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7-12-2007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周末避静
教宗与圣座 教会与社会 教宗本笃十六世 教宗在首位殉道圣人圣斯德望的占礼上说:基督信徒的殉道是一个爱天主爱人的行动 “圣诞节的第二天,教会礼仪庆祝首位殉道者圣斯德望在天上诞生。‘他是个充满信德和圣神的人’,他和其他六位受希腊文化薰陶的门徒一同被选为耶路撒冷教友团体的执事。斯德望因来自天主的力量行了许多奇迹,并藉着来自圣神的智慧在会堂中宣讲福音。他被在城外用石头砸死,像耶稣一样,他也为杀他的人祈求天主宽恕。”
教宗指出,基督与他的第一位殉道者斯德望间有一个紧密的联系将他们连在一起,这联系就是天主的爱。这爱促使天主的圣子舍弃自己,服从至死,死在十字架上。这爱後来也促使宗徒门和殉道者为福音而舍弃生命。 基督信徒殉道的这个特性需要常常予以强调。教宗说:“这完全是一个对天主和对人的爱的行动,包括了爱迫害者在内。因此,在当天的弥撒中,大家祈求圣斯德望教导我们也爱我们的仇人,学习他临死之前为迫害他的人祈祷。” 教宗於是谈到世世代代以来跟随斯德望的榜样的大量教会子女。从在耶路撒冷的迫害基督信徒到罗马皇帝、以至现代的迫害行动。教宗说:“事实上,今天也常常从世界许多地方传来消息,说传教士、神父、主教、会士、修女、教友受迫害、被监禁、拷打、失去自由、被禁止行使自由,因为他们是基督的门徒,是福音的门徒;有时,他们也因为与普世教会共融和忠於教宗而受苦甚至死亡。”教宗提到他在不久前颁发的“在希望中得救”通谕中谈到的一位越南殉道者的殉道经验,这位殉道者死於1857年,教宗说,在通谕中他指出,“由於来自信德希望的力量,痛苦转变成喜乐。”基督信徒的殉道,和基督一样同时也藉着与基督的结合,是在心中接纳十字架,接纳死亡以及转变成爱的行动。外表是凶残的暴力,里面却变成完全奉献自己的爱的行动。这样,暴力变成了爱,死亡变成了生命。基督信徒的殉道实现了爱克胜仇恨与死亡。 教宗请信友们和他一同为那些因忠於基督和基督的教会而受痛苦的人祈祷。祈求圣母的助佑,使大家做福音的可信的见证人,以真理和爱的力量来回答仇人。 在念叁钟经後,教宗以不同的语言问候参加念经活动的信友们,请他们信赖天主的爱,常在自己的心内和在自己的生活中为天主保留地方。在这圣诞节期间,教宗特别祝愿天主以和平与爱降福大家。 世界各大洲人民对基督信徒殉道的意义的看法 虽然救世主诞生白冷城的喜乐与平安和斯德望殉道的悲惨看来互相矛盾,然而,维迪埃罗神父说,斯德望的殉道告诉我们,来自白冷的真正的平安,应该令我们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自由完全投入其中,使我们愿意献出自己的整个生命,也就是心甘情愿地为这真正的平安殉命。因为这平安是持久的平安。 维迪埃罗神父继续说:“今天的欧洲情况很特殊,它有深厚的基督信仰根源,却不再肯承认这个根源。今天在欧洲做基督徒不容易,在欧洲的制度中似乎有意排斥基督信仰,排斥天主教会。但我们应该承认,欧洲也因为它的基督信仰根源,而能够成为今天世界上信仰生活有最大自由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说,基督信仰到达的地方有更大的宗教自由。这是一个历史事实,这令我们欣喜,因为这是说,基督信仰所栽的根是好的根,也有益於人们的共同生活。” 拉丁美洲的殉道者给了世人关怀、正义、希望、友爱、尊重、对话的榜样,对拉丁美洲问题有深入认识的巴迪利亚说:“在拉丁美洲的5百多年传教工作从这种信仰见证获得力量。我愿意说,在拉丁美洲度基督信仰生活从来都不容易,我敢说,我们的信仰之所以深入、坚定,是因为受到成千上万的知名和不知名的殉道者的鲜血的灌溉。