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18-06-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東南亞通訊

這次的東南亞通訊報導的消息取自天亞社、臺北生活周刊:

-梵蒂岡:教宗任命曾研究中國教會事務的斐洛尼總主教為副國務卿
-台灣:主教團呼籲政府、教友重視外勞及移民權益
-我所認識的劉英芳爵士 作者:單國璽樞機主教
********


梵蒂岡:教宗任命曾研究中國教會事務的斐洛尼總主教為副國務卿
   【天亞社.梵蒂岡城訊】教宗本篤十六世任命意大利出生的費迪南多.斐洛尼(Fernando Filoni)總主教為梵蒂岡副國務卿,管理國務院「一般事務」。

   梵蒂岡六月九日宣布,這位資深外交官將於七月一日履新,接替六十三歲的良納.山德里(Leonardo Sandri)總主教。後者於同日獲委任為教廷的東方教會部部長。

   斐洛尼總主教在亞洲和中東地區的外交經驗豐富。他在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五日,出生於意大利南部曼杜里亞,七零年晉鐸。八一年加入教廷外交部後,曾在巴西和梵蒂岡服務(八五至八九年),其後更長時間是在斯里蘭卡、伊朗及菲律賓等亞洲國家工作。

   在九二至二零零一年,他被派往教廷駐菲律賓大使館。他於零一年告訴天亞社,此段期間他在香港從事「研究任務」。當時的斐洛尼蒙席成為中國教會事務專家,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與所有大陸主教溝通的橋樑,致力促進大陸天主教會共融合一。

   二零零一年一月,教宗若望保祿任命他為駐約旦及伊拉克的宗座大使,並於同年三月十九日祝聖他為總主教。已故教宗反對美國於零三年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在戰爭期間,斐洛尼總主教是留守巴格達的唯一西方外交家。他對基督徒和伊斯蘭教徒一視同仁,外國記者則很欣賞他的勇氣、幽默感和熱情好客。

   去年二月廿五日,教宗本篤任命斐洛尼總主教為菲律賓大使,是他當副國務卿前的最後職務。

   斐洛尼總主教接任後,山德里總主教將處理亞、歐、美和中東等地廿二個東方禮教會共一千八百萬名信眾的事務。他在七月一日接替敘利亞出生的原部長依納爵.穆薩一世.杜奧德(Ignace Moussa I Daoud)樞機的職位。教宗本篤已接受這位七十六歲樞機的呈辭。

   山德里總主教也是資深的外交官。他於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六七年晉鐸。他於七四年開始在教廷的外交生涯,首先駐馬達加斯加,七七至八九年在梵蒂岡國務院工作,八九年派往教廷駐華盛頓大使館。

   教宗若望保祿九一年把他召回梵蒂岡,擔任副國務卿的助理,負責一般事務。九七年七月,他被任命為駐委內瑞拉大使,同年十月祝聖為總主教,至二零零零年調派駐墨西哥,同年九月回梵蒂岡擔任副國務卿。山德里總主教在教宗患病期間,負責宣讀教宗的許多演辭,被稱為「教宗的聲音」,他於零五年四月二日向世界宣布教宗安息的消息。



台灣:主教團呼籲政府、教友重視外勞及移民權益
   【天亞社.台北訊】台灣主教團發表牧函,促請政府按國際保障外籍勞工及移民權益的公約修改勞工法,又呼籲社會善待外勞如兄弟姊妹。

   台灣主教團五月十六日發表的《關懷外勞及移民》牧函指出,遷移是人類改善生活狀況的一種方式,但在亞洲的移民卻不被鼓勵長期居留,形成一些侵犯人權的現象。

   主教團秘書長陳琨鎮神父五月廿二日告訴天亞社,牧函鼓勵台灣七個教區的教友能給予外勞和新移民多些關心。

   他說,發表牧函是以行動跟進,三月十六至十九日在台北舉行的「亞洲天主教會關懷在台灣之移民」國際研討會。

   主教們呼籲台灣政府重視國際保障外籍勞工及移民權益的公約,修改現行的勞工法,並制定合乎人權的勞工及移民政策。他們又要求政府阻絕僱主單方面更改合約的做法。

   他們同時希望政府與移民輸出國簽署諒解備忘錄,以加強保障所有移民勞工的人權。

   他們又建議,將外勞納入祇有本地工人所享受的失業、退休系統,避免他們因其「短暫居留身分」而成為廉價勞工。

   主教團表示,移民是促進多元文化的生力軍,他們「應該被視為是豐富我們的一項文化資源」。他們強調,台灣社會應提升外勞的弱勢地位和幫助他們融入社會,並讓他們有權參與政治和本地事務的權利。牧函又呼籲民眾善待外勞,強調外勞是公民社會的成員,「不是陌生人,是我們的兄弟姊妹」。

