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26-11-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東南亞通訊
-孟加拉:教會向受到致命旋風吹襲的災民提供緊急援助
-柬埔寨:耶穌會服務機構展開運動,要求禁用集束炸彈
-巴基斯坦:【專訪】教會在政治危機中擔當促進和解的角色
-台灣:耶穌會學者獲委任為「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顧問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份生活聖言
********

孟加拉:教會向受到致命旋風吹襲的災民提供緊急援助
   【天亞社.達卡訊】孟加拉的天主教及基督教組織聯合起來,援助國內受到十多年來最猛烈旋風影響的災民。

   「孟加拉明愛」及「孟加拉世界宣明會」現正將糧食包及毛毯包裝,用以救濟因旋風「西達」而被迫逃離家園的災民。十一月十五日傍晚,西達以接近二百五十公里的時速吹襲孟國。非官方估計,截至十一月十九日,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三千名。

   災民大部分是南部海岸的貧困農民、漁民及臨時工人。據傳媒報道,政府官員擔心最終的死亡人數會增至一萬名。孟國人口一億四千萬,大部分是伊斯蘭教徒。

   孟加拉明愛十一月十九日開始將盛載大米、扁豆、鹽及油的糧食包送到災區,救濟為數約一萬八千九百五十戶家庭,稍後還會送出衣物及毛毯。

   明愛行政總監阿洛.本篤.德羅薩里奧(Alo Benedict D'Rozario)表示,他們計劃為一些災民提供臨時居所。曾於十一月十八日到訪過蒙格分區的德羅薩里奧指出:「災區的房屋、冬季蔬菜及樹木損毀嚴重。」許多道路被樹木和瓦礫堵塞。

   明愛災區工作人員阿南達.達斯(Ananda Das)一直統籌在首都達卡以南海港地區的災情評估工作。達斯十一月十九日向天亞社表示:「最迫切的需要是食物及醫療護理。」

   孟加拉世界宣明會是一個國際基督徒人道救援組織的分支,正計劃向二萬個家庭提供七天的糧食包及應急物料。他們也向那些被倒下樹木或塌毀房屋壓傷的災民提供急救。

   世界宣明會職員圖圖爾.希拉(Tutul Hira)表示,兒童及許多其他人「因西達而在多方面受到精神創傷」,需要接受輔導。

   在這個旋風吹襲之前,宣明會及明愛的工作人員,聯合其他非政府組織及當地政府官員,利用擴音器發出風暴警告,繼而將居民遷往旋風庇護站。

   庇護站都是典型的兩層高混凝土建築物,可以讓人在二樓躲避。明愛在一九八五至九八年間興建了逾二百二十間這類庇護站。

   據非政府組織指出,當局在南部沿岸地區總共疏散了約六十萬人。

   沿岸的謝拉賓尼亞天主教堂主任司鐸姆里蒂烏若伊.達法達爾(Mrityunjoy Dafadar)神父表示,他希望教會及當地政府會快將為生還者提供援助。他在十一月十六日旋風吹襲後的翌日,在堂區通過電話向天亞社談及當地情況。

   他指出:「卅個旋風庇護站都擠人,傳染病可能會因此而蔓延。」因此,居民需要醫療照顧。他又表示,房屋絕對需要。「很多窮人已失去房屋,有些是部分損毀,有些則是全部損毀。」

   超過二萬人在世界宣明會興建的卅一個旋風庇護站及學校棲身,這使得蒙格市及另一個南部海港地區勞多貝的庇護站增加一倍。在即時賑災工作之後,非政府組織將會很快集中在房屋重建及恢復農作物生產的工作。

   位於最大的紅樹森林附近的焦莫尼村,五十歲校長薩達爾.賈拉勒.烏丁(Sarder Jalal Uddion)向天亞社表示,校舍及明愛興建的旋風庇護站,協助保護村內約二千名村民。

