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24-11-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教宗擢升新樞機前夕與樞機主教團祈禱默想一天
-訪問布魯諾•福爾特總主教談教宗新通諭《在希望中得救》

教會與社會
-天主教會機構促進正義與和平第二屆世界大會討論人類發展當前面對的挑戰

世界24小時
-美國天主教會呼籲信徒為中東和會祈禱
-黎巴嫩國會又推遲到11月30日選舉國家元首
-英聯邦暫停巴基斯坦成員國身份

********

教宗與聖座

教宗擢升新樞機前夕與樞機主教團祈禱默想一天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於十一月二十三日,擢升二十三位新樞機主教前夕,在梵蒂岡新主教會議大廳與全球樞機主教團作為期一天的祈禱與默想。這一天的活動於上午九點三十分開始,他們先頌念早課,然後開始默想。默想的主題是《當前基督信徒合一對話的消息、反省與評估》,由聖座促進基督信徒合一委員會主席,德國籍的瓦爾特•卡斯帕樞機主教主講。這天下午的活動於五點開始,先自由討論,交換意見,下午七點由教宗發表講話而結束。

今天十一月二十四日上午十點三十分,教宗將改在聖伯多祿大殿內主持擢升新樞機主教大典。增加了二十三位新樞機主教之後,普世教會的樞機主教人數將達二百零一位,其中有資格選舉教宗的,也就是年紀不超過八十歲者,將有一百二十位。這是保祿六世教宗所訂定的選舉教宗的樞機主教人數。聖座前國務卿所達諾樞機主教于昨天十一月二十三日年屆八十,喪失選舉教宗權。

全體樞機主教分屬六十九個國籍,義大利國籍者最多,共二十一位,接下來是美國籍,共十四位。以洲來計算,歐洲樞機主教一百零四位,美洲樞機主教五十四位,亞洲二十一位,非洲十八位,大洋洲四位。

訪問布魯諾•福爾特總主教談教宗新通諭《在希望中得救》
(梵蒂岡電臺訊)聖座將於本(十一)月,三十日公佈教宗本篤十六世所寫的第二道通諭,這道新通諭的名稱叫做《在希望中得救(Spe salvi)》。屆時將由聖座教宗府榮休神學家喬治•科捷樞機主教和羅馬宗座聖經學院新約聖經注經學榮休教授阿爾貝•萬霍伊樞機主教聯合主持記者招待會,介紹新通諭。

將近兩年前,教宗頒佈了他的第一道通諭《天主是愛》。繼那道以愛德為核心的通諭之後,現在即將頒佈以望德為內容的重要訓導。新通諭首先將以八種語言印行,即拉丁文,義大利文,法文,英文,德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波蘭文。

教宗經常說“基督是世界的希望,因為基督死而復活,他死而復活,因為他是天主。有了這樣的希望,我們就不必害怕接受考驗,即使這些考驗是痛苦和沉重的,但絕對無法破壞我們內心深處的喜悅,因為這個喜悅來自我們被天主所愛”。當然,邪惡和死亡的奧秘非常深邃,世界上有的是不正義、暴力和痛苦,天主並沒有給我們一一解釋,卻藉著他的死亡與復活給我們答復了心中的疑惑。關於教宗的新通諭,本台向著名神學家,現任義大利基耶蒂總主教區的總主教布魯諾•福爾特(Bruno Forte)請教幾個問題:

:福爾特總主教,教宗在頒佈了愛德的通諭之後,現在又要頒佈望德的通諭,您有什麼感觸?
:新通諭是個非常切合實際的文獻。我們可以說:如果愛德是在各民族和睦共存和正義的層面上解除孤獨和痛苦的喜訊,那麼望德就是在巨大的意識形態日沒西山所留下的巨大空白之後,給人生提供意義的力量。這個世界缺乏意義的希望,那麼恢復希望和重新賦給生命與歷史意義,乃是給我們今天這個時代一個具體的愛德形式。

:福爾特總主教,聖保祿宗徒給羅馬人寫信說:“我們得救,還是在於希望(羅8,24)”,這句話您怎麼解釋?
:我想保祿宗徒這句話的內在意義,也是教宗新通諭名稱的出處,在於指出信德和恩寵觸動人心,改變人的生命,使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此地我要說的是:當你與天主相會時,你所嘗到的那改變你的心和生活的經驗是指向未來的,這個未來是天主所許諾的未來,即使你蒙召叫要善度的是眼前這個時刻。我覺得教宗要用他的新通諭提醒我們注意基督信仰的末世意義。末世的思想在今日講求現實和即刻得到的世代,常常被埋沒在角落,沒人有心注意。因此教宗的通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讓末世思想重新回到在現代人內心種種焦慮的中心地位。我想在那些曾經是偉大的意識形態沒落之後,許多人喪失希望之余,重新反省生命、死亡、審判、永生這些人生的根本意義,該當是我們重新發現生存價值的機會。

:福爾特總主教,耶穌是我們的希望。我們基督信徒知道把這個希望帶給世人嗎?
:對基督信徒來說,希望並不是某種東西,不是對現世事物的未來渴望和保證,而是某一位。這位曾經來過,將來也要再度來臨。他就是耶穌基督。這就是基督信仰的新意,也是基督信仰乃是唯一帶給世界希望和意義者。面對世界村,面對思想意識形態的危機,面對尋找生命和歷史的意義,我們宣講的是耶穌基督,他是不會使人落空的希望。這就是我們的使命的最深意義,面對這個意義我們不能逃脫。我想教宗新通諭要提醒我們的就是這一點。我們不只懷著巨大的喜悅,也懷著深刻的希望等待新通諭的來到。

