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2005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东南亚通讯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取自天亚社、香港公教报、亚洲新闻社和台湾善导周刊:
-教宗遣特使往印尼视察灾情,亚洲明爱筹得卅万美元
-香港主教座堂元旦举行祈祷晚会信众为海啸灾民祷告
-香港教友见证与子女在泰国遇海啸惊险过程
-印度神父修女在海啸灾区肩负新任务
-印度基督信徒、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天灾面前,都不禁产生了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
-斯里兰卡南部灾区生还者忆述痛苦经历,教会竭力救灾
-斯里兰卡主教号召“用祈祷和行动援助灾民”
-泰国教会将对灾民的心灵更新和安慰列在首位
-泰国 海啸过後学生重返课堂旨在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缅甸海啸灾情或较官方报告严重,教友弥撒中感地震
-越南教会2004年发展显示更大宗教自由度
-单国玺枢机主教二00五年致高雄教区牧函 谈圣体年
**********
教宗遣特使往印尼视察灾情,亚洲明爱筹得卅万美元
(天亚社雅加达讯)奥地利维也纳总教区基多福.顺博恩(Christoph Schoenborn)枢机一月初受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派遣,前往印度洋地震及海啸灾难中,受灾最严重的印尼西部亚齐省视察灾情。
印尼棉兰总教区阿尼切塞斯.邦格舒.西纳加(Anicetus Bongsu Sinaga)助理总主教一月四日对天亚社说,到访的枢机,由教廷驻印尼及东帝汶大使马尔科姆.兰吉特(Malcolm Ranjith)总主教,以及教区的比约.达图巴拉(Pius Datubara)总主教陪同。棉兰位於北苏门答腊省,在雅加达西北一千叁百五十公里。
西纳加助理总主教说,一月一至二日访问期间,枢机直接前往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视察当地满目疮痍的情况,包括被摧毁的一所教堂及许多清真寺,以及到访难民营及其他地点。
他表示,一位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荷兰裔教友一月一日晚上接待顺博恩枢机及其同行者,并带领他们走遍班达亚齐。
据印尼卫生当局公布,全国死难人数已逾十万人,逾廿七万人栖身於亚齐省的难民营。
另外,「亚洲明爱」主任伊冯.安博罗削(Yvon Ambroise)神父说,美国天主教福利会已捐出二千五百万美元,国际明爱亦由欧洲及各地的明爱夥伴筹集了近七百万美元。明爱网络在全球有一百六十二个地区组织,在各本地教会管辖下运作。
这位印度籍神父一月叁日在曼谷对天亚社说,亚洲明爱正协助印尼、斯 兰卡、印度及泰国的教会筹款赈灾,以切合地震及海啸灾区的需要。
香港主教座堂元旦举行祈祷晚会信众为海啸灾民祷告
(香港公教报讯)逾八百名本地天主教徒元旦日晚上齐集坚道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为印度洋海啸的受害者祈祷。
祈祷会由教区主教陈日君主礼,逾八百名信徒、神长和社会人士出席,共同表达对灾民及死伤者的关怀。
当晚的祈祷会在诵读圣言和朝拜圣体中进行,并伴以泰泽短诵。
陈日君主教讲道时悼念死伤者说:「灾祸给我们警惕,让我们明白生命的脆弱,无论贫与富,在大自然面前毫无分别;记得耶稣说,我们要时常醒寤,等待他的来临。」
陈主教说:「自古罪与痛苦好像互相连结,但痛苦是否等於有罪?但耶稣基督告诉我们不是,他在十字架上为牺牲而痛苦。」他期望信徒在痛苦的灾祸中得到启发:「求天主使我们在痛苦中得到净化,让大众更珍惜生命、健康,以及更关心在世的亲友。」
他呼吁社会透过捐助及身体力行减轻灾民痛苦,亦期望大众常怀爱心。「天主对我们最大的期望,就是我们拥有爱心。」
紧接的信友祷文环节,几位来自斯 兰卡、印度、 印尼等灾区的信徒上台领祷,表达对家乡受灾国的哀痛,并冀盼灾民早日脱离苦难。
礼仪尾声,参礼者纷纷慷慨捐输,支持教会在当地的救灾及善後工作。
礼仪开始前,信徒温子俊对本报说,感到人在天灾中的无助:「人在灾难中,唯一可以依靠天主。」信徒王咏诗则表示,会为是次海啸的亡者祈祷,祈求天主助他们回归父家。
