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乙年 主日讀經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封面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

  

諸聖節
(默7:2-4;若一3:1-3;瑪5:1-12a)

我們無限歡欣地慶祝隆重的諸聖瞻禮。在這節日上我們紀念的不僅是那些列入了瞻禮單中的聖人們,而且也包含所有其他不被紀念的聖人。他們不可勝數:許許多多男女基督信徒因忠於他們的聖洗的恩寵,懷著熱愛追隨了基督,現在跟祂一同在天國的光榮與喜樂中。

第一篇讀經告訴我們聖人們多得不能勝數。知道有許多的聖人,而我們亦被召去成聖,這為我們是無比喜悅的原因。

默示錄中寫道:“有一大夥群眾出現,沒有人能夠數清,是來自各邦國、各支派、各民族、各言語的。”所以成聖的召叫沒有界線;它是天主的一個奇妙的禮物,這禮物是把父愛賜予所有的人,而且許多人接受了它(我們不知到底有多少,但我們期望最終是一切人)。

“他們都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持棕櫚枝”這是天上盛大的慶祝,充滿對天主的讚頌和感謝。是的,聖德來自天主,是祂的一項禮物,我們應該衷心感激地接受。

第二篇讀經給我們指出聖德的主要面貌:在于我們是天主的子女,像天主子女般生活。聖德是與天主的一種親密關係:天主是聖的,他的子女也應當是聖的,他們應該日益聖潔。

這一切都是天主大愛的顯示。若望為此驚訝不已地讚嘆道:“請看父賜給我們何等的愛情,使我們得稱為天主的子女,而且我們也真是如此!” 我們真的是天主的子女,我們內具有那因為是天主子女的聖德的根源。

“我們現在是天主的子女,但我們將來如何,還沒有顯明。”我們的真相如何,將在耶穌回來接我們同他在他的光榮中時才會明顯。

這為我們是十分喜樂、滿懷希望的原由,並催促我們潔淨自己,像天主一樣聖潔: “凡對他懷著這希望的,必聖潔自己,就如那一位是聖潔的一樣。”

在福音中耶穌給我們介紹真福八端,頒佈成聖的“大憲章”。這篇內容值得我們長時間存思默想,它該當在我們基督徒生活中指導我們,並賦予我們激情、信心與喜樂。

在這篇福音中重覆說了——八次——有“福”這個詞,這是主愛的表示:他願意我們是有福的,快樂的。對我們人類不幸的狀況,他並未棄之不顧,反而引導我們趨向完滿的真福,這真福蘊藏在與他的關係中:一種愛的關係、信賴和喜樂的關係中。

真福還有反叛的一面。它否定虛假的幸福觀,否定含有私心和受人性思想限制的幸福觀。世人說:“有錢的人是有福的”;耶穌卻說:“貧窮的人是有福的”。世人說:“統治者是有福的”;耶穌卻說:“溫良的人是有福的”。世人說:“凡迫使他人聽命,肆無忌憚,又冷酷無情地施行其計劃的人是有福的”;耶穌卻說:“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所以我們必須?棄我們的某些幸福觀念,而接納耶穌真福八端所指示給我們的真正幸福。

真正幸福的基礎在於精神的貧窮,也就是說在於脫離物質方面的東西。如果我們貪戀世物、金錢、熱衷佔有,我們的心神就不可能獲得真福,真正和完滿的喜樂,因為它有如被貪得無厭,縱情享樂的渴望所窒息似的。

耶穌說:“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這些窮人比誰都富有,因為天國是屬於他們的。要擁有這精神的財富,我們必須遠離那物質的財富。事實上這兩種財富不能並存,因為一個妨礙另一個。

我們作教友的已多次脫離對物質財富的傾向,並屢次作出慷慨的舉動。如此顯示我們是“神貧”的。也就是說,富於精神上的躍進;就遠離物質與自私的意義來說,是貧窮的。

我們應該越來越好地接受這真福,它是耶穌介紹給我們的首要真福,也就是基本的真福。我們應該真正的寬宏大量,不要向我們自己和我們所擁有的東西折腰。我們雖擁有財物,但我們應該把它們視作對所有的人,特別是那些最有需要者和在困難中的人,一個表達我們的愛德的機會。

在第二個真福中耶穌說了一件驚人的事:“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我們不認為哀慟的人是有福的。按照我們的觀點,有憂傷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幸福的。但是按耶穌的看法,有哀傷、折磨、痛苦的地方也有幸福。在受苦的同時亦有幸福。這就是所謂望德的真福。耶穌解釋說:“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人不在哀痛中,不能受到安慰,因為在他身上沒有地方接受安慰。相反地,凡是遇到磨難,考驗和痛苦的人,卻向安慰敞開了心門。

