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02-07-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東南亞通訊

這次的東南亞通訊報導的消息取自天亞社:

-香港:基督徒團體為公義走在一起,籲信徒參加「七一」遊行
-香港:六宗教為香港回歸十周年祈福,並慶祝座談會成立廿九周年
-台灣:擅長青年牧靈工作的神父獲任命台中主教
-越南:天主教徒捐血善度耶穌聖體聖血節
-印度:教會機構在海嘯重建工作完成後未雨綢繆



香港:基督徒團體為公義走在一起,籲信徒參加「七一」遊行
   【天亞社.香港訊】為不同弱勢社群爭取權益的七個香港基督徒團體,呼籲信徒於七月一日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當天,參加祈禱會和隨後的遊行。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及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等主辦團體,以「民主路上顯公義,鄰舍近人主同行」作為祈禱會的主題,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舉行。

   在六月廿一日的記者會上,這些團體的代表指出,天主教香港教區陳日君樞機及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李鼎新牧師將在祈禱會上作分享及祝福。

   代表說,他們透過禱告、唱歌及讀經,為弱勢社群發聲。

   祈禱會將在「七一」大遊行之前舉行。自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中國起,每年的七一遊行已成為官方慶祝活動以外的另類行動,尤以二零零三年最為顯著。當年約有五十萬人因不滿政府的政策而上街遊行,表達他們的訴求。

   由「民主陣線聯盟」發起的七一遊行,今年的主要訴求是立法會於零八年推行普選,以及在二零一二年立法會與行政長官雙普選,並要求政府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聯盟由政界、工會、人權組織,以至教會、婦女、學生及草根團體組成。他們預計有五萬人參加今年的遊行。

   正委會幹事葉麗珊對天亞社說,祈禱會的七個合辦單位有共同的關注和目標,包括關注人權的提升,對來自大陸和南亞國家的移民等弱勢社群、婦女、青年及工人的服務。一些教會團體也關注香港的民主發展和歧視的制度。

   香港基督徒學會總幹事胡露茜對天亞社說,宗教信仰、公義問題和對生命的尊重,聯繫了七個基督宗教團體。該學會乃合辦團體之一。

   葉麗珊說,從人權標準來看,教會公開發表的意見,乃基於信仰原則。然而,他們經常被批評推動「政教合一」。她說:「這就是限制宗教自由」。

   胡氏指出,《校本條例》令辦學團體自主性受到干擾,亦影響著教會的辦學理念。

   據二零零四年立法會通過的條例,除了官立和直接資助學校,所有政府津貼學校,必須成立法團校董會來管理學校。葉氏認為,這條例限制了教會行使宗教的權利。

   另一方面,胡露茜相信特區政府對宗教團體干預不多,但她察覺到回歸十年,政府和部分市民「不太歡迎」基督宗教團體。她認為,這是因為一些基督教和天主教團體經常就著不公義政策和制度作回應,而其他宗教反對政府的聲音較少,「較為和諧」之故。

   葉氏指出,回歸十年,基督徒團體在推動社會公義肩負著重要角色,敢於挑戰強權。

   胡露茜同意,基於信仰,他們要關心社會上受欺壓的邊緣民眾。她期望特區政府關顧人民的福祉,以開放態度去接受批評,以至檢討政府政策。

   另外四個祈禱會合辦機構是基督徒關懷香港學會、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及中華基督教會深愛堂社關團契。

香港:六宗教為香港回歸十周年祈福,並慶祝座談會成立廿九周年
   【天亞社.香港訊】約四百名分屬六個主要宗教的信徒為香港回歸中國十周年祝禱,祈求祖國和香港繁榮安定。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於六月十六日舉辦「六宗教仝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祝禱大會」,當天同時慶祝該會成立廿九周年。座談會由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及道教組成。

   祝禱大會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前方的金紫荊廣場舉行,各宗教領袖以各自方式帶領信徒,祈求香港繁榮、國家和諧與世界和平。

