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11-12-2006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周末避静


东南亚通讯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取自:天亚社、信仰通讯社、香港公教报、亚洲新闻通讯社:

--圣方济各沙勿略传教热诚启发到其墓地朝圣者
--中国上海教区在圣方济各沙勿略瞻礼前隆重举行福传年闭幕式
--托波枢机在纪念圣方济各沙勿略诞辰五百周年仪式上指出亚洲的福传事业“需要重新发现圣方济各沙勿略的精神
--香港、印度及菲律宾的枢机访问越南教会
--台湾天主教大学庆祝创校金禧,强调义工服务作全人培育
--六宗教交谈终极关怀 多元角度窥探生命价值
--老挝天主教会十二月九日祝圣两名新司铎
--印度天主教中心为麻疯病人塑造健康尊严人生
--斯里兰卡贫农自杀问题促使教会探究农民债务困境
二零零七年一月份生活圣言
*********  

圣方济各沙勿略传教热诚启发到其墓地朝圣者
   【天亚社中国上川岛讯】来自中国大陆及其它地区的朝圣者,於今年圣方济各.沙勿略庆日前往其位於华南海岸对开上川岛的墓园,凭吊这位教会传教主保。

   这位祖籍巴斯克的耶稣会士生於一五零六年,到一五五二年十二月叁日,这位时年四十六岁的传教士在等候进入大陆期间,死於上川岛。当时他已踏足现时的印度、马来西亚、印尼及日本传教。教会把每年十二月叁日定为其庆日。

   今年十二月二日,十八位神父及教友从保存圣人圣髑的澳门圣若瑟修院出发,展开上川岛的朝圣旅程。上川岛位於澳门西南一百一十公里。

   在澳门、德国及台湾工作的耶稣会士,先在澳门圣若瑟修院小堂举行共祭弥撒。首次前来中国的德籍马尔定.梅尔(Martin Maier)神父表示,在弥撒中「真正感受到教会的普世性」,并对於能与华人一同庆祝感到高兴。

   他对天亚社说,他与中国人交流和进餐期间,认识到中国文化及语言。他表示,中西方都应保持「聆听与学习的态度」,才能有助互相了解。

   梅尔神父形容圣沙勿略为了传教及服务,「真正献出一生」。他把这位於传教旅程中面对新文化及宗教的圣人,称为「宗教交谈的先驱」。

   朝圣者从澳门乘车两小时到广东省沿岸的台山,然後经过半小时的船程前往上川岛,再到岛上建于圣人坟墓原址之上的小圣堂。

   小堂原由一位法国籍耶稣会士於一六九九年兴建。据小堂资料显示,过去多个世纪,它进行了不同的复修工程。最近一次是由香港一所耶稣会学校的旧生赞助,于本年竣工。

   来自香港的朝圣者朱建业表示,圣人踏足中国的未圆之梦,给他一些反思。

   这位廿多岁的教友向天亚社说,他以前担任大学天主教同学会的干事时,也有未圆的梦。他解释,他十分关注同学会举办活动的参加人数,以及对会员的影响。他对会员的冷淡反应,甚至退会的情况,感到失望。

   他表示,从圣沙勿略的一生,学会不必过分注意活动的即时效果。他说,即使圣人没有对中国人产生即时的影响,但却播下了种子,在日後结出丰富的果实。

   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神父和修女团体于十二月叁日,也到圣人墓园朝圣。

   华北山西省一位神父向天亚社说,他最近受主教委派前往山区传教。他此行不是来向墓园致祭,而是向圣人学习。他说:「我来不是因为圣沙勿略曾来过,而是要向圣人学习如何为出去传教作准备。」

   河北省一名修女向天亚社说,她特地在小圣堂後面的苦路祈祷,并沿苦路而上,到达屹立着一尊圣人雕像的山岗上。她表示,没有圣沙勿略,「我们中国人便不能分享这信仰」。

   她续说,对圣人的敬礼提醒她和修会内其他修女要努力传扬福音。

   圣方济各.沙勿略於一五零六年生於西班牙纳瓦尔,十九岁时前往巴黎进修,在当地遇上圣依纳爵.罗耀拉。他们和真福伯多禄.法伯尔(Pierre Favre),以及几位志同道合者於一五四零年创立耶稣会。

   圣沙勿略於一五六二年到达印度果阿。十年後到达远东日本传教,在前往中国途中,於一五五二年十二月叁日在中国大陆咫尺之距的上川岛逝世。前往中国传福音的未圆之梦於四十年後,当利玛窦神父及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神父到达中国得以实现。