来自斯 兰卡的领祷者苏先生(Maxwelln De Soyza)祈祷会後对本报说,对灾难感到震惊及悲痛。居港叁十五年的他表示,会惦记两位海啸中罹难的亲属。他对世界各团体合作救灾行动感到欣慰,并在灾难中看到人性的美善。截至一月四日,十二月廿六日的海啸造成十五万五千人丧生,约五十万人受伤。
香港教友见证与子女在泰国遇海啸惊险过程
(香港公教报讯)主教座堂一名信徒在布吉旅游时,亲身经历海啸灾祸,幸得善心人士救回她两名遇灾孩子。
信徒穆绮娜十二月廿五日与一对五岁半的双生子女到泰国布吉旅游,经历海啸吞噬沙滩一幕。她与子、女叁人已平安回港。
是次灾难中,至一月四日本港有八人罹难,七十四人失踪,八百多人下落不明。但亦有不少人避过灾难。
穆氏一月叁日对本报说,她与子女廿六日早上在布吉海滩准备畅泳时,遇上这场天灾。「当时我刚到沙滩,先到一间离地很高的更衣室去。更衣後推开门时,便看见外面已被第一重浪淹没。当时子女还在沙滩上,我便去寻找他们。」
她说:「往海滩途中的路像浮沙一样,整个沙滩面目全非。」在树下找回子女时,她如释重负。「寻回子女,心情得到安慰,感受到『主内有爱』。」她又说:「发现子女时,他们不断颤抖。子女告诉我,一位哥哥救了他们。」
穆氏说,海啸巨浪一个接一个,每个高约两层楼。她表示,当时部份人不愿冒险救人,而一位香港游客拯救了她的子女。「那位英雄在海啸前,已知危机将至,不断叫游客先行走避。他带我的子女到树下,要他们抓紧树干。海啸发生後,他再跳下水救人。」她说,两名子女经历海浪拍打,全凭着一棵树干保着了性命。
她说,当时情况混乱,她跟子女一直在沙滩後方等候救援。「等了很久才有快艇来接我们,离开海啸区域。我们的东西悉数被冲走,一件也没剩下。」
她表示,旅行团继续行程至十二月廿九日,惜大部份团友已失去兴致。她指子女二人回港後犹有馀悸,害怕母亲突然离开他们。
她说:「心情没有大起大跌,但这次经历加强了我的信德。」
印度神父修女在海啸灾区肩负新任务
(天亚社印度穆托姆讯)印度南部戈德尔教区诸圣堂的姆.吉.爱文(M.J. Edwin)神父目前最需要的是睡眠时间。这位五十九岁的神父十二月卅一日向天亚社称,自海啸蹂躏其堂区後,六天内他仅休息了五个小时。
这名满脸胡子的秃头神父,在堂区一片混乱和愁苦的情况下,正努力协助灾民。他说:「我很想睡,但不能,外面的人正受着苦。」这个沿海堂区位於印度最南端。
海啸於十二月廿六日早上席卷这个天主教徒聚居地。堂区内卅六名渔民教友死亡,另有十五名市民失踪,约七百个家庭丧失家园,包括一些印度教徒。疲惫不堪的神父说:「我已要求援助,但需要等待,因为整个教区到处都需要人手协助救援工作。」
一如爱文神父,教区内许多神父和修女一夜间成为了厨师、文员、会计员、仓务员和管理群众的监督。在教区内担任协调救援工作的玛利亚.索萨(Maria Soosa)神父称,穆托姆在今次灾难性海啸中,相比起另外两个堂区合共六百五十人罹难,「已算侥幸」。
灾後第一天,柯拉切尔的圣玛利堂区便把二百四十名遇难教友埋葬在教堂前一个坑洞。那些致命巨浪摧毁了该区二千间房屋,令接近二千五百个家庭流离失所。
堂区司铎斯坦利.萨哈阿希兰(Stanley Sahayasheelan)神父表示,教区正面临「最重大的考验」。赫仁希兰神父的姓氏意思是「有志服务者」,他说,面对数以千计「要求我们协助」的灾民,教会人士及义工不可能停下来休息。
来自教区内外的义工纷纷赶至,协助他运作在学校设立的救济营。
担任义工的崇拜会连修女指出,在救济营的灾民需要他人的慰问更甚於食物和庇护,她向天亚社说:「他们大部分目睹死神以最原始方式蹂躏自己的地方和至亲。」
她忧虑这场令人震撼的海啸会影响到部分人的心理健康,故与同会的安西特(Ansite)修女前往慰问在柯拉切尔圣玛利中学的灾民。教会办的圣玛利中学,现临时充当救济营。在营内,约卅名修女、十五名神父与五百名义工不分日夜地为灾民服务。
一些前往其他教区工作的戈德尔教区神父已在惨剧发生後赶返协助。由印度中部回来的的云先.安多尼(Vincent Antony)神父称:「这是我们所有人最感到悲痛莫名的时刻。」
在柯拉切尔营负责膳食的玛利.方济各(Marie Francis)修女忙个不停,几乎没有休息,更遑论与造访的记者交谈。而负责储物室衣物、药物和食物库存的格雷斯.安多尼(Grace Antony)修女,在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运抵时,她的工作便如排山倒海,此时她一边匆忙把物资分发给义工,一边说:「对不起,有时间再谈吧!」。
同样忙得不可开交的华肋良.阿鲁迈纳阿卡姆(Valerian Arumainayakam)神父负责管理营内的群众。他把一些工作分发义工帮忙,监察救援工作进展,又腾出时间答覆访者的提问。他解释:「我们现在所做的与神职经验截然不同,但是我们的使命是协助有需要人士。」
爱文神父指出,他的首要任务是在救济营提供救援措施,及防止疫症爆发。他说:「这是考验一刻,我祈求上主能赐予我们力量。」