   其中,天主教香港教區陳日君樞機祈求天主降福香港的行政長官、所有政府官員及全體市民都能「愛國愛港,齊心共建和諧社會和家庭」。

   他又祈求消除生命怨氣和貧富懸殊,提高心靈和傳媒的素質,培養正確思考和環保意識,讓自由平等枯木開花。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蘇以葆主教於大會上說,六月十六日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成立廿九周年紀念,也是為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的祝禱大會,具有雙重意義。他又說,座談會成立以來,六宗教都表現出「和衷共濟,求同存異」的精神。

   這位聖公會主教表示,一九九七年以前,大部分香港人都將九七看成是「最後審判」,但「在中央政府的關注和愛護下,香港成功落實一國兩制」。

   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湯偉奇對天亞社說,祝禱大會上各宗教用各自方式向自己的神禱告,是和而不同及宗教和諧的表現。

   他又說,九七前後,香港人所享有的宗教自由沒有分別,而道教得到中央政府協助,所以近年能在本地舉辦大型活動。他說:「道教的根在大陸,我們要配合國內的宗教政策。」

   香港道教團體於二零零一年舉辦首屆道教節。今年四月廿一日更齊集一萬三千多人一起誦讀《道德經》,打破吉尼斯(健力士)世界紀錄。

   中華回教博愛社楊興文教長對天亞社說,他在九七年後才到香港,感受到香港各宗教享有平等地位。他又說,很多人對伊斯蘭教有很深的誤解,香港的宗教自由正好給予教徒空間,讓人理解真正的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徒楊允玲對天亞社說,六宗教共同舉辦活動,表現出共融性。她亦認為香港有宗教自由,祇是伊斯蘭教在香港較為低調。

   天主教聖伯多祿堂的教友曾德蘭對天亞社說,她認同活動表達了香港的宗教自由,以及宗教界的團結。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於一九七八年六月十六日成立,致力為香港社會提供不同的服務,展現「和衷共濟,求同存異」的精神。他們透過定期聚會,討論在不同範疇上的合作。

   金紫荊廣場以一朵鍍金紫荊花雕像為標誌,是九七回歸時,中央政府送給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的禮物。


台灣:擅長青年牧靈工作的神父獲任命台中主教
   【天亞社.台灣台中訊】教宗本篤十六世剛任命一位從事大學牧靈工作的神父為台灣中部台中教區新主教。

   梵蒂岡新聞室六月廿五日公布,靜宜大學宗教輔導室主任蘇耀文神父將接替七十六歲的王愈榮主教為台中教區首牧。教宗並接納已達到教會法定退休年齡的王主教的辭職申請。

   四十八歲的候任蘇主教六月廿六日對天亞社說,他一周前獲悉任命時感到有點意外和惶恐。他說:「我感到自己的不堪當與軟弱,但在經過祈禱後,以『信德的服從』接受此任命。」

   他指出,教廷駐華代辦安博思(Ambrose Madtha)蒙席鼓勵他說,教會是一體,因此他「不是一個人,而是與所有神父修女一起努力,為天主子民服務」。

   蘇主教一九五九年出生於台灣南部高雄,自初中就進入小修院接受培育,於八九年晉鐸。其後他往美國深造,在紐約耶穌會辦的福德姆大學獲得宗教教育碩士學位。他於九七年到靜宜大學服務,目前擔任宗輔室主任。

   談起他與學生接觸的前線經驗,蘇主教說,他對現今的青年人和他們面臨的問題有更清楚的瞭解。他說,青年需要耶穌的力量,當他和宗輔室的同工「把耶穌介紹給學生,讓他們與耶穌建立關係後,可以看到他們的改變」。