   圣人的遗体最初葬於上川岛,两个月後被掘出,经马来西亚麻六甲转送往果阿。他於一六二二年获册封为圣人,成为传教区主保。

   耶稣会宣布二零零六年为其修会禧年,以纪念圣沙勿略及真福法伯尔诞生五百周年,以及圣依纳爵逝世四百五十周年。十二月叁日,香港的耶稣会士联同其他教友,于香港教区主教座堂举行弥撒为禧年活动作结束。



中国上海教区在圣方济各沙勿略瞻礼前隆重举行福传年闭幕式
(信仰通讯社上海讯)十二月二日星期六上午九时,上海教区福传年闭幕式暨晋铎礼仪在董家渡圣方济各沙勿略堂隆重举行。教区辅理主教邢文之主持了仪式,并在讲话中指出:“福传年结束了,但是福传并没有结束。传教的热火、福传的精神要不断地进行下去……。今天是礼仪年的最後一天,明天就是降临期,是期待救主来临的日子。正如圣保禄宗徒告诉我们的‘我们所相信的是钉在十字架时间的耶稣基督,是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 我们要效学传教主保圣方济各.沙勿略去传扬这个喜讯,去宣讲这位带给人希望的耶稣基督,直到天涯海角、直到世界的终结。”

上海教区全体神职人员以及来自其他教区的共103位神职人员与主教共祭。全体修女、修士和来自各堂区的一千五百多位教友,参与了教区福传年的闭幕式与晋铎典礼。上海教区将二OO六年制定为“福传年”,并开展了多项活动,隆重善度福传年。教区积极鼓励教友学习福音、了解梵二大公会议颁布的《教友传教工作法令》;调动教友的福传积极性;以伟大的中国传教主保圣方济各沙勿略为榜样投身福传事业;鼓励教友努力继续做到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倡导的敬礼圣体、实践现教宗本笃十六世倡导的以实际行动彰显天主的爱;五月在上海郊区佘山圣母大殿举行福传聚会;十月在主教座堂举办圣歌祈祷会;象徵着福传年的十字架在各堂区巡回,从而带动福传年。此外,教区还鼓励教友们继续开展生活见证、祈祷唱经、礼仪及其它服务,并以《圣经》作礼物,送给非天主教徒亲友。一段时间以来,象徵着福传年的十字架在各堂区巡回。在福传年开幕式的弥撒结束前,教区辅理主教邢文之蒙席主持了派遣礼,祝圣了两米高的木制十字架,以此作为福传年标记,交给教区副主教艾祖章神父及沪西总铎区的神父和教友代表,在圣堂内游行,在各总铎区间传递,所到之处,堂区都组织了默想、祈祷聚会和朝拜圣体及十字架活动,以带动福传年。同时,上海教区在福传年中积极倡导普世教会在今年隆重纪念的伟大耶稣会传教士,中国和普世教会传教主保圣方济各沙勿略的光辉形象。在圣方济各沙勿略诞辰五百周年(1506-1552)纪念之际,教区在四月七日这一天,隆重纪念东方宗徒圣方济各沙勿略诞辰五百周年;四月八日召开研讨会,反省教会今天的福传工作。最後,在董家渡圣方济各沙勿略堂区举行了隆重的福传年闭幕式。



托波枢机在纪念圣方济各沙勿略诞辰五百周年仪式上指出亚洲的福传事业“需要重新发现圣方济各沙勿略的精神”
(信仰通讯社胡志明市讯)日前,印度主教团主席托波枢机在越南胡志明市总主教区举行的纪念传教主保圣方济各沙勿略诞辰五百周年仪式上指出,为了重新振兴亚洲福传事业,“需要重新发现圣方济各沙勿略的精神”。此外,胡志明市总主教区总主教范明敏枢机、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枢机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总主教区总主教罗萨莱斯枢机出席了纪念伟大耶稣会士的活动,并发表讲话。亚洲教会多位枢机共同参与这一盛会,旨在向伟大的耶稣会传教士圣方济各沙勿略表示敬意;重申亚洲大陆福传事业的迫切性。

讲话中,托波枢机介绍了圣方济各沙勿略的事迹。当这位圣人肩负着“将福音带给亚洲的使命”抵达印度时,年仅叁十五岁。“他在印度度过了叁年的时间,传播基督的福音。然後,奔赴远东其他亚洲福传的目的地”。

托波枢机将圣方济各沙勿略的精神同今天的亚洲福传结合起来,并强调指出,“我们基督信徒在上述伟大的事迹中看到了天主的计画、看到了天主的圣意。圣方济各沙勿略的心中始终装着对天主的爱;他始终紧紧追随复活救主的教导 到天涯海角去,向普世万民传播福音”。