耶穌以他的十字架給了這真福一個深奧的意義。哀痛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和基督的十字架相結合。這十字架是一切真安慰的泉源,因為它是一個勝利的十字架,一個達到極致的愛的標記。它結合于天主而允諾喜樂。哀痛的人應當知道從現在開始即受到安慰,正如保祿給我們作證,說:“基督所受的苦難,加于我們身上的越多,我們藉著基督,所得的安慰也越多。”(格後1:5)

而後耶穌又說:“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于此我們又有了一個驚人的肯定。為了擴張權力,人們自然而然訴諸暴力,這就好像我們在這被暴力和戰爭蹂躪的世界所看到一樣。暴力被用來使自己的意願佔上風,擴大自己的控制權,稱心如意地統治他人。而耶穌卻說:“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事實上,以暴力獲得的一切,遲早會被奪去;不能建立一個穩定的財富。而以和平的行為、謙和與對話獲得的事物,則非常持久,因為是建立在和諧,而不是分離和衝突之上的。

“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我們的渴望應該指向正確的方向。在我們內有飢渴的衝動,我們可以,也應該把它轉向對正義的飢渴。從聖經的觀點來看,正義畢竟指的是聖德。所以也可以說:“渴慕聖德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如果我們將渴望指向這個目標,那麼這渴望定會實現:天主會有效地協助我們朝著那符合我們本人聖召的成聖之道前進。

成聖不是非要做些特殊的事才行,在每日生活中忠于上主,深切渴望符合祂愛的旨意就能達到。平常的事情,用愛心去做,貼合天主的意旨,都是成聖的機會。

我們可以自問我們事實上飢渴些什麼,我們最強烈和最深切的願望指向何方。它們真的走向成聖嗎?或者我們滿意于微不足道的渴望?如果我們滿意于這些,我們必得不到飽飫。因為我們的心是為更高超的渴望而受造的。所以我們要如彌撒禮儀勸勉我們做的,我們應“舉心向上”。我們必須具有精神上的野心,換句話說我們所飢渴的,不是我們本人的稱心如意,而是天主賜給我們的聖德。

這是愛的成聖,我們從隨後的真福裡就可以了解:“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首先是那些寬恕人的人,不懷恨的人,也不尋求報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這些是憐憫人的人。此外凡同情那些比他們更不幸、更為貧窮的弟兄的人是有福的。憐憫人的人,即那些從事慈愛工作:關懷照顧窮人、病人、囚犯等者,是有福的。憐憫把我們與耶穌的心結合在一起,並給了我們一種深邃的喜樂。 再沒有比同耶穌的心緊密結合更大的喜樂了。

“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心裡潔淨是說心中不接受任何壞思想,不自私自利,沒有驕傲心。心在人體內,心裡潔淨就是把所有傾向惡的事物從心中除去。當然貞節也屬於心裡潔淨;但心裡潔淨還包括很多其層面,要求拒絕一切能污染良心的事。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我們的世界還充滿著暴力。需要我們大家同心協力促進和平,這樣我們才真是天主的子女。天主是一個和平的天主,一個和睦的天主,一個慷慨的天主,祂要滿全所有的人和睦共處的心願。

最後的幾項真福是我們人的思想最難以接受的:“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譭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你們歡喜踴躍吧!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我們難以接受為義而受迫害,換句話說正是因為我們行善,有敵人要傷害我們;受迫害並沒有任何充足的理由,只是因為我們生活正直,為大眾謀福利。正是為此有敵人不能忍受我們的臨在與作為,竭盡全力反對我們,要消滅我們。

耶穌對我們說:“你們歡喜踴躍吧!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耶穌在這裡談的不是將來(他不說:你們將來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而是現在 (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就是現在受迫害的時候,我們也該當喜樂,因為天國的賞報是美妙豐富的。

耶穌的山中聖訓是個幸福的方案。是一個要求嚴格的方案,它迫使我們改變我們慣有的視野,而採取耶穌的思想和願望。我們都被召成聖,被召每人按照所得的恩典的程度,及其存在的環境生活出真福來。可是我們每個人也被召要以天主所賜的大愛,活一個美好的生活,一個真正基督徒的生活,一個在思想、願望、決定與行動上與基督的心結合的生活。

我們應當歡欣鼓舞,無限地感激天主,因為祂召喚我們過一個如此美麗的生活,並為我們準備了一個永無止境的喜樂,永遠結合于祂愛的生命。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