海啸灾难发生前,爱文神父的堂区约有二千个家庭以捕鱼维生,不过一场海啸却摧毁了一百四十艘渔船和五百间房屋。他称,玛利亚方济各传教女修会已赶至协助救济营的工作。不过,他一边替堂区教友填写索偿申请表,一边说:「我们急需更多的人手。」
戈德尔教区所在地的泰米尔纳德邦政府已宣布,向不幸家庭的每名罹难者发放十万卢比(约二千叁百美元)援助金,每名伤者发放一万卢比。
政府已呼吁灾民提交援助申请。爱文神父解释:「由於大部分灾民是文盲,需要我协助他们填写表格。」他表示,现时每天约需填写五百份申请书,他以其皱摺的白色长袍按摩双手,「这殊非易事。」惨剧後,神父换去了印度传统的宽身长衬衣和裤,而改穿神职人员服饰。
他说:「所有灾民都希望我协助他们查核申请和记录,害怕如有错漏,政府会拒绝申请。」
天亚社造访堂区时,约有四百名容颜憔悴的教友在教会楼房内等候神父的协助,而叁房神父宿舍亦已变为协调援助工作的办事处。
轮候中的教友安多尼.阿罗阿姆(Antony Arogyam)表示,他从未上学读书。这名丧失家园和谋生渔船的六十五岁渔民称:「我在海上的时间远较在陆地的时间多,从未想过读书的重要。」他指着神父宿舍内的群众说:「我已等了四个小时,神父真的很忙。」
印度基督信徒、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天灾面前,都不禁产生了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
(亚洲新闻堂加乌尔)十二月二十六日席卷东南亚各国的印度洋海啸已经过去整整十天了。但是,印度南部恩嘉帕蒂南郊外的瓦林坎尼的搜索工作尚未结束。海啸遇难和失踪者的亲人们不断来到这 ,满怀着一线希望寻找自己的亲人,希望看到亲人奇迹般生还。在掩埋和焚烧 体前,志愿人员都给每一具 体拍照,以便为遇难者的亲人识别辨认提供便利。
堂加乌尔玛利亚朝圣地的负责人夏维尔神父表示,“许多每年都到我们这 来朝圣的人都失踪了。现在,数以百计的亲属都来询问失踪亲人的消息”。
他们为亲人的 体拍照,然後拿到警察局申报死亡。人们的脸上充满了不解和迷惘。在过去的各种困难中尚存的对天主的信仰,正在满满地消失,并产生了一种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态度。
夏维尔神父表示,“神职人员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避免在这场灾难中深受沉重打击的人们陷入愤世嫉俗的态度”。天主教会神职人员不断邀请人们祈祷,因为“没有祈祷,便会丧失生命的意义”。司铎们要“传播信心,因为人不是牲畜”;要看到“死亡之外的生命的前景”。“我们坚信复活的道理”,为此,夏维尔神父邀请教友“不要因为所发生的一切抱怨天主”。
当地清真寺庙的一名穆斯林教长,也邀请穆斯林信徒们祈祷,“因为只有信仰的力量,才能使生活继续下去”。
克拉科尔的一位修女玛利亚告诉幸存者们,尽管遭遇了这场灾难,但是,“天主仍然在照顾着人们”。“灾难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 发生了,许多人甚至根本不记得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在泰米尔纳德邦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学校已经恢复上课了。圣若瑟学校的校长阿鲁尔.达斯神父向亚洲新闻通讯社介绍说,“这场灾难深深地铭刻在学生们的面容上。他们在问,天主为什麽要这样对待他们和他们的家人。而这是一个十分难以回答的问题。这场灾难,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达斯校长衷心祝愿恢复上课,“是向着重返正常生活迈出的第一步”。同时,学校还组织了许多帮助学生们摆脱海啸阴影,抚平心灵创伤的活动。
斯里兰卡南部灾区生还者忆述痛苦经历,教会竭力救灾
(天亚社斯里兰卡拉特纳普勒讯)斯里兰卡最南端的加勒教区覆盖的叁个地区继续进行救援工作,而海啸生还者讲述他们如何逃过大难,而目睹其他人遇险的经历。
教区社会服务主任赫尔孟.费尔南多(Herman Fernando)神父向天亚社说,加勒地区、马特勒及汉班托特叁区,最少有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七人丧生,另有四万人无家所归。
他又说:「大批房屋及商店遭到破坏, 体在海上漂浮。我们从不同来源取得救援物资,在极困难的情况下,将之分发给现时居住在难民营的无家可归者。不过,死伤及丧失家园者的具体情况仍无法知道。」