   他指出,這個風暴沒有像一九九一年四月的旋風帶來潮水高漲。當年的旋風導致十四萬三千人死亡。一九七零年,該國受到歷來最致命的旋風吹襲,造成五十萬人喪生。

柬埔寨:耶穌會服務機構展開運動,要求禁用集束炸彈
   【天亞社.金邊訊】柬埔寨耶穌會服務機構聯同其他國際組織,在全國展開為期一周的運動,呼籲政府禁用集束炸彈。

   該運動於十一月五日「全球禁用集束炸彈行動日」開始。當日,世界各地紛紛舉行活動,促請各國政府關注集束炸彈問題,因為這種武器像地雷一樣,倘若誤中,就會令人受傷斷肢或死亡。

   柬埔寨耶穌會服務機構是一個國際組織,成員致力推動和解、和平與正義,以及柬國人民全面的人性發展。柬埔寨人民多年來飽歷戰爭、壓迫和流亡等痛苦。

   該機構與來自暹粒、波貝、馬德望、班迭棉吉和金邊等地代表開會,引起公眾關注及取得支持,將於十二月四至七日在維也納討論國際禁止集束炸彈條約。第二次會議擬於明年二月十八至廿二日在新西蘭惠靈頓舉行,以便商討條約草案的細節;第三次會議則於五月十九至卅日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行,屆時會落實細節。

   該機構「地雷監察研究中心」的尼年(Ny Nhar)對天亞社說,其組織收集到數千個簽名,支持全面禁用集束炸彈。

   另一位職員梁諾東(Noeun Tong Leang)表示,能夠參加這次運動,並在請願書上簽名,他感到很高興,因為當他看到國內集束炸彈的受害者,都感到很傷心。他慨嘆:「有些人終生殘障,有的無法活動,還有一些失明。」

   金邊聖若瑟堂教友戈巴(Kol Seap)告訴天亞社,她在請願書上簽名,因為她全力支持禁令。她希望集束炸彈再不會成為殺人武器,也希望柬國會清除這些炸彈。

   她希望國家能提高公眾意識,加強全球對這種死亡威脅的關注,並參與「奧斯陸進程」來顯示政府決意禁用集束炸彈,重視受影響社群的權利和需要。

   「奧斯陸進程」由挪威人發起,目的在二零零八年或之前,制定國際禁用集束炸彈條約。約有八十個國家,包括教廷,已同意發表聲明,支持制定條約。亞洲的支持國家,包括阿富汗、孟加拉、印尼、泰國和也門。

   十月廿九日,柬國諾羅敦.西哈莫尼(Norodom Sihamoni)國王在「全球禁用集束炸彈行動日」聲明中表示:「我謹代表親愛的國民,呼籲世界上仍未參與禁止集束炸彈運動的國家,支持奧斯陸進程。」他又呼籲志同道合的國家衷誠合作,共同就此制定具法律效力的協議。

   「國際禁雷運動」首次發起「全球禁用集束炸彈行動日」,目的是為了團結公民社會,促請各國政府立即停止使用、買賣及生產集束炸彈,並參與外交討論。

   據多方面的資料顯示,經歷卅多年的武裝衝突後,柬國仍有多達六百萬枚未引爆武器,包括集束炸彈和地雷。越戰期間,美國曾於六九至七三年間在柬國使用集束炸彈,目的是清剿在柬國東部的越南共產黨軍隊,及阻絕運往當時南越的物資供應。一般相信,美國軍隊曾在柬國空襲一萬七千多枚集束炸彈。

   集束炸彈通常由飛機、火箭或大炮發射出來後,釋放無數小型炸彈,散佈範圍可遍及數個足球場。很多炸彈在命中時沒有爆炸而留在地面。即使戰爭結束,仍長期對居民造成生命威脅,同時妨礙他們使用這些土地。根據記錄,集束炸彈受害者中,三分之一是兒童。

   據「國際殘障人士協會」資料顯示,柬國一千四百一十萬人口中,被截肢者的比率屬世界之首。該協會是國際志願組織,致力於幫助那些受貧窮和戰爭影響國家的殘疾人士。

巴基斯坦:【專訪】教會在政治危機中擔當促進和解的角色
   【天亞社.巴基斯坦拉合爾訊】巴基斯坦天主教會一位正義和平工作者說,該國總統頒布緊急狀態令,限制人民的權利。天主教會作為當地的少數,能做的很有限。

