到10年前,阿拉伯世界的讯息主要是国家的讯息,因此,半岛电视台是阿拉伯世界讯息园地的一个大革命。

:但半岛电视台也受到批评,被指为“激进分子的声音”…………
:对,这个电视台的确受到这样的批评,因为它是唯一能够报导有关恐怖主义,尤其是基地组织或其他组织的讯息的频道,这些组织将他们的讯息交给半岛电视台播出,例如在伊拉克被劫持的人质的消息便是。不过,收看的4亿5千万观众是为了获得消息,而不是为了思想意识。因此,这个卫星电视台具有极大的消息来源,当然,有些组织会利用它。

:半岛电视台在伦敦和华盛顿都有分台,这个电视台已经接近世界大电视台的水平,您认为,在未来10年中它会有什麽发展?
:这也要看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情况,因为我们知道,今天仍然有些阿拉伯国家实行专制,使用酷刑,资讯不良。半岛电视台有意进入正确的轨道,就像CNN和其他重要的电视台一样。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