毗邻拉特纳普勒教区的亚蒂延托特堂区圣玛利亚青年会约卅名会员,十二月卅一日把装满一卡车的救援物资送予费尔南多神父。物资是由堂区教友捐出,亚蒂延托特堂的登辛.佩雷拉(Tensin
Perera)神父已展开了救援任务。
很多人都有痛苦的经历,讲述他们如何在灾难中侥幸生还。
加勒教区总务长拉贾.拉特纳帕 亚(Raja Ratnapriya)神父表示,在马特勒圣母圣地和在巴勒皮蒂耶的教堂都位於临海地区,它们在十二月廿六日被巨浪冲击後严重受损。这次海啸是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的强烈地震所引发。
神父说:「第一股巨浪是在九点半弥撒举行期间涌至圣地。」当时很多人参加弥撒,巨浪涌进,各人慌忙逃生。主持弥撒的嘉禄.赫瓦瓦森(Charles Hewawasam)神父逃进传教站的房屋内,玛利亚.卡利斯图斯(Mary
Calistus)修女则逃到会院中,至於玛利亚.科莱马耶尔(May Kolemayer)修女与很多参加者都被溺毙。
他说:「那座具奇迹的圣母像被海浪卷走,但两天後自海上随水漂流回来。」
他续说,在一所学校,卅五名学生与他们的教师在为音乐会排练时,被大浪卷到海里。
拉特纳帕 亚神父又报称,教授僧人米戈达.潘纳格洛(Meegoda Pannacgloka)法师驾车前往加勒参加一个布施典礼时,「与汽车同被大浪卷走」。
加勒一名堂区司铎比德.席尔瓦(Bede Silva)神父悲痛地说,「最惨绝人伦的」是有组织的帮派洗劫空置的房屋,甚至偷走死者身上财物。他说:「一名女死者的颈 被劫匪抢走。有些人就是对待那些陷於困境的邻居。」
一名驻守加勒军营的士兵回忆说,他於当天早上九时在车站乘巴士回家,「当我坐下来,就看见一股巨浪冲击那些巴士。我所乘坐的巴士亦翻侧。」
他忆述乘客如何从车窗爬到商店的屋顶。他说:「在一小时内,海水滔滔不绝,我看到的是被蹂躏的城镇四处有 体漂浮。」
邻近居民弗洛朗斯(Florance)回想起十二月廿六日,她参加了早晨弥撒和吃过早餐後,便到市集去购买水龙头。她说:「我惊讶地见到从大海卷来的巨浪,而它後面的海底却清晰可见。我转身就逃。十分钟内,海水推翻了在路上行驶的汽车。」
加勒的南达斯 (Nandasiri)说:「大自然袭击人类无分阶级。巨浪把在海上行驶的船只卷到陆地,又把汽车卷到深海。」
斯里兰卡主教号召“用祈祷和行动援助灾民”
(亚洲新闻可伦坡讯)斯里兰卡天主教会的主教们,要求天主教徒们“在世界各国安排接待海啸灾民的位置”;组织“祈祷,祈求天主给予我们的人民战胜天灾的勇气和果敢”。今天,斯 兰卡天主教主教团主席约瑟夫.维亚内.费尔南多蒙席,在一份公告中发表了上述声明。
首都可伦坡总主教区辅理主教兼主教团秘书长马里尤斯.佩里斯蒙席,也在文告上签字。罕见的天灾面前,斯里兰卡天主教会主教们再度共同宣信了在天主内的坚定信仰。仅斯里兰卡,就有叁万多人死於这场海啸。而整个亚洲地区的遇难人数,高达十五万以上。斯里兰卡主教们接着表示,“我们在圣经内获得安慰”。因着信德的力量,主教们要求全体斯里兰卡人民“满怀勇气地面对局势”。邀请全体公民,特别是天主教徒,“为各不同种族、宗教信仰的灾民服务。我们大家都是手足兄弟”。“在此灾难面前,我们应该充分展示出我们彼此相爱和手足情”。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讲,斯里兰卡是不折不扣的多宗教信仰的大熔炉。全国一千九百万人口中,佛教徒占69%、印度教徒占15%、穆斯林占8%。基督信徒占7.5%,其中天主教徒大约一百叁十万。
费尔南多蒙席和佩里斯蒙席,在文告中要求国际社会为灾区政府和国家提供援助,减轻贫困状况。“因为这场灾难的负担太沉重了,斯 兰卡已经无力独自承担了”。
可伦坡政府於今天发表声明指出,据初步统计,海啸後重建工程至少需要十亿美元。目前已经初步确定的灾民总数达六十五万人以上,分别安置在七百多个难民营 。斯里兰卡政府卫生部部长也在今天公布了当前急需的药品和物资。其中包括,四万五千顶帐篷、二十万卷纱布、一百万个导管、五万支抗破伤风制剂、一千万支镇痛剂、两百万个空针。
泰国教会将对灾民的心灵更新和安慰列在首位
(天亚社泰国素叻他尼讯)泰国天主教会一位主教在其教区遭到海啸破坏後表示,政府和民间组织可以协助重建损坏的房屋,而教会的主要任务是重振生还者的精神生活。
南部素叻他尼教区巴塔.西达努信(Prathan Sridarunsil)主教一月一日与各修会会长、主教团社会赈济委员会负责人、以及其他教会传媒和社会工作者会面时,发表上述意见。会议讨论教会如何面对十二月廿六日的海啸灾难。
在泰国,这次海啸夺去了近五千人的生命,他们许多是藉圣诞假期到泰国度假胜地或岛屿休假的外国游客。政府承认,死亡人数可能会随着失踪者的确认而增加,最终达到八千人。
