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15- 09- 2001   新聞報導   資料庫

聖座活動
-海地主教結束羅馬述職,教宗勉勵使當地教會成為共融的家和學校
-耶穌寶血會召開大會,教宗接見與會代表,勉勵會士致力傳教事業
-教宗致函聖馬利諾教區主教,祝賀獨立建國一千七百週年

各地教聞
-基督信徒與伊斯蘭教徒在多元化的歐洲和睦生活
-亞洲教會領袖呼籲為襲擊美國事件中的受害者祈禱
-菲律賓6年前制止了類似美國11日遭受的襲擊
-哥倫比亞天主教會接納擔任政府和游擊隊間的調停人

國際新聞
-布什總統宣佈昨天14日是全國祈禱和悼念的日子
-美國選擇了全球聯合的策略
-巴基斯坦13日表示願意與美國"無條件地合作"
-阿富汗反塔利班政權抵抗運動証實他們的領導人馬樹德已經死亡
-北京和墨西哥城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簽署雙邊協定
-俄羅斯總統普京14日抵達亞美尼亞訪問

******

聖座活動

海地主教結束羅馬述職,教宗勉勵使當地教會成為共融的家和學校
【梵蒂岡電台訊】 中美洲加勒比海島國海地的主教們九月十四日上午在岡道爾夫堡夏宮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舉行共祭彌撒,結束他們來羅馬述職的任務。臨別之前,教宗交給他們一篇書面談話,提到海地的現況比五年前主教們來羅馬述職的時候更差。教宗指出五年來海地人口增加很多,但是農工業的衰微卻導致了嚴重的失業,致使許多農村的人湧向城市謀生。這個現象又造成生態環境的失調和惡化,相對地,家庭也受到影響,變得更為脆弱。

在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不成正比的狀況下,海地人民失業比就業更容易,因此教宗要求海地主教、神職、修會會士和在俗教友們把當地的教會變成全國人民共融的家庭和學校,努力克服製造國內分裂的眾多因素。教宗勉勵海地教會集中一切力量,發展牧靈的愛德工作和傳教的精神,除了使神職人員和要理傳教員在神學上獲得良好的教育之外,也培養在俗教友在精神、文化和教會知識上有堅實的修養,以對付異端邪說的蔓延。

為了在公元二千零四年相稱地慶祝海地獨立兩百週年,教宗特別激勵海地主教們推動國內修和的精神,全國上下追隨基督,因為只有基督才能給這個貧苦的國家指出得救的道路。

耶穌寶血會召開大會,教宗接見與會代表,勉勵會士致力傳教事業
【梵蒂岡電台訊】 在十九世紀由聖加斯帕雷•布法洛所創立的天主教男修會耶穌寶血會,目前正在羅馬近郊的總會院召開修會大會,與會的三十六位代表于九月十四日光榮十字架瞻禮這天上午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接見。教宗向他們說「現在是天主聖神召叫整個教會進行新傳播福音工作的時刻」,因此耶穌寶血會會士尤其要本著本修會的創立宗旨和精神,在傳教工作上全力以赴。

教宗以福音的記載勉勵會士們說:「聖伯多祿整夜辛苦捕魚,徒勞無功,耶穌卻叫他把船划向深處,撒網捕魚,結果滿載而歸。教會也是一樣,基督召叫它前往看來沒有甚麼成功希望的地方,向當地的人從事依照人的邏輯沒有甚麼意義的傳教工作。上主要求我們放棄自己的推論和假設,全心依賴祂的話,因為祂知道不依靠祂,我們會徒勞無功的」。

耶穌寶血會的創會人聖加斯帕雷•布法洛的榜樣正是一個借鏡。他在十九世紀時被當時的教宗派往羅馬以南的地方,向搔擾這個地區的土匪強盜們傳播福音。這在當時的人看來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聖人懷著信德前往,馴服了許多惡徒。教宗因此勉勵今天的會士追隨會祖的芳蹤,努力傳教,建設生命的文明。

教宗致函聖馬利諾教區主教,祝賀獨立建國一千七百週年
【梵蒂岡電台訊】 聖馬利諾共和國近日慶祝建立共和體制一千七百週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特別致函當地主教保祿•拉比蒂,祝賀這個國家一千七百年的獨立和勤勞,同時提醒這個迷你國家的國民不要受到消費主義的污染,保持聖馬利諾和聖萊奧兩位聖人給他們留下的精神遺產,堅守固有的信德、純真和勇氣。

