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周年」
|
I.良十叁世 「新事」通谕(一八九一年五月十五日):良十叁世全集卷XI,(罗马1892年),97-144页。
2.比约十一世「四十年」通谕:(一九叁一年五月十五日)宗座汇报 23(1931),177-228页;比约十二世一九四一年六月一广播辞:宗座汇报33(1941),195-205页;若望廿叁世「慈母与导师」通谕(一九六一年五月十五日):宗座汇报
53(1961),401-464页;保禄六世「八十年」牧函(一九七一年五月十四日):宗座汇报 63(1971),401-441页。
3.参阅比约十一世「四十年」通谕,III,前引 228页。
4.「工作」通谕(一九八一年九月十四日):宗座汇报 73(1981)577-647页;「社会事务关怀」通谕(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叁十日):宗座汇报
80(1988) .513-586页。
5,参阅圣依勒内「驳异端」I,10,1;III,4,1:希腊教父 7,549,855页:S.CH.(法文教父学) 264,154页;211,44-46页。
6. 良十叁世「新事」通谕:前引 132页。
7. 参阅良十叁世「玄妙莫测」通谕(一八八0年二月十日):良十叁世全集卷 II,罗马 1882,10-40;Diuturnumlllud
(一八八一年六月廿九日):良十叁世全集卷II,罗马 1882,269-287页;「自由」通谕(一八八八年六月廿日):良十叁世全集卷VIII,罗马
1889,212-246页;Graverde Communi通谕(一九O一年一月十八日;:良十叁世全集卷XXI,罗马1902,3-20页。
8. 「新事」通谕:前引97页。
9. 前文:前引 98页。
I0.参阅前文:前引109页。
11.参阅前文;描述工作条件;§ 44:反基督教工会:前引 110页;136页。
12.前文:前引 130页;还可参阅114页。
13.前文:前引130页。
I4.前文:前引123页。
15.参阅「工作」通谕§ 1,2,6:前引 578-583页;589-592页。
16.参阅「新事」通谕:前引 99-107页。
17.参阅前文:前引102页。
18. 参阅前文:前引101-104页。
19. 参阅前文:前引 134;137页。
20. 前文:前引 135页。
21. 参阅前文:前引 128-129页。
22. 前文:前引 129页。
23. 前文:前引 129页。
24. 前文:前引 130页。
25. 前文:前引 131页。
26. 参阅「世界人权宣言」。
27. 参阅「新事」通谕 § 27:前引 121-123页。
28. 参阅前文:前引 127页。
29. 前文:前引 126页。
30. 参阅「世界人权宣言」;「宗教与信仰宣言」。
31. 梵二大公会议,「信仰自由宣言」;若望保禄二世,致国家元首函(一九八0年九月一日):宗座汇报72(1980),1252-1260页;「一九八八年世界和平日文告」(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宗座汇报
80(1988),278-286页。
32. 参阅「新事」通谕§42:前引 99-105页::130页:135页。
33. 前文:前引 125页。
34. 参阅「社会事务关怀」通谕 § 38-40:前引564一569页 ;参阅若望廿叁世「慈母与导师」通谕;前引 407页 。
35. 参阅良十叁世「新事」通谕 § 21-23:前引114-116页;比约十一世「四十年 」 通谕,III:前引 208页 ;保禄六世
「圣年闭幕讲道辞」(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廿五日 ):宗座汇报 68(1976) ,145页 ;「一九七七年世界和平日文告」 (一九七七年一月 一
日 ) :宗座汇报 68 (1976),709页 。
36. 「社会事务关怀」 通谕 §42:前引572页 。
37. 参阅 「新事」通谕:前引 101页;104页;130页;136页 。
38. 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往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24。
39.「新事」 通谕 § 3:前引 99页 。
40. 参阅「社会事务关怀」 通谕年 §15,28 :前引 530;548页 。
41.参阅「工作」 通谕 § 11-15:前引 602-618页 。
42. 比约十一世 「四十年」 通谕,III,113:前引 213页 。
43. 参阅「新事」通谕 28-32:前引 121-125页。
44.参阅「工作」通谕 §20:前引 629-632页;对日内瓦国际劳工组织演辞(一九八二年六月十五日):InsegnamentiV2(1982),2250-2266页;保禄六世对同一组织演辞(一九六九年六月十日):宗座汇报61(1969)
491-502页。
45. 参阅「工作」通谕 §8:前引 594-598页。
