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教宗本篤十六世 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内 天主教 主教、司鐸、 度奉獻生活者、教友牧函 梵蒂岡出版社 梵蒂岡書局 梵蒂岡城 Traditional Chinese 繁體中文 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内 天主教 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牧函 ?候
一.可敬的中國主教弟兄,親愛的司鐸、度獻身生活者和教友?:“我?在祈禱時,常為你?感謝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和父,因為我??說:你?在基督耶穌內的信德,和你?對?聖徒所有的愛德:這是為了那在天上給你?所存留的希望。……為此,自從我?得到了報告那天起,就不斷為你?祈禱,充滿各樣屬神的智慧和見識,好使你?的行動相稱於主,事事叫他喜?,在一切善功上結出果?,在認識天主上獲得進展,全力加?自己,?他光榮的德能,含忍容受一切"(哥1,3-5;9-11) 聖保祿宗徒的這段?,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伯多祿繼承者及普世教會牧者對你?懷有的心?。你?深知我心中多麼牽掛你?,每天都在為你?祈禱;你?深知,在精神上將我?聯合在一起的共融關係是多麼的密切。 目的
二.因此,我很想向你?表達我對你?親切的關懷。你?對主基督及教會所持的忠誠,“有時需要付出痛苦的代價的忠誠"[1],所帶來的喜樂是豐厚的。因為基督賜給你?的恩?,不但是為相信他、也是為他受苦的(斐1,29)。?管如此,在你?國家的教會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方面仍令我感到憂慮。 這封信無意涉及你?所熟知的複雜?題的具體方面,旨在就中國教會生活和福傳事業提出一些指導。從而幫助你?發現上主、導?——人類歷史的“鎖?、中心和終向"[2]——耶穌基督對你?所要求的。 第 一 部 分 教會現狀—— 神學方面 全球化、現代化、無神論 三.認真??你?的民族因著智慧、哲學、科學、?術成就的千年文明的光輝屹立于?洲民族之林,令我深感她正在邁向?濟-社會進步這一意義深遠的目標——特別是在近一段時間裏,並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 我?可敬的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已??調指出:“天主教會?賞這驚人的衝勁和勇敢的?新設?,?意在推進和維護人權,人的價值,人的精神,人的超自然使命各方面,?慎地提供?獻。最令教會關心的是,為現代中國,也是最為重要的那些價值和目標。那就是:社會正義,團結互助,和平,對全球化現象的明智?理"[3]。 人對?濟和社會需求的發展以及現代化的追求,夾雜着兩?背道而馳的現象,它?同樣?以?慎積極的宗徒精神加以衡量。我?一方面看到人,尤其在青年身上,越來越關注人性的精神及超自然的層面,因此對宗教發生興趣,以基督宗教為最。另一方面,也呈現出物質主義及享樂主義的傾向,此現象也正在中國發生,且逐漸地由大城市蔓延到全國各地[4]。 在此背景下,你?蒙召傳福音。我?意以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堅決?調過的事來提醒你?:新福傳需要向現代人宣講福音[5]。?意識到在“第一?千年十字架在歐洲?根;第二?千年抵達了美洲和非洲;第三?千年將在廣?及充滿生機的?洲收割信仰的莊稼了"[6]。 “划到深?去!"(路5,4)這句?今天?在我?耳畔??,邀?我?感激過去、熱衷現在、胸懷未來:“耶穌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遠、常是一樣"(希13,8)[7]。在中國,教會亦蒙召作基督的見證;憧憬未來、在宣講福音中考慮到中華民族所要面對的新挑戰。 天主的聖言,協助我?再次發現教會在世界歷程中的奧妙與深刻的意義。在若望默示錄的主要神?中,“有一?羔羊打開有七?印封密的書卷而無人能把它展開的神?。因為沒有找著一位?得起展開那書卷和?讀它的,若望甚至大哭起來(默5,4)。此景象至今尚是一?難解、難明的謎,沒有人能?讀它。若望面對如此難解的歷史奧跡流的淚,或許是要表明其時?洲的教會在遭遇迫害時,因天主沈默而令其惶恐。這正反應出今天天主教會在世界許多地方面對的嚴重困難、誤會、敵?,給我?帶來的惶恐。教會原不?遭受這些苦難,正如耶穌本不?受他受過的苦難一樣。這或是在揭示?人?落於罪惡環境中時所生的邪惡,或是揭示著天主對世事的更高的引導"[8]。 今天一如既往,宣講福音就是宣講和見證被?死而又復活了的耶穌基督、新人、戰勝罪惡和死亡的勝利者。祂?人進入一?新的層面,在那裏,這種對仇人也充滿憐?和愛的行為,見證著十字架已戰勝了人類的一切脆弱和?乏。在你?的國家裏,宣講被?死又復活了的基督也是可能的,只要你?忠於福音,與伯多祿宗徒繼承者和普世教會共融,就會知道將愛與合一的標誌付之行動 。“你??彼此相親相愛,如同我愛了你?一樣。如果你?彼此相愛,由此人家知道你?是我的門徒……"。“……就如你,父呀!在我內,我在你內。?他?在我?內合而為一,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13,34-35;17, 21)。 相互尊重及建設性的對?