聖馬利諾共和國位於意大利中北部蒂塔諾山的山巔,面積六十平方公里,人口兩萬五千,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面積最小的共和國。第四世紀時有名叫馬利諾和萊奧的兩人從亞德里亞海對岸的達爾馬提亞移民來到意大利半島東海岸的里米尼城,他們原是貧苦的鑿石工人,後來捨棄工作,進入山中隱修,度專務祈禱的生活。當時里米尼的主教高登佐祝聖萊奧為神父,馬利諾為執事,並派遣他們兩人到隱居的費雷特羅山和蒂塔諾山曠野傳播福音。馬利諾便在蒂塔諾山巔建立基督信徒團體,並以這些基礎成立一個共和國。是為歐洲,甚至全世界最古老的共和國。

聖馬利諾共和國誕生之後,一直教育它的國民子弟保持三重自由,即免於他人、權力和事物控制的自由。教宗在賀函中特別強調免於事物控制的自由。他指出今天經濟富裕,追求物慾享受成為風氣,要避免物慾的引誘實在不容易。因此,聖馬利諾所教導的宗教、政治、社會生活與心理的自由特別重要。教宗提醒:教會生活要是遭到困難,社會就會缺乏攜手推動重視人和重視公益的文化的有力夥伴。

各地教聞

基督信徒與伊斯蘭教徒在多元化的歐洲和睦生活
【梵蒂岡電台訊】歐洲基督信徒和伊斯蘭教徒代表,昨天14日以1分鐘靜默哀悼美國恐怖暴力事件中的死難者,展開他們在薩拉熱窩的會議。於12日揭幕的會議,主題是:基督信徒和伊斯蘭教徒在多元化的歐洲,出席的人士包括歐洲各基督信仰教會的人士和伊斯蘭教徒的代表,他們在12日的揭幕禮上嚴厲譴責襲擊美國的暴力行動,同時也哀悼了在事件中喪生的人。這些宗教人士並堅決表示要加強所有宗教團體在締造和平上的努力。以下是本台記者的有關報導:

【"痊癒創傷和一同締造未來","只有對話,沒有其他途徑","能在世界上傳播薩拉熱窩精神便是福氣"。這些都是波斯尼亞13日的報紙所採用的標題,這些報紙以大篇幅報導了有關在薩拉熱窩舉行的歐洲會議。會議的目標是深入探討歐洲基督信徒和伊斯蘭教徒的關係,以及找出共同為價值觀作證的途徑。在美國遭受暴力襲擊後世界受到伊斯蘭恐懼症的威脅的此刻舉行這項會議,意義特別重大。不過,薩拉熱窩的氣氛卻令人感到心安,據歐洲伊斯蘭委員會的托皮奇教授說,會議的氣氛坦誠、開放、互相敬重。這項歐洲會議在薩拉熱窩受到的友善接待也証明了這一點。波斯尼亞總統、文化部長和伊斯蘭教徒的市長都熱忱歡迎了這項會議,當地的四位宗教領袖:伊斯蘭教的教長、猶太教徒團體的主席、東正教的大主教以及天主教的總主教也都大力支持會議。這充分展示出,因基督信徒和伊斯蘭教徒的衝突而流血遍地的薩拉熱窩,在許多方面已經有了進步。大會於13日發表的公告中說,選擇薩拉熱窩為舉行這項歐洲會議的地點,顯示人們需要令創傷痊癒,並創造對未來歐洲的信心。薩拉熱窩又一次否定了將整個伊斯蘭當作恐怖極端現象的錯誤看法。正如托皮奇教授說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好是引用可蘭經中的話,就是:某人殺害了一個人便是殺害了整個人類。】