   同時,主教們呼籲移民輸出國提供及確保人民有足夠就業機會、加強實施對勞工及移民的保護和福利政策,及改變將勞工輸出當作物品的態度。

   他們又提議,移民輸出國的天主教會應更新奉獻精神,致力為勞工、移民及他們的家庭服務。台灣的主教同時承諾,本地教會將會繼續協助天主教徒移民融入堂區。

   牧函重申,本地教會願意致力為在台灣之勞工、新移民提供牧靈照顧及服務,並與他們團結一致。

   在三月的研討會上,教會工作者列舉許多對外勞不公義的做法,包括收取高額佣金、限制轉換僱主的權利、強迫印尼看護工以高利息貸款,以及僱主為防家庭傭工逃走,強行扣起部分薪金代他們儲蓄。此外,家庭傭工和看護工是不受台灣的勞工法例保障。

   新竹教區外籍牧靈辦公室召集人、聖高隆龐會吳嘉德(Peter O'Neill)神父在研討會上指出,外勞在台灣首年的每月最低工資為新台幣一萬五千八百四十元,但扣除各種名目的費用及佣金後,部分工人的淨收入僅得七千二百廿四元(約二百一十九美元)。

   台北清真大寺董事長馬超彥在會上亦說,伊斯蘭教規定,女性祇有跟男性家庭成員一起時,才可以外出,及禁止從任何交易中收取利息。然而,這位伊斯蘭教領袖指出,以伊斯蘭教徒為主的印尼,現今卻是主要勞工輸出國,愈來愈多女性公民出國工作。

   據研討會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一月,台灣現有逾卅四萬外籍勞工,而來自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的新移民則逾卅八萬。

我所認識的劉英芳爵士 作者:單國璽樞機主教
   【臺北生活周刊訊】第一次聽到劉英芳弟兄熱心幫助教會的善行,是在一九八○年二月十四日,我去花蓮教區就職後的第二天。當時教區的會計杜雷神父,向我簡報教區的經濟現況時說:「賈主教接掌花蓮教區時經濟狀況很差,便將教區的一塊土地賣給了劉英芳先生,才度過難關,但是,現在那筆錢也用完了。」後來我由鍾亮神父口中得知,劉先生為幫助花蓮教區,是用超過市價的錢購買了那塊土地。

第一次和劉弟兄見面,我已不記得是那一年了,只記得是在台北中央大樓八樓「天主教友誼教友活動中心」。以後在教會的活動中也碰過幾次面,但沒有機會深談。和他所有的幾次深談還是最近十幾年的事,特別在他行動不便的最後幾年,每次去拜訪他,都談到台灣教會的牧靈福傳工作。他心中所掛念的是培育聖職、會士、福傳員,以及教友清寒子弟,為此,在一九九二年他成立了「劉路加文教基金會」。他非常關心教會本土化,在他大力支持之下,曾發起「台灣天主教本地化福傳之推行策略」徵文活動。有鑑於台灣聖職人員日漸老化凋零,聖召稀少,後繼無人,他便擬訂了「永續培育本土化的專業福傳員計劃」,於二○○四年成立了「天主教劉英芳本土化專業福傳員公益信託基金」,由輔大神學院前院長艾立勤神父負責監督執行。

一九九八年暑假中,高雄教區之基督活力運動及傳協會所發起的「教友去牡丹鄉福傳開教」行動,深受劉老先生的肯定與支援。二○○二年牡丹已有三十多人受洗,「教友福傳開教委員會」便計劃購地建堂。劉老先生得知此一計劃後,便立刻慷慨地捐助三百五十萬元新台幣,購買了石門國中右邊一塊適當的土地。現在這塊土地上,已建立了一座美輪美奐的聖堂。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石門村大街的盡頭,矗立著一座白牆紅頂的鐘樓,再加上由小山三面的環抱和綠樹林的襯托,成了石門鄉的一景和路標。現在當地已有七十多位教友。

梵二的教父們看到了時代的需要,特別制定了《教友傳教法令》,鼓勵在俗教友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與工作崗位上,努力為福音作證,並做些福傳工作。台灣地區的主教們也非常重視教友們的福傳行動,尤其在慶祝利瑪竇來華開教四百週年之後,籌開了兩次「福傳大會」,並在各教區、堂區、修會團體,以及教友組織等機構中也開過許多大小會議,均以「教友福傳」為主題。許多神長及教友領袖確實下了很多苦心,努力喚起教友福傳的使命感與福傳熱忱,也努力盡可能地做了不少的福傳培育工作。

現在反省檢討台灣教會近三十年的情況,因了種種原因,教友的人數雖然沒有顯著地增長,但是教友的素質卻不斷地在提昇,例如劉英芳弟兄便是一位教友福傳的典範。在許多堂區,雖然神父年邁,行動不便,甚至沒有神父駐守,但信仰成熟而富有福傳使命感及熱忱的教友們,卻能使堂區的活動仍然能夠運行。為使這些教友知道如何參與福傳工作及堂區的牧靈福傳活動,必須能夠有足夠的培育。劉英芳弟兄成立的培育本土化專業福傳員的信託基金,是台灣教會的一大資產,我們要好好利用,以滿全劉弟兄的遺願,並希望有更多的教友追隨他的芳蹤,努力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和工作的崗位上,盡自己的力量做些福傳工作。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