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8-
07- 2001 新闻报导 资料库
国际新闻一瞥 教宗捐款慰问波兰水灾 '天主教文明'半月刊指出:贫穷国家必须提出保证,始能免其外债 天主教,特别是当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非常关心裁减贫穷国家外债的问题,同样的问题也成为许多人士参与政治竞选的口号标语。相信今後类似的问题将更被国内外政界人士用来作为竞选的资本。那些反对全球化的人把裁减穷国外债的要求当作他们的旗帜,他们认为负债就像被债权国在颈子上套上一个活结,处在濒临窒息的地步。那些比较敏感的人当然会被贫穷国家的哀号所动,结果常常会引爆出无济於事的激情,几天之前发生在意大利热那亚的反对八大国高峰会议的暴动就是明显的例子。这样的示威和暴动又反映到各级政府机关里面,让西方国家以为裁减穷国外债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难道事情这麽单纯吗?不见得,有很多专家不以为然。 天主教意大利耶稣会有份量的半月刊'天主教文明'社长詹保罗.萨尔维尼神父本期一篇专论中谈到这个问题。萨尔维尼神父赞同裁减贫穷国家所负的累累外债,因为这些负债国永远也偿还不了这些债务。但是这份权威性的学术刊物认为目前借债的规则也必须更改,好使今天的棘手问题不在明天重复,负债国必须保证那些获得免除的债务有个良好的结果,而且不能排除豁免的债务的处理受到债权国的合理监督。 萨尔维尼神父也指出:在历史上,债权与债务之间的关系规则不断地在调整。慢慢地,这种关系规则逐渐倾向于保护负债者,甚至最近以来,有所谓把债权国的贷款视为高利贷的行为。虽然如此,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人能够在国际债权与负债之间确立一种平衡同等的关系。这并不是说没有人想过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说想出来的办法没有形成气候,没有产生效果,或许也因为不完全合乎逻辑。比方说:私人企业无法周转资金,只好宣告破产,但是一个国家可以宣告破产吗?还有,国家政府借债,难道全体国民有义务还债吗?因为如果获得借债利益的只有少数几个人而已,为甚麽全国老百姓都必须分摊债务呢?不少发展中的国家向外国举债,却没有向债权国保证所借的钱要花费在哪些地方和哪些人身上。事实上,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阻止任何贷款的国家把借来的大批金钱挥霍在豪华奢侈的地方,甚至用来购买武器。 因此,裁减外债不能只是表面的一笔勾消,因为这种表面的慷慨应急只能给未来带来更多的害处,而且也无法保证受惠国将因此而改善本国人民生活的素质。萨尔维尼神父认为:必须建立足以保证正确使用所减免的债务的机制;不要单纯地免除债务,而要把那些债务改变为发展的资金;债权国和债务国双方组成的混合委员会必须验证资金的运用。今天需要的不只是良善的撒玛黎雅人,更需要促使贫穷国家自己恢复它们的尊严。 国际新闻一瞥 昨天,07 月27 日,本台新闻处提供的"国际新闻一瞥"报导的消息是: -斯科普里国会各政治力量和阿尔巴尼亚人在泰托沃城恢复谈判 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梵蒂冈电台讯)斯科普里国会各政治力量和阿尔巴尼亚人在马其顿政府军和阿族游击队交战最激烈的泰托沃城恢复谈判,以期找出解决该地区危机的方案。昨天26日,在国际外交界的努力下,局势有了突破。本台特约记者博斯从贝尔格莱德作了以下的报导: (梵蒂冈电台讯)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在工党在特拉维夫召开的会议上表示,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到了为履行和平进程而走出重要步伐的时候了"。尽管这种态度的表明为解决在中东的危机留下希望的空间,当地的冲突却也接连不断地发生。本台特约记者莫塔作了以下的报导: (梵蒂冈电台讯)印度尼西亚新任总统梅加瓦蒂要在下周末公布内阁成员。接近梅加瓦蒂的消息来源透露了这个消息。此外,根据消息报导,被罢黜的瓦希德总统因健康原因将住进巴尔的摩的约翰 霍普金斯医院。瓦希德於前天26日离开雅加达前往美国,之前,他向他的支持者们承诺,要尽快返回祖国。 (梵蒂冈电台讯)75岁的菲德尔 卡斯特罗前天26日在哈瓦那庆祝了古巴革命48周年,他参加了在首都举行的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走在队伍的前列。上百万参加游行的古巴人走过美国商务处时,高喊口号,反对美国的禁运。刚好在同一天,美国众议院就减轻对这个加勒比海岛国的制裁措施进行了表决。本台特约记者马斯特洛利利从纽约作了以下的报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