四.身為教會的?牧,我要為在中國的教會衷心感謝天主,因為她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堅?地奉獻了信仰的見證。同時,出於我不可推卸的?任以及慈父的愛心,意識到?務之急是要積極?固中國教友?的信德,並採用屬於教會的方法輔助他?合一。
對全體中華民族,我懷有熾熱的友情和尊重,非常關注其?遷。從而期盼“不久就能見到教廷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有具體溝通合作的途徑"。因為,“友情策勵交往、分享心靈喜憂、團結與互助"[9]。對此遠景,可敬的先教宗曾說過:“教廷為了全人類的利益、以全教會的名義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敞開對?的大門,這是人所共知之事。為了中國人民的福祉及世界的和平,期盼在克服了以往的誤解之後,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起合作"[10]。 我深知,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關係正常化需要時日及雙方的善意。至於教廷方面,始終準備著協商,這是為克服目前的困境必需的。 事?上,目前此種嚴重的誤會和不瞭解的情況,對中國政府及在中國的天主教會都沒有好?。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引用利?竇神父在北京說過的?[11]申明,“今日天主教會也不要求中國及其領導者給予任何特殊的待遇,它的唯一?望是恢復對?,以建立互相尊重及彼此深入認識為基礎的關係"[12]。冀?中國知曉,天主教會熱烈希望再次能為中國教友、以及所有中國人民的利益奉獻謙卑而無私的服務。 有關中國的政府與教會的關係,有必要牢?梵二大公會議啟迪性的教導:“教會憑其??和管??圍決不能與政府混為一?,亦不與任何政治體系糾纏在一起;教會是人類超越性的標誌及監護者。"其又繼續:“在各自的領域內,政府與教會是各自?立自主的機?。但二者各以不同名義……,為同一聖召而服務。二者依照時間和空間的局勢越能健全地合作,便越能有效地為公共福利服務"[13]。 為此,在中國天主教會的使命不是為改?國家的結?或行政組?,而是在履行其使命中依靠天主大能的助佑向人宣揚基督——世界的救主。我曾在《天主是愛Deus Caritas Est》通諭中說過:“教會不能、也不應?自己介入?現正義社會的政治角色中。教會不能、也不應 ?代替國家。但同時,也不能、不應?置身于為正義而奮鬥的?圍之外。她應?通過理性的思考置身其中,應?喚醒精神的力量,沒有精神的力量正義不會發展,因為正義常要求捨?。正義的社會不能由教會來?現,而是由政治來?現。可是教會特別要努力地為正義而向善的要求開放人的理智和意志"[14]。 在這些不可放?的原則下,與合法的政權持續衝突是不能解決現存的?題的。但同時,?政權不恰?地干涉教會的信仰?題和教律時,我?亦不能就此屈從。政權知道得很清楚,教會?導教友在其國內要做好公民、尊重且積極於公益的合作者。但是,教會亦同樣清楚要求國家在真正尊重宗教自由的前題下,保證天主教教友能完整地生活他?的信仰。
在中國的天主教會是普世教會、基督的教會的臨在。我?在信?中宣信她是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也就是意味著,她是主門徒的普世團體。 正如你?所知道的,深深將中國各地方教會結合共融、並使她?與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地方教會之間密切共融合一的基礎,除了同一?信仰和同一?聖洗外,特別是以聖體聖事和主教的品位為其基礎[15]。而主教的合一,則是以“羅馬教宗——伯多祿的繼承人為其永恆、有形可見的主因和基礎"[16]。借助宗徒繼承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的傳承,也是各時代認識基督在伯多祿和其他宗徒身上奠定的教會身份的根據[17]。 天主教會的道理?示,每位主教是其?別教會的有形的統一中心和基礎[18]。各地方教會如果是真正的教會,那麼,教會的最高權威、就是以羅馬教宗為首的主教團必?在其中,絕不可缺。而且,伯多祿繼承人之?權是各地方教會的內在本質[19]。此外,各地方教會在惟一教會內的共融,即全體宗徒繼承人——主教——在聖統制內與伯多祿繼承人的共融,是全體天主教友信仰和生活合一之保障。所以,為了教會在各?國家中的合一,每一位主教與其他主教保持共融,所有主教與教宗保持有形可見之具體的合一是不可或缺的。 在教會裏沒有一?人是外人,人人都是同一?宗族的子民、同一?身體的肢體。由主教及司鐸品位保障的聖體聖事,是聖事共融的鎖?[20]。 雖然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在複雜具體的環境中,全教會都蒙召在最豐富的共融靈修中去生活和彰顯這合一,使它亦在一?聖統制和諧的共融中成長。為此,牧人和教友都蒙召去衛護並保障屬於教會的道理和聖傳的一切。 教會內部之緊?現象及分裂:?恕與和好 六.先教宗以《新世紀伊始》宗座牧函向全教會表示:“不論在普世或地方教會的層面、我?必?以堅定的信念、具體的行動去??並執行?共融'(koinonia),它是造就教會奧跡的核心和本質。此共融源自于永遠聖父的心,而由耶穌賜給我?的聖神傾注在我?心中的愛所顯露出來的果?(參羅5,5),使我?成為?一心一意的'(宗4,32)。??踐此愛的共融時,教會就顯出自己是?聖事',也就是?天主同全人類密切結合的??和工具'。有關此事,主說過的?是非常明確、不能曲解的。即使在新世紀,許多事情對教會的未來亦將是必?的,但若缺乏了兄弟情誼(agape),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就像聖保祿宗徒在他的?愛德?'內所言:我若有先知之恩、講天使的?、又有移山的信德、而缺乏愛德,一切為我都?毫無益?'(參格前13,2)。 愛德真正是教會的?心'"[21]。 以上有關普世教會本質所論述的一切,為在中國的教會有其特殊的意義。因為,不論是其本身內部或同社會的關係,都面臨著一些要克服的困難——緊?現象、抱怨、分裂。 有關此事,去年論及初期教會時我曾說過,“使徒的團體不但自始已認識天主聖神的喜樂,真理和愛德的恩?,且也體味過,尤其在有關信德真理衝突時,共融遭遇撕裂。正如愛的共融起初已存在並將一直存在(參?一若1,1各?),可惜分裂也從起初就侵入了。因此,我?不?對今日的分裂感到?異(……),在世界的?故及教會的弱點中常存在著失落信德的危險,如此也會破壞友情和愛德。為此,誰相信愛的教會並?在它內生活,?清楚地認識到有此危險的存在"[22]。 教會的歷史告訴我?,真正的共融必?痛苦掙扎的修和才能達成[23]。事?上,要以被?死而又復活了的耶穌之名忘?過去、?恕曾加害我?者、忘掉所受委屈、在愛德中?踐和好,這或要求我?屈尊就卑、放??人由艱難困苦的磨練中得來的見解,使中國教會的教友和牧者之間共融的聯繫能展顯出來,並使之成長,是必?而又急迫的。 有關此議題,可敬的先教宗曾多次發出了迫切的邀?,呼籲你?要?恕與和好。在兩千年聖年開始前,他曾寄發你?一份文告,我要取其中的一段?來提醒你?:“於此準備慶祝大禧年之際,?你?不要忘?聖?和教會的一?傳統?定,它要求人?在聖年裏?免彼此的債務,?