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9-
07- 2001 新聞報導 資料庫
國際新聞一瞥 教宗特使阿林澤樞機主教結束馬拉威開教百年慶典 他們的傳教成果是今天這個有一千萬居民的國家中,天主教徒有一百八十萬。其餘的國民分屬於基督教徒百分之二十一,伊斯蘭教徒百分之二十,自然宗教信徒百分之十。 未來新的一個世紀中,馬拉威天主教必須一方面鞏固這一百年來工作成果,進而予以拓展,使自己也成為對外傳教的教會。主教團的牧函說:慶祝開教百年是感謝天主和教會賜給無數恩典的時刻,也是改正我們的錯誤和彼此寬恕與修和的機會,更是更新努力,懷著希望,展望未來的時候。 馬拉威是個民主與和平的國家,但是也面對著多種挑戰,例如犯罪率日漸增高,愛滋病也日漸蔓延。當地教會卻有良好的景象,就是男女獻身聖召很旺盛,教友參與教會使徒工作也非常踴躍。在這次慶祝開教百年的機會中,馬拉威天主教還舉辦了與其他基督信仰教會的大公合一祈禱聚會,以及和其他宗教的對話協談。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對荷蘭安死術合法化表示憂慮 聖座駐日內瓦聯合國辦事處常任觀察員迪爾米特•馬丁主教就這件事接受本台訪問說:「這當然是個重要的問題,不過在下評論之前必須先研究一下有關資料的內容。一個人在生命中某個非常困難的時刻,能夠遭到很大的壓力。但是對這個時刻不能淡然處置」。聖座這位駐聯合國的代表又表示:「我不知道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所表示的立場是否觸到問題的核心,是否認為人的生命必須受到保護,直到自然死亡那個時刻為止,或者只是就荷蘭法律所規定的幾個條件狀況發表意見,並要求進一步的解釋說明。荷蘭的作法能夠對其他國家產生效法的壓力。至於個人所受的壓力能夠來自情緒,也能夠來自醫療業務方面,思想意識形態方面,甚至個人利益方面」。 國際新聞一瞥 昨天,07 月28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一瞥"報導的消息是: -中國和美國"原則上"同意恢復對人權問題的會談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訪問北京取得了第一項積極的成果:中國和美國"原則上"同意恢復對人權問題的會談並就核不擴散協議保持彼此的協商。1999年駐貝爾格萊德的中國使館遭美國轟炸後,北京立即中斷了關於人權問題的會談,當時,正值科索沃戰爭期間,美國對中國使館的轟炸導致三名中國人死亡。鮑威爾是布什政府中到訪中國的第一位高層代表。 (梵蒂岡電台訊)祕魯有了一位新總統。印第安人亞歷杭德羅˙托萊多昨天28日在首都利馬正式接受國家元首職務。另外,新內閣人員已經獲提名,它由文官組成,而不再是軍人。因此,可以說,祕魯在近期諸多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困難前,有意翻開新的一頁。本台特約記者薩爾維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台訊)在德國伯恩市舉行的關於氣候的國際會議已經正式閉幕。上週一達成的共識受到了肯定,但在同時,俄羅斯提出了反對意見。莫斯科的代表團要求多計算其境內的森林的百分比,因為這些森林能抵消一部分有害氣體的排放造成的害處。俄羅斯的要求將在下屆會議上進行研究。 (梵蒂岡電台訊)馬其頓政黨和阿爾巴尼亞人本該在昨天28日舉行談判。儘管在北約組織的調停下,三天前達成了停火協議,前天27日,因安全理由談判被推遲。不一致的標記指出了在這個國家的局勢仍舊很緊張。27日夜間在離泰托沃15公里遠的一個小鎮發生的火災,証實了這種狀況,在這場大火中,5座房屋和幾處商業中心被燒毀。關於馬其頓的困局,本台特約記者博斯從貝爾格萊德作了以下的報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