海浪袭击了西南部多个府,其中攀牙府的死亡人数最多。素叻他尼教区的 围覆盖这些受灾地区。
巴塔主教自十二月廿七日起,每天带领教会人员访问灾区。他对天亚社说,元旦的会议主题是:「教会可以做甚麽和怎样对这次灾难作出回应?」
主教说,国民已慷慨捐献,因此教区会把工作重点放在为那些失去亲人、房屋和财产的灾民,提供精神安慰,重振他们的精神生活。
海啸袭击时,许多人逃往高地或政府临时搭建的避难中心。主教说:「我们去慰问他们,许多人仍然满怀痛苦,也有意志消沉,看上去没有半点生气。他们不知道做甚麽,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因为他们已失去了一切。」
他回忆说:「我和其他教会人士在甲米府探望一个失去房屋和商店的教友家庭。他们看到我们时,正陷於彻底失望之中。我们的交谈和探访给了他们鼓励,给了他们继续生活的力量。」
他表示,教会人士的出现,向灾民展示了天主的慈爱和眷顾。「这也正是教会在此刻为灾民所能做的。」
在元旦会议上,教会工作者还根据他们对不同灾区的访问,评估目前所需要的援助金额。
为帮助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要,与会者同意设立教会团结委员会,协助教区内的救援工作。巴塔主教将领导这委员会,由各大修会的会长派员协助。
主教团紧急救援和难民办公室主任披汶.威实侬他猜(Phibul Visitnonthachai)神父一月二日对天亚社说,一些修会会士将於一月五日前往曼谷以南五百卅公里的素叻他尼(万伦),接受短期的「社会心理」培训,及学习处理个案推介,以帮助难民向政府申请援助。
他说,他们将尽力搜集资料,特别是儿童和孤寡老人的资料,并以此来拟定长期的援助计划。救援办公室还会呼吁教友加入义工行列,因为会士的人数远不能满足大量灾民的需要。
他续说,元旦会议还决定设立一个传媒中心,提供有关灾害的资讯,向全国的教会学校发送,作筹款之用,并藉此显示泰国教会与海啸灾民同舟共济。
泰国 海啸过後学生重返课堂旨在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亚洲新闻雅加达讯)据在泰国南部地区从事传教活动的五伤会传教士介绍,对於从昨天开始重新回到泰国南部普吉岛五伤会传教士们开办的学校中上课的1,450名学生来说,这是十分特殊和艰难的一天;但是,也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一天。校长彼得.帕蓬神父向亚洲新闻通讯社表示:“我要求孩子们向自己的老师介绍各自的家庭因海啸所受到的影响,以及目前所处的困境。”“我们的两名学生失踪、两位家长死亡、58个家庭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彼得神父接着告诉记者,许多孩子已经一无所有了:“我们给他们分发了书籍和衣物。许多孩子连校服和教科书,都被大水冲走了。但是,他们也为能够在学校中看到自己的绝大部分同伴感到高兴。”五伤会传教士们的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分他们的宗教信仰。帕蓬神父表示:“1,450名学生中,天主教徒仅有25名。穆斯林信徒占了20%,其馀的绝大部分是佛教徒。尽管他们的信仰与我们不同,但是我告诉孩子们,我们将为所有人提供援助。”海啸灾难过後,“孩子们十分渴望重返课堂、早日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因为,他们的未来取决於此”。至於连日来流传的可能出现的贩卖儿童现象,帕蓬神父表示,“海啸後我并没有得到有关消息。但是在此之前,贫困家庭因为贫穷而出卖自己的孩子”。
泰国与缅甸边境交界地区的城市拉廊,十分平静地度过了海啸过後的开学第一天。另一所五伤会学校的一千四百多名学生也恢复上课了。传教士马休神父告诉记者,“我们的学校又恢复了生机”。但是,“附近村子 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许多建 物都被巨浪卷走了”
缅甸海啸灾情或较官方报告严重,教友弥撒中感地震
(天亚社曼谷讯)由缅甸所得资料显示,十二月廿六日的地震和海啸对缅甸的破坏程度,可能比官方报告为重,但相对邻近国家泰国,则相对轻微。
据官方英语报纸《缅甸新光》一月二日报道,缅甸官方统计的死亡数字为五十九,但联合国驻仰光联络员一月叁日提供的数字约为六十,而世界粮食计划则估计可能超过二百。
不过,南部毛淡棉教区一位神父向天亚社说,死亡人数可能达二千。毛淡棉教区覆盖缅甸南面的狭长海岸一直至安达曼海。他的猜测与流亡海外的异见组织方向一致,他们有些称死亡数字可达数百甚至过千。
