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1-2006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周末避静
“不是听众来信 ” 微妙的过渡时刻 九月份的“叁十天”月刊登载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标题“既成事实的政策”。标题下面写着“取消阻碍在中国教会内修和的梵蒂冈法规,寻求一个在拣选主教过程上双方默认的暂时生活方式,想出一个爱国会的新角色” 。接着是“访问传教士和中国通杰罗姆、韩德立”一句话 。不用说,这是一篇访问的记录。 在文章的开头,记者贾尼、瓦伦特介绍他要访问的人,同时说明他想知道的事情。他写道:
我十分欣赏记者贾尼、瓦伦特的这段话,特别是他笔下的“微妙的过渡时刻“这几个字。我愿意从这几个字出发,谈谈这篇访问记录中所发表的韩德立神父对在我们国内的教会面临的问题的看法。 但是,在这以前,我先援引韩德立自己的话,对上述“时下流行的陈旧说法”一词作个交代。韩德立神父说:
他接着解释说:
韩德立并不否认在中国的教会内有分裂,但是他说:
解释了“时下流行的陈旧说法”一词之後,我便回头?说韩德立神父怎样描述北京政府、中国教会和罗马圣座叁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处的“微妙的过渡时刻”。韩德立神父这样逐步阐述,说:
韩德立神父接着,说:
但是,韩德立神父并不因此气馁,他继续他的描叙,说:
这里韩德立神父所说的是“紧要关头”的最近几个月,就是上面记者贾尼、瓦伦特所指的“微妙的过渡时刻”。说到这里,我便要谈韩德立神父的主张了。他以为北京政府、中国教会和罗马圣座应该怎样应付这“微妙的过渡时刻”呢?他的主张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所标榜的“既成事实的政策”。文章的标题下面写着的一段话则他提出的用来实践这政策的叁条方针。 第一条方针是“取消阻碍在中国教会内修和的梵蒂冈法规”。这是指圣座在1988年所颁布的包括禁止与接受爱国会控制的神父和主教共祭在内的“八点指示”。韩德立神父解释说:
第二条方针是“寻求一个在拣选主教过程上双方默认的暂时生活方式”。韩德立神父认为这是可能的事情。但是他说:
第叁条方针是“想出一个爱国会的新角色” 。今日在不为政府承认的教会团体中有人主张要求政府解散爱国会。韩德立神父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作不到的事情。他说可以让爱国会在教会内继续存在,派给它一个新的任务,比如参加教会的礼仪或财政委员会。但是,爱国会应当在它的章程上去掉“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字眼。 以上是韩德立神父在接受记者贾尼、瓦伦特采访时发表的主张。我大致同意他的看法。但是对他所说的有几句话,我觉得还有斟酌的馀地。希望後来有机会能够提出来,向韩德立神父请教。 东南亚通讯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取自:天亚社、信仰通讯社、台北教友生活周刊、香港公教报、亚洲新闻通讯社: --亚洲举行福传大会,泰国百岁人瑞坚持参加 亚洲举行福传大会,泰国百岁人瑞坚持参加 邯郸教区的牧灵福传工作历来十分活跃。为了迎接传教节,永年堂区的永叁片专门举办了为期叁天的成年教友学习班,帮助成年、老年、青年和学生组的教友们学习教会的道理。大家都积极踊跃地参加,每天人数达到一百多名。其间,王贺香修女和马海凤、袁老师两位传教员主讲,共同分享了圣经、信仰见证和歌唱,并与教友们交流。学习结束後,堂区主任司铎孙神父为大家主持了感恩弥撒。