   總統佩爾韋茲.穆沙拉夫(Pervez Musharraf)將軍十一月三日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聲稱是為了對付勢力日增的伊斯蘭極端武裝分子。但有批評指其真正目的是保護自己的職位。

   巴國主教團正義和平委員會(正委會)執行秘書伯多祿.雅各伯(Peter Jacob)一直緊貼事態發展。該委員會監察人權狀況、少數社群權益、選舉事務,以及歧視和不公義的法例,並就這些議題採取相應行動。

   雅各伯對天亞社解釋,在目前情況下,教會及專注社會行動的正委會可以做到的祇有這麼多。巴國人口一億四千七百萬,大部分信奉伊斯蘭教,基督徒少於人口百分之二。

   四十六歲的雅各伯在正委會工作十二年,往往直接看到巴國遇到的問題。多年來,對抗式政治與政變交替發生,而軍方聲稱有必要以政變手段恢復秩序。

   穆沙拉夫在一九九九年的非流血政變中掌權。這位總統兼軍方統帥雖然曾承諾國家會走向民主,但至今仍未下放控制權。

   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一日,美國發生恐怖襲擊,及後美國領軍攻打鄰近巴國的阿富汗及伊拉克。自此,穆沙拉夫便成為美國總統喬治.布什(George Bush)反恐戰的忠實盟友。

   可是,雅各伯及其他觀察員一致認為,巴國軍隊及情報機關內,有人涉嫌支飌磥漱峖b阿富汗的激進分子。這些激進分子把槍支及自殺式炸彈,轉而瞄向穆沙拉夫的政權。

   某些聲稱為實現伊斯蘭教統治而戰鬥的激進分子,已佔領了位於阿富汗邊境、斯瓦特谷及西北邊省的多個部落地區。

   巴國前總理貝娜齊爾.布托(Benazir Bhutto)最近回國,也要求穆沙拉夫下台。這位巴國人民黨主席十月十八日險遭炸傷。當日,南部海港卡拉奇市遊行隊伍歡迎她回國時,兩枚炸彈在她座駕附近爆炸。

   穆沙拉夫十一月十五日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希望最遲於十一月底辭任軍方統帥。同日,他任命參議院主席穆罕默德米安.索默洛(Mohammedmian Soomro)為看守總理,直至明年一月的大選。

   雅各伯十一月十三日接受天亞社訪問,內容如下:

天亞社你認為穆沙拉夫為甚麼頒布緊急狀態令?

雅各伯:我認為他害怕最高法院判決十月六日的總統選舉結果無效,要被即時撤職。情報顯示,十一位法官的裁決大多對他不利。其實他一直心有所懼,因為其政府不合法,沒有公信力。他當時獲得接納,祇因前文人政府不濟。

   頒布緊急狀態令跟今年三月巴國首席法官遭解職有直接關係。雖然這位首席法官七月廿日得最高法院宣判復職,但此事掀起了一場由律師帶領、為爭取司法獨立及全面民主的民間運動。這運動的特點在於非由任何政黨發起,而且在道德上也勝過軍人政權。

   激進勢力擴張、極端主義、恐怖襲擊及自殺式炸彈襲擊,都成為頒布緊急狀態令的理由,但當局至今仍未真正關注這些問題,相反卻為壓制民間聲音而無所不用其極。由於擔心緊急狀態令會引起大規模抗議,警方在全國各地實施鎮壓,拘留了數千名反對派政治人物、律師及維權人士。

   現已有七百五十人因參與反對緊急狀態令運動而被捕,使現有監獄爆滿,所以當局設立了六個次級監獄。監獄署已接令準備應付大量犯人,預計被捕人士會不斷上升。

緊急狀態對教會有甚麼影響?