据《美联社》一月五日的报道,这些组识认为,由於受灾地区有军队部署,因此政府没有提供正确数字,而且并不准人民提及有关损害的情况。
据这位毛淡棉的神父指出,在教区 围沿岸地区最少有二十条渔船失踪。他估计在缅甸南端的卡当有逾百人死亡,尤其那些在海上的人。他听说巨浪毁坏了卡当岛的桥梁。卡当是缅甸受灾严重的岛屿之一。
他形容这地区性灾难为缅甸来说已是大惨剧,即使表面上与邻近泰国和印尼比较好像影响「有限」。一月五日在泰国录得的死亡人数为五千二百四十六人,仍有逾四千人失踪,而在接近震央的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已确定有逾十万人死亡。
他表示,本地教会对惨剧反应缓慢,但毛淡棉教区雷门.波莱(Raymond Poray)主教已到每一所教堂,鼓励教友捐助金钱或物资。据神父称,在卡当没有教友遇难或受伤的报告。
由於估计有叁万人需要救援,继续帮助受影响的人是对人道救援工作一项严重挑战。联合国正同缅甸政府合作,提供食物、食水、栖身之所及卫生设备给灾民。
国际红十字会支持的缅甸红十字会,以及基督教援助组织世界宣明会,都已开始进行破坏程度的评估和协调回应。
据一位救援人员说,政府的社会福利、救援及重新安置组和当地官员已开始派发物资及食物予生还者。当地商人捐献给有需要人士,传媒则向人展示政府官员探访受影响地区和派发援济品的情况。
即使在离岸较远地区,许多天主教徒和其他人同样感受到地震。仰光一位教会人员向天亚社说,事发早上的弥撒中,几乎所有教友都感觉到地震,人们失去了平衡,有些更跌倒在地。由首都西面巴登教区前来的人亦告诉他,有些建 物在地震中倒塌。
吴漆棉(U Chit Myaing)表示担心那些住在震央附近的人,并「祈求这些人的生命和财产能幸免於难」,其他教友都有相同反应。
据不同教会消息人士,缅甸 遭受有限度的灾情。这与联合国驻仰光联络员一月叁日的报告?合,指缅甸「免於大型的紧急援助」。
在这以前,缅甸政府指当地受灾不严重,国际社会都抱怀疑态度。正出访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他不知道应否相信缅甸政府对死亡数字的估计。
越南教会2004年发展显示更大宗教自由度
(天亚社越南胡志明市讯)越南天主教会二零零四年的晋铎人数,以至圣诞马槽数目都有所增加,显示国家的宗教自由有所「放宽」。
方济会阮洪教(Nguyen Hong Giao)神父说,市区及偏远地区的教友,因为能更自由地举行圣诞庆祝活动而鼓舞。
他表示,以前 有南部胡志明市才有设置圣诞马槽,但今年很多地方也布置大型圣诞装饰。其修院附近的共产党青年团的成员,甚至请教他们如何架设马槽。
这位神学院教授十二月廿六日对天亚社说,政府首次鼓励南部居民在国营戒毒所及爱滋病中心设置马槽,及张挂富节日气氛的布置。当局还准许在中心居住的教友外出,以参与圣诞节弥撒。
国营传媒亦宣传圣诞节的和平友爱资讯,在一些市区,大批民众於平安夜到教堂或娱乐场所庆祝。
阮神父指出,在接近年底的数星期,修会的晋铎申请程式简化了,数目亦增加,「显示宗教自由放宽了。」
国会常务委员会於二零零四年六月十八日通过的《信仰与宗教法规》,并於十一月十五日正式生效。法令有六章共四十一条款,说明宗教组织及活动的认可条件,以及鼓励认可组织参与教育、医疗及慈善活动。
该法令保障了所有宗教平等,资产受法律保护,宗教任命、选举、晋铎及升级应根据各宗教组织的章程及政府规定进行。
二零零四年初,政府更是自一九七五年以来,首次批准年长外籍教会领袖到越南参加宗教礼仪。
明敏枢机邀请了南韩汉城总教区已退休的金寿焕枢机、台湾高雄教区单国玺枢机及两名巴黎外方传教会神父,参加去年二月十一日在圣若瑟大修院举行的感恩祭,庆祝胡志明市总教区成立一百六十周年。
枢机其後於十月十八至廿叁日率领代表团到柬埔寨访问,期间探访了当地的越南籍教友团体。
天主教主教团慈善及社会服务委员会於二零零四年成立越南各教区联网。该会联同政府及其他宗教合办叁项课程,培训社工有关社会工作、社区发展、生命道德及教会社会训导。
该会把越南明爱列入《二零零四年越南天主教手册》内,间接为明爱注册。该手册於六月由官方出版社出版,是首本於全国发行的教会刊物。
胡志明市劳工、残疾人士及社会部长於二月致函范主教,要求派遣一百五十名修会会士到平福省协助照顾爱滋病患者。
阮神父指出,主教团定零四年为传教年,期间举行了多次朝圣,以及为青年、家长及教友组织举行聚会,也举办课程研究主教团零叁年牧函《越南教会今天的使命:传扬福音》。
他表示,各教区推动的福传活动使教友重新体认福传、增强他们传福音的使命。越南教会在这些鼓励下,可望於零五年有更多机会为上主的子民作更好的服务。
单国玺枢机主教二00五年致高雄教区牧函 谈圣体年
主内各位亲爱的兄弟姊妹们:
祝你们新年平安,并满溢天主的恩宠、基督的助佑、圣神的活力,牧灵福传工作结实丰硕!