教會與社會

天主教會機構促進正義與和平第二屆世界大會討論人類發展當前面對的挑戰
(梵蒂岡電臺訊)天主教會推動正義與和平工作的組織機構這兩天在羅馬召開第二屆世界會議,在昨天23日上午的會議中,聖座社會科學院的成員加拿大籍的薩布林用一團快速移動、難以控制的火球形象地指出了當前的世界化現象,這種現象以不再有疆界的爆炸性的流動滾滾而來,所帶來的不僅是益處和服務,也有資金、人員、資訊和觀念。薩布林認為,面對這一挑戰整體管理該當做出回應,這個回應能夠更好地經營在國際舞臺上有積極和消極作用且不斷增長的相互依靠的因素,產生這些因素的不僅是政府和國際機構,私人企業和非政府組織也包括在內。這一回應可以經由網路佈景來實現,這些網狀系統便於協調,能夠面對諸如解決衝突和經濟危機的途徑、對抗恐怖主義、貪污、艾滋病、暴力等如此不同的問題,也能促進人權、經濟發展、議會制國家和對抗貧窮。在此之前,米蘭的新任輔理主教,擔任義大利北方神學院院長的布蘭比拉主教曾談了今天的人的身份危機,他說人不再是朝聖者,而是流浪漢,同時四海為家,卻沒有一個自己的地方,人該當找到與他人建立關係和實現他超性聖召的家。印尼代表卡爾塔薩斯米塔則概括了再次發動天主教教育機構面對多元化、宗教衝突和多元文化培育出現的挑戰,這些挑戰是在經濟不景氣的增長和政府政策處於不利狀態的艱困局面下的產物。正義與和平第二屆世界會議昨天下午繼續分析在五大洲發展議題的細節,今天24日要深入討論教會在今日促進整體發展和關懷方面的牧靈工作。會議於今天結束。

世界24小時

昨天11月23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美國天主教會呼籲信徒為中東和會祈禱
-黎巴嫩國會又推遲到11月30日選舉國家元首
-英聯邦暫停巴基斯坦成員國身份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阿拉伯聯盟的外交部長們在開羅舉行會議,他們要求將戈蘭高地的問題列入由美國推動計畫在本月27日召開的中東和平會議討論的議題中。阿盟的外長們這次開會的目的正是就他們出席中東和會交換意見,在他們看來,重要的是敘利亞也參加這次目的在使中東達致平衡的高峰會議。大馬士革則要求全部歸還戈蘭高地,這塊高地在1967年的阿拉伯-以色列戰爭中被以色列奪取。另一方面,伊斯蘭聖戰組織下週一要在加沙發動“抵制峰會”的運動。美國天主教會也非常關心這次中東和會的成功,美國主教團主席,芝加哥的總主教喬治樞機邀請所有堂區和教友為即將召開的中東和平國際會議祈禱。這項會議將於下星期二在安納波利斯召開,4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金融機構的代表將出席會議。由天主教新聞社發表的喬治樞機主教的信函指出:“對祈禱的邀請尤其合乎時宜,但是走向和平的道路漫長,遠超過這次會議。”在政治方面,以色列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之間在會議聯合聲明的立場上還很遙遠。由以色列“國土報”獨家刊登的聲明草案上出現了不同的觀點:以色列人反對“暫時義務”,巴勒斯坦人則只願意談實現“兩國議案”。

(梵蒂岡電臺訊)黎巴嫩國會選舉國家元首的會議又推遲到11月30日,而現任總統拉胡德的任期於昨天23日午夜結束。推遲選舉是因為會場不到法定的人數。這項早就預料的決定是國會主席貝里的密切助手哈利勒議員提前宣佈的。可見,親西方的國會多數党同真主党領導的親敘利亞的反對黨之間在總統候選人的選擇上仍在進行著鐵拳較量。同時,執政的多數党向國家元首拉胡德發出呼籲,令他在午夜任期結束時離開總統府,並且威脅,否則進行法律行動。天主教“前途報”黎巴嫩的記者艾伊德認為,也可以預計一個星期或10天的時間保持原狀,總之一直到安納波利斯的中東和會結束。23日午夜現總統拉胡德結束任期,他可在午夜之前任命三軍統帥領導過渡政府,這顯然與國際社會目前承認的人物對立,但是,在所有什葉派部長辭職後,國際社會承認的人會被黎巴嫩反對黨視為非法。

(梵蒂岡電臺訊)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在反對穆沙拉夫總統的法官被清除之後,駁回了反對黨的最後一起上訴,為穆沙拉夫上將再次領導國家5年敞開了道路。決定作出不久後,曾要求巴基斯坦取消緊急狀態的英聯邦決定暫停伊斯蘭堡在這個組織成員國的身份。巴基斯坦對此也立即作出反應:外交部公佈的文告中稱英聯邦的決定“不合情合理”。至於英聯邦的決定有何國際影響,安莎通訊社駐倫敦的負責人拉誇告訴本台,具體說不會有任何影響,因為巴基斯坦在穆沙拉夫上將於1999年政變上臺後就被停止英聯邦國家的身份直到2004年,現在的決定對巴基斯坦的內外政策都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只是個象徵性的措施。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