亞洲教會領袖呼籲為襲擊美國事件中的受害者祈禱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於11日遭恐怖分子襲擊後,亞洲天主教會的領導人士先後表示哀悼,他們譴責這個暴力事件威脅世界和平,並呼籲信友為受害者和他們的親人祈禱。
天亞社在報導這項消息時說,南韓天主教漢城的前總主教金壽煥樞機對美國紐約世貿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廈遭襲擊,表示震驚和哀痛。金樞機說,必需澈底調查恐怖事件的真象。他提醒人們,報復行動只能帶來怨怨相報,因此,他請政界領袖審慎。
泰國曼谷的總主教格汶春樞機追求和平的現代社會絕不可以暴易暴,提倡報復是不道德的行為。格汶春樞機請全球領導人士以尊重、信任、團結友愛的精神了解決目前的危機。
香港天主教的胡振中樞機呼籲信友為世界上局勢緊張動盪的許多地區祈禱,也為所有因種族、宗教信仰、經濟和政治而受苦的人祈禱。
菲律賓的辛海綿樞機於12日發表了"為和平祈禱"文件,請教友們為世界和平和美國受攻擊事件中的遇難者、他們的家人、生還者以及行兇的人祈禱。菲律賓主教團也發表聲明,譴責攻擊美國的暴行,呼籲國內各教區舉行九日敬禮、祈禱和奉獻。
印度的主教們也對這個事件表示震驚,他們向美國助印度大使表達了哀悼。

菲律賓6年前發現已有類似11日攻擊美國的計畫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於11日遭受的恐怖襲擊行動,早在6年前已經有類似的計劃。據菲律賓警方高級人員拉宗說,1995年菲律賓警方拘捕了涉嫌企圖行刺教宗的巴基斯坦人穆拉德,他們在穆拉德的住所中搜到的文件和手提電腦中,包含了數個攻擊美國目標的計畫。這位菲律賓警方高級人員拉宗指出,穆拉德是個親沙特阿拉伯富商本拉登分子,他也是飛行專家。拉宗說,菲律賓警方於1995年發現本拉登已經在召募飛行員進行自殺式攻擊。他又說,本拉登當時在菲律賓設立了支部。
菲律賓警方拘捕的巴基斯坦人穆拉德被引渡美國後,被以於1993年攻擊紐約世貿中心的罪名而關進監獄。

哥倫比亞天主教會接納擔任政府和游擊隊間的調停人
【梵蒂岡電台訊】哥倫比亞天主教會接受該國游擊隊的邀請,擔任游擊隊和政府間的調停人。哥倫比亞北部巴蘭卡韋梅哈的主教阿馬雅在宣佈這個消息時解釋說,教會人士將儘快與總統以及和平委員會的負責人聯絡,以找出實踐調停工作的途徑。哥倫比亞主教團在答應擔任調停工作的同時,也要求游擊隊作出善意的舉動。波哥大的總主教盧比亞諾樞機說,教會致力於推動修和,但也要求游擊隊向國家表現它真正要和平,而且不再傷害人民的性命。不過,近日來的兩名蓄牧業者和四名農人遭殺害事件,令人擔心修和的道路仍然十分崎嶇。

國際新聞

昨天,09 月14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報導的消息是:

-布什總統宣佈昨天14日是全國祈禱和悼念的日子
-美國選擇了全球聯合的策略
-巴基斯坦13日表示願意與美國"無條件地合作"
-阿富汗反塔利班政權抵抗運動証實他們的領導人馬樹德已經死亡
-北京和墨西哥城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簽署雙邊協定
-俄羅斯總統普京14日抵達亞美尼亞訪問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悼念11日死於恐怖慘劇中數以千計的人:布什總統宣佈昨天14日是全國祈禱和悼念的日子。歐洲所有國家也在昨天14日中午停下一切活動,為亡者默哀三分鐘。本梵蒂岡電台也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一起為這個事件中的亡者祈禱,教宗在中午時分進入他在岡道爾夫堡的私人小堂靜默祈禱。

搶救行動在千難萬阻中繼續進行著,紐約在13日夜間下了一場暴雨。電視螢幕中向我們顯示了遇害者的家屬和朋友手上拿著他們這些親人的照片絕望地尋找的情景,而他們的親人仍被埋在姊妹塔和五角大樓的瓦礫下,是死是活,尚無法確定。據說,死亡的人有5千,但至今仍無法統計。美國傳媒的消息報導說,13日夜間,有10名警察從瓦礫中被活著救出。在案件調查方面,在紐約的兩個飛機場拘捕了10個人,其中9人男性,一人女性,他們中有些人隨身持假證件和小刀。剛剛重新開放的這兩座機場又重新關閉,恐怕還有其他恐怖分子等待做案。

