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6-
03- 2002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教會與社會 國際新聞一瞥 ****** 教宗聖週的活動 聖週所紀念的是耶穌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蹟,也是耶穌生命的巔峰,這一週的禮儀從聖枝主日紀念耶路撒冷群眾熱烈歡迎耶穌進聖城的場面開始,接著就是聖週四紀念主耶穌的最後晚餐,聖週五耶穌的受難,聖週六耶穌的死亡和隔天耶穌的復活。 三月二十四日星期天是聖枝主日,也是第十七屆世界青年日,當天上午十點鐘教宗將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祝聖聖枝的禮儀,然後舉行聖枝遊行,走到廣場台階上,在那裡舉行彌撒聖祭。三月二十八日聖週四上午九點三十分,教宗要在聖伯多祿大殿內主持祝聖聖油的彌撒,旅居羅馬的樞機主教、主教、以及羅馬教區的神職人員和修會會士神父都將和教宗舉行共祭彌撒,這是神職人員與他們的主教共融的特別時刻。當天下午五點三十分,教宗要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紀念主耶穌建立聖體聖事的主的晚餐禮儀,在這個晚餐中,耶穌建立了聖體和聖秩兩個聖事,並確定了愛德至上的誡命,這個誡命由耶穌屈尊就卑,為自己的門徒洗腳和親吻他們的腳而體現出來。教宗在'主的晚餐'彌撒中將效法耶穌,親自為十二位司鐸洗腳和親吻他們的腳。彌撒中,為了表示愛德,參禮的信友將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貧苦的原住民和混血居民捐獻,所得的款項將委託教宗轉送給他們。 二十九日聖週五,耶穌苦難日,耶穌蒙受一生中最屈辱的虐待,他被自己的一個門徒出賣,被自己的猶太同胞戲弄嘲笑,遭毒打,被戴上刺冠,被判死刑,背負十字架走苦路,在加爾瓦略山被釘死,死後屍體被卸下來,被埋葬,結束現世不光彩的一生,卻也因此順利完成了祂降生為人的既定使命。 三十日聖週六,耶穌死亡埋葬後的一天,世界沒有耶穌,但有信德的人卻等著祂為自己所預言的、死後第三天將復活的驚天地動鬼神的空前大奇蹟。當天晚間八點,教宗將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耶穌復活前夕守夜禮。在禮儀中,教宗要先祝聖新火、聖蠟和聖水,然後和全體參禮的神長教友一起聆聽和默想聖經所記載的天主救恩史中最重要的幾段。接著教宗將為幾位成年的望教者傅洗,並邀請全體重新宣誓聖洗聖願。最後,舉行耶穌復活彌撒。 三月三十一日星期天,耶穌復活節,當天上午十點三十分,教宗要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復活節大禮彌撒。彌撒後發表復活節文告,並降福羅馬和全世界的人。 教宗接見聖座駐馬達加斯加大使布魯諾•穆薩羅總主教 三月三日星期天中午,教宗在帶領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友頌念三鐘經時,就已經表示過他對馬達加斯加局勢的關切,並邀請各方負責人士以信賴和勇氣恢復對話,為了全國人民的公益,儘快解決嚴重的危機。 傳播福音與本地化 【這幾天的會議內容十分豐富。在會議中大家都感到沒有記憶便沒有文化,因此我們紀念了宗座文化委員會成立20年以來的活動。這個機構成立,有賴教宗的先見之明,他深信文化是個極有活力的園地,是教會必需面對的。因此,我們也反思了這20年來文化方面的轉變和教會如何透過這個委員會而在各個文化中與每個地方教會一同我們時代的挑戰。隨後,我們進入了中心議題,就是,在這三千年代如何在文化中傳播福音。當然,我們知道,這不是宗座文化委員會一個部門的工作,而是整個教會的使命。因此,我們提出教宗在大禧年結束時發表的文件中的話,就是:教會受召進行新傳播福音,向文化傳揚信仰。在這方面,我們有一個特殊使命,就是,協助地方教會辨認出各種挑戰和找出答案。這一切可以用兩個詞了函蓋,就是:傳播福音和本地化。會議的討論由教義部部長拉青格樞機、巴黎的總主教呂斯蒂奇樞機、喀麥隆的總主教圖米樞機、里斯本的宗主教;波利卡爾波樞機等帶領,與會人士都十分投入,尤其是當里斯本的宗主教將當前的挑戰比作是達味和戈里亞時,不僅引起來自歐洲的人士的熱烈響應,亞洲的越南、印度、日本和加拿大等各地教會的代表也發出了迴響。有兩個永遠不變的因素,就是:所要傳播的是信德,以及每種文化都有其特色但也都向普世開放。關於後者,天主教的信德便是明證。所有的文化都一方面互相容納但同時也對立。我們應該令對立的在接受信德時都變成盟友,並使所有的基督信徒社團透過不同的文化而更加融合。】 教會與社會 哥倫比亞天主教會舉行全國拜苦路活動 阿塞拜彊在批准外國宗教人士居留上逐漸嚴緊 國際新聞一瞥 昨天,03 月15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24小時時事"報導的消息是: -美國調停人津尼抵達中東後已經帶來初步成果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調停人津尼抵達中東後已經帶來初步成果。昨天15日上午,他與以色列總理沙龍會晤後,以色列軍隊撤出了約旦河西岸的拉姆安拉、蓋勒吉利耶和圖勒凱爾姆。此外,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當局宣佈恢復在聯合委員會範圍內的談判,盡力實現停火。雖然如此,在自治地區,暴力行動並未減少:以色列士兵昨天15日在加沙走廊發生的衝突中打死4名巴勒斯坦人。聖地也未逃過炮火的進攻。本台特約記者博斯從白冷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台訊)馬達加斯加的局勢趨向惡化,拉齊拉卡的官方政府和拉瓦洛馬納納的平行政府同時存在。反對黨的人員正在試圖佔據位於塔那那利佛郊區的政府大廈。前天14日在塔馬塔夫城發生的戰鬥最為激烈,拉齊拉卡總統立該城為新首都。根據當地傳教士的消息,在這場戰鬥中至少8人喪生, 40來人受傷。 (梵蒂岡電台訊)津巴布韋在姆加貝和他的對手茨瓦吉拉的雙方擁護者發生的激烈衝突中,一人死亡。津巴布韋舉行了總統選舉,姆加貝總統繼續連任。這個結果使國際外交界分裂。英聯邦國家也因姆加貝的當選分成兩派。姆加貝要在今天16日宣誓就職。本台特約記者阿爾巴內塞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台訊)在南非太陽城舉行的剛果各派間和平的對話突然停下。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指控盧旺達在剛果東部地區發動"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因此決定放棄談判。基加利立即做出反應,該國軍隊否認金沙薩提出的指控。 (梵蒂岡電台訊)印度當局逮捕了數以千計的人,目的在阻止印度教徒前往阿約提亞朝聖的機會上爆發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新的流血衝突。早在1992年,在阿約提亞的一座清真寺被摧毀。一萬名警員部署在該城,謹防萬一事故發生。數以百計的印度教激進分子列隊高呼口號,贊成在那裡建一座印度教廟宇。在二月份,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古吉拉特邦發生的衝突中,已有7百人死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