46. 参阅比约十一世「四十年」通谕,§14::前引 178-181页。
47. 参阅「玄妙莫测」通谕(一八八O年二月十日):良十叁世全集卷二,罗马 1882,10-40页;DiuturnumIllud 通论(一八八一年六月廿九日):良十叁世全集,卷二,罗马1882,262-287页;ImmortaleDei通谕(一八八五年十一月一日):良十叁世全集卷五,罗马1886,118-150页;SapientiaeChristianae通谕
(一八九O年一月十日):良十叁世全集卷十,罗马1891,10-41页;QuodApostoliciMuneris通谕 (一八七八年十二月廿八日):良十叁世全集卷十一,罗马1881,170-183页;「自由」通谕(一八八八年六月廿日):良十叁世全集卷十一,罗马
1889,212-246页。
48.参阅良十叁世 「自由」通谕 :前引 224-226页。
49. 参阅一九八O年 「世界和平日文告」:宗座汇报 71(1979),1572-1580页 。
50. 参阅 「社会事务关怀」通谕 § 20:前引 536页。
51. 参阅若望廿叁世,「和平於世」通谕 (一九六叁年四月十一日)III:宗座汇报 55,286-289页。
52. 参阅 「世界人权宣言」 (1948);若望廿叁世,「和平於世」通谕 ,IV:前引 291-296页;一九七五年赫尔辛基欧洲合作与安全会议
「最後声明」。
53. 参阅保禄六世 「民族发展」通谕 (一九六七年叁月二十六日) § 61-65:宗座汇报 59(1967),287-289页 。
54. 参阅 「一九八O年世界和平日文告」:前引 1572-1580页。
55. 参阅梵二大公会议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36,§39。
56. 参阅 「平信徒」劝谕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叁十日,§ 32-44:宗座汇报 81(1989),431-481页 。
57. 参阅 「工作」通谕 § 20:前引 629-632页 。
58. 参阅教廷信理部就基督教自由与解放的训令「良心自由」(一九八六年叁月廿二日):宗座汇报79 (1987),554-599页。
59. 参阅在ECWA总部关於「就 Sahel 呼吁」十周年纪念会演辞(一九九○年一月廿九日):宗座汇报82(1990) 816-821页。
60. 参阅若望廿叁世「和平於世」通谕III:前引 286-288页。
61. 参阅「社会事务关怀」通谕 §27-28:前引 547-550页;保禄六世「民族发展」通谕 §43-44:前引278页。
62. 参阅「社会事务怀」通谕 § 29-31:前引 550-556页。
63. 参阅「赫尔辛基最後声明维也纳公告」:良十叁世「自由」通谕 §5::前引 215-217页。
64. 参阅「救主的使命」通谕 (一九九○年十二月七日) §7:罗马观察报,一九九一年一月廿叁日。
65. 参阅「新事」通谕:前引 99-107页;131-133页。
66. 前文:前引 111-113页。
67. 参阅比约十一世「四十年」通谕 II:前引 191;比约十二世一九四一年六月一日广播辞:前引 199页;若望廿叁世「慈母与导师」通谕:前引
428-429页;保禄六世「民族发展」通谕 § 22-24:前引 268页。
68. 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69,§ 71。
69. 参阅「致拉丁美洲主教演辞」(一九七九年一月廿八日) II:宗座汇报71(1979),199-201页;「工作」通谕 § 14:前引
612-616页;「社会事务关怀」通谕 § 42:前引 572-574页。
70. 参阅「社会事务关怀」通谕 §15:前引 528-531页。
71. 参阅「工作」通谕 § 21:前引 632-634页。
72. 参阅保禄六世「民族发展」通谕 § 33-42:前引 273-278页。
73. 参阅「工作」通谕 § 7:前引 592-594页。
74. 参阅前文 § 8,前引 594-598页。
75. 参阅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35:保禄六世「民族发展」通谕 § 19:前引 266页。
76. 参阅「社会事务关怀」通谕 § 34:前页引 559页:「一九九○年世界和平日文告」:宗座汇报82(1990),147-156页。
77. 参阅「和好与纤悔」劝谕Reconciliatioet Poenitentie(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日) §16:宗座汇报77(1985),213-217页;比约十一世「四十年」通谕
III:前引 219页。
78.「社会事务关怀」通谕 §25:前引 544页。
79. 参阅前文 §34:前引 559页。
80. 参阅「人类救主」通谕(一九七九年叁月四日) §15:宗座汇报 71(1979),,286-289页。
81.参阅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往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24。