補不正義行為對別人所造成的損失,並與?人修和。天使所報?為萬民所準備的大喜樂'——天父的慈愛,在基督內完成的救恩——你?也有份。你?自己怎樣樂意接受這喜?,同樣也要通過你?的生活,將它傳給你?周圍的男男女女。我熱切期望,你?依從來自聖神內的啟發,?恕彼此的怨嫌,彼此接近,互相接納,打破藩籬,超越能使你?分離的一切。你?不要忘?耶穌在最後晚餐所說的?:?如果你?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是我的門徒'(若14,35)。我?說,你??意以你?彼此之間以及與伯多祿繼任人之間的合一,作為慶祝大禧年的最貴重禮物,我高興極了,因為這樣的決定,肯定是天主聖神的果?,是祂在引導教會,走上那並不容易走的修和與合一的道路"[24]。 我?大家都知道此路途不可能一天完成,然而你?可以放心,整?教會將不懈地為使你?達到此目的而祈禱。 你?也要?得,在和好的路途上有許多“信仰見證者"的榜樣和祈禱在支持著你?。他?曾為了教會在中國的將來奉獻了他?的生命、受了苦難、作了?恕。他?本身的存在是在表明,你?在天父面前有一?永久的祝福,?懷他?必能生出豐盛的美果。 教會團體和國家機?:
在真理和愛德中生活的關係 七.上面提到了信?教友和牧者?都涉及的?烈衝突的痛心局勢(參見第六?)。對此作?認真的分析則突顯出,在各種導致上述狀況的原因中,首推那些被冠以天主教會生活主要?任者的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事?上,時至今日,上述機?的認可,仍然是衡量一?團體、一?人或者一?宗教場所是否合法,即官方的(Ufficiale)標準。由此,導致了神?內部和教友內部的分裂。這?由教會外因給教會造成的狀況,嚴重制約了教會的步伐。由此而產生了相互之間的猜疑、?難和指控,且繼續是一?令人憂慮的教會的?題。 就?理與國家機?之間的關係這一複雜?題,梵二大公會議邀?我?追隨耶穌基督言行的教導,極大地啟發了我?。事?上,“他不?作一位以權力統治的政治性的默西?[25],卻甘?自稱?人子',他來是?為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做贖價'(谷10,45)。他顯示自己是天主的完美僕人[26],?已壓迫的蘆草,他不折斷;將熄滅的燈心,他不吹滅'(?12,20)。承認國家的?權及其權利,命令給凱撒納?,但也明白地教?人?保持天主的至高權利:?凱撒的,就應?歸?凱撒;天主的,就應歸?天主'(?20,21)。最後,他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贖的工程,為人類贏得了救恩及真正的自由,也完成了他的啟示。他為真理作證[27],但不?以?力加之於反對者。他的神國不靠刀劍來?取[28],而只為真理作證及聆?真理而建立的,並藉仁愛而擴展,基督因愛而高舉在十字架上,吸引人?來皈依他(參見若12,32)"[29]。 真理和友愛是支撐教友團體的兩?支柱。為此,我曾?說過:“愛的教會也是真理的教會,首先是指忠誠於救主基督交給我?的福音。(……)但是,天主子女的家庭若要生活在合一與和平中,就需要有誰在真理中保護這一家庭、並本著睿智和權威性的辨別領導這一家庭——這就是宗徒蒙召履行的使命。由此,我?涉及到了重點。教會是完全屬於靈性的,但是,教會有其架?,就是宗徒的繼承。其??是保障教會始終生活在基督賜予的真理內;並由此產生愛的能力。(……)宗徒及其繼承人?,是(基督)交付給教會的真理?庫的權威護衛者和見證人。同時,他?也是愛德的分施者。這二者,是不可分離的。(……)真理和愛是來自天主的同一恩?的兩面,借助宗徒的??,一直被護守在教會內,直到今天,傳給了我?"[30]。 為此,梵二大公會議?調“尊敬及愛德亦應延伸在社會、政治及宗教?題上,持有和我?不同意見者及作風者身上。我?越和善而友愛地深入瞭解其思想方式,越容易和他?交?"。但是,大公會議繼續告誡我?:“這和善與友愛不應使我?對真理及美善,?成模棱兩可"[31]。 考慮到“耶穌(建立教會)的初衷"[32]充分顯示出,某些由國家建立的、與教會體制無關的機?,淩駕于主教之上領導教會團體的生活,是不符合教會道理的。根據教會的道理,教會是宗徒的,梵二大公會議也重申了的這一點。教會是宗徒的,“因為它的起源,是?建立在宗徒?身上的'(弗2,20);因為它的?導,是宗徒?親授的;因為它的體制,直到基督的再度來臨,教會都是由宗徒?通過其繼承人——與伯多祿的繼承人共融的——主教??誨、聖化和管理的"[33]。而且,在每一?地方教會,“教區主教是以主的名義領導?付給他的羊群,而他是以本有的、正權的及直接的牧人身分做的"[34]。就國家層面上,只有合法的主教團才能給其國內全體天主教會團體制定有效的牧靈指南[35]。 上述機?所宣稱的宗旨,落?“?立自主自辦教會和民主辦教原則"[36],與教會道理是無法調和的。而天主教會自古的信條就是“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 綜上所述,牧者和平信徒?都要牢?:宣講福音、要理講授和愛德事業、禮儀和文化活動以及各種牧靈選擇,都只屬於主教和他?的司鐸。他?永遠傳承宗徒?在聖?和聖傳中傳播的信仰。為此,不能接受任何外來的干預。 鑒於這一艱難局勢,許多公教團體成員都在自?,政權?局的認可——這是公開進行活動所必要的——是否會在某種程度上威脅與普世教會的共融。我深知,這??題痛苦地煎熬著牧者和教友?的心。就這一?題,我首先?調的是要義不容辭地、勇敢地維護信仰和聖事的共融。就其本身而言,聖統制不反對同政權就教會團體生活中涉及民事的?題進行對?。在不違背不可放?的信仰原則及教會共融的前提下,教會接受政權?局的認可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困難。但是,有為數不少的具體案例,在獲得認可過程中,機?的干預迫使有關人士要作出一些有違天主教友良知原則的行為和許諾。為此,我充分理解在此類條件和情況下要作出正確選擇是困難的。所以,聖座在再次重申了基本原則後,認為??每一位主教來決定,因為他在?取了其司鐸?的意見後,能更好地瞭解?地的情況、權衡具體的選擇、評估給教區團體內部可能帶來的後果。最終的決定,也可能無法得到全體司鐸和教友的同意。?之,我希望大家都能接受,即便是很痛苦 的,也要接受。從而維護教區團體與其牧者的合一。 最後,勸告牧者和司鐸?,要以真正牧者的心、竭盡己力避免產生惡表之事,要利用機會培育教友?的良心,尤要注意信德薄弱者:一切的一切以生活共融、友愛諒解為準則,避開批判以及彼此指控。在這種情況下,亦?注意,特別在缺乏自由的空間裏,在評估一?行為的倫理道德時,除了所犯的行為之外,?應特別?核行為人的真正意圖。為此,每件事情必?按其?別情況去考量。 中國主教品位
