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

  第四章 教會在現代世界內的任務
    教會和世界的關係

    教會如何幫助每一個人
    教會如何幫助社會
    教會如何透過其子女對人類活動有所補助
    現代世界如何幫助教會
    基督是原始興終點

 第四章 教會在現代世界內的任務
   教會和世界的關係

40 對人格尊嚴、人類社會生活及人類活動的深湛意義,所闡述的種種,都構成教會和世界所有關係及交談的基礎(一)。故此,在本章內,除大公會議對教會的奧蹟所公佈的一切外,此處再對教會如何寓居於世界內,如何與世界共同生活與活動,加以討論。

  出源於永生聖父之愛(二),為救主基督創建於時間內,並在聖神內團結為一的(三)教會,其宗旨是人類來世的得救,故這宗旨唯有來世始能圓滿達成。但現在卻存在於此世,並由此世的成員-人-所構成。而人的使命是在人類歷史內,培植並建立一個天主子女的家庭。這家庭直到基督再度降來時,應不斷發展。因天上神恩而結合並致富的教會,是基督「在今世按社團方式而組織的」(四);她擁有「現世有形可見的社會,所賴以團結為一的適宜方法」(五)。於是,教會便成為一個「有形可見,而又是精神的團體」(六)。同整個人類共同前進,並和世界共同體驗著塵世的命運,教會猶如人類社會的酵母與靈魂(七),志在基督內革新人類社會,並將這社會變作天主的家庭。

  這種天上神國和地上王國的互相滲透,只能為信德所覺察,以人類歷史來說,則是一個奧蹟。因為人類歷史直到天主義子的光明充份彰顯時,常為罪惡所滋擾。教會追求著拯救人類的固有宗旨,不獨通傳天主的生命與人類,而且以某種形式傾注某反射的神光於普世,教會尤其醫治並提高人格尊嚴、鞏固人類社會結構、並將人們日常活動,沉浸於高深意義中,並使人們的日常工作充滿深遠的意義。所以,教會深信通過其成員及其整個團體的活動,可能非常有助於人類大家庭及其歷史的改造,使之更為適合人性。

  此外,教會亦重視某他信仰基督的教會或教會團體,為滿全上述任務,所合力創造的成績。同時,教會亦認定世界可能以各種方式,通過私人或社會的各極優點及活動,幫助人們接受福音。為了在同時隸屬教會和世界的事件上,妥善促進二者問的共同關係與互相扶助,玆將下列若干基本原則,特予陳述:
教會如何幫助每一個人
 

 教會如何幫助每一個人

1 41 現代人朝向充份發展其人格,朝向發現並肯定其權利的方向邁進。教會的使命既在宣揚天主的奧義,而天主正是人的最後宗旨,故教會在宣揚天主奧蹟時自然便揭示人生的真意義,揭示人性的至深真理。教會深知唯有她事奉的天主,才能滿足人心的最深願望,塵世的養料決不能使之滿足。教會熟知在天主聖神不斷啟迪下,人心對宗教問題,不可能毫不關心。這點,不獨有歷代經驗作證,而且亦為現代許多事例所證實。人對自己的生活、活動及死亡的意義,常希望得到至少大略的認識。教會存在於此世的事實,便令人記起這問題。唯有依自已肖像造生人並救人於罪惡的天主,纔能對上述問題提供圓滿的答覆。而這點又是倚仗祂降生成人的聖子基督的啟示。凡追隨號稱為完人的基督者,他們亦將更稱得起是一個人。

  教會藉這信德,可以將人性尊嚴,由不斷變動的臆說中救拔出來。比如有些憶說時而太過貶抑人體,時而太過頌揚人體。任何人為的法律不能比委託教會宜講的福音。更能穩妥保證人性尊嚴和人類自由的。福音宣傳天主子女的自由,而擯絕奴役的最後根由--罪惡(八);對良心的尊嚴及其自由裁決,予以至大的尊敬,並不斷昭告人類說:人所有的智能,應全部用來事奉天主及為人服務;最後,又向人類推薦泛愛人的愛德(九),這完全迎合信友行事的基本法令。天主雖是救主及造物主,雖是人類歷史和救世歷史的主宰,但祂在處理一切時,不單不取消受造物、尤其人類的獨立自主,反而恢復並鞏固之。

  教會根據委託於她的福音,宣佈人的權利,並承認和重視現代各地為推動人權所做的運動。不過,這類運動應沉浸於福音精神內,並應保衛這運動,不致受到偽裝獨立的損害。因為我們常受到一種誘惑,以為我們的權利,只有和天主的法律的標準脫離關係,始能得保完整。但這樣行事不唯不能保全人格尊嚴,反而使之消失。