華盛頓13日夜間也度過了驚恐的時刻,白宮四周加強的安全措施造成交通混亂,市政府因詐稱的威脅曾一度疏散。美國和歐洲間則恢復了飛行,昨天14日早晨,第一架美國航空公司的班機抵達倫敦,在11日的事件中,該航空公司失去了兩架客機。經濟恢復則令人十分擔憂,不僅美國受到打擊,全世界的情形也同樣:紐約股市直到下週一才開盤。為了應付危急情況,布什總統和國會撥款4百億美元用於抗擊恐怖主義,從事重建和協助遇害者的家屬。

(梵蒂岡電台訊)11日的恐怖事件發生後,美國作出哪些政治上的反應呢?布什總統前天13日說:"我們要帶領世界走向勝利。"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解釋說,美國選擇了全球聯合的策略。本台特約記者馬斯特洛利利作了以下的報導:
******
"這是21世紀的第一場戰爭,我們的國家雖然悲傷,卻很堅強。我們有幸為未來子孫做出貢獻,使他們擺脫恐怖主義。"以上是布什總統14日探望紐約的前夕發出的挑戰。鮑威爾國務卿說,沙特阿拉伯异議分子本˙拉登是週二兇殺事件的最大涉嫌犯,華盛頓正在尋求建除了北約以外,也包括中東國家,如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在內的聯盟,使自己的行動得到支持。在調查工作方面,繼續果斷地進行,所透露的消息說,有一個至少50名恐怖分子的聯絡網,他們參加了這次兇殺事件,美國境內也同整個阿拉伯世界一樣,有他們的同謀和聯絡網,這些恐怖分子在美國接受了駕駛訓練。
******

(梵蒂岡電台訊)這幾天,包括政治、文化、宗教界在內的許多方面都為避免可能的戰爭行動發出了呼籲,北約做出保證,目前不存在攻打阿富汗的方案。阿富汗因接待了涉嫌操縱在美國殘殺事件的伊斯蘭原教旨分子本˙拉登而冒著被報復的極大風險。此外,華盛頓政府已經向巴基斯坦呈遞了一張詳細的清單,在所提出的要求中包括關閉與阿富汗的邊境。巴基斯坦已在前天13日表示願意"無條件地給予合作"。近幾天,觀察家們多次提到巴基斯坦可能對塔利班政權給予了外圍支持。本台特約記者卡肖利作了以下的報導:
******
塔利班否認了本˙拉登被拘捕的消息,但同時也重申自己與11日的恐怖兇殺事件無關。他們邀請美國人打消進攻喀布爾的念頭。雖然出於軍事和政治理由,進攻行動似乎不可能發生,在喀布爾卻開始挖起戰壕。據說,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離開了自己的指揮部,逃到一個安全的地點。外交人員也離開了喀布爾,他們最近在喀布爾出席對八名西方義工的審判,這些義工被指控勸人改信基督信仰,他們的命運越來越沒有把握。唯一來到喀布爾的是巴基斯坦政府的專員。據伊塔-塔斯社說,他們去喀布爾要和阿富汗方面商討對本˙拉登引渡的要求所要持的態度。
******

(梵蒂岡電台訊)阿富汗反塔利班政權抵抗運動領導人馬樹德已經死亡。根據伊朗電視新聞昨天14日的消息,馬樹德的屬下証實了他的死亡。馬樹德上星期天遇刺受了傷,他沒有能夠存活下來。上星期天,兩名偽裝記者的刺客稱要訪問馬樹德,他們在他的住宅放了一架裝有炸彈的攝影機。炸彈爆炸時,兩名刺客和他們的翻譯當場被炸死。

(梵蒂岡電台訊)北京和墨西哥城簽署了雙邊協定,借助這項協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最後一個障礙也被掃除。墨西哥曾是世貿組織中尚未與中國簽署協定的最後一個國家。北京將在11月在卡塔爾的多哈舉行的高峰會議上,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梵蒂岡電台訊)俄羅斯總統普京昨天14日上午抵達亞美尼亞訪問,這個國家也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過幾天將要前往朝聖旅行的目標。普京總統在亞美尼亞的兩天訪問,是要加強埃里溫和莫斯科之間經濟和軍事關係。自10年前亞美尼亞要求脫離當時的蘇聯,建獨立國家以來,普京是出訪這個高加索共和國的首位俄羅斯國家元首。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