前言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藉着《主,请同我们一起住下罢!》牧函,已宣布了自二00四年十月十七日至二00五年十月廿九日为普世教会之「圣体年」。我国主教团为配合普世「圣体年」及台湾地方教会之「新世纪新福传大会」的决议案,已经用牧函宣布了「圣体圣事与建立信望爱的福传堂区」为二00五年之牧灵福传的主题。敬请神职弟兄和教友们一起深入研读上述两封牧函。
本教区除了努力推行实践上述二牧函的指示之外,我敬请神职弟兄及全体教友要特别研究实践下列数项重点。
一. 圣体圣事是信德的奥迹
在每台感恩祭之最神圣的时刻,主祭者在举扬了圣体圣血之後,便大声向教友们说:「信德的奥迹!」信友们立刻答说:「基督,我们传报你的圣死,我们歌颂你的复活,我们期待你光荣的来临!」
圣体圣事的确是「信德的奥迹」。信德告诉我们:基督不但藉着主祭者成圣体圣血的经文,将面饼及葡萄酒变成他自己的体血,而且还藉此圣祭使我们「传报报的圣死,歌颂颂的复活,期待待光荣的来临」。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被埋葬了,第叁天从坟墓中复活的奥迹是福音的中心要点,也是基督徒信仰的基础,正如圣保禄向格林多人所说:「我当日把我所领受而又传授给你们的,其中首要的是:基督照经上记载的,为我们的罪死了,被埋葬了,且照经上记载的,第叁天复活了」(格前十五,3-4)。感恩圣祭将这几项基本信仰表露无遗。
圣体圣事确实是信德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隐藏在面酒形下的基督是天主生活的「圣言」,正如圣经是书写的天主的「圣言」一样,都是我们灵魂的食粮和信德的活泉。为这个缘故,我们要勤读圣经,并热心参与感恩圣祭恭领圣体,以加强我们个人和团体的信德生活。圣体圣事的确是培育信德的学校。
二. 圣体圣事是望德的门槛
基督的圣体圣血是我们永生的食粮,也是我们末日复活的保证,正如耶稣所说:「我是从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粮,谁若吃了这食粮,并要生活直到永远」(若六,51),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若六,44)。为这个缘故,在举扬圣体圣血之後,信友们欢呼说:「我们期待待光荣的来临!」
我们期待待光荣的来临!」这句充满「望德」的话,表示信友们在宣信了耶稣为我们的罪死而复活之後,立刻宣示我们的望德和期待:盼望和期待基督光荣地来临到我们的心中,并养活我们的灵魂;来临到我们的家中,做我们的一家之主;来临到我们的堂区,使我们的堂区成为充满信望爱的福传中心;期待基督在我们现世生命的末刻来接我们升天;期待在世界末日基督再度来临时,使我们复活分享他永恒的福乐。现代感恩祭中所用的「我们期待待光荣的来临」和初期教会所常用的祈祷文致候词"MARANATHA"「主,请来!」(格前十六,22)同样表示信友们之活泼的「望德」。圣体圣事是望德的门槛,虽然还隔着一层帐幔,但已让我们略微地窥伺天堂永恒的生活。
其实「我们的得救,还是在於希望。所希望的若是已看见,就不是希望了;那有人还希望所看见的事物呢?但是我们若希望那尚未看见的,必须坚忍等待」。(罗八,24-25)。基督所许给我们的救恩和永恒的生命,虽然为我们是隐而不彰的,但是圣体圣事给我们确实的保证。在感恩祭中,虽然还有一层帐幔相隔,但是信德告诉我们:我们已站在天堂的门槛,分享天国「羔羊的盛宴」。「望德」也告诉我们:「我们期待他光荣的来临!」MARANATHA!感恩圣祭及圣体圣事确实是培养信友个人和团体之望德的学校,正如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说:「圣体圣事能使我们以某种方式在世上预尝天国」《主,请同我们一起住下罢》19号。
叁.圣体圣事是爱德的见证
圣若望宗徒告诉我们:「耶稣知道他离此世归天父的时辰已到,他既然爱了世上属於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若十叁,1)。於是在最後晚餐时,耶稣向宗徒们说:「我渴望而又渴望,在我受难以前,同你们吃这一次逾越节晚餐」(路廿二,15)。他们正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了,擘开,递给他们说:『你们拿去吃吧,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血,新约的血,为大众流出来的』(谷十四22-24)。
耶稣确实爱我们爱到了极点,不但为救赎我们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而且还建立了圣体圣事,愿意藉着圣体和世人同住直到世界末日,并以自己的体血养活我们的灵魂。耶稣说:「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十五,13)。耶稣既然一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性命和体血都交给了我们,我们也应该爱我们的兄弟姊妹,不怕为我们的兄弟姊妹服务牺牲。我们的堂区也应该成为真正相亲相爱、共融合一、团结合作、守望相助、互通有无、犹如初期的教会,充满关怀温暖和友爱的团体(参阅《宗徒大事录》二,42-47)。圣体圣事确实是凝聚堂区和培育堂区众信友之爱德的学校。