   這次危機肯定令普通市民,包括基督徒,感到安全受威脅。正委會主席、拉合爾總教區老楞佐.薩爾達尼亞(Lawrence Saldanha)總主教,日前在新聞稿中要求國家立刻回復由文人政府統治。教會團體亦改變策略,如正委會已押後民主及人權的抗爭活動。

   正委會法律援助顧問伊爾凡.巴爾卡特(Irfan Barkat)被當局拘留三日,是因為參加由廿六個民間組織組成的「人民權益聯合行動委員會」會議,討論緊急狀態令頒布後的形勢。他和另外五十三名維權人士遭延遲保釋,這是不合法的。他們應獲准保釋,因為他們犯的罪不在禁制條文範圍內。

   同樣,「明愛」已停止某些活動。教會在海外的多個合作組織亦取消訪問巴國。

天主教會屬國內的少數,可以做些甚麼?

   教會能夠正式做的不多,因為這次事件極具爭議,十分政治化。教會祇能擔當建設和平及促進和解的角色,政治上和解是某些人的責任。

   教會團體必須對宗教極端主義問題作出回應,制定長遠策略及行動計劃,這是基於過往及現在的需要。主教團今年三月通過成立一個全國層面的智囊團,團結基督教派,共同就國家及少數社群的事務作出回應。

   正委會及基督信仰研究中心在十月初合辦「挑戰與回應」全國會議。議程包括宗教極端主義、教會的回應,以及少數人士對民主和明年大選的觀點。卅三位與會者,包括伊斯蘭堡暨拉瓦爾品第教區安多尼.洛博(Anthony Lobo)主教、神父、修女、教師及幾個基督徒組織的代表,認為社會運動分子必須關注宗教極端主義問題,以及譴責西北邊省及旁遮普省內的暴力行為及針對宗教少數人士的恐嚇信。

   十一月廿三日的主教團會議將檢討局勢,並討論保護教會人士及基督徒社群的安全措施。

正委會的最大挑戰是甚麼?

   我們從多方面致力消除不公義、偏見及歧視。這是苦差。清楚這工作如何重要及保持適當態度並不容易。我們一直需要有經驗的人才。我認為,享受人生及成為有用的人是每個人的權利。

你們距達成目標有多遠?

   我們已取得成功,下一步希望能成為主要的全國倡議組織,而非僅僅是教會發言人。

   我們在爭取平等權益方面立下幾個重要里程碑,如九二年廢除國民身分證上「宗教」欄;零二年統一選民制度,結束七九年引入的選民區分制度。根據舊制度,非伊斯蘭教徒祇能投票給同宗教人士,出任各級議會劃分給他們的少數議席。

   這些成果都是正委會展開全國運動後取得的。正委會正繼續爭取撤銷歧視性法例,包括褻瀆法。在巴國,褻瀆先知穆罕默德會被判強制性死刑,褻瀆《古蘭經》則會被判終身監禁。

你提到全國倡議行動,國內有沒有抗議緊急狀態令的跨宗教活動?

   不同宗教人士都爭取結束緊急狀態、法官復職及恢復文人政府統治。這是令人鼓舞的,亦是跨信仰和諧的典範。在卡拉奇,歡迎前總理貝娜齊爾的行列中就基督徒政治人物。近日的危機中亦有基督徒律師及社運人士被捕。

   穆沙拉夫以伊斯蘭教極端主義或巴國「塔利班化」對國家造成危險,作為頒布緊急狀態令的理由。塔利班化,一是指因文化差異而產生對開明思想及現代價值觀缺乏包容;二是指行政機關的實質權力落入宗教狂熱者手中。支持塔利班的激進分子勢力日增,因為政府專注於鎮壓律師、維權人士及從政人士,藉此打壓民間聲音。

   在南華斯利斯坦聯邦直轄部落地區失陷後,斯瓦特區內八個屬區有六個落入激進分子手中。有通訊社報道,激進分子在佔領的城鎮自行任命官員,並佔用政府及民間組織的車輛。

這些伊斯蘭激進分子對基督徒及其他少數人士造成多大威脅?