82. 参阅前文 § 41。
83. 参阅前文 § 26。
84.参阅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往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36:保禄六世「八十年」通谕 § 2-5:前引 402-405页。
85. 参阅「工作」通谕 § 15:前引 616-618页。
86. 参阅前文 § 10:前引 600-602页。
87. 前文 § 14:前引 612-616页。
88. 参阅前文 § 18,前引 622-625页。
89. 参阅「新事」通谕 § 32:前引 126一128页。
90. 前文:前引 31-12I页。
91. 参阅良十叁世「自由」通谕:前引 224-226页。
92. 参阅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76。
93. 参阅前文 § 29;比约十二世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廿四日圣诞节广播文告:宗座汇报 37(1945),10-24页。
94. 参阅梵二大公会议「信仰自由宣言」。
95. 参阅「救主的使命」§ 11;罗马观察报,一九九一年一月廿叁日。
96. 参阅「人类救主」通谕 § 17:前引 270-272页。
97. 参阅「一九八八年世界和平日文告」:前引 1572-1580页;「一九九一年世界和平日文告」:罗马观察报,一九九O年十二月十九日;梵二大公会议「信仰自由宣言」l-2。
98. 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26。
99. 参阅前文 § 22。
100. 比约十一世「四十年」通谕:前引 184-186页。
10I. 参阅「家庭团体」通谕(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45:宗座汇报 74(1982),136页。
102. 参阅「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辞」(一九八○年六月二日):宗座汇报 72(1980),735- 752页。
103. 参阅「救主的使命」通谕 §39-52:罗马观察报,一九九一年一月廿叁日。
104. 参阅本笃十五世 UbiPrimum谕令 (一九一四九月八日):宗座汇报6(1914),501页;比约十一世致公教徒与全世界广播演辞(一九叁八年九月廿九日):宗座汇报
30(1938),309页;比约十二世致全世界广播演辞(一九叁九年八月廿四日):宗座汇报 31(1939) ,333-335页;若望廿叁世,「和平於世」通谕III:前引
285-289页;;保禄六世致联合国演辞(一九六五年十月四日):宗座汇报57(1965), 877-885页。
I05. 参阅保禄六世「民族发展」通谕 § 76-77:前引 294页。
106. 参阅「家庭团体」通谕 § 48:前引 139页。
I07. 「新事」通谕 §13:前引 107页。
108. 参阅「人类救主」通谕 § 13:前引 283页。
109. 前文 § 14:前引 284页。
110. 保禄六世在梵二大公会议最後公开会议讲道(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七日):宗座汇报 58(1966),58页。
111. 「社会事务关怀」通谕 § 41:前引 571页。
112. 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 76:参阅若望保禄二世「人类救主」通谕 § 13;前引283页。
113.「新事」通谕:前引 143页。
114. 前文,前引 107页。
115. 参阅「社会事务关怀」通谕 § 38:前引 564,566页。
116. 前文 § 47::前引 582页。
可供反省和讨论的题目
一、请举出教会社会训导的一些重要内容。在整个信仰讯息中教会的社会训导和教理,占有什麽地位?通谕所表达的社会思想与福音讯息之间,有什麽关系?(参阅
§ 5.47.54.55.46.60.61.62.30.31.57)
二、何谓[人是教会的道路?]在本通谕中,它属於一种附带的思想,或是全文的主导思想之一?对你而言又有什麽意义?你如何将它运用并表达在自已的使徒和神修生活中?(参阅
§ 53.62)
叁、文化与传福音有何关连?本通谕提出什麽看法?你自己有何反省?(参阅 § 50 .51.52)
四、中国人重视中庸、和谐,常设法避免正面的冲突,维持表面的和谐。你认为冲突都是不好的吗?应该完全避免,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它吗?
基督徒应以何种态度面对各种冲突(个人、团体、种族、国家¨¨)?通谕在这 方面有些什麽提示?(参阅§14.38)
五、信仰和其他专业之间的整合是主要的吗?为什麽?这和所谓[新的传福音方式] 有关吗?
