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神父與中國
|
八、利瑪竇神父上北京──進京朝貢
上面我們談到利神父一行終于排除萬難,由南京動身,往北京進發了。他們走的是運河水道,途中必須經過一個名叫臨清的城市。
當時,臨清城內,有一個名叫馬堂的太監,貪污勒索,惡名昭彰。利神父早已受到警告,所以船到臨清時故意躲在艙內,避不出船露面。但是馬堂得有情報,聽說船上有洋人上京朝貢的貢禮,就親自上船檢視貢物。他以代為上奏皇帝的名義,勒令開箱清點所有貢禮細目。然而見到其中並無黃金寶石之類名貴禮物,可以供自己先行搜刮,大為光火,多方折磨刁難。許多朋友都替兩位神父的生命擔憂,兩位神父也加緊祈禱,愿為天主倣一切犧牲,所幸雖驚險萬分,仍然在歷盡千辛萬苦,又遭監禁污辱的情境下,皇帝批示了馬堂的奏疏,要洋人立即進京上貢。
一六O一年正月二十四日,利神父終於踏進了北京城門。當晚就住在宮門外的大監殿房裡。在那登記好呈獻貢禮的清單:計有天主聖像、聖母像、自鳴鐘、西洋琴……大大小小十六件。
第二天清晨,太監立即把貢禮送進官去。皇上看到進貢的聖像栩栩如生,心中害怕,不敢放在官中。倒是兩架自鳴鐘,最使他開心,見到還能準時嗚響,讚嘆真是天下珍奇。
利神父因在臨清時落入馬堂之手,所以進京之事是由馬堂安排、護送,其間利神父吃苦不少。現在朝見之事雖由官中太監包辦,馬堂仍以金錢買通了他們,如此利神父被監視的牢牢的,根本沒有機會和朝中官貝接觸,表達自己的愿望,更別說見皇上的面了。所以日日焦急地等待。
機會終于來了。大約過了一個禮拜,自鳴鐘突然不再響了,官中太監又不會修理,皇上只好親召利神父入官。他不只立刻修好了自鳴鐘,而且還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教會官中太監管理自鳴鐘的技術。皇帝又高興又好奇,派人打聽神父本國的風土人情。然而不論來人間什麼,利神父總是明白地說想留居北京,不為在京作官,只求覓得一方之地,蓋間小屋,能一面安居,一面崇奉天主,如此就心滿意足了。
皇帝看到西洋琴,也想聽聽西洋音樂。就命四個樂師來跟利神父學琴。樂師要求把曲調譜上中國的歌詞,以便詠唱。利神父就做了「西琴曲意八章」,每一首歌詞都以修身格言的主題。神父的一些朋友看到,也稱讚他不但會用音樂娛樂,還會用音樂勸人修德。
利神父在北京住了一個多月,仍無法擺脫太監的管束。幸好太監替利神父安排進貢,沒有會知禮部衙門,這事激怒了禮部官員。他們派員來逮捕了利神父加以審間。他們責備他入京朝貢不經禮部提奏,貢禮也未經禮部檢驗,罵他仗恃太監,輕視朝廷法制。
利神父胸有成竹;不忽不忙地答辯說:「由南京出發時,早就決定一切煩請禮部上奏。誰知中途殺出馬堂,遭到監禁約束,無法脫身。朝廷和地方大官都無法抵制太監的胡作非為,我只是一個毫無影響力的外籍小民,又怎能違抗馬堂呢?」他強調他早就希望禮部早日主動出面,救他脫離太監的管束了。
這一席話說得委婉動人,禮部官員無可辯責,只好接受,當即著令利神父一行人立即搬人禮部所屬的「四夷館」----禮賓館暫住。這禮賓館是用來接待番國貢使所用,因為中國向來以上國自居,所以對待貢使並不優待,所以「四夷館」環境設備奇差,比太監殿房差不說,連一般住屋也比不上。現在利神父一行可說是困居「四夷館」了。
禮部官員因不滿利神父是由馬堂引進北京,存心想把他逐出南、北兩京,就上書皇上,請求皇帝下論遣送神父回國。然而上奏多次,皇上都沒批下諭旨,利神父也就一直困居「四夷館」了。
當時有位在京城吏部工作的官員,名叫曹于汴。他是一位公正嚴明的好官,很欽佩利神父的精神和風度。他出面要求禮部釋放利神父。何況此時利神父身體不適,不能久居環境惡劣的「四夷館」,禮部終於批准了他與同行人以「身體有病,乞准外出治療」的理由遷出「四夷館」。此後又經友人的協助,最後成功地獲得永久居住北京的許可。他也就一直居住北京,直到一六一O年去世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