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8-
07- 2001 新聞報導 資料庫
國際新聞一瞥 教宗捐款慰問波蘭水災 '天主教文明'半月刊指出:貧窮國家必須提出保證,始能免其外債 天主教,特別是當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非常關心裁減貧窮國家外債的問題,同樣的問題也成為許多人士參與政治競選的口號標語。相信今後類似的問題將更被國內外政界人士用來作為競選的資本。那些反對全球化的人把裁減窮國外債的要求當作他們的旗幟,他們認為負債就像被債權國在頸子上套上一個活結,處在瀕臨窒息的地步。那些比較敏感的人當然會被貧窮國家的哀號所動,結果常常會引爆出無濟於事的激情,幾天之前發生在意大利熱那亞的反對八大國高峰會議的暴動就是明顯的例子。這樣的示威和暴動又反映到各級政府機關裡面,讓西方國家以為裁減窮國外債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難道事情這麼單純嗎?不見得,有很多專家不以為然。 天主教意大利耶穌會有份量的半月刊'天主教文明'社長詹保羅•薩爾維尼神父本期一篇專論中談到這個問題。薩爾維尼神父贊同裁減貧窮國家所負的累累外債,因為這些負債國永遠也償還不了這些債務。但是這份權威性的學術刊物認為目前借債的規則也必須更改,好使今天的棘手問題不在明天重複,負債國必須保證那些獲得免除的債務有個良好的結果,而且不能排除豁免的債務的處理受到債權國的合理監督。 薩爾維尼神父也指出:在歷史上,債權與債務之間的關係規則不斷地在調整。慢慢地,這種關係規則逐漸傾向于保護負債者,甚至最近以來,有所謂把債權國的貸款視為高利貸的行為。雖然如此,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人能夠在國際債權與負債之間確立一種平衡同等的關係。這並不是說沒有人想過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說想出來的辦法沒有形成氣候,沒有產生效果,或許也因為不完全合乎邏輯。比方說:私人企業無法週轉資金,只好宣告破產,但是一個國家可以宣告破產嗎?還有,國家政府借債,難道全體國民有義務還債嗎?因為如果獲得借債利益的只有少數幾個人而已,為甚麼全國老百姓都必須分攤債務呢?不少發展中的國家向外國舉債,卻沒有向債權國保證所借的錢要花費在哪些地方和哪些人身上。事實上,今天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阻止任何貸款的國家把借來的大批金錢揮霍在豪華奢侈的地方,甚至用來購買武器。 因此,裁減外債不能只是表面的一筆勾消,因為這種表面的慷慨應急只能給未來帶來更多的害處,而且也無法保證受惠國將因此而改善本國人民生活的素質。薩爾維尼神父認為:必須建立足以保證正確使用所減免的債務的機制;不要單純地免除債務,而要把那些債務改變為發展的資金;債權國和債務國雙方組成的混合委員會必須驗證資金的運用。今天需要的不只是良善的撒瑪黎雅人,更需要促使貧窮國家自己恢復它們的尊嚴。 國際新聞一瞥 昨天,07 月27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一瞥"報導的消息是: -斯科普里國會各政治力量和阿爾巴尼亞人在泰托沃城恢復談判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斯科普里國會各政治力量和阿爾巴尼亞人在馬其頓政府軍和阿族游擊隊交戰最激烈的泰托沃城恢復談判,以期找出解決該地區危機的方案。昨天26日,在國際外交界的努力下,局勢有了突破。本台特約記者博斯從貝爾格萊德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台訊)以色列外交部長佩雷斯在工黨在特拉維夫召開的會議上表示,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到了為履行和平進程而走出重要步伐的時候了"。儘管這種態度的表明為解決在中東的危機留下希望的空間,當地的衝突卻也接連不斷地發生。本台特約記者莫塔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台訊)印度尼西亞新任總統梅加瓦蒂要在下週末公佈內閣成員。接近梅加瓦蒂的消息來源透露了這個消息。此外,根據消息報導,被罷黜的瓦希德總統因健康原因將住進巴爾的摩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瓦希德於前天26日離開雅加達前往美國,之前,他向他的支持者們承諾,要儘快返回祖國。 (梵蒂岡電台訊)75歲的菲德爾˙卡斯特羅前天26日在哈瓦那慶祝了古巴革命48週年,他參加了在首都舉行的聲勢浩大的遊行活動,走在隊伍的前列。上百萬參加遊行的古巴人走過美國商務處時,高喊口號,反對美國的禁運。剛好在同一天,美國眾議院就減輕對這個加勒比海島國的制裁措施進行了表決。本台特約記者馬斯特洛利利從紐約作了以下的報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