八.在教會內、天主子民中,只有那些曾受了相應的教育和培?、並被合法祝聖為聖?者,才能行使“教導,聖化和管理"的?權。平信徒在獲得主教授予法定使命後,也能行使傳播信仰有益的教會?務。 近年來,因著各種原因,你?主教弟兄?遇到了一些困難,因為有“非聖?者",甚至尚未受洗者,以國家不同機?的名義控制、決策教會的重大事務,包括主教的任命。其結果,是把教會對伯多祿與主教?務貶值?質了。此類做法,將面臨使教宗、主教、司鐸喪失?權的危險。相反,按天主教論教會聖事結?的教義,伯多祿及主教的?務是其基本的、使其成為完整的因素。教會的此種特性是天主耶穌的恩賜,因為“是祂賜與這些人作宗徒,那些人作先知,有的作傳福音者,有的作司牧和教?,為成全聖徒,使之各盡其?,為建樹基督的身體,直到我??人都達到對於天主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認識"(弗4,11-13)。 我要再次重申(參見第五?),共融與合一是天主教會的基本和使其完整的因素。從宗教層面講,設立一?“?立"於聖座的教會,與天主教的教義是不相容的。 我明白你?為保持對基督、對教會及伯多祿繼承者之忠?,要面對重大的困難。在此?你?不要忘?,聖保祿宗徒曾?說過的?(參見羅8,35-39)——沒有什麼事可使我?與基督的愛相隔絕。我相信你??天主的恩?,會竭盡己力,不惜代價去衛護教會的共融與合一。
最近幾十年來,許多中國主教悉心地領導了教會,他?給自己的團體和普世教會作出了燦爛的見證。我?為此要再次從心底向群羊的 “至高牧者"(伯前5,4)發出稱謝的??:因為我?不能忘?他?中有很多位遭遇了迫害、或被阻止執行使命,有些甚至以自己的鮮血澆灌、滋養了教會。新時代以及新福傳所帶來的挑戰,主教?位則顯得更為關鍵。正如聖年時,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向聚集在羅馬的全球主教?所說的:“在建立教會的共融和傳教大?上,主教是第一位??人及推動者。面對相對論及主觀論在侵襲著世界各地的文化時,主教?有?任保護及推動信友教義上的合一。為預防信仰的迷失或無知,他?要竭盡己力培植適?的神?人員、修會人士與平信徒以協助福傳"[37]。 在同一場合上,先教宗又提醒:“主教身為宗徒的繼承人,為他基督即是一切。他每天可與聖保祿一起重複說:?在我看來,生活原是基督……'(斐1,21)。 他的整?生活?為此作證。梵二大公會議?示:?主教??克盡自己的宗徒??、在?人前為基督作證'(《主教在教會內牧靈?務法令Christus Dominus 》 第十一?)"[38]。 有關主教?的服務,我在此重申近期說過的:“主教?的首要??是建設教會一如天主的家庭、一?彼此相扶相助的地方。為能盡好此使命,在祝聖你?為主教時,賦與了你?三?特殊的?務:?導munus docendi、聖化munus sanctificandi及管理munus regendi,綜合稱為牧?munus pascendi。其中,管理?務的宗旨是特別為了教會共融的成長,就是建設一?和諧的團體,一起聆?宗徒的?誨、分?及祈禱,過兄弟般的團結生活。此管理?? munus regendi同?導及聖化兩???是緊密連繫的,是?成主教對天主及近人的真愛,在其牧民??上表顯出來"[39]。 天主教會在中國一如世界各地的教會一樣,屬宗徒的繼承人——主教——管理。他?由有效祝聖的主教?祝聖,接受?導、管理、聖化之?,照管?付給他?教區的子民;他?的?權是天主藉神品聖事賦與的。然而,為執行?導及治理的?權,“按其性質,只有在與(主教)團體的首領及成員有系統的共融下,才能運用"[40]。有關此事,梵二大公會議肯定說:“一?人接受了聖事的祝聖,保持著與主教團的首領及其它團員的聖統共融,就是主教團的一份子"[41]。 今日中國天主教會所有的主教都是中華民族的兒子。雖然教會在中國遭遇了許多重大的困難,然而仰?天主聖神的特殊恩佑,?未缺乏過合法牧者的服務,無損地保持了宗徒的繼承。我?應為這些堅?而倍受磨難的主教?的存在而感謝天主。他?按天主教的傳統接受了祝聖,就是在與伯多祿的繼承人、羅馬的主教完全的共融中、遵循了天主教的禮?、藉主教?的手既合法又有效地獲得祝聖。 有些主教因不?屈從對教會生活的不?控制,且為了完全忠於天主教的道理和伯多祿的繼承人,被迫秘密地接受了祝聖。秘密狀態並非屬於教會生活的常?。歷史告訴我?,只有?迫切渴望維護自身信仰的完整性、不接受國家機?干涉教會切身生活時,牧者和信友?才這樣做。為此,教廷期望政府也能給予這些合法的主教所必要的法理方面的承認,使所有信友都能在自已的社會環境中自由地?踐信仰生活。 但是,也有一些主教在特殊環境的催逼下,未?教宗授命而接受了祝聖,事後提出要求和伯多祿繼承人及其它主教?完全共融。先教宗考慮到他?的誠意和環境的複雜性,在諮?了其?區主教?的意見後,以普世牧者的?權授給了他?合法身份的全部?權。此種措施,乃基於先教宗對他?受祝聖的特殊情況之瞭解,以及出自他身為牧者對有助重建完全共融的深切關心所致。可惜,多次發生了司鐸及信友?,因未被相應地知會其主教得以合法化的事宜,而產生了不少重大的良心?題。此外,有些主教本人也沒有明顯作出已獲得合法身份的表示。為了相關教區團體的神益,必?在短期內公開其已合法的主教身份,並不斷地表現出與伯多祿繼承者完全共融的明顯行為。 最後,也有——為數不多——的主教,既未?教宗授命、且直至今日尚未提出申?、或已申?而尚未獲得合法身份而受了祝聖。按天主教的教義,如果能確定他?是由有效身份的主教,按天主教祝聖主教的禮?進行祝聖,其祝聖是屬非法,然卻是有效的。因此,?管他?缺乏與教宗共融,不合法地行使其?務,其舉行之聖事是有效的。如果這些主教在滿全需要的條件後,能與伯多祿繼任者及全體天主教主教共融,那將給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帶來多大的神靈?富啊!不但他?的主教身分得以合法 了,也使他?與司鐸教友間的共融更形圓滿。因為,司鐸教友?中國天主教會為教會的組成部分,與羅馬的主教、與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所有教會合一。 在每一?國家裏,所有合法的主教?依教會法制定?章,?由聖座批准後,得成立為一?主教團。它是為表示一國內主教弟兄間的共融、並為一起研?其國內某些教義和牧民上共有的重要議題,然不干涉各主教在其教區?權上的自主性。此外,為了教會與國家之間的合作,每一主教團要和地方政權維持適?及有益的往來。?然,在信仰和恪守信仰生活(fides et mores信仰和道德、聖事生活)等?屬教會?能?圍的事務上,主教團不能屈從任何政權。 根據上面所述原則,目前在中國的“主教團"[42],宗座不能承認其為主教團:因為那些與教宗共融然尚未獲政府認可而被稱為“地下"的主教?,都不在其中。相反,卻有那些直至今日尚未合法的主教,且其?章內也含有與教會教義不相容的因素。 主教的任命
九.正如你?大家所知道的,主教的任命是聖座與貴國政府關係中最敏感的一?議題。一方面,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政府?局關注那些將發揮地方天主教會團體領導和牧人重要作用、並在社會中發揮影?的人選,這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聖座也特別關注主教的任命,因為教宗任命主教,是教會合一和聖統制共融的保障。所以,這事有關教會生命的核心。為此,《教會法典》(參照第1382條)?定嚴懲未?教宗授命擅自祝聖他人為主教者及受祝聖者。事?上,此類祝聖,是教會共融的惨痛?傷,嚴重違反了教會法典所闡述的紀律。