基督徒如何能一方面在社会、文化、科技等各领域里,开拓及耕耘自己和他人的 生命,另一方面又将其与自己的信仰整合?请分享自已的经验和看法。(参阅
§ 5.32.54.59.33.60)
六、近年来基督徒渐渐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关怀环境、生态、家庭、经济、教育等问题,请从通谕中找出有关这些问题的提示。(参阅 § 36.37.38.39.47)
七、通谕认为真正的和平不能靠军事力量获得,而暴力也非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你认为该循何种途径,谋求国际问的真正和平,以及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和平与友爱?什麽是[非暴力]?你信服这种态度和做法吗?行得通吗?(参阅
§ 23.25.27.28.35.49.51.52.58.60)
八 何谓[优先选择穷人?你曾听过这种说法吗?能否在其他教会文件里找到相同 或类似的讲法,譬如:梵二文献、拉丁美洲主教会议、亚洲主教团和中国主教团
的文献,甚或你自己所属团体、修会的章程、会宪?教会为什麽要这样做?有什 麽圣经和传承的基础?(参阅 § 53.57.11.34.58.61)
九、[优先选择穷人]与剥削、边缘化及异化(或称疏离)现象有何关系?边缘化和异化现象,如何具体地出现在本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中?在这些情况中,那些人是受益者,那些人是受害者?基督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些现实?通谕对此有什麽教导?(参阅
§ 41.58.33.42.49.35.39.52)
十、基督徒可以完全认同资本主义吗?两者是否有不可相容之处?基督徒如何面对台湾社会日益高涨的物质化倾向?(参阅 § 19.42.43.33.35.36.39.40.41)
十一、你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及所谓[真实社会主义]有些什麽了解?你从基督徒的 立场,如何看待海峡另一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参阅§12.13.14
.19.41.44.45)
十二、通谕对国家的权利及其 围和功能有何教导?你如何据此看待海峡两岸的政治体制?譬如:人民为何政治冷感?如何补救?(参阅 § 40.48.47.45.46.49)
十叁、分享你对工运、工会与集会结社的看法。你能否在通谕中看出教会对这类事情的观点?如果你发现自己原先的观点和通谕的观点差距很大,不妨反省一下,为什麽?(参阅
§ 7.15.16.26.35.43)
十四、你听过[社会分析]一词吗?它有什麽意义?试试看能否从通谕中找到一些资料增加你的了解。请特别注意它与信仰、神修以及传播福音方面的关系。(参阅
§ 3.6.33.47.18.19.20.21.22.24.26.27.28.29.39.40.41)
十五、请你分享阅读本通谕的感受,特别着重[最有心得]和令你[觉得最不舒服]的地方,并解释为什麽?
为使本通谕所代表的方向和精神,落实在台湾本地教会、教区、堂区、信友团体、 教会机构、修会团体中,就发展方向、政策方针、待人处事的态度、组织结构等
方面而言,有那些应该改革和提倡的地方?请分享你宝贵的经验和反省。(参阅 § 52.58.60) ,
十六、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不断有[新事物]出现,福音和基督信仰讯息的本质不变,但其表达的方式却随时代而有所不同。反省一下是否从通谕中获得一些灵感,让 想到一些[传福音的新方式]?请分享。(参阅
§ 5.52.61.62.57)
跋 [一百周年]通谕中文译本,得以早日在台湾问世,实是许多人特别关怀、贡献心血与合作的结果。其中我们不能不提出来感谢的是:
一.香港[示]编辑委员会,通过夏其龙神父的联系,主动以最快的速度,提供
他们所完成的全套译稿及磁碟,并且慨允我们随意取用。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曾多方参考,甚至有时采用港方的译文。尤其注释部分,除一些修改之处以外,基本上采用香港的译文。附录所载有助反省和讨论的题目,也是仿效香港译本的作法,不过内容方面,主要是我们自己的设计。没有这些帮助,我们的译本,无论在时间和素质方面,都不会有目前的成效。香港教会的弟兄们,这麽慷慨、友爱的态度和乐於合作的精神,都使我们除了感激、钦佩和羡慕之外,也求天主厚厚地祝福,报答他们。
二.[新事]劳工中心,在古尚洁神父的安排下,曾对译文,尤其是第六章作了
初步的 试。 、、
叁、陈素云、谭璧辉两位小姐,除了校对的工作,也对於译文的改进提供不少的
帮助,我们也谢谢吴蓉平修女和刘金纯小姐在这方面的贡献。此外封面设计则主要由谭小姐负责,在此一并致谢。
四.黄杏娇小姐在时间的压力下,从事极为艰辛的打字和编排工作。
五、朱恩荣、张春申两位神父,曾经直接或间接地提供我们宝贵的意见。在这方
面曾经帮助我们的还有:[新事]劳工中心同仁,夏其龙、王敬弘两位神父、关德睿修女、陈秀兰、吴若暄、林少梅等叁位小姐。
最後,主教团主席单国玺主教及教廷驻华代办裴纳德蒙席两位的关怀,也是促成中译本於此时问世的主因。而本人[临危受命],从落笔至成书,为时仅月馀,若没有上述诸位及其他许多人的支持、帮助、合作与鼓励,根本不可能在这麽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命。正因如此,疏漏与不完美之处,在所难免。无论如何,译文的素质,应由本人负全责。
刘家正识於中国主教团秘书处
一九九一、七、廿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