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2-11-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教會與社會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拉青格擔任教宗後第一部大作《納匝肋的耶穌》明春問世 聖座新聞室主任、梵蒂岡電臺台長、梵蒂岡電視中心主任隆巴迪神父對教宗新作將出版的消息發表了一篇評論。他說:“教宗本篤十六世終於完成了他有關耶穌的大作的前一部分,而且再不過幾個月便能在我們手中,這實在是個大好消息。教宗在百忙中竟能完成這樣一部學術和靈修巨作,實在不同凡響。教宗說他把每日所有的自由時間都用來寫這部書,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教宗認為這部書是如何地重要和迫切”。 隆巴迪神父的評論又說:“教宗在書的序言中很謙虛地說:寫這部書不是作為一個訓導的行為,而是他個人研究的心得,因此,這部書可以受到讀者自由地討論批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察,因為他清楚地指出他在書中所寫的一切並不約束解經學家和神學家的研究。事實上,這是神學家拉青格所寫的有關耶穌的書,而不是一部漫長的通諭,而這位神學家被選為羅馬教宗。值得一提的是:這位被選為羅馬教宗、有責任堅固他的弟兄們的信德的作者,是如此深深地感到他有使命重新向我們介紹耶穌的形象,這個意義很深遠”。 聖座新聞室和梵蒂岡書局出版社在公佈出版教宗的著作時,也預先透露了這部書的部分序言和引言。隆巴迪神父繼續說:“很長的序言有力地解釋在當前的文化狀況和許多介紹耶穌形象的文字中,歷史中的耶穌和信仰中的耶穌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因此散佈出一種印象,說我們對耶穌的真正認識其實很少,只有後來人們對耶穌神性的信仰才塑造了耶穌的形象。教宗在序言中清楚地指出:這對信仰是個悲劇,因為它使信仰的依據變得不明確不穩定。與耶穌的密切友誼是整個信仰的依靠,但這樣的友誼就會陷入瞎忙一陣,白白落空的危險”。 隆巴迪神父這位聖座發言人因此說:“若瑟•拉青格注意到現代種種研究的結果,於是願意重新把福音中的耶穌就是歷史中的耶穌介紹給我們。這位耶穌通達情理,明智有見識,令人信服,足以而且應該信賴。教宗願意藉著他的著作提供一項基本的服務,以堅固他的教內兄弟姐妹們的信德。而他的作法就建立在我們信仰的中心耶穌基督身上”。 隆巴迪神父的評論又說:“在預先透露的引言中,教宗把耶穌作為新的梅瑟、新的先知介紹給我們。這位新梅瑟和新先知與天主面對面說話,他就是天主子,與天父密切契合。如果我們把耶穌的這個中心部分撇開,則他的形象將變得矛盾和不可思議。為此,我們將讀到的這部大作乃是解經學和神學的巨作,也是神修學的巨作”。 梵蒂岡電臺台長隆巴迪神父年青時留學德國法蘭克福,他結束評論說:“如果想到我年青時讀到拉青格教授的成名之作《基督信仰導論》時所感受的震撼和所獲得的神益,我相信這次我們也不會失望”。 聖座醫療牧靈委員會召開國際大會,討論醫療傳染病工作的牧靈層面 聖座醫療委員會的秘書長雷德拉多蒙席說,教會在這方面有極大的貢獻。尤其在照顧傳染病患者方面,教會常常站在最前線。有些政府無法到達的地方,是教會的神父修女和教友們在從事醫療和照顧病人的工作。根據委員會的一個研究報告,在五大洲上抽樣調查的146個天主教醫療機構中,64%個機構照顧傳染病患者。59%個接受調查的機構有特殊的治療肺結核方案,49%有治療瘧疾的特殊方案。 會議中也將從心理、文化的觀點,以及政策和醫療活動方面來進行討論。 昨天的記者會中,新聞記者們提出了許多棘手的問題,因為傳染病常常由貧窮、缺乏衛生、糧食和有效政策而來。 教會與社會 印尼三名遭殺害女孩的家屬寬恕了兇手 世界24小時 昨天11月21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科菲•安南秘書長稱美國在伊拉克“陷入圈套”,騎虎難下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至少3人昨天21日上午在伊拉克的薩德爾城死在美國的空襲下,其中一個是剛出生的嬰兒。薩德爾城是巴格達什葉派教徒的社區,美國人針對那裡的行動是追捕死亡大隊的人並且搜尋被綁架的美國士兵。在空襲中受傷的人超過50。另一方面,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發表了令人擔憂的聲明。本台記者報導,科菲•安南秘書長在日內瓦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美國“陷入圈套,留不能留,走也走不了。”安南解釋說,撤離的方式該選擇“最好的,就是說不能導致局勢進一步惡化。”聯合國秘書長稱伊拉克的局勢“非常,非常困難”。他祝願臨近國家的協助,承認需要這些臨近國家和國際社會。他敦促敘利亞和伊朗“運用他們的影響力”為伊拉克的和平作貢獻。他又說重要的是“使伊拉克人一起”討論並“解決內部分歧。”聯合國秘書長因此提議修改伊拉克的憲法,好讓權力和產業得到平均分配。提到伊拉克的臨近國家,伊拉克和敘利亞斷交25年後剛好於近日恢復邦交。兩國外交部長在巴格達召開的記者會上簽訂了伊拉克和敘利亞“在安全問題上進行合作”的協定。敘利亞外長穆阿勒姆下星期天將抵達巴格達,將是薩達姆•侯賽因倒臺後來訪的首位敘利亞部長。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總統前天20日邀請敘利亞和伊拉克在週末召開3國高峰會議。伊拉克總統的前往已經官方化,敘利亞即使沒有正式公佈,似乎也作出肯定。 (梵蒂岡電臺訊)中國主席胡錦濤在印度訪問。這次訪問意義重大: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這個大陸上的兩個巨國達成的戰略性協議有可能重新佈局亞洲的平衡。關於胡錦濤主席的4天訪問,本台駐新德里的特約記者科焦拉報導說,承諾在短時間內解決長年爭執的邊境問題,加強貿易往來,在加爾各答和廣州開放領事館以及在文化界達成新的協議:是中國主席胡錦濤和印度總理辛格21日上午會晤後達成的10點協定中的重要成果。新德里稱會晤非常積極。新德里視同北京的關係為亞洲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以及世界的多極化至關重要。胡錦濤簽署了共同聲明後向記者們表示:“印度和中國不再視為對手,而是聯盟。有足夠的空間為我們兩個國家間的相互發展和相互支持。”中印聲明為新的夥伴關係鋪路,這個新關係涉及到幾乎各個領域,從科學合作到旅遊業都包括在內。新德里尤其希望在同美國人簽署的民用核計畫協議上得到北京的支持。為劃分邊界加速談判的決定也得到積極的歡迎,這是在1962年的戰爭後仍未解決的問題。不過,也還有許多陰影存在,其中之一是西藏問題。數百名示威者21日上午在首都的街道上舉行和平示威,表示中國政府在西藏施行暴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