 42 人類大家庭的統一因奠基於基督的天主子女們的家庭的合一(一○),而更形堅強與圓滿。

   基督委託教會的固有使命並非政治、經濟或社會性的;基督給教會預定的宗旨是宗教性的(一一)。但由這宗教性使命中出發的教會的任務、光芒及神力,對依照天主的律令建立並加強人類社會的大業,頗多貢獻。同樣,如果地區及時代的環境有需要,教會自身亦可以,甚至應當創辦慈善事業,以服務人群,尤其以服務貧困者為目標。

  此外,教會承認在現代活動中所有美好的一切,尤其走向統一的發展,朝向健全的政治和經濟社會化的邁進。因為促進統一與教會內在使命,頗相連接;因為「教會在基督內,好像一件聖事,就是說教會是與天主親密結合,以及全人類彼此團結的記號和工具」(一二)。 於是,教會便昭告世界說,社會真正外在的團結,是出自人心及思想的統一,亦即出自信愛二德;因為教會的統一,便是因著信愛二德,而堅強地建築在聖神內的。教會所能灌輸於現代人類社會的力量,便是踐諸實行的信愛二德,而不是利用純粹人為的手段去執行某種外在的統制。

  又因教會的性質及使命,不為任何個別文化形式,或經濟社會體系所束縛,為了這種大公無私性,教會始能在人類各社團及各國間,成為一個聯繫他們的鎖鏈;但是人們必須信任它,並確實承認它執行這項使命的自由。所以,教會勸告其子女及所有的人,以天主兒女的家庭精神,克服各國及各種族間的糾紛,並替人類合法社團,提供內在的穩固。

  對人類替自己,業經並正在不斷建立的各式組織內,所有真理、美善及正義因素,大公會議同樣予以重視。教會宣佈只要是在教會權下,並符合教會使命的事件,教會都樂意幫助並促成這些組繳。教會熱烈希望者是替人人的福利而服務,同時能在承認個人、家庭基本權利,以及承認公共福利之急需的各式體系中,自由發展自身。

 43 大公會議勸告信友,本著福音精神,忠實滿全此世的任務。因為信友不獨是天國子民,亦是此世的國民。固然,在此世,我們並沒有永久的國土(一三),而應尋求來生的國土,但如果信友認為可以因此而忽略此世任務,不明白信德更要他們各依其使命滿全此世任務(一四)。則是遠離真理。同樣錯誤的是另一些人,他們妄想自己可以沉浸於此世業務,好像此世的業務絕對不能與宗教生活調協,兩宗教生活,在他們看去,只在於做做禮拜並滿全若干道德任務而已。許多人的信仰和日常生活分割,要算我們這時代嚴重錯誤之一。這惡劣現象已曾為舊約內的先知們所嚴厲譴責(一五),而在新約內,耶穌基督更不惜以重罰嚇阻之(一六)。所以信友不得將職業和社會活動同宗教生活對立起來。信友忽略此世任務,便是忽略其愛人甚至愛主的任務,並將自己的永生導於危殆中。信友追隨曾作勞工的基督的芳表,應該為自身可以從事此世活動而慶幸,把人類所有的努力,無論其屬於家庭、職業或科學技術的一切,同宗教價值,綜合為一個有生命的系統,並在宗教的最高原則下,將一切指向天主的光榮。

  從事世俗任務與活動,是普通信友本有的,即使不是專有的責任。當信友--私人或團體--以此世的成員資格做事時,不唯要依循各行業的規則,而且要取得各該行業的真正技能。信友要樂意與追求同一宗旨的人士合作。他們應意識到信德的需求,並在信德的扶助下,在必要時,毫不猶豫地提出新的計劃,而且付諸實施。信友們按照自已的正確良心。使天主的法律深刻在此世的生活中。普通信友應由司鐸及主教求取光明和神力,但不應認為司鐸常如此多才多智,至能對各種難題,尤其比較重大的難題,馬上做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並且亦不應認為他們負有這種使命。反之,信友應在基督信徒智慧的光照下,敬謹依從教會的訓導(一七),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按照基督信徒對事物的看法,信友在某些場合中,多次做出某種決議。但另一些其有同樣誠意的信友,對同一事件,可能抱有不同見解,這也是常見而並非不合法的事。雖然雙方的主張,很容易超出雙方意向被人誤認為是根據福音的,此時,信友必須記得,對以上的事例,不得把自己的意見視為教會權威,來排斥其他意見。信友卻應經常通過坦誠的交談,在此情形下,任何人應彼此親愛,尤其應為公共福利著想。 普通信友在整個教會生活中既負有積極任務,故他們不獨應以基督信徒精神薰陶世界,而且其特殊使命,便是在一切事上,尤其在社會生活,替基督作證。