印度主教团主席继续表示,“他坚持不懈地努力克服各种困难,遵循着耶稣的足迹传播福音。同时,他的宣讲绝非是去征服。正如耶稣一样,方济各沙勿略用牧人特有的语言、耐心地、矢志不渝地为人们能够接纳福音作出准备”。

托波枢机继续介绍圣人的传教事业,指出:“圣方济各沙勿略将自己的全部生命、身心和灵魂都奉献给了传教事业;奉献给了为穷人和受压迫的人服务的事业。他超越了行程中所遭遇的各种困难,将天主的爱以有形可见的方式展现给人类。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与耶稣亲身相遇的经历,就无法向他人宣讲天主。上主邀请我们沿着圣方济各沙勿略的足迹,象他那样去传播福音”。



香港、印度及菲律宾的枢机访问越南教会
   【天亚社越南胡志明市讯】来自香港、印度和菲律宾的叁位枢机最近访问越南南部一个总教区,并出席庆祝圣方济各.沙勿略诞生五百周年的纪念活动。

   香港教区陈日君枢机、印度兰契总教区泰莱斯福尔.布拉祺多.托波(Telesphore Placidus Toppo)枢机,以及菲律宾马尼拉总教区高登西奥.罗萨莱斯(Gaudencio Rosales)枢机应胡志明市总教区 明敏枢机邀请,於十二月二至四日到访当地。

   访问首天, 枢机主持庆祝圣沙勿略诞生周年的纪念弥撒。共祭者包括叁位到访枢机、胡志明市总教区武维统(Vu Duy Thong)辅理主教,及一百二十名神父。圣人的诞辰是四月七日,庆日则是十二月叁日。

   弥撒约有一千名执事、修会会士和教友参与。他们部分是代表在市内工作的越南籍华人、菲律宾人、印度人和韩国人,其馀是外交官。

   弥撒前,参加者包括小童一起从教堂外游行进入主教座堂。

   胡志明市总教区副主教黄功明(Huynh Cong Minh)神父致辞欢迎到访的枢机。黄神父说:「你们莅临总教区,一起庆祝亚洲伟大传教士圣沙勿略诞生五百周年,让我们明白到今天在亚洲福传是十分重要,而且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

   该位主教座堂主任司铎亦说,圣人分担穷人的困苦,尊重原居民的文化;同样,亚洲教会领袖「提醒我们福传时,必须与穷人、亚洲的传统信仰和文化对话。」

   他说,叁位枢机到来,「鼓励了我们以务实方法传播福音」。

   弥撒中,范枢机向信众说,陈枢机代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托波枢机代表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而罗萨莱斯枢机代表的菲律宾,则是以天主教徒为主的国家。他说:「他们到来与我们一起感谢天主派遣圣沙勿略与亚洲人民分享耶稣的信仰。」

   这位教会领袖还促请教友在家庭和社区内加强信仰,并把信仰带给其他亚洲人。

   托波枢机在英语讲道中,回顾圣人的福传之旅远至非、亚洲,包括现今的印度、印尼、日本和马来西亚。

   这位印度主教团主席促请本地教友通过日常生活和行动传播福音。他说,在亚洲「我们的信仰生活要为基督作活力的见证」。他讲道後,教友以华语、英语和越南语读出信友祷文。

   弥撒後,七十六岁的武氏慧(Vo Thi Vy)向天亚社说,相信以後很难再有如此盛大、由四位亚洲枢机共祭的弥撒了。

   这位退休护士分享向病人福传的经验。她会一边照顾他们,一边向他们讲述天主教的故事。她解释:「我想他们了解我的宗教,明白这个宗教鼓励人怎样去爱和为他人行善。」

   该叁位枢机也出席由耶稣会主办的研讨会,主题是「传教先驱圣方济各.沙勿略」。研讨会於十二月二日在总教区的牧灵中心举行,共有叁百位神父、修会会士和教友出席。

   研讨会特别安排几场讲座,关於圣沙勿略的传教事业,以及越南教会的历史。此外,参加者也讨论到在现今社会中,向同胞讲述耶稣故事的有效方法。

   叁位到访枢机先後探访多个修会、圣若瑟大修院,以及总教区的「传统、文化及信仰会社」,其後再分别会见在市内的侨胞。

   本地的国营电视台播映了四位枢机在十二月四日与政府官员会面的新闻片段。


台湾天主教大学庆祝创校金禧,强调义工服务作全人培育
   【天亚社台湾台中讯】台湾台中教区天主教静宜大学庆祝创校五十周年之际,重申大学将继续推动学生当志愿工作者的服务精神。