第 二 部 分 牧靈生活指南 聖事,教區、堂區之管理 十.近一段時間來,因某些牧者、司鐸和教友出自其牧靈神火的熾盛擅自活動,不時常尊重他人的工作或其?權,而出現了一些困難。 有關此事,梵二大公會議教導:一方面,“以主教團的一份子及宗徒的合法繼承人的名義,由於基督的?令、應對整?教會表示關心"。 另一方面,“管理?別教會的每位主教、只對?付給他的一份天主子民、而非對其她教會及普世教會行使其司牧權"[46]。 此外,面對最近幾年在一些教區內發生的?題,我認?有本份提及教會有關法律所?定的,就是每位聖?人員必?隸屬一?地方教會或者一?修會團體,並?在與其教區主教共融中執行其?務。僅在有正?理由時,並??所屬和前往服務教區的兩位主教事先協議下,一名聖?人員才能在另一教區執行其聖?[47]。 在不少場合上,你?遇到共祭的?題。有關此事,我要提醒你?它的先決條件:就是?宣認同一信仰,並與教宗及普世教會保持聖統制的共融。因此,與和教宗共融的主教及司鐸共祭是合法的,即使他?是政府認可或是與國家建立的、與教會體制無關的機?保持關系的,如上面已說過(參見第七?第八段)——只要這種認可和關係沒有違背不可背?的信仰和教會共融的原則。 為此,真誠熱愛基督和教會的教友?,也不必猶疑去參與由與伯多祿繼承者完全共融、政權認可的主教或神父主持的聖祭或其他聖事。 根據教會的道理,那些沒有教宗任命、但按照教會主教祝聖禮?被祝聖的主教所產生的?題是應?解決的。如上面己說過(參見第八?第十二段),他?所受之祝聖雖不合法、但卻有效。同理,他?所祝聖的司鐸,以及這些主教和司鐸所舉行的聖事都是有效的。但信友??注意:在可能的?圍裏?然先?參與與教宗共融的主教和司鐸主持的感恩聖祭和其他聖事。但如果有嚴重不便而無法做到上述要求時,為了急迫的靈性需要,他?也可轉向尚未與教宗共融者。 最後,我認為應?提?你?關注教會法典中有關幫助教區主教履行其牧?的?題。每位教區主教都應充分利用教區團體內必不可少的共融與合作的工具:主教公署、司鐸諮議及參議會、牧靈委員會、?濟委員會等。上述工具體現了共融,有助於分担共同的?任,是牧人的莫大幫助,使他?可以借此利用司鐸、修會人士及教友?之間的友愛合作 。 同樣,教會法典中對於堂區也作有相同的?定:?有堂區牧靈及?濟委員會。 無論教區或堂區都?特別注意教會的?產:動產和不動產都應以教區或堂區的名義向政府機?依法登?,?不可用私人(主教、本堂神父或一組教友)的名義登?。同時,傳統上指牧靈和傳教所說的“不可沒有主教Nihil Sine Episcopo"的原則始終是有效的。 我?可以清楚看到上面所涉及的種種?題,其徹底解決的辦法是在於推動共融。然而,達到共融所需的精力則要到那源泉即基督——天父之愛的肖像——那裏去汲取。常超越一切的愛德(參見格前13,1-12),是牧靈工作的力量和準繩,從而建設一?使今天的人能找到復活基督的教會團體。 教省 十一.五十年來,政府對於行政區?分作了很多改?,因此也影?了某些教省。按照新行政區的?分,有些教區被取消了、有些被合併或縮小了?區的?圍。有關這一?題,我要申明,聖座?意公開地同中國主教?在建設性的對?中解決教省和分區?題,如果有必要、也同政府商榷。 教會團體
十二.我很清楚,在中華遼?的大地上,各?教區和堂區團體在基督信仰生活、見證信仰和牧靈事業中展示出了極其活躍的生機。見到主教、司鐸、度獻身生活者和平信徒?,在過去和現在的各種困難中仍能深刻認識到自己是普世教會中活生生的一員,在信仰和生活上同全球所有的教友團體保持了共融,令我倍感欣慰。他?心中清楚明白什麼叫做“天主教教友"。而正是由這顆天主教徒的心,才能產生 不論在各自團體內、?是與其他團體的來往中,展示和?踐精神上的共融、諒解和?恕的努力。正如我?上面所提到的(參見第五?第四段及第六?),這是基督信友團體真正存在的有形可見的印?。我?深信,基督的聖神將幫助今天的全體信友在合一內不斷成長。正如祂在教難的日子裏,幫助了團體保持信仰的生機一樣。 我在上面已?提到(參見第二?第一段及第四?第一段),很不幸,你?國家天主教會中的一些人士,特別是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尚未能獲准以有形可見的方式,完全地善度和表達他?屬於教會的某些方面、他?與教宗的聖統制的共融。因為,一般情況下他?無法與聖座和其他各國的教會團體自由接觸。的確,與過去相比,在近年來教會享有更大的宗教自由。然而,並不能否認,在有關信仰核心的?題上,仍然存在嚴重的限制。從某種程度上,制約了牧靈工作。為此,我?意重申我的?望(參見第四?第二至四段),希望在聖座及中國主教,同政府?局展開的相互尊重和坦率的對?中,能夠克服上述困難。由此,達成共識,使天主教會受益、促進社會的和睦相?。
司鐸 十三.我特別要向慷慨地擁抱了牧民??的司鐸?——尤其在最近幾年受祝聖的司鐸?——說幾句?,並發出一?邀?。我認為,目前教會及社會政治的情境,要求我?刻不容?地?到司鐸神修的泉源去汲取光和力量,即天主的愛、無條件的追隨耶穌、宣講福音的熱忱、對教會的忠?、為近人無私的服務[48]。為此,我?怎能不?得在近期的艱難年月裏,一些主教和司鐸?發出的明亮皓光;他?為教會作出了?久不衰的見證,甚至為教會和基督獻上自己的生命,這為大家豈不是?鼓勵嗎? 親愛的司鐸?!你?是“整天受苦忍熱的"(?20,12),已把手扶在犁上了,不要向後看 (參見路9,62)! 你?要想想那些地方,因多年沒有司鐸,信友?感覺他?的需要、正不斷焦急地等候一位司鐸的臨在。我?亦知道,你?中有些兄弟為了應付艱難的時局,擔任了某些從教會的角度看來是不能?同的?務。雖說如此,他?也希望能返回教會的完全共融中。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反復向中國教會發出了深入修和的呼籲[49]。本著這種精神,我也向與伯多祿繼承者有共融的主教?呼籲:?你?以慈父的心去衡量每一?申?,給予適?的回復;需要時可向聖座?示。我認為,所期盼的修和的最重要表達方式是在團體中——如普世教會在聖週四司鐸日所做的,一起舉行信仰的重宣,藉此得到共融的明證,給委?於你?照?的天主聖民一?好榜樣,得以??天主聖三。?然,此事也可以在另一?認為更合適的機會上舉行。 我也知道,在中國的教會也如同在其他各地一樣,神?人員需要接受相稱的持續培育。為此,我?在這裏邀?、並向教會團體??人?呼籲,?特別照?年輕的神?人員。因為,在中國目前如此複雜的環境中宣講福音,他?常會面對牧靈的新挑戰。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提醒我?:在任何時代,司鐸的持續培育“對他?所接受的恩?及神品聖事的??,是一?內在的需要。而今天它顯得特別迫切,不只因為他??在世人及世界社會文化的劇?中展開司鐸任務,也是為了在結束第二?千年時,?新福傳'是教會一?主要及不可拖延的工作"[50]。
十四.最近五十年來,中國教會從未缺乏豐富的司鐸及度奉獻生活的修會聖召。為此,我?要?謝天主。因為,這是生命力的標誌和希望的?由。在此期間,也興起了許多本地女修會。主教和司鐸?都有體?,在教理講授及堂區各種組?活動中,修女?的?獻是替代不了的。此外,她?對於?苦者的服務,有時也同地方政府一起合作,這種為他人服務的愛德表現,正是基督福音的生命力和其能力最可靠的見證。 我?也知道,今天聖召雖然蓬勃,但也有不少的困難。它要求教會的??人要做更?慎的分辨,對有志於鐸?及修會生活者,要施以更深一層的教育和培?。雖然目前手頭工具不全齊備,然而,為了天主教會在中國的將來,一方面,要確保對聖召的特別關注﹔另一方面,亦要在修院及修會裏對人性、神修、神哲學、牧靈各方面施以更扎?的培育。 在司鐸培育上,尤?關注候選者的?身生活?題。他?需要學??踐?身生活﹔重?它為天主的一?珍貴恩賜、是一?來世的卓越標?、是全心全意愛天主愛人的明證,它使司鐸肖似教會之首和淨配 ——耶穌基督。的確,這一恩賜格外顯出“司鐸的服務是在主內、並與主一起做的"[51],它向今天的世界道出了其先知性的價值。 論及修會聖召,在今日中國教會的背景下,迫切需要突出兩?