并在讲道中特别提醒大家,始终牢记自己基督徒的身份,随时随地要见证信仰,成光做盐,美好的教友生活就是见证,就是福传。 成立於一九四六年的邯郸教区包括了临近的十九个市县,地处河北省南部。当地8,300,000总人口中,天主教徒大约有130,000名。邯郸教区具有值得自豪的福传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十六世纪,是伟大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这 播下的福音种子。目前,教区内共有一百多所大小圣堂、41位司铎、40名修道生、隶属於两大教区修会团体的共二百多名修女。其中包括了圣神安慰会。此外,邯郸教区还开办了医疗诊所、门诊和各种社会援助机构。并通过具体的爱德行动,默默无闻地见证着基督信仰。 仁慈圣母传教会会祖荣列真福圣品暨来华福传八十周年 仁慈圣母会在台湾是由新竹县新埔镇开始在台使徒服务,继而扩展到台北教区服务,因此,由台北教区郑总主教主祭、新竹教区刘献堂主教讲道、狄总主教共祭象徵该会与教区、与各修会携手在台近五十年投入此两地教区第一线的福传服务。刘主教清晰仔细地解说仁慈圣母传教会从十叁世纪拯救俘虏的使命,进而到隐修女修会的成立、真福玛加利大修女认出时代讯号推动女青年福传使命、她与修会修女分享及讨论福音传播激发大家的热忱,1926年隐修会勇敢的派遣第一批修女远到中国安徽芜湖代牧教区。刘主教一再解释老树新枝的意义,也引导现代教友去想像当时隐修院转变成福传修会的挑战及需要的突破,当时的教宗庇护十一世号称福传教宗大力玉成修会的转型;刘主教并介绍台湾仁慈会修女们今日分别在教育方面、青年人的陪伴关怀、社会服务方面的努力。 奉献礼由仁慈圣母传教会修女及长期共同服务的夥伴们奉献蜡烛代表众生所期待的光明、以鲜花代表与弱势同胞分享如花般的芬芳与温暖、以饼酒表达愿意追随耶稣基督为爱而被分割、靠主而重整合一;还有修女高举有各种分裂、暴力与不义图片的十字架,象徵真福玛加利大修女立志将十字架救世主的面容从灰尘终绽放出光彩,以锁 象徵仁慈会解放神恩藉奉献自己的生命使他人得自由。该修会庆祝玛加利大修女被列真福的意义就是仁慈圣母传教会以其特恩与教会共用,邀请大家共同为此精神作证、服务与宣讲。 领圣体後,修会呈现精心制作的简报,大家在祈祷中欣赏真福一生重要的事迹与天主藉她推动修会的转变,直到今日仍不止息。大家惊叹天主在时代讯号中召唤热爱他的人去达到不可能的任务。叁位主教与二十八位共祭神父隆重降福後,王长慧会长代表修会真诚感谢大家多年的陪伴、鼓励与包容,期待未来在真福修女的启发下,仁慈圣母传教会修女能够像会祖一样慷慨与勇敢答覆时代讯号。 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与香港天主教劳工事务委员会於本年合办举行第二届「传情触觉」,活动中,大会要求参加学校开设网志,由同学设计版面,借此发表活动期间的体验。 青委会青年牧民干事梁翠珊称,网志是他们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平台,「部份青年在活动时遇到疑惑不敢发问,我们在网志提出问题,他们写出活动後感想,老师会作出回应」。 梁翠珊认为,网志只是其中一个分享信仰生活的方法,「网上世界相当丰富,年轻人使用网志亦趋普及,教师需要追上年轻人的沟通模式,使用网上设施作为教材,有效提供更多正面的网上资讯。」 关注青年牧民工作的陈永超神父,近年在网上进行福传牧民工作,他说:「我会透过网志去解答青年的信仰疑难,作灵修指导,给青年提供意见。」他说,网志容许他精简地道出资讯重点,较省时方便。 陈神父说:「教会传统一向以书信记载,网志可说是简化出来的书信,就像保禄宗徒时代,会利用信件记载宗徒向信徒的讲话。」陈神父指出前人透过书信,传递灵修资讯。 陈神父称,他现时的网上福传工作,仍要进一步应用至更多青年身上。