   「志工静宜五十万小时社区服务」是大学庆祝金禧的一项特色活动,从今年二月起为期一年,鼓励一万两千名学生每人花五十个小时为社会服务。

   宗教辅导室主任苏耀文神父十一月廿七日对天亚社说,这次活动旨在突出校园核心价值「志工静宜」。截至十一月底,学生们已完成近十一万小时的社会服务。

   苏神父说,学生是由老师带领,探访安老院和智障儿童学校等机构,还有清洁海滩。

   大学校长俞明德十一月廿五日对天亚社说,台湾一百五十多所高等院校之间竞争激烈,很多大学讲求学科的专业化,而不再重视品德教育,但静宜大学仍然坚持全人陶成的理念。

   他说,静宜大学今後将投入更多资源为学生提供品格教育,包括叁年前开设的「服务学习」必修科目。这个台湾首创的科目,要求一年级学生接受志工训练,并培养对社会的关注。俞校长说,学生修课期间还要外出实习,达到学以致用。

   他又说,学校鼓励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涯中,参与各种义务工作,从中培养品格和社区服务意识。这位天主教徒从二零零二年开始出任校长。

   天主教徒学生陈依婷十一月廿五日告诉天亚社,她修读「服务学习」期间到一所医院实习,陪伴住院的儿童,向他们讲故事,至今她仍偶尔探访该医院的儿童。

   这位青少年儿童福利学系叁年级学生解释,大学着重全人教育,而没有向学生强加天主教观念,使一般学生较容易接受。据俞校长说,该校不足一成学生为天主教徒。

   静宜大学是由主顾修女会创办,一九五六年向政府立案为「静宜女子英语专科学校」,六叁年获准改制为文理学院。为了达到升格大学的要求,学院於八七年迁至台中县沙鹿镇现址。

   迁校两年後,学院获准升格为女子大学,并於九叁年开始招收男生。静宜校园占地卅甲,全校共有五个学院,包括廿一个学系、十八个硕士班和两个博士班。

   主顾会于一九七四年将大学管理权转交台中教区。卅多年後的今天,仍有四位主顾会修女在大学工作,其中两人接受天亚社访问。

   大学图书馆馆长蔡瑛云修女表示,静宜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八十六年前,即一九二零年,静宜大学创办人、师生常称为盖夏姆姆的陆静宜(Marie Gratia Luking)修女(1885-1964)带领一些修女抵达中国大陆河南省开封市,展开教育工作。

   蔡修女说,她希望大学能够带动学生养成服务社会的习惯,继承盖夏姆姆仁爱、慈善和正义的精神。

   任教于英国语文学系的韦立仁(Regina Mary Wallace)修女说,静宜大学历年来培育出优秀的校友,她希望大学能延续盖夏姆姆的办学精神和方向。现年七十二岁的韦修女一九七八年到达台湾,服务静宜大学至今。

   在十一月廿五日基督普世君王节前夕,台中教区王愈荣主教在大学礼堂主持五十周年校庆弥撒。刘丹桂主教及卅位神父共祭,约一千叁百名台中教友、校友、学生和教职员参礼。

   大学董事长王主教在弥撒讲道中,提到盖夏姆姆和主顾会会祖圣戴杜拉.介朗(Theodore Guerin,1798-1856)的事迹。圣介朗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创立主顾修女会,她於今年十月十五日获教宗本笃十六世册封为圣人。

   王主教又呼吁天主教教育工作者「追求真理,实行正义,努力做仁爱工作,使和平来到人间,使天主的国来临」。

   这次弥撒为静宜大学一系列校庆活动的高峰。在随後一周内,大学还举行校庆运动会、晚会及感恩餐会,以及十一月廿七至廿八日的「天主教会与台湾教育」研讨会。



六宗教交谈终极关怀 多元角度窥探生命价值
(香港公教报讯)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十二月二日,於黄大仙孔教大成学院举行「宗教信仰与终极关怀」交谈会,探讨信仰与善终的关注。

代表六宗教出席的讲者有佛教的理方法师、基督教龚立人博士、道教代表梁德华道长、伊斯兰教杨兴文教长、孔教伦炽标博士及周景勋神父(代替因事请假的杨美云医生)。座谈会由天主教香港教区宗教联络员主席周景勋神父主持,约一百人出席座谈会。