四.圣体圣事是堂区共融合一的象徵
「领圣体」一词外文均称「共融」,都是从拉丁文"COMMUNIO"一字而来。在领圣体的时候,我们不但与基督共融,并且因基督之名、藉着基督在基督内和叁位一体的天主、天堂诸位天使、圣人、圣女、炼狱中的众灵魂、普世教会的教宗、主教、神父、修士、修女以及全体信众共融。在某一意义之下,也和全体人类及宇宙万物共融,因为按照天父的措施,「当时期已满,就使天上和地下的万有,总归於基督元首」(弗一,10)。
领圣体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起耶稣在最後晚餐时为他的信徒们之共融合一所做的祈祷: 「父啊,愿众人都合而为一!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在我内,我在?内,为叫世界相信是?派遣了我」(若十七,21)。耶稣以天主圣叁共融合一的模式做为他信徒共融合一的楷模,要信徒们在彼此之内存在共融合一。这样完美的共融合一只有藉着圣体圣事 能达成,正如圣保禄所说:「因为饼(圣体)只是一个,我们虽多,只是一个身体,因为我们众人都共用这一个饼」(格前十,17)。在领圣体的时候,我们不但为基督徒的共融合一祈祷,而且也要以具体的行动,在堂区及教友团体中推行共融合一。最近几年在选举时,一些短视自私的政客,为了拉拢某一族群的选票,将族群撕裂,挑起族群的对立。我们信仰基督的人绝对应该避免制造分裂,而应以基督的圣体圣血推行共融、团结、合一。这样世人 能认出我们是基督徒, 能相信是天主派遣了我们向他们传报爱德及共融合一的福音,我们的福传工作 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五.圣体圣事是福传的动力
圣体圣事不但养育我们信望爱的生活,同时也是我们福传工作的动力。厄玛乌的两个门徒在分饼时(领圣体)认出主耶稣之後,「遂立刻动身,返回耶路撒冷,遇见那十一门徒及同他们一起的人….。二人就把在路上的事及在分饼时,他们怎样认出了耶稣,述说了一遍」(路廿四,33-35)。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解释上述「遂立刻动身」的经文时说:「当他们真正经验过复活的主,获得他体血的滋养後,已无法将所体验的喜悦据为己有。与基督相遇的经验,藉感恩祭的亲密机会,继续予以加深,令教会每一位信友,受到去做证和传福音的迫切性」(《主,请同我们住下罢》24号)。
在领受了爱情的圣体圣事後,与基督相结合,就不能不受基督的爱所催迫去传福音,正如圣保禄所说:「因为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格後五,14),为这个缘故「我若传福音,原没有什麽可夸耀的,因为这是我不得已的事;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格前九,16)。
结论
「圣体圣事与建立信望爱的福传堂区」有密切的关系,也有很多可以发挥的重点。如能认真去实践本牧函所强调的五点,已经能建立一个犹如初期教会的信友团体。每一堂区及善会团体除了实践上述五点之外,我们高雄教区在今年要举办下列叁项重要的牧灵福传活动:
(一)教区圣体大会
为响应教宗为普世教会所宣布的「圣体年」,本教区特别推行「圣体敬礼」。除了个人及堂区特别敬礼圣体之外,本教区将於今年十二月十一日(主日)在万金隆重举行教区圣体大会。大会之前我们要举行九个月对圣体圣事的大敬礼,由传协会及总铎协调分配每一总铎区所负责的月份,再由总铎和所属堂区主任及传协会主席协调各堂所分配的工作。藉此九月大敬礼,务必使每一位教友以及家庭、堂区和团体对圣体圣事有深入的了解和敬礼,将弥撒圣祭变成自己的信仰生活的中心。
(二)千人慕道受洗
感谢天主的助佑以及各位神父和兄弟姊妹的努力,我们达到了去年千人受洗的目标。在去年十二月五日全国圣体大会时,本教区就有四百叁十八位成年人受洗。今年还希望本教区传协会主席和各总铎及堂区主任以及堂区传协会主席按照教友数目比例分配慕道及领洗人数。今年各堂区可以自由选择慕道者在堂区受洗的合适日期,没有统一受洗的日期。
(叁)千人在教区圣体大会中领受坚振圣事
已接受洗礼的人,应该继续接受信仰的培育,最好使他们每人都加入一个教友善会,由团体及会友关怀照顾带领。领坚振圣事之前的培育及心灵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去年在万金集体接受洗礼的新教友,以及受洗多年而尚未领坚振的人,今年都要继续接受信仰生活的培育。如有需要,总铎也可以组织联合堂区坚振要理讲授班。为准备领受坚振圣事者,每一位如能介绍一位慕道者,为他自己信仰生活的成熟,定有很大的帮助。
最後希望每一堂区在元月九日及十六日两个主日,在弥撒中宣读这封牧函,并切实研究,努力实践。
专此,敬祝
主佑新年平安
你们的主教
单国玺 谨识
二00五年元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