「我会浏览我认识的青年的网志,又或透过『即时通讯』(MSN)与青年对话,分享信仰。」 陈神父认同,诸如色情暴力等问题在网上是普遍的,他鼓励牧职人员采取积极态度善用网络媒介,他说:「若我们完全不认识网络,使用者会更迷惘」。 香港各宗教支持成立宗教教育中心开幕 香港圣公会、香港佛教联合会、道教团体啬色园、青松观,以及天主教香港教区合共捐款一千叁百万港元,供教育学院(下称教院)成立「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教院预计其中一千二百四十万元可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一对一」配对补助金。宗教团体捐款中,天主教会捐出叁百万港元。 揭幕典礼上,教院校长莫礼时教授(Paul Morris)、天主教陈日君枢机、香港佛教联合会黎时 居士、香港圣公会邝广杰大主教、啬色园主席徐守沪、青松观主席麦子飞道长分别致辞。多位宗教人士及教育工作者莅临观礼。 陈日君枢机致辞称,教育延续天主创造人的工程,并肯定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的教育工作。「(教育)好像天主吹一口气到小生命中,这是教育的神圣伟大之处……祝中心能够强化教育,一面延续教育这伟大的工程,另一面培训准教师,让他们再向小生命『吹一口气』。」他说。 圣公会邝广杰大主教致辞时,称时代发展的同时,人类的心灵却变得脆弱,他肯定现今社会推动心灵教育的重要。佛教黎时 称,科技发达有助改善人类生活,但教育工作亦需与时并进,建设心灵。 莫礼时教授较早时致辞称,教育与宗教本质上关系密切,引述先贤指出「教育的本质在其宗教性」。 负责筹设中心的教院学务副校长陆鸿基教授十一月九日对本报说,中心旨在培训准教师有关宗教与灵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归信某一宗教,却能欣赏不同宗教的美善,为下一代燃点希望。 陆教授称,这些通识科目为准教师提供成长机会,让未有信仰的认识宗教;也让信徒探讨宗教与心灵,以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他说:「在一般教育无法找到的一些答案,就在各大宗教里面。」 他说,新中心在教院教育学士的「通识课程」内,开设有关宗教与心灵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主任王秉豪十一月九日对本报说,该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外,又会展开研究、教师在职培训等工作。 王秉豪博士十一月九日说,中心本学年下学期(二○○七年一月)便会开设首批有关宗教与心灵的科目。 「我们也会开展研究工作,例如是探究香港学校推行灵性教育、宗教教育的情况。」他说,中心计划向教统局投标,为学校制作宗教及心灵教育的教材。 他说,中心会邀请不同宗教的人士担任顾问;亦会邀请宗教人士担任导师,於每周的特定时段驻留教院,与学生交流,为学生提供心灵照顾。他说:「学生可以到中心跟导师交谈。中心亦设有『静室』供学生使用,或用作举行宗教活动。」 韩国马山教区本着“与耶稣基督同在”精神加强福传 讲道中,安主教向在场的一万七千多名教友表示,“马山教区得到了许多天主的恩宠”。他特别感谢在过去四十年 ,先後领导马山教区牧灵工作的历届前任:“四十年来,每当教区遭遇艰难时刻时,天主都与我们同在。我们应以在天主内的坚定和深刻信仰,回报天主的爱。我们要继续做世上盐和光”。 马山教区向信仰通讯社报导,本着继续振兴和开拓福传的精神,马山教区的教友们举行了庆祝教区成立四十周年的庆典。在大规模的福传活动中,每一名教友都应邀至少向一位非信徒宣讲天主的爱、努力帮助人们认识和接纳福音、伴随他们接近信仰和教会的步伐。