比如,从上世纪50年代起到今天,拉丁美洲便有数以百计的在俗教友要理教员因为他们的这个身份而被杀死。几乎在所有的拉丁美洲国家中,都有基督信徒为了伸张福音教导的正义、修好、和平、友爱而被杀害。1980年遇害的罗梅洛主教便是一个为宣扬基督信仰的正义与修好而殉道的榜样。” 在非洲传播基督信仰的初始,一些神父和要理教员被杀害,因为他们被视为传统宗教的敌人。现在则不同,殉道的主要原因是政治上的。近几年,在非洲的殉道者是独裁和专制政权不容忍政策的牺牲者。公博尼会士阿尔巴内塞神父告诉本台:“‘殉道’一词在词源上的意思是‘作见证’,从这个角度看,在南半球,特别是在非洲为信仰献身的男女传教士、司铎和平信徒赢得人们的喝彩。他们不同执政者或反叛分子同流合污,而是首先并且尤其以弱小者为选择的对象。因此他们生活出关怀的幅度。这样做也付出了丧失生命的代价。” 殉道者们激发了传教的更新。在非洲传播着传教和关怀的意识吗?阿尔巴内塞神父继续说:“今天传教士们最明显的标记就是到人道状况最危急最严重的地方去。我想到达尔富尔的例子。我们也想到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存在的极端危急的局势。我认为,从这方面看,他们的见证是个巨大的建树,是个肯定值得效法的榜样。” 在非洲的众多殉道事迹中,有哪些典型的可以告诉我们吗?阿尔巴内塞神父说:“有极为杰出的事迹。我立即想到迪巴里神父的典型见证的例子,他是公博尼会的传教士,2000年10月1日在乌干达北部被杀害。他做出留在处在极端局势中的人们中的选择,当时他的传教站被反叛分子包围。他以一种非暴力的和平调停的力量留在那里,在那里人的价值不幸被践踏。” 基督信徒殉道者的榜样,无论是被教会列品的还是只有天主才知道的,他们都激励鼓舞着在亚洲的传教士们不知疲倦地为教会的福传工作献出生命。为传播福音使命殉道的见证今天在亚洲结出了哪些果实?在菲律宾的公博尼传教会的会士洛克神父告诉本台:“显然,不同地区的教会以在他们的历史上有殉道的传教士而能自夸,这些殉道者是前往那些地方传福音,或是当地人,当地的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显然,教会在韩国、中国和越南的发展,要是没有殉道者的牺牲,今天是很难解释的。这些殉道者在历史的不同时刻陪伴着这些教会的历史。” 在中国,教会的旅程尽管艰难并且情况紧张,今天也被令人欣慰的光照亮。洛克神父说:“教宗最近写给中国天主教徒的信这件事本身指出了在中国的教会处在一个新阶段。显然,无论在地下教会还是在官方教会,奉献牺牲的需求都不缺少。” 在中国不乏殉道者的见证,他们中有些知名,有些则鲜为人知,他们不仅是基督信仰团体的参照点。洛克神父继续说:“即使是没有被列入圣品的殉道者,那些不折不扣地献出生命的司铎、天主教徒,那些主教,那些修女仍被今天的天主教徒们记得,他们的形象尤其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非常强烈。” 教宗在3月25日的叁钟经讲话中称殉道的传教士是“世界的希望”,基督信徒的殉道“只能被解释为对天主和对弟兄的爱的最高行为。” 德国儿童合唱团“星星小歌手”庆祝成立50年,为协助发展中国家的小朋友筹款 人类家庭,和平的团体 1. 在一元复始之际,我愿意以一篇怀着热切希望的文告,由衷地向全球的男男女女致和平之意。我写这篇文告,目的在邀请大家一起反省本文开头的标题,这个标题是我特别关心的:人类家庭,和平的团体。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第一个共融的形式,就是一男一女在爱的激发下,决意永久结合,共同建立的新家庭。然而,地上各民族同样也蒙召唤,在彼此间建立适合於人类唯一大家庭各成员的团结与合作的关系。