周景勋神父在交谈会指出,天主在生命的计划是出於爱,希望从耶稣基督来临世上的救赎工程,为生命带来希望,并将痛苦提升成希望的意义。从天主教角度,信仰上的生命不止是今世,而是永恒,所以临终关怀可以将死亡的恐惧转化成永生盼望,让病者在临终时的心灵得以慰藉。

理方法师提出实际行动协助临终者如何心神专一、思虑集中,他提出临终者在死後的八小时内由亲友为他念佛,使亡者心识不乱,顺行往生极乐世界;此外家眷或朋友可在久病身弱的临终病人旁边一起念佛,让病人集中思想之际,减轻肉身的痛苦。

基督教的龚立仁博士提出讨论终极关怀的基本问题,「人的存在目的意义是甚麽?」他认为先理解其意义,才可探究终极关怀的意义。龚博士说:「人是一个被呼召中的人,在走出自我以外奔向其他人,并放下自我,聆听其他人对我们的呼唤,或是以关爱和牺牲自己去成全他人。」龚博士认为人是与人和自然联上关系,当人与人之间出现关怀、尊重、接纳和开放,便能够追求终极关怀。

道教的梁德华道长指出道教由始至终,都是谈论「承负」信仰,追求导人向善,需要为自己在世的行为负上责任,在生的时候为自己做好准备,「从灵性的心境体会反 归真,才可放下人对死亡的惶恐。」

伊斯兰教教长杨兴文坦言人追求的是生活和愉快,在人生过程中,应将生命放在第一位,「人的本性是灵性,在生死的道德里,若没有道德,便谈不上关怀;只有道德修养的,才懂得关怀身边的人。」杨教长主张培养高尚的品德,为自身的行为未雨稠缪。

孔教伦炽标博士认为终极关怀是终身 守,需要一生去准备,这样等待临终时便没有顾虑。他表示:「临终关怀是帮助他人舒适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这是人应有德行的修为。」孔博士表示信仰是临终关怀内拥有强大的信念,在生命过程上需要这份关怀。

周景勋神父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终极关怀是社会性,并不止局限於宗教,「因着我们对宗教的关注,让临终者有平安的善终。」周神父表示,看到近年人口老化,面对死亡的机会增加;另外家庭问题,虐儿个案上升,令年轻人对家人的冷感增加,缺乏互相关怀,若然遇上临终病人便不懂得照顾病者在心灵的需要。周神父说:「有时病者对於死亡会感到恐惧,所以我们便以不同的宗教角度去讨论善终,让他们得到平安。」周景勋神父表示,藉着是次座谈会,呼吁参加者关心临终者的需要,唤起人们关心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聪)


老挝天主教会十二月九日祝圣两名新司铎
(亚洲新闻塔哈卡讯)老挝弱小的天主教会团体,即将迎来两位新司铎。十二月九日,Pietro Wilaiphorn Phonasa和Luca Sukpaphorn Duangchansai将领受铎品。塔哈卡宗座代牧区宗座代牧Giovanni Sommeng Worachak蒙席,将主持隆重的晋铎礼仪。

几个月前,确切地说六月十八日,献主会士维拉旺塞神父刚刚在隆重的仪式中晋铎。这是在经历了教难和圣召缺乏叁十年後,老挝天主教会举行的首次祝圣司铎仪式。

自一九七五年以来,外籍传教士和教会人士就再也未能进入老挝领土;修会团体也无法在这 开展工作。目前,老挝尚存的修会团体只有越南的十字架伴侣会修女和法国的圣若望安提达仁爱会修女。两个修会团体的成员,都是十分年轻的老挝人。巴色只有一所大修院,尽管得到了批准,但却在政府的严格监控之下。修院的师资,全部是老挝人。一名献主会会士,每年以游客的身份到老挝八天,为修生讲授神学,内容和节奏都十分紧张。

献主会士们与老挝有着不解之缘。一九叁五年至一九七五年期间,一百多名法国和义大利等国的外籍献主会士活跃在老挝。当地的天主教会团体得到了发展,尽管规模不大,但是十分活跃,个别地区几乎整个村子都领洗进教。战争期间,七名献主会士遭到杀害。共产党上台执政後,全体传教士被驱逐。

老挝全国总人口大约六百万。其中只有42,000名左右的天主教徒,分布在四个宗座代牧区。北部的琅勃拉邦代牧区,严重缺乏神职人员。事实上,当地只有宗座署理Tito Banchong Thopanhom蒙席一人,在一些传教员的帮助下开展福传工作。