層面,即:一方面,藉??、神?、?命的聖?把奉獻給基督的生命活出來;另一方面,在今日國家的歷史、社會背景中,向宣講福音的需求作出回應。 平信徒及家庭 十五.在中國教會近代歷史最艱難的時期,教友?不論?人或家庭,在參與神修和使徒工作的活動中,對福音表現出了完全的忠誠,甚至為基督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平信徒?,今天,你?仍被邀?在自己的堂區,為了人民的利益及國家的發展,慷慨地以具體行動把福音生活出來,就是以做?好公民來完成?使命:在各自生活的環境裏,不論是城市或鄉村,共同承擔起傳播天主聖言的重任。近年來,你?在自己的國家裏為信仰作出了勇敢的見證,你?是教會未來的希望!此乃要求你?在與各自牧者的共融中,越來越積極、主動地參與教會內所有的事務。 正因為人類的將來維繫於家庭,我認為平信徒有不可推卸之?去推動家庭的價值、維護家庭的需要,且這是件刻不容?的事。在信仰中,他?清楚知道天主對家庭的奇妙??。為此,更多一?理由去承擔這?具體的任務:“家庭通常是青少年成長並達到?人成熟與融入社會的地方。家庭也是人類自我傳承的媒介,因為生命借著家庭代代延續。家庭在?洲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正如主教會議的教長?所?調的,在所有?洲文化和宗教傳統中都極重?家庭倫理,如孝?、和諧、愛護並照?老年人、病人,熱愛小孩等"[52]。 以上所提的價值,也凸顯在中國文化中。然而,在你?的土地上,亦不乏各種影?家庭的消極力量。為此,?中國教會意識到社會、自己本身和家庭的利益是息息相關時[53],應?深深感受到自身肩?的緊迫使命——?向所有的人宣講天主對婚姻、對家庭的??,以保障其完滿的生命力[54]。 成人慕道 十六.近年來,在中國的天主教會有數目可觀的成年人接受了信仰,這也要歸功?地信友團體的見證。牧者?,你?都蒙召要格外照?他?初期基督徒的生活,?以一段相稱及嚴正的慕道期,幫助他?準備善度耶穌門徒的生活。 為此,我要提醒一下,傳福音並不只是理智上的傳授,它也?通傳生命的??,即整?人之存在的淨化和轉?,並在共融中前行。惟有如此,才能在理論和生活之間建立一?正確的關係。 回望過去,我?要遺憾地指出,許多成年人未能學?到足夠的基督徒生活完整的道理,也不認識梵二大公會議帶來的新?藏。因此,迫切需要在他?領洗後,提供一?扎?而深入的基督徒生活的培?[55]。 傳教聖召
十七.無論何時何地、天主教會常是?福傳的教會,被召宣揚福音並為之作證。在中國的教會亦?懷有其?立者、導?心中的那股傳教熱忱。 兩千年聖年時,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對聚集在真福山朝聖的青年?說:“耶穌升天前,給自己的宗徒?交付使命時,也作出了這?保證:?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所以你?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看!我同你?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28,18-20)。兩千年來,基督的追隨者一直在繼續着這一使命。如今,在第三千年黎明時,輪到你?了。輪到你?到天下去宣揚天主十誡及真福八端的?息。?天主講?時,必定給每一?人——不論他是屬於廿一世紀或是第一世紀的——講的是最重要的事情。天主十誡和真福八端就是講論真理、仁愛、恩?和自由,一切為進入基督的國必?的事情"[56]。 如今,主的中國門徒?,輪到你?作那?神國的勇敢的使徒了。我相信你?的回應將是慷慨的、偉大的。 結 語 特權和牧靈指南之撤銷 十八.首先,因考慮到今日中國教會在某些方面已有了正面的發展;其次,因聯絡來往已更為方便;再者,有不少主教和司鐸所提出的要求,我乃決定以本函撤銷鑒於艱難時期牧靈的特殊需要而賦與的“所有特權"。 同樣,以往及最近頒佈的所有牧靈指南,也全部撤銷。今後,道理原則的應用全按本函的新指示?理。 為在中國之教會祈禱日
十九.親愛的全體牧者及教友?,五月廿四日是敬禮童?聖母?利?“進教之佑"的禮儀日。在上海的佘山聖母聖殿內,人?非常熱誠地恭敬進教之佑聖母。未來,可把它建立為全世界教友聯合為在中國的教會祈禱的日子。 我祝?這?日子成為你?為在中國的教會祈禱的一天。我?勸你?在慶祝時也要重申你?在主耶穌基督內的信仰共融、對教宗的忠誠,使你?之間的合一日益更深更明顯。此外,我也邀?你?牢?耶穌給我?的愛的誡命,就是要我?愛我?的仇人,要為迫害我?的人祈禱。聖保祿宗徒也曾發出過這樣的邀?:“首先我勸導?人,要為一切人懇求、祈禱、轉求和謝恩,並為?君王和一切有權位的人、為叫我?能以全心的虔敬和端莊,度寧靜平安的生活。這原是美好的,並在我?的天主面前是蒙受?納的,因為他?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2,1-4)。 同時,在這?日子裏,普世教友,特別是華裔教友,將表現出他?對你?的手足友愛之情和關懷,祈求歷史的上主賜予你?恒心見證的恩?,使你?在過去及現在為耶穌聖名所承受的苦難和你?對祂在世上的代表的英勇忠誠——即便有的時候,看起來似乎一切都已?失敗了——終將獲得賞報。 祝? 廿.親愛的中國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及教友?,最後,我祈?你?心中“充滿喜樂,就算此時你???在各種?探中受苦,這是為使你?的信德得以精煉,比?過火煉而仍易消失的黃金更有價值,好在耶穌基督顯現時堪受稱?、光榮和尊敬"(伯前1,6-7)。 ?那在十字架下時懂得在希望的沉寂中期待復活黎明到來的至聖?利?、教會之母、中華之后,滿懷著慈母之心、聯同大聖若瑟和無數中華殉道聖人聖女?一起伴隨你?、為你?轉禱。
發自羅馬聖伯多祿宗座,二OO七年五月二十七日,聖神降臨瞻禮,就?第三年。 教宗本篤十六世 [1]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三??前發表的講?:“滿懷著特殊的精神上的關懷,我?想到了那些毫不妥協地堅持恪守他?對伯多祿宗座之忠誠的天主教友?。有時,他?需為此付出痛苦的代價。全體教會都敬佩他?的榜樣;並為他?擁有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祈禱,使他?能懂得這痛苦磨難是勝利的源泉——即便?時他?會感到似乎一切都失敗了”。《羅馬觀察家報》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第十二版。 [2] 梵二大公會議《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章Gaudium et