   王主教六月廿六日告訴天亞社,他將主持其繼任人的祝聖禮,預計於九月廿五日中秋節假期,在台中市衛道中學舉行。台中位於台北西南一百卅公里。

   蘇主教是王主教一九八六年於台中教區就職後祝聖的第一位神父。王主教說:「我送他到美國接受培育。他多年來在台中工作,對教區的情況比較熟悉。」

   祖籍上海的王主教說,他退休後會留在台中,修訂中文版《天主教法典》。

   他又說,新建的主教公署定於八月十八日落成啟用。教區完成修復及重建在九九年台中地區「九二一」大地震中損毀的多所教堂後,於去年八月動工興建主教公署。即將卸任的王主教形容,這兩項任務均是他服務台中教區廿一年裡的「艱難時期」。

   台中教區覆蓋台中市及彰化、南投與台中縣。據梵蒂岡新聞室說,該教區有七十四名神父和一百廿二位修會會士,近三萬七千名教友佔區內四百一十三萬人口不足百分之一。

 

越南:天主教徒捐血善度耶穌聖體聖血節
   【天亞社.越南胡志明市訊】越南胡志明市天主教徒捐血給窮困病人,藉此慶祝耶穌聖體聖血節。

   東仙堂區教友范氏香(Pham Thi Huong)對天亞社說:「我每天領受基督的聖體聖血,所以也要捐出自己的血液給窮人。」她表示,人們必須捐血,因為「很多病人擔負不起醫院提供的血液」。

   她與九十八人於六月十日聖體聖血節,在胡志明市贖世會管理的永援聖母堂捐血。胡志明市位於首都河內以南一千七百公里。

   教友領袖阮文謙(Nguyen Van Khien)告訴天亞社,堂區議會和本地紅十字會合辦此次活動。他說,這是讓教友「表達愛護關心他人」的方式,其堂區舉辦捐血活動已有十年。

   捐血者梁清平(Luong Thanh Binh)對天亞社說,因為「基督為我們犧牲,我也該捐出一些血液,救助他人。」

   五十二歲的阮氏娥(Nguyen Thi Nga)二零零五年領洗,在小餐館工作,生活窘迫。她告訴天亞社:「我沒有甚麼可以幫助人,祇有自己的血液。」

   這位瘦弱的婦女捐完血,用過為捐血者提供的牛肉和麵包早餐後,就到教堂院子內的聖母岩前祈禱。她希望堅持捐血到五十五歲,即越南婦女捐血的年齡上限。

   主辦者除了提供免費早餐,還給每位捐血人士派發牛奶、營養補充品及兩萬盾(一美元)。

   廿一歲的范玉幸(Pham Ngoc Hanh)對天亞社說,母親鼓勵她、姐姐和父親來堂區捐血。衛生工作人員從其手臂抽血時,這位大專學生的臉色變得蒼白。她還說,母親經常探訪政府醫院,知道很多窮困病人急需輸血。

   在教堂負責指導衛生工作人員的陳文和(Tran Van Hoa)醫生告訴天亞社,他們視乎捐血者的健康狀況,從每人身上抽取二百五十至四百五十毫升血液。他們當天共收集廿五點五公升血液,隨後送往大水鍋醫院和「輸血及血液學中心」進行化驗與分類。

   贖世會黎光威(Le Quang Uy)神父告訴天亞社,他也呼籲一群年青教友到市內紅十字會辦事處捐血,以善度聖體聖血節。他說:「我們願意與有需要的人分享自己的血液,因為這是天主賞賜的生命。」

   根據越南紅十字會資料,全國每年有卅萬人捐血。一位紅十字會人員向天亞社說,窮困病人受惠於這項服務。他表示,倘若血液來自血庫,在醫院裡每二百五十毫升的收費祇是廿八萬五千盾,但來自其他渠道的血液卻要五十至六十萬盾。

 

印度:教會機構在海嘯重建工作完成後未雨綢繆
   【天亞社.印度納格伯蒂訥姆訊】印度一教會機構在南部泰米爾納德邦,接近完成海嘯後重建工作之際,計劃訓練生還者面對將來的嚴重災難。

   「坦賈武爾多功能社會服務協會」秘書德斯托尼斯.阿穆登(Destonis Amudhan)神父稱,協會在納格伯蒂訥姆鎮十五條鄉村興建的二千多間房屋將在六月底前竣工,亦即表示重建工作完成。該鎮在首都新德里以南二千四百公里。