献主会士们与老挝有着不解之缘。一九叁五年至一九七五年期间,一百多名法国和义大利等国的外籍献主会士活跃在老挝。当地的天主教会团体得到了发展,尽管规模不大,但是十分活跃,个别地区几乎整个村子都领洗进教。战争期间,七名献主会士遭到杀害。共产党上台执政後,全体传教士被驱逐。

老挝全国总人口大约六百万。其中只有42,000名左右的天主教徒,分布在四个宗座代牧区。北部的琅勃拉邦代牧区,严重缺乏神职人员。事实上,当地只有宗座署理Tito Banchong Thopanhom蒙席一人,在一些传教员的帮助下开展福传工作。

印度天主教中心为麻疯病人塑造健康尊严人生
   【天亚社印度拉克绍尔讯】由一位神父在印度东部开设的麻疯病人中心,邀请了最年长的员工主持该中心的银禧庆典。

   在小花麻疯病院及康复中心十一月廿四日举行的庆典,主礼嘉宾除了这位九十岁的员工古 尚卡尔.劳特(Gourishankar Rout),还有一位天主教主教、一位印度教长和一位伊斯兰教长。

   小花中心位於新德里以东一千公里比哈尔邦拉克绍尔镇,由贝蒂亚教区克 斯特.达斯(Christ Das)神父于一九八一年开办,收容约百名麻疯病人,包括劳特。

   银禧庆典最精彩部分是「人的敬拜」环节,由贝蒂亚教区维克多.亨利.塔库尔(Victor Henry Thakur)主教、伊斯兰教长沙姆斯.哈克(Samsul Haq),和印度教司祭拉杰.库马尔.潘迪(Raj Kumar Pandey)主持。他们给一位九十五岁伊斯兰教残障麻疯病人戴上一个金盏花环,在场约二千人热烈鼓掌。

   这位年长病人穆巴拉克.米安(Mubarak Mian)过去十年在中心的医院卧床。为了有关仪式,医院职员替他沐浴更衣,把他安放在一张铁制帆布床带到讲台。

   达斯神父在该环节後对天亚社说,仪式的灵感取自《圣经》有关爱主爱人的教导。他说,他们 是「尝试把教导变成现实」。

   这位六十八岁的神父强调,尊敬被家庭和社会摒弃的米安,是对天主的「真正敬拜」。此举能让人明白,人为先,社会和宗教为後的道理。他说:「人应该是我们一切活动的焦点。」

   米安其後对天亚社说,他含辛茹苦地养育九名子女成人,但他染上麻疯病後,他们便把他赶出家门。他表示,在银禧庆典上所获得的尊重,有助减轻他对子女们的愤怒和怨恨。他也说,「事实上,我觉得自己在天堂,天使正照顾着我」,这经验加深他对施行奇迹的真主的信仰。他反问:「这典礼不就是奇迹吗?」

   达斯神父说,小花中心在过去廿五年来,为米安及约四万九千名病人提供免费治疗。中心亦将约一千五百个治愈病人家庭,安置在贝蒂亚及邻近穆扎法尔布林教区的廿处地方。这些家庭住在由混凝土建成的房屋,并以他们从中心学得的技能维生。中心也为他们的子女在拉克绍尔开办一所高中。

   中心职员对天亚社说,银禧庆典将持续至十二月八日,由每个安置区主持不同的节目。中心计画给所有安置区的每个人提供一顿丰富膳食。

   劳特痊愈後,在中心担当护卫员。他致开幕辞时,形容中心的廿五年是「我们从乞讨迈向尊严生活的传奇」。中心开办前,他和其他病人住在市郊的贫民窟,以乞讨维生。

   劳特说,达斯神父把他们「破烂的贫民窟」改变成具备生活设施的房屋,好使他们能够度「既健康而有尊严」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工作,每个孩子有书读。」

   印度教祭司潘迪在庆典上说,献花环节有助他认识到天主的爱是为众人,而非为由「任何宗教垄断」。他指出,印度教祭司视伊斯兰教徒和基督徒为被排斥者,并避免与他们有直接接触。但当他给米安戴上花环和触摸他的前额,他感到「无比快慰」,觉得浸淫在神爱中。我从没这样的经验。

   庆典的另一高峰,是向廿五名基督徒、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分送银禧蛋糕。这个大蛋糕被切成廿五件,代表中心成立年期。然後,他们把蛋糕分送给不同宗教的人。