Spes》第十?。 [3] 致利?竇抵達北京四百周年國際學術研?會——“利?竇:中國與西方的對?”(二OO一年十月二十四日)——文告第四?:《羅馬觀察家報》,二OO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第五版。 [4] 參見若望保祿二世發表的?洲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教會在?洲》(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六日)第七?:AAS 92(2000),456。 [5] 同上,第十九、二十?:AAS 92(2000),477-482。 [6] 參見向?洲主教團協會代表發表的講?(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五日,馬尼拉),第十一?:《羅馬觀察家報》,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七日第五版。 [7] 若望保祿二世牧函《新千年伊始》(二OO一年一月六日)第一?:AAS 93(2001),266 [8]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講解的要理(二OO六年八月二十三日):《羅馬觀察家報》,二OO六年八月二十四日第四版。 [9]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致利?竇抵達北京四百周年國際學術研?會——“利?竇:中國與西方的對?”(二OO一年十月二十四日)——文告第六?:《羅馬觀察家報》,二OO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第五版。 [10] 同上。 [11]參見耶穌會士德禮賢神父PASQUALE M. D’Elia, S.I.主?的《利?竇全集》第二卷,第617?,第152?。一九四九年,羅馬。 [12] 致利?竇抵達北京四百周年國際學術研?會——“利?竇:中國與西方的對?”(二OO一年十月二十四日)——文告第四?:《羅馬觀察家報》,二OO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第五版。 [13]《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章Gaudium et
Spes》第七十六?。 [14]《天主是愛》通諭(二OO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第二十八?:AAS 98(2006),240。參見梵二大公會議《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章Gaudium et
Spes》,第七十六?。 [16] 同上,第二十三?。 [17] 參見聖座信理部《致天主教主教論教會共融書函Communionis Notio》(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八日)第十一至十四?:AAS 85(1993),844-847。 [18] 參見梵二大公會議《教會?章Lumen Gentium》,第二十三?。 [19] 參見聖座信理部《致天主教主教論教會共融書函Communionis
Notio》(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八日)第十三?:AAS 85(1993),846。 [20] 參見教宗本篤十六世發表的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愛德的聖事》(二OO七年二月二十二日)第六?:“教會的信仰主要是聖體的信仰,並特別在感恩聖祭中不斷得到滋養。信仰和聖事是教會生活中互補的兩?方面。在宣講天主聖言中激發的信仰,是在聖事中?現的與復活上主的相遇恩典中得到滋養和發展的——‘信仰在禮儀中體現、禮儀?固和?化信仰’。為此,聖體聖事始終是教會生活的中心;‘得益於聖體,教會始終不斷重生’!天主子民中的聖體信仰有多少生機,其參與教會生活的程度也就有多麼深入,即堅定不移地加入到基督授予其門徒?的傳教使命中。教會歷史本身,就充分見證了這一點。任何偉大的?革,都或多或少地與堅信上主在聖體聖事內臨在於其子民內的信仰的重新發現聯繫在一起。”《羅馬觀察家報》,二OO七年三月十四日第二版,增刊第二、三版。 [21] 《新千年伊始》牧函(二OO一年一月六日)第四十二?:AAS 93(2001),296。參見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天主是愛》通諭(二OO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第十二?:“天主的這?行為現在在有了具體的形式。因為在耶穌基督身上,天主自己去尋找‘亡羊’,去尋找痛苦和迷失的人類。?耶穌?到善牧尋找亡羊的比喻、?到婦女尋找失去的錢幣的比喻、?到慈父迎接?子並擁抱他的比喻,不只是單?的?語,而是在解?他自己的所是、以及他的行為方式。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亡表達了天主相反自己,他交付自己為能給人新的生命、為能拯救人:這就是愛人最徹底的方式”:AAS 98(2006),228。 [22]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講解的要理(二OO六年四月五日):《羅馬觀察家報》,二OO六年四月六日第四版。 [23]初期教會團體遭遇教難時的??應使所有人得到啟示。在這一點上,羅馬教會給了我?教導。他?排除了諾瓦?奧派和多納蒂斯派的?硬立場,鼓勵信?以??的胸襟去?恕那些在教難期間背叛了信仰、但渴望能夠重新與教會共融的失足者(lapsi)?,並與他?修和。 [24]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發表的《聖言成了血肉》(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八日)第六?,《羅馬觀察家報》,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一日第五版。 [25] 參見?4,8-10;若6,15。 [26] 參見依42,1-4。 [27] 參見若18,37。 [28] 參見?26,51-53;若18,36。 [29] 梵二大公會議《信仰自由宣言Dignitatis Humanae》第十一?。 [30]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講解的要理(二OO六年四月五日):《羅馬觀察家報》,二OO六年四月六日第四版。 [31]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章Gaudium et
Spes》第二十八?。 [32]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講解的要理(二OO六年四月五日):《羅馬觀察家報》,二OO六年四月六日第四版。 [33] 《天主教教理綱要》第一百七十四?,參見《天主教教理》第八百五十七?和八百六十九?。 [34] 若望保祿二世《論主教團之神學及法律性質Apostolos Suos》(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一日)宗座牧函第十?:AAS 90(1998),648。 [35] 參見《天主教法典》第四百四十七條。 [36]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程(二OO四年)第三條。 [37]在主教慶祝聖年(二OOO年十月八日)?撒聖祭中發表的講道詞第五?:AAS 93(2001),28。參見梵二大公會議《主教在教會內牧靈?務法令Christus Dominus