   激進分子在不同時期運用不同策略。零一年十月到零二年底,他們武裝襲擊基督宗教機構。在七次襲擊中,四十五人遇害。雖然零三到零五年間沒有武裝襲擊,可是去年到今年間激進分子迫害西北邊省的基督徒,強迫他們入教或離開。從傳媒的報道,及探訪過這些混亂地區後,我們相信西北邊省的基督徒安全受到威脅。

你認為政府出了多少力對付這些激進分子?

   激進分子的威脅是可以消除的。政府在華斯利斯坦有很多軍事行動,被分析員形容為錯誤百出及計劃差勁,有分析員甚至質疑政府的決心。一般相信,激進組織得到政府內某些勢力縱容,實際上也就是助長了它們。

你怎樣看貝娜齊爾這次返國?

   她回國是正面的事。事實上,所有流亡政治領袖都應獲准返國,因為他們在動員和組織人民方面有豐富經驗,能提高國家的政治質素。這樣做能展示政府容納反對意見的氣度。毫無疑問,民主制度有助巴國克服目前的問題。

   貝娜齊爾的安全問題,雖然在國際上取得保證,但最近的爆炸事件說明她並非沒有敵人。她遭軟禁亦證明她不是政府的貴賓。她新近的聲明包含了公民社會對自由公正選舉的訴求。

你對國家有甚麼期望?

   我對未來抱有希望。法官復職及法治的勝利,將引領國家走上繁榮進步之路。因此,未來數月極為重要。我認為緊急狀態令甚至不會維持多一個星期。

   國際公民社會及國際團體應關注巴國公民社會,他們留意到我們的政府,卻忽略了我們的公民社會。他們一定要與巴國內具公信力的組織合作。

台灣:耶穌會學者獲委任為「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顧問
   【天亞社.台北訊】從事宗教和文化研究工作的法籍耶穌會魏明德(Benoit Vermander)神父,獲委任為「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顧問。

   現年四十七歲的魏神父是台北利氏學社主任。他十一月廿一日透過電子郵件向天亞社表示,教宗本篤十六世前一天的任命「來得很驚訝」。

   然而,他因這個「能謙虛地貢獻自己的機會」而欣喜。他又指出,「世界正面對不同的挑戰,為和平與合作而進行的宗教交談」是「現時最大的挑戰之一」。

   同時擔任學社刊物《人籟論辨月刊》總編輯的魏神父認為,宗教幫助人類重新定義其將來。

   這位傳教士相信各宗教之間的交流,能充實靈性生命,幫助人「繼續他們的靈修旅程,並成為覺悟的決策者,有能力為他們的環境創造不同」。

   《人籟》是一本探討社會、文化和靈修題材的中文月刊,曾於二零零五年獲台灣政府頒發兩個獎項。他指出,《人籟》月刊會繼續以多元和以人為本的角度,分析現代世界。

   魏神父說,過去十五年來,他在中國大陸和台灣進行實地考察和舉行研討會,與信奉道教、佛教和其他民間傳統信仰的人交流。研討會的主題,包括環境與發展、現代藝術與靈修,以及中西方和諧。

   他續說:「我特別重視對四川省涼山彝族宗教進行的考察。該次考察讓我接觸到少數民族聚居地的本土宗教。」魏神父曾於一九九零年代中期,在中國四川研究彝族的習俗和文化。

   他於九六年接掌台北利氏學社,在華人社會籌辦以文化多元、持續發展和充實靈修為題的交流活動。

   十月廿四日,魏神父和他的編輯團隊向教宗呈獻一本《人籟》月刊及《利氏漢法辭典》。該套辭典於二零零二年出版,是全球最大的一部中法語文辭典。

   台北總教區辦的《教友生活週刊》十一月十一日報道指出,教宗盛讚該套辭典為「歷史經典之作」。台灣的耶穌會士於一九五一年開始辭典的編纂工作。

   魏神父擁有美國耶魯大學碩士學位,以及法國巴黎大學政治學院博士學位。他對中國文化、藝術、書法、詩詞、寫作和福傳都感興趣。他曾於九三年在台灣研修中國書法藝術,並於翌年在四川學習中國畫創作與理論。

