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04-12-
2002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教宗與聖座 教會與社會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教宗任職24年活動圖片冊出版問世 這本相當於家庭相片冊的教宗照像圖片冊,按照教宗的各種活動而分成不同部分,比如教宗的接見活動,教宗在聖伯多祿廣場、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的禮儀、以及教宗在羅馬教區進行的牧靈服務。據謝爾佐副祕書說,冊子中教宗活動的圖片是根據不同的活動而不是日期來選。從圖片中可以看到教宗在過去和現在的牧靈熱忱沒有改變,時間過去了,但教宗還是一樣地熱心進行他的牧靈使命。在這麼多的圖片中有哪些最令他印象深刻呢?謝爾佐說: 答:我們刻意將一組教宗與兒童的照像圖片放在最後。在這組圖片中,我們看到教宗最極其慈祥溫柔的容貌。而其中有一幅最令我難忘,圖片中,教宗正在回吻一名緊抱著他頸項的小童。這一張相片最令人感動。還有一組照片是一般報紙沒有的,就是教宗在梵蒂岡城內走動的照片。這位主人打開自己家的門,跨過門檻而到梵蒂岡的一個機構、一個辦事處去。圖片中的氣氛當然十分熟絡,但也同樣讓見到教宗光臨的人有萬分驚喜的感覺。 全球化與天主教高等學府教育國際會議繼續在羅馬進行 今天,會議的第二天,探討的課題是:在天主教高等教育中全球化與基督信仰價值觀的關係。與會人士要為幾個重要的問題尋找答案,就是:人在全球化和全球化行動中佔什麼地位、所謂的世界公益是什麼?我們要締造一個怎樣的社會?第三天的會議將研討向天主教大學做的建議,第四天會議結束,與會人士一同覲見教宗。 出席這項國際會議的人士共300人,主要是來自世界各地天主教大學的校長,各國主教團負責教育工作的神長、協助天主教大學的基金會的代表,以及聖座的人員。 宗座天主教教育部部長格羅霍夫斯基樞機在接受本台訪問時說,召開這項國際會議,第一個目的是為了將所有天主教大學的代表匯集羅馬,以令大家的經驗和觀點更加豐富。聖座和各大學間,大學與大學間也能夠增加互相間的認識。至於為什麼選擇全球化為會議的主題,宗座天主教教育部的祕書長皮陶總主教說,全球化這個課題,在天主教會中,尤其是在天主教大學中決不陌生。"天主教"和"全球"這兩個詞也有密切的關係。總主教指出,瑪竇福音中記載耶穌派遣門徒時所說的話:你們要去教導萬民。教導就是教育,萬民就是全球。門徒服從基督的派遣,在尊重各種文化下到全世界宣講福音。 教會與社會 紀念聖方濟各沙勿略逝世450週年 方濟各.沙勿略于1541年被派往印度去傳教,在葡萄牙政府的保護下,經過了十一個月的航程,于1542年到達了印度的果亞。經過了短暫的適應期以及當地文化的學習階段,方濟各.沙勿略便來到了印度南部,在漁民中間和那些極待需要的貧困人們中間,開始了他長達七年之久的艱苦傳教生涯。1545年他也曾遠征到太平洋多個小島,即今天的馬來西亞。1549年的八月十五日他在日本登陸,花了一年的時間來學習當地的語言和文化,之後便在日本南部各地區展開了傳教工作,直到京都。然後他又回到馬來西亞和果亞,于1551年試圖進入中國大陸。但是他所乘坐的船隻卻停留在上川島,離中國大陸只有幾公里, 1552年十二月三日就在那裡與世長辭,享年46歲。 今天的印度人是如何看待這位西方傳教士呢?因為他曾在十六世紀時在葡萄牙的統治下,千辛萬苦地來到了遙遠的印度傳教。記者多羅泰阿.甘巴爾代拉為我們訪問了一位印度耶穌會的歷史學者約瑟夫.衛林卡神父,請聽他是怎麼回答的。 答:今天絕大多數的印度天主教徒認為他是一個偉人,自然也是一位大聖人,對他懷有感恩之心,因為是他把基督教義傳授了給他們。他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現狀,完全是仰賴聖方濟各.沙勿略的功勞。 問:歷史學家們對他的事跡是如何的看法呢?這裡我並不把它局限于成千上萬的人在信仰上的轉變,而且也指那些賴他的祈禱而得到痊癒的病患者,甚至死了又復活的人們。 答:他所行的奇蹟是與他所宣講的福音訊息有著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那些不接受聖方濟各·沙勿略訓導的人們,自然更不相信他所行的奇蹟。也有一部分歷史學者簡直拒絕相信他擁有這樣的能力。過去,關於天主教教義,在我的著作中,我曾多次修改過關於耶穌所行的奇蹟的說法,因為出版商禁止我說奇蹟。最後卻同意我說耶穌的奇妙事跡。所以那些不相信聖方濟各·沙勿略行奇蹟的人們,至少也該承認他的奇妙事跡。 問:請問天主教為甚麼在印度是如此地難以推行呢? 問:根據您到的看法,天主教在亞洲的未來如何? 問:請問人們還到果亞去朝聖嗎? 問:那麼這就証明聖方濟各.沙勿略的事業的深度嗎? 世界24小時 昨天,12 月03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布隆迪政府和反叛軍簽署歷史性和平協議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昨天3日為布隆迪來說是個關鍵的日子:政府和反叛軍簽署歷史性的和平協議,結束近10年來造成30多萬人死亡的部族衝突。協議是由布隆迪總統布約雅和胡圖族主要的反對組織"促進民主自衛力量"的代表在坦桑尼亞的阿魯沙簽署。本台特約記者阿爾巴內塞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台訊)聯合國對伊拉克解除武裝狀況的檢查進入了關鍵性的階段。昨天3日上午,聯合國的專家們在巴格達的總統府完成了新的突擊檢查。在華盛頓看來,從初次檢查中傳出的訊號不大令人鼓舞。俄羅斯的看法則不同,說對聯合國解除武裝委員會的工作感到樂觀。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費多托夫說:"有關方面正在遵照聯合國安理會的第1441號議案行事。"僅在前天2日,美國總統布什評論對薩達姆的武備所做的初步核實結果,表達了負面意見。英美軍機再次轟炸伊拉克北部之後,白宮的主人立即在五角大樓發表了講話。不過,巴格達通告聯合國,12月7日星期六將交出所擁有的武器的清單。本台特約記者馬斯特洛利利從紐約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台訊)上週四在肯尼亞蒙巴薩的雙重兇案的背後可能是基地組織在操縱,兩次兇案中共有16人死亡。本.拉登的組織前天2日通過國際網絡網站承擔了恐怖主義行動的責任。調查人員表示,基地組織所承擔的責任有待証實它的屬實性,儘管基地組織的訊息引起強烈的擔憂。由自稱"基地組織政治局"署名的通告呼喚非洲所有的穆斯林追隨那些被稱為蒙巴薩的英雄。肯尼亞總統莫伊請美國和英國放心,說製造兇案的兇手將萬無一失地落入法網。雖然如此,焦慮還是很強,在以色列更是如此,軍方透露,基地組織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走廊都有,該組織已在巴勒斯坦極端分子中發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