   达斯神父说,这廿五位获选接受蛋糕的人,也象徵区内「宗教交谈和团结关怀的坚固关系」。庆典以嘉宾与众人在中心共用盛宴作结束。

   劳特其後对天亚社说,达斯神父从没有尝试改变病人的宗教,「若他想这样做,数以百计的麻疯病人的子女可能早已成为基督徒」。

   然而,达斯神父说,他的确把被视为「社会、经济和精神垃圾」的麻疯病者,「改变」为健康的人,以「棉纱、药膏和药物给他们施洗」。对他而言,那就是耶稣曾经做的,「如果我是主耶稣的真正门徒,我怎能回避他的使命?」


斯里兰卡贫农自杀问题促使教会探究农民债务困境
   【天亚社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讯】六十七岁农民教友本笃(Benadict)花了四万卢比(四百美元)种地,但其收成仅赚得叁万卢比,根本入不敷支。

   本笃把银行贷款用於耕作,现在却无法清还,债务更随着月息不断增加。

   相关问题在斯国农民社群屡见不鲜,而贫农受债务压力困扰亦趋增。二零零一年至今,斯国有二百名农民自杀,包括约十名天主教徒。

   斯里兰卡明爱会协调员格雷西安.罗德里戈(Gresion Rodrigo)指出,本笃所属的阿努拉德普勒教区,在过去五个月,已有七名佛教徒农民自杀。他说,一名农民教友亦因债务缠身,以及无法维持一家叁口的生计而企图自杀,幸获救送院,目前在康复中。

   教区位於可伦坡东北一百七十公里阿努拉德普勒古都, 围涵盖阿努拉德普勒及波隆纳鲁沃两区。该处一百卅万人口中,最少百分之九十属佛教徒,天主教徒约有一万一千人,占人口不足百分之一。

   本笃与卅名本地农民十一月廿叁日与教会领袖会面,讨论他们的困境。

   该教区诺尔贝.安德拉迪(Norbert Andradi)主教与教区教友委员会要员,出席这次在阿努拉德普勒市郊基督君王堂礼堂举行的会议。

   萨拉特.亚雅塞卡拉(Sarath Yayasekara)慨叹:「我们的收成大部分由私营商户以极低价购入,部分农民售卖所有农作物也仅够弥补开支。很多家庭甚至没有一斤米粮可留为己用。」

   这位基督君王堂教友解释,即使政府设定公平的好价格,它根本无力购买他们的农作物,或切实执行定价。

   属於同一堂区的坎纳加拉(Kannagara)指摘官员贪污,造成农民困境。他说:「政治领袖以极低价购买我们的农作物中饱私囊。」他与一群农民决定撰写一份详述困境报告,上呈总统马欣达.拉贾派克萨(Mahinda Rajapaksa)及政府农业部门。

   他要求主教将资讯转达给总统,并说:「总统必须正视问题。」

   献主会士安德拉迪主教向天亚社说,他现在明白农民自杀是因为他们「生活无望」。他经过这次机会「深入了解实情,知道他们更多问题」,会向有关方面递呈报告。

   这位斯国主教团教友全国委员会成员认为,教会的角色并不局限於教堂内,而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负有任务,因此教会的服务不仅限於祈祷及宗教活动。他说,假如人们缺乏衣服或食物,便谈不上要求他们前来教堂祈祷。

   据明爱会职员指出,教区内偏远地区许多人每月 能赚取二、叁万卢比。他们均面对债务缠身、成本上涨和收入不稳的压力。波隆纳鲁沃是国内最贫穷地区之一,当地有百分之四十六的儿童营养不良。

   阿努拉德普勒教区教友委员会秘书叁松.贾亚辛哈(Samson Jayasinghe)向天亚社说,委员会将会联同佛教徒农民及僧侣对有关问题发表意见。

   他指出,教区的 围属於农业区,数十年来有良好的管治、优良的灌溉系统和食物产量,现在也出现这种情况,显示问题已很严重。


二零零七年一月份生活圣言

「他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聋子听见,叫哑吧说话。」(谷7:37)

乌姆拉锡(Umlazi)是一九五零年代在南非各大城 的 郊逐渐形成的其中一个黑人住宅区。目前该区人口约七十五万,可是学校、医院和住屋却十分短缺,甚至连足球场也没有一个。居民的失业率超过百分之四十。贫穷已为该区带来各类暴力事件、罪行,以至爱滋病的高发病率。很多人感到孤立无援,却又害怕说出他们的痛苦和数之不尽的难题。

该区不同基督教派的领袖不禁自问:「我们可以做些甚??」接着,他们却不约而同的说:「我们需要打破沉默,并且开展一份真正的交谈,彼此聆听和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一起面对和解决大家的问题。」他们从年青人开始,跟他们建立一份具有建设性的交谈和更深厚的情谊。