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这样宣告说:“各民族共同形成唯一的团体,他们同出一源,因为天主使整个人类居住在大地上(参见宗17,26),他们也只有一个最後的归宿,就是天主”。 家庭,社会与和平 3. 事实上,在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活中可以体验到和平的一些基本要素,诸如:兄弟姐妹之间的正义和爱,父母亲所表达出来的权威功能,对老幼妇孺病患这些弱小成员的关爱服务,在生活需要上的互相帮助,乐於接纳他人,必要时也宽恕他人。所以,家庭实在是第一个、也是无法取代的和平教育者。为此,如果家庭发生暴力,则尤其被视为无可原谅,那是不足为奇的。执是之故,当我们宣认家庭乃社会第一个生命细胞时,我们就是在肯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家庭之所以是社会的基础,也因为在家庭内可以从事某种和平的经验。正因为如此,人类团体不能缺少家庭提供的服务。一个接受培育的人,除了在大自然为他准备的这个原始巢窝中,还可以在什麽地方更能学习到品尝和平的新鲜风味呢? 家庭辞汇就是和平辞汇;我们必须经常从家庭汲取和平的用词,否则就会失落它们。在这用语膨胀的时代,社会不能失落每个儿童在学习爸爸妈妈的话语之前,先从他们的举止和眼神那里学到的语法原理依据。 4. 家庭因为有义务教导它的成员,所以是一些特定权利的持有者。世界人权宣言是人类在具有普遍价值的法理文明上的成就,这项宣言确认家庭乃是社会自然和基本的核心,它有权利受到社会和国家的保护。而圣座方面,为了承认家庭特殊的法理尊严,颁布了家庭权利宪章。宪章序言说:“人的权利,即使以个人权利表达出来,也都具有社会基本意义,这个意义的原始和关键性表达就蕴藏在家庭中”。宪章所阐述的权利都是自然法所表明和确认的,而自然法就铭刻在人心中,而且由理性予以揭示出来。否认或约束家庭权利,就是抹黑人的真理,威胁和平本身的基础。 5. 为此,谁阻碍家庭体制,即使是无意识地,也使和平在整个团体、国家和国际上变得脆弱,因为他削弱了事实上作为和平的主要力量机构。下列这点特别值得反省:所有助长削弱以一男一女的婚姻为基础的家庭,所有直接间接制止负责接纳新生命的意愿,所有阻碍作教育子女第一个责任者的权利的行为,客观上都在阻碍和平的道路。家庭需要住家,需要工作,需要对父母亲家务劳动的合理承认,需要教育子女的学校,需要全体成员都享有基本的卫生医疗保健服务。当社会和政治在这方面不尽力帮助家庭,就失落了为和平效命的基本资源。特别应该一提的是:社会传播媒体由於具有教育功能,所以负有特别责任来促进对家庭的尊重,来阐明家庭的期待和权利,来彰显家庭之美。 人类是个大家庭 家庭,人类团体和环境 8. 关於这点,重要的是要感受到大地是我们共同的家,并以为了服务大众而经营的精神,选择不是单方决定的对话途径。必要的话,可以增加国际性的组织机构,大家一起处理我们这个家的管理事务;无论如何,最重要的还是要使每个人都有成熟的良知,深信彼此负责合作的必要。我们眼前所看见的问题很复杂,而且时间也紧迫。为了有效地面对问题,需要采取一致的行动。一个需要特别加强国与国之间对话的事务,就是地球能源的经营问题。对这个问题,技术先进国家有双重迫切的课题:一方面,它们必须重新考虑自己由於目前的发展模式所造成的过高消耗标准,另一方面它们必须进行适当的投资,寻找不同的能源和改善能源的使用。一些新兴的国家迫切需要能源,可是这种需求的满足往往危害了贫穷国家,这些贫穷国家因为缺乏基础结构和技术,被迫廉价出售自己拥有的能源。有时候,这些贫穷国家的政治自由似乎沦为保护国的形态,或至少受到节制,失去尊严。 家庭,人类团体和经济 10. 类似的话对另一个大家庭,也就是整个人类,同样有效。今天,因着全球化现象而进一步凝聚在一起的人类家庭,除了共同承认的价值基础之外,更需要一种真正能够回应全球大众公益的经济。