   除了台北,巴黎、澳門和美國三藩市都設有耶穌會辦的利氏學社。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份生活聖言

「愛就是法律的滿全。」(羅13:10)

這句聖言是羅馬書部份章節的總結。在這些章節中,聖保祿宗徒指出基督徒的生活應是一種愛弟兄的生活。的確,所有基督徒都是蒙召在聖神的引導下,以更新的精神向天主奉上新的敬禮(參閱羅12:1),而聖神就首先在他們心中燃起這愛火。
在概括這些章節時,聖保祿宗徒指出,透過愛近人,我們能夠完美地和滿全地履行那包含在法律(即天主的誡命)裡的天主聖意。愛弟兄就是愛天主最美妙而又最真實的表達方式。

「愛就是法律的滿全。」

可是,具體來說,這份完美和滿全包含著甚麼?在之前的章節中,聖保祿宗徒描述了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和效果,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解釋。

首先,真愛不加害於人(參閱羅13:10)。它促使我們實踐天主全部的誡命,缺一不可(參閱羅13:9),因為這些誡命的首要目的,就是幫助我們避免陷入各種的罪惡中,即對我們自身和弟兄有害的種種罪惡。

除了不作任何惡事外,愛更催促我們去行各種對我們的近人有益的善事(參閱瑪12:6-8)。

本月的生活聖言鼓勵我們以一份具體而又敏銳的愛,去回應每位弟兄的需求、渴望和合理權益。正如耶穌教導我們一樣,它應是一份尊重人的本性和基督徒尊嚴的愛。這份愛要是純潔的、寬容的、能與他人同甘共苦和向所有人開放。

除非我們願意脫離個人主義和狂妄自大的生活方式,否則這份愛是不可能實現的。本月的生活聖言有助於我們去克服那些潛藏在我們內的自私傾向,如驕傲、貪婪、迷色、野心、虛榮等,這些都是我們的主要絆腳石。

「愛就是法律的滿全。」

在臨近聖誕的這個月裡,我們該怎樣去實踐這句生活聖言呢?這句聖言邀請我們去緊記真愛的各種要求,並加以實行。

首先,我們不要對近人作任何邪惡的事,並要特別注意那些與我們的聖召、職業和生活環境有關的天主誡命。活出基督徒的愛德的首要條件,就是永不違背天主的誡命。

此外,我們要留意每條誡命的精髓、動機和目的。我們可以看見每條誡命都旨在培養我們對近人懷有一份更警覺、更體貼、更尊重和更具體的愛。

再者,我們也能夠培養一種捨棄的精神,不再以自我為中心,這是實踐基督徒的愛德所帶來的必然後果。

這樣,我們就能夠「滿全地」承行天主的聖意,並能以悅樂天主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對祂的愛(參閱羅12:2)。

「愛就是法律的滿全。」

以下是一位在勞工署工作的律師的生活經驗:

「一天,我要向一位公司老板提出申訴,因為他沒有按照法例去支付員工薪酬。在此之前,我做了兩個星期的仔細調查,從文件中証實他並沒有完全遵守法律。我祈求耶穌賜給我忠於祂聖言的力量,好能堅守正義,同時也能成為祂愛情的工具。
當我向這位老板展示所得的證據時,他卻為自己辯護,說某些法例似乎對他和其他人不公平。我向他清楚表明,我們不能以別人的不守法行為,來解釋自己犯錯的理由。在隨後的談話中,我發覺他原來也渴求正義和公平,無耐卻受到周圍的壞風氣所影響。

最後他對我說:『你其實可以羞辱我、壓垮我,但你卻沒有這樣做。因此我在道德上有責任去糾正這個錯誤。』由於他趕時間出席一個緊急的會議,來不及等待我詳細記錄他違規的報告,他就在一張白紙上簽了名。這証明他願意立即作出改變。」

盧嘉勒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