》 第六?。 [38] 若望保祿二世在主教慶祝聖年(二OOO年十月八日)?撒聖祭中發表的講道詞第四?:AAS 93 [39] 教宗本篤十六世接見新近祝聖的主教時發表的講?(二OO六年九月二十一日):AAS 98(2006),696。 [40] 梵二大公會議《教會?章Lumen Gentium》,第二十一?。並參見《天主教法典》第三百七十五?第二?。 [41] 《教會?章Lumen Gentium》,第二十二?。並參見《預先說明》第二?。 [42]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China Catholic Bishops’ College CCBC)。 [43]
就世界?圍而言,?見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六日發表的《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八條第一段(“人人有權享受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此?權利包括維持或改?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單?或集體、公開或秘密地以禮拜、戒律、?踐和教義來表明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摘自聯合國中文網?);以及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於一九九三年七月三十日發表的對各成員國具有約束力的說明《第二十二?解?案》(第四?):“?踐和教導宗教或信仰,同自由選擇宗教領導人、神?人員和教?;自由成立修院或者宗教學校;自由地準備和散發宗教教材或者出版物一樣,是各宗教團體基本事務的組成部分”。 就地區而言,
?見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稱歐安會)成員國代表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的會議上綜合歸納的以下內容:“在保障?人宣信和?踐一種宗教或者信仰自由的最後,(……)各成員國?應尊重此類宗教團體(……)根據其自身的結?體制進行組?的權利;尊重宗教團體(……)根據其各自的需要和條例選擇、任命或替換人員的權利。此外,成員國?應尊重各宗教團體與其所在國家政權自由達成的共識(……)”(一九八九年?結文件,《有關歐洲安全?題》部分第十六?)。 同時,??參見梵二大公會議文件《信仰自由宣言Dignitatis Humanae》第四?。 [44] 參見梵二大公會議《主教在教會內牧靈?務法令Christus Dominus 》 第二十?。 [45] ?見《天主教法典》有關條款(參見第三百七十八條)。 [46] 參見梵二大公會議《教會?章Lumen Gentium》,第二十三?第二段。 [47] 參見《天主教法典》第二百六十五條至第二百七十二條。
[48] 關於司鐸的?導和靈修,以及?身的神恩?題,?見我在接見羅馬教廷工作人員時發表的講?(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第八、九段:《羅馬觀察家報》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第六版。 [49] 參見若望保祿二世為紀念教宗比約十一世在羅馬祝聖第一批中國國籍主教七十周年、以及比約十二世教宗建立在中國的教會聖統制五十周年發表的致《在中國的教會》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三日)第四?第一段:AAS 89(1997),256。 [50] 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我要給你?牧者Pastores Dabo
Vobis》(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五日)第七十?:AAS 84(1992),782。 [51]同上第二十九?:AAS 84(1992),704。 [52] 參見若望保祿二世發表的?洲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教會在?洲》(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六日)第四十六?:AAS 92(2000),521。教宗本篤十六世在西班牙巴倫西?(二OO六年七月八日)舉行的第五屆世界家庭大會上發表的講?:“家庭是各族人民所必要的益?、是社會必不可少的根基、是所有夫婦?生所擁有的巨大?藏。兒女應是父母之愛、全部奉獻和慷慨胸懷的成果。對於他?來說,家庭是不可替代的益?。宣講全部的奠定在婚姻基礎上的家庭真理,是所有人所肩?的巨大?任。而奠定在婚姻基礎上的家庭是家庭教會、生命的聖地。(……)基督揭示了所有人生命的至高源泉,也為家庭揭示了這一道理:‘這是我的命令,你??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一樣。若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15,12-13 )。天主的愛在聖洗聖事中啟示給我?。為此,家庭蒙召善度這樣水準的愛,因為上主通過象基督那樣人性的、敏感的、深厚的和仁慈的愛,而成為我?的保障”:AAS 98(2006),591-592。 [53] 梵二大公會議《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章Gaudium et Spes》第四十七?。 [54] 若望保祿二世《家庭團體Familiaris Consortio》宗座勸諭(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第三?:AAS 74(1982),84。 [55] 正如出席第七屆主教會議常務會議(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至三十日)的主教?所闡明的,基督信徒的教育“以慕道形式開展的領洗後要理講授,再次介紹一些〈成人慕道禮儀〉也可以成為一種幫助,使他?善度並收?領受的聖洗聖事所帶來豐碩而傑出的?富和?任”:若望保祿二世發表的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平信徒Christifideles Laici》(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三十日)第六十一?:AAS 81(1989),514。參見《天主教教理》第一千二百三十?和一千二百三十一?。 [56] 在真福山上的講道詞(二OOO年三月二十四日,以色列)第五?:《羅馬觀察家報》,二OOO年三月二十五日第五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