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聖西爾維斯特二世
(Syvestre ll)


宗徒伯多祿、雅各伯,若望得見顯現了聖容的基督,信德得以堅強。但我們從未見過顯現聖容的基督,但卻能見到了宗徒所未能見到的,那就是二千年教會的歷史,其中我們可以清楚見到那位創始者神聖的力量。

這二千年教會歷史的主線,可以說是由許多次的大公會議串連而成的,平均每一百年就有一次大公會議在教會內舉行。頭一千年的大公會議,大部分在君士坦丁堡舉行,多以希臘文為主。而在笫二千年的大公會議,大部分在羅馬舉行,多用拉丁文。在君士坦丁堡舉行的大公會議,多是清楚訂定基督徒信仰的內容,所訂定的,全包含在尼西-君士坦丁堡信經中。笫二個千年的大公會議,主要是將這些信理重新肯定,並將這些信理傳到歐洲以外,那些還未有接觸基督宗教的地方。

與非基督教地區的交談對話的問題,早在首千年中,教宗西爾維斯特二世時就已經存在。教宗西爾維斯特二世,原是一位法國修士,也是當時最有名的學者,人們說:是他將阿拉伯數字帶到西方的。他最被尊崇的是:他開展了教會與正在不斷探索真理的世界的對話,他並介紹了許多非基督教思想家的作品,其中以亞里斯多德最為重要。

在中古世紀,亞里斯多德被視為是一位談論:理性,美善的重要學者、哲學家。當時的一群基督徒學者,就嘗試探討創世紀中,人性的智慧與默示錄中基督徒的智慧的共同點。

在這二千年將完之際,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一份名為"信仰與理性"的通諭中強調:「人的理性與信仰能在聖多瑪斯亞奎納的論作中找到一個相會點,這是人類思維最高的表現。」在這通諭中,教宗亦要求在未來的千年中,要重新認識印度及中國的文化,好能像聖多瑪斯將希臘-拉丁文化與基督文化融會一樣:仔細探索每種文化內的真理,潔淨其中的瑕疵,並讓它們在公教真理的交響樂內展現活力。實在一切文化與智慧都不會與「我是真理」的基督相違。相反,這些文化將在未來基督信仰總合中顯露出真正的光芒。為此讓我們祈求聖神。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