从这个观点看,援引自然家庭自有它非同寻常的启发性。必须在人际间和民族间推动公正和真诚的关系,好使所有的人都能够在平等和正义的原则之下合作。在这同时,也必须采取措施,妥善利用资源,平均分配大地财富。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对贫穷国家的援助应遵循健康的经济逻辑准则,避免浪费在维持官僚机构的沉重负担上。当然也要注意道德方面的要求,务使经济的组织筹画不只着眼在即时获取利润的无情法则上,否则便显得缺乏人性。 家庭,人类团体和伦理道德法则 12. 关於法律的本质和功能,教会已经多次阐述过:规 人际关系、管理外在行为、惩治违规者的法律规章,以基於事物本质的伦理道德规律为准则。人的理性在回溯万物的本原,也就是天主创造的最高理性时,有能力分辨认识这个伦理道德规律,至少能够分辨认识它的最基本要求。这个伦理道德规律必须规 人类的良知选择,引导他们的一切行为。在组成人类家庭的各国之间的关系方面,存在着法律规章吗?如果存在的话,是否发生作用呢?答复是:这样的法律规章是存在的,但为使这样的法律规章产生实际作用,必须回溯到作为法律规章的根本的自然伦理道德法则,否则,法律规章将听任脆弱和不稳定的同意来摆布和支配。 13. 人面对自身的命运反躬自问,探寻内心深处倾向的内在逻辑时,他并没有受阻碍去认识自然伦理道德法则。人即使有所疑惑,踌躇不前,他仍然有能力发现这个放诸四海皆准的自然伦理道德法律,至少在基本路线上应是如此,这个自然的伦理道德法律超越文化的差异,使人人在最重要的善与恶、正义与不正义的事物上能够互相了解。所以,必须回溯到这个基本法律,尽我们一切最好的智力从事这样的探寻,勿使误会和误解导致灰心丧志。事实上,根植在自然法律上的价值是存在的,即使是以不完整、又经常不互相连贯的形式出现在国际协议、普世承认的权威、个别国家法律、或国际组织章程所接受的人道法律原则上。人类并不是无法无天的。因此,迫切需要在这些议题上继续进行对话,协助各国在走向承认基本人权的立法上取得一致。人类法律修养的成长也有赖於努力使国际法律规章更富有深具人道德内容,这样才不会使国际法律规章沦为容易受到自私自利和意识形态操纵的法理诉讼程序。 冲突的克服与裁军 15. 联合国隆重发表世界人权宣言已经六十年(一九四八年-二零零八年)。人类家庭以那道文献来反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恐怖,他们承认每个人有同等的尊严,并把尊重个人和各民族的基本权利置於人类共存共荣的中心位置:那是走向和谐与和平这个艰困和任重的道路上的关键。圣座采行家庭权利宪章二十五周年(一九八叁年-二零零八年)以及举行世界和平日四十周年(一九六八年-二零零八年)纪念也都是特别值得一提的事。举行世界和平日是天主圣意所安排的保禄六世教宗的直觉,也是我敬爱的前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深具信心继续予以发扬的成果。这些年来,这个节日藉着所公布的文告,提供给教会发挥具有启发性、有益於人类基本益处的教导的可能性。我正是根据这个有意义的节日,邀请每位男男女女更清楚地意识到人人共属於人类唯一的家庭,进而努力使我们在大地上的和睦共存能够日益反映缔造真正与持久的和平所依赖的这个信念。我也邀请信友们孜孜不倦地呼求天主赐给和平这个伟大的恩典。至於基督信徒,他们知道能够信赖圣母玛利亚的转祷,她既然是为了拯救全人类而降生为人的天主圣子的母亲,所以也是众人共同的母亲。 在此谨祝每位新年愉快!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八日发自梵蒂冈 教宗本笃十六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