  負責治理天主教會的主教們,應偕同其司鐸,如此宣講基督福音,致使信友所有此世的活動,皆沐浴在福音神光中。所有牧人不得忘懷他們每天的操心和行為(一八),代表教會的面目,而人們常依這面目。來對福音的德能及真理,從事判斷。他們應偕同修會人員及其信友,以實行及善言指出:教會在此世的存在及其所含有的恩寵,已經構成現世迫切需要的美德取之不竭的泉源。主教們應不斷研究,俾能有資格,在和此世所有各種思想的人們從事交談時,克盡厥職。他們尤應將本大公會議的勸諭,切記於心:「現代的人類日漸趨向民事、經濟與社會的統一。司鐸們也更應該在主教及教宗的領導下,群策群力,避免任何力量的分散,以期引導全人類達成天主家庭的統一」(一九)。

  雖然教會依靠聖神的德能,常是基督的忠實淨配,並在此世中,常是人類得救的記號,但教會決非不知,在許多世紀裡,所有成員(二○)即神職人員和普通信友中,曾有不忠實於天主之神者。連在現代,教會亦熟知,在負責宣講福音者的人性弱點及其所宣講的福音之間,存在著多遠的距離。不拘歷史對這些弱點作何評論,我們應當意識到這些弱點的存在,並全力克服,以免有礙於福音的傳播。同時,教會亦明白,在她和世界的交際上。由歷代經驗中,尚須不斷成熟之處,還很不少。為聖神所領導的教會:不斷「勸勉其子女們潔煉革新,好讓基督的記號更清哳地反映在教會的面部上」(二一)。

  44 猶如世界應當承認,教會是一個歷史的社會現實和歷史酵母,教會亦知道,人類歷史及其發展對教會所提供的種種。

  歷代的經驗、科學的進步、潛在於各式文化內的寶藏,都是人性所賴以更充份地表達自身,並替人們開拓邁向真理的新途徑。這一切亦有裨益於教會。自教會歷史肇建之初,教會使嘗試以各民族的觀念及語言,宜傳福音,並設法以各民族的哲學智慧,詮解福音。目的是在可能範圍內,就合眾人的理解力,並適應哲人們的需求。這種就合人們文化而宣講啟示真理的作法。應當繼續奉為傳揚福音的定律。這樣一來,便是鼓勵各國的才能,以本地方式表達基督福音,同時。又促進教會同各民族所有不同文化之間的生命交流(二二)。為增進上述交流,在演變迅速、思想紛歧的現代。教會尤其需要生活於世界內,熟諳各行業、各科門、並精通某內在意義的人們的幫助,無論他們有無信仰。整個天主子民,尤其所有牧人及神學家,應當依靠聖神的助佑,去傾聽、分析並詮解我們這時代的各種論調,而借助天主聖言的光明,加以評價,以期人們能更徹底地領略,更深入地了解,更適宜地陳述啟示真理。

  教會是一個有形可見的社團,因而她雖是自身統一於基督內的信號,卻可以並正在受惠於人類社會的進步。這並非說她由基督所接受的體制,原來缺乏某些因素,而是說社會的進步使她對這體制獲致更深刻的認識,更透闢的解釋,並更適宜地使這體制迎合我們這時代的情形。教會欣然體會到自己這團體及其每位子女,由各階層的人們接受援助。因為凡在家庭、文化、經濟、社會,乃至國家及國際方面,促進人類團體生活者,依照天主的計劃,亦對教會的團體生活,提供不少貢獻,因為教會與外在事物也有關係。教會甚至承認,連人們已往和現在對她所有的敵視與迫害,亦能對她多所裨益(二三)。

 45 教會一面幫助世界,一面由世界接受幫助。教會的唯一宗旨是讓天主之國臨格於大地,並使整個人類得救。凡天主子民,在這世界的旅途上,所能提供於人類大家庭的好處,皆出源於一點,就是教會是「拯救普世的聖事」(二四),揭示著並執行著天主愛人的奧蹟。

  萬有藉以受造的天主聖言,曾經降世成人,成為一個完人,為救贖人類,並為將萬物總匯於自身內。基督是人類歷史的終向、歷史及文明所有的願望,皆集中在祂身上,祂是人類的中心、人心的喜樂及其願望的滿全(二五)。聖父由死者中使祂復活並顯揚祂,祂坐於聖父之右,並由聖父指定為審判生死者的法官。我們因基督之神而重生並集合在一起,朝向人類歷史的圓滿而邁進。這與基督聖愛的計劃,完全吻合:「使天上和地上的一切總歸於某督」(弗:一,10)。

  主基督說:「看!我快要來;我的報酬亦同我一道來;我要按每人的行為,還報每人。我是「阿爾法」和「敖默加」,最初的和最末的,原始與終點」(默:二二,12-13)。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