由此,使每一名受洗者都能承担起福传的责任、做活跃的福传者,不断扩大马山教区的公教大家庭。目前,马山教区人口两百多万,但是,天主教徒仅有大约十四万五千人。马山教区的教友们信心十足,旨在在短时间内使教区的基督信徒人数翻番。 目前,全体教友正在积极向着这一方向努力。四十年的辛勤牧灵耕耘後,马山教区天主子民们的信仰和灵修生活走向了成熟,越来越关注传教事业的发展。他们首先从身边人起步开展福传,并将目光和视野拓展到更加广阔的向外邦人传教的事业上。 越南真福德勒撒修女的传教士们等待政府批准前往河内开展工作 仁爱会总会长还在河内主持了耶稣仁爱会新修女的入会礼仪。这一修会团体,是以德勒撒修女精神为神恩的越南教区修女会。仁爱会香港省会的两位修女,陪同总会长走访了河内。 德勒撒修女很早以前就来到了越南。一九七叁年,当南越和北越还分足鼎立时,这位弱小的修女就向西贡(即胡志明市)派遣了七位仁爱男修会会士。当时的主教阮文平蒙席不仅热烈欢迎了他们,还希望能够派修女来。越战爆发、越南统一後,这一努力便中断了。 一九九一年,德勒撒修女来到河内,同政府成员见了面。借此机会,她要求能够允许仁爱会在越南创办照顾儿童和穷人的中心。 一九九叁年和九四年,德勒撒修女在尼尔马拉修女的陪同下再度重返越南。她们要求政府允许接受和教育培养圣召。但是,政府没有作出回答。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尼尔马拉修女再度提出申请。几天後的二十二日,德勒撒修女却接到了政府的信。其中,要求修女们于第二天立即离开越南。 深为圣召培养教育忧虑的德勒撒修女,请求当时西贡宗座署理以耶稣仁爱会的名字创办地方修会,恪守仁爱会的神恩和精神。修女们清楚地记得,当时德勒撒修女亲口告诉她们,“一旦我的修会能够重新回到越南。只要你们愿意,就可以加入仁爱会。修会时刻愿意接纳你们”。 目前,耶稣仁爱会共有120位修女。其中,58位发愿修女、23名初学生和40名望会生。她们活跃在为穷人和被抛弃的老人、爱滋病患者、受到性侵害的女性们服务的领域中。政府表面上禁止她们的工作,但是地方当局为了解决那些政府根本无力处理的现实问题,允许她们开展工作。 “从成立之日起至今,公学始终致力於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感和充满激情的学生们;为社会培养了许许多多积极致力於献身造福印度人民事业的有志青年”。总主教高度评价了公学的高水准的师资力量,他们为“印度社会培养出了出色的人才,使青年们能够圆满地顺应印度社会的变化”。 事实上 ,印度社会中许多出色的政治、经济界杰出人才;人权活跃人士等都毕业於耶稣会士们创办的圣若瑟公学。他们在这 接受了哲学、历史和其他综合学科的高质量教育。现任校长,耶稣会士平托神父在纪念活动中发表了讲话,介绍了公学创立至今所走过的全部历程。在庆祝活动上发言的人士,一致强调了圣若瑟公学为印度社会教育培养杰出青年;进行民主、多元化、相互尊重与社会和谐教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印尼 “宗教被印尼东部的社会冲突利用了” 观察家们指出,叁名被指控卷入一九九九年至二OO一年波索宗教冲突的天主教徒 蒂伯、法比亚努斯和多明格斯被正法後,逮捕哈那苏丁被视为是对穆斯林团体的报复。 “在这场阴谋的背後有人出谋划策,煽动掀起又一轮宗教冲突”。 波索岛是一九九九年至二OO一年宗教冲突的主要战场。今天所出现的孤立性暴力行径、各种恐怖袭击、伊斯兰激进势力的突然抗议,都说明当地尚未完全恢复和平局面,还有许多拒绝接受和睦相处的极端势力组织仍在这 煽动暴乱。 菲律宾圣多玛斯大学新任校长就职,强调专业教育与基督徒价值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