藉着这个宝贵的经验,乌姆拉锡的基督徒提议以玛尔谷福音中的一句话作为本月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基督徒合一祈祷周』的标题。本月的生活圣言也取材自同一章节的福音。

二零零七年『基督徒合一祈祷周』的指引建议该周的祈祷意向应包括以下两点:努力谋求基督徒之间的合一,以及基督徒对人类痛苦的回应。

本月的生活圣言起源於耶稣外出传教,「有人给他带来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他向他说:「厄法达」就是说:「开了罢!」便治好了他,人们看见了,「都不胜惊奇」(谷7:32-39),叫喊着说:

「他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聋子听见,叫哑吧说话。」

耶稣向那些与他在旅途中相遇的人所行的奇迹,是他一份爱的表示,同时也是他来到世上去建立新天新地的一个徵兆。藉着治愈聋哑人的奇迹,耶稣赐给了我们一份新的领悟力和宣讲的能力。

「厄法达」这句话正是我们领受洗礼时,向我们宣告的同一句话。

「厄法达」这句话要求我们开放自己去聆听天主的圣言,好让圣言进入并植根在我们的心中。

「厄法达」,耶稣藉着这句话邀请我们打开心灵,去聆听那些肖似他的人,即是每一个人,尤其是儿童、穷人、贫乏的人。他邀请我们跟他们开展一份爱的交谈,甚至跟他们分享我们生活福音的体验。

我们感谢耶稣不断在我们内工作,就让我们与昔日的群众一起向他欢呼赞颂:

「他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聋子听见,叫哑吧说话。」

我们应怎样生活本月的生活圣言?

我们必须突破自己『充耳不闻』的障碍,去消除在我们内心与外面的嘈杂声,因为它们会妨碍我们聆听天主的旨意、良心的呼声和兄弟姊妹的忠言。

很多时,我们会收到不同的人向我们发出无声的求助,例如一个需要呵护的小孩、一对婚姻出现危机的夫妇、一个病人、一位老人家、一名囚犯,以及所有需要援助的人。我们也听到普罗大众要求改善生活环境的呼声、工人争取正义的诉求、以至少数族群为生存权利所作的申诉等。可是,我们有太多的嗜好和消遣让我们分心,以致未能张开心灵的耳朵,去关心身旁的人的需要。也许我们只专注於自己的需要上,对其他人的一切苦况惟有假装听不见。

本月的生活圣言要求我们去『聆听』,并重新以守望相助的精神,来承担他人的忧虑与困苦,和分享他们的喜乐与梦想。它也邀请我们不要『沉默』,反而要敢於发言,例如去分享我们心灵深处的经验和信念;为弱势社群抱打不平;促使敌对双方重修旧好;为别人提供一些建议、解决方案、新的对策等等。

当我们遇上突如其来的变化而感到应付不了的时候,那股驱使我们勇於接受挑战,给予我们力量的信念就是:耶稣已把我们的耳朵开启了,把我们的舌结解开了。

「他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聋子听见,叫哑吧说话。」

以下是来自南非的莎璐琪的经验:当她和家人迁居到德班的时候,她发觉到自己处身在一个大城 当中,并要承担一份责任相当重大的新工作。那时仍是实施种族隔离政策的年代,由一位黑人妇女出任领导职位是非常罕有的。

一天,璐琪发觉有一种急性的哮喘病正在工人之间传播,这是由恶劣的工作环境所引起的。很多工人突然不能上班,并且要休息几个月才能复原。她向公司的副总裁作了报告,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就是:安装一座空气清新机,来净化工作环境的空气。由於机器价格高昂,公司起初否决了她的建议。

不过,璐琪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实践生活圣言,并在圣言中找到了力量和光照。她感到心中有一股力量在燃烧,使她在公司的所有讨论中能够坦然无惧,并且保持冷静,以真诚的态度,耐心聆听管理层提出的意见。她忆述说:「当讨论去到某个阶段时,我好像舌生莲花,说话时能够恰到好处,去维护那些没有发言权的工人的权益。我让管理层清楚看到起初高?的机价,最终会因为工人的健康得到改善,无需请病假休息,而获得回报。」
璐琪的论据具有说服力,公司终於都安装了一座空气清新机。很快,哮喘的发病率便由百分之十二,回落到百分之二,而旷工的比率也以同一的幅度下降。公司的管理层纷纷向她道谢,并且在她的薪酬上,加了一笔额外的?金。喜乐的情绪不断在工人之间散播,因为从任何一种意义上说,他们在工厂里也呼吸到一股『清新的气息』!

卢嘉勒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