   協會是坦賈武爾教區的社會服務附屬機構,服務範圍覆蓋整個地區。

   這位六十四歲神父六月十五日向天亞社說,重建工作完成後,「我們將專注加強基層團體的力量」,訓練人們如何預防未來的嚴重災難或如何應變。

   該教區機構在進行救援及重建工作期間,成立了三百五十個基層團體,以便推動開發項目,其中一個團體更專為伊斯蘭教婦女而設。該機構打算透過這些團體發展紅樹林。

   這位坦賈武爾教區神父說,雖然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廿六日的海嘯摧毀印度洋一帶的近海地區,但邦內部分沿岸地區因種植了紅樹林而祇受到輕微損毀。

   海嘯在該區造成六千零六十七人死亡,摧毀七十三條鄉村。死者當中,約一千五百人是前往瓦伊蘭卡尼著名聖母朝聖地慶祝聖誕節的朝聖者。

   阿穆登神父說,教會提供援助,因為海嘯造成重大損毀,人們「從未承受過如斯的苦難」。多個民間組織亦義不容辭,為災區進行救援及重建工作。

   該機構「原先」擬興建約二千五百間房屋,但由於缺乏土地及其他原因,以致被迫縮減房屋數目。此外,缺乏勞工和建築材料亦令工程進度延誤,竣工日期原訂於三月卅一日。

   在房屋建造方面,協會動用了五億盧比(一千二百萬美元),即每間房屋約需廿三萬盧比。這些資金來自印度天主教主教團社會行動組織「印度明愛」、美國的相同組織「天主教救援服務會」,以及西班牙天主教組織「牽手」。

   據該教會機構的刊物報道,災難發生後,教區在主教的指引下,立即調動七百五十名義工進行拯救及賑災工作,而主教亦在瓦伊蘭卡尼露營一星期。坦賈武爾教區負責管理聖母大殿。

   它稱,義工發現一千多具屍體,並把他們安葬於公墓。義工亦為一萬一千五百名無家可歸的人,在十二條鄉村設立二千三百餘個臨時收容所,以及提供基本設施。

   協會前任總監蘇薩伊.森戈勒(Susai Sengole)神父六月十九日向天亞社說,海嘯發生後,人們感到孤立無助、飽受創傷。他表示,協會的受訓輔導員已協助約一萬人克服悲痛。

   協會亦安排六千名兒童恢復學業,替他們繳付學費,購買文具及單車。此外,協會資助因海嘯而婚禮被迫中止的十三對新人完婚,也向二千六百多名小商人和街頭小販提供經費,讓他們重新開展業務。

   阿穆登神父指出,近九成受惠者屬其他宗教人士。他稱:「為他們服務帶給我們無盡快慰。」

   總統阿卜杜勒.卡拉姆(Abdul Kalam)二零零五年六月訪問瓦伊蘭卡尼時,讚揚天主教會對海嘯災民所提供的援助工作。

   數名生還者向天亞社稱,過去兩年半以來,他們受惠於教會持續不斷的援助及重建工作。

   伊斯蘭教婦女自助團體主席拉賈普尼薩(Rajaphunisha)指出,協會推動其團體的婦女製作及售賣食品。這位蒙上面紗的婦女向天亞社說:「我們都看到了新的將來。」

   售賣貝殼飾物維生的四十二歲印度教徒安巴拉干(Anbalagan),讚揚教會提供「及時援助」,令他能重過新生活和發展事業。殘障的印度教徒森蒂爾.庫馬爾(Senthil Kumar)透過協會給予的一萬五千盧比援助,重新開展單車修理店。

   二百卅五名漁民,包括安多尼.塞爾瓦拉揚(Antony Selvarayan),獲得免費的纖維玻璃漁船及捕魚網。這位天主教徒稱,教會「令我們對未來重燃希望」。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