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致在中國的教會
|
若望保祿二世致瑪切拉達城主教書(1982.9.10) |
正文
親愛的瑪撒拉達城主教TARCISIO CARBONI:
今天是利瑪竇來華傳教的四百週年,也是福音傳播史上和國際文化溝通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紀念日。一五五二年十月六日,利瑪竇神父生於瑪切拉達城,剛好是偉大的東亞宗徒聖方濟各.
沙勿略逝世前兩個月。當時,聖方濟各.沙勿略對著這個偉大的國家,望門興歎,就於十二月三日死於中國的邊土上。
由於利瑪竇神父生於這裡,這個城市因而聲名鵲起,加上它在多方面的權威性表現,更使它贏得普世的讚譽。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市民,它要隆重地在宗教方面和文化方面表揚他。而我也非常高興,能參與這個富有紀念意義的盛典;我本人不但衷心支持,且特別向你、瑪切拉達教區的傑出牧者,以及向你所照顧的教友致意。
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十日也是同樣性質的百週年日子,即紀念第一批傳教士於一五六四年抵達澳門的日期。當日,我的可敬的前任教宗保祿六世,曾致函COSRA
NUNES樞機主教、該項慶典的教宗代表;信中,他不但敘述了這件慶典的歷史情況,還聲稱該項慶祝「非常重要;由於那些先驅者不斷的努力,才能有豐富的收穫和顯赫的成就,也由於他們的拓荒,福音之光才開始在中國遼闊的土地及臨近的地區上照耀。」
在上述的函件,教宗保祿六世稱澳門是中國大陸「傳播福音的一條最合適通道」,而利瑪竇就是於一五八二年八月七日抵達澳門。憑著生活的聖潔、文化修養的豐碩、傳統方法的創見,利氏贏得繼後來華的同道的讚賞,被稱為傑出的傳教士、偉大的科學家。經過多次不同的嘗試,利氏與同會兄弟羅明堅神父終於獲准進入中國,成為最先正式踏足中國大陸的外國傳教士,且定居中國南方廣東省肇慶城。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日那天,他為耶穌會士在中國的豐碩成就,取得了開端。
所以,對瑪切拉達城所安排的慶祝,我不能不表示深深的高興。也由於我如此心愛及關注中國,因此,中國教會常成了我任內特別焦慮的對象。我深切期望,這位天主僕人的形象,常能廣被認識,而他五十七年生命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尤其是在中國那塊廣闊土地二十八年時光所作的貢獻,深被讚賞。無疑,利瑪竇的文學作品很出色,卻少為人知;可是,現在仍不乏中西專家學者,對其重要著作,窮追探究。利氏遺下的大量作品,不論是中文的、葡萄牙文的,均具有獨特價值,且有待廣泛而深入的研究。
利瑪竇的作品,實有資格與文藝復興時代一流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作品比較。他的作品種類廣泛,包括:由有關宗教問題的論文,而至哲學文章;由有關中國歷史和文學的著作,而至數學、物理、地理、宇宙學等科學知識;由有關基督宗教倫理觀,而至孔子倫理規範研究;由他寫給長上的私人信件,而至寫給親戚朋友的一般書信。最近的研究又顯示,他還有繪畫的藝術才華,堪稱多才多藝。
如所周知,利神父的傑出活動,其目的就是要把令人嚮往的中國介紹給西方,同時亦將西方介紹給中國,促進文化交流,增加相互的了解。經過自己一番努力之後,利瑪竇神父實是一位宗徒,他期望中國人受天主的感召,能夠接受基督的訊息;也希望西方人士能尊重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
由於利瑪竇通曉中國語文,所以他能夠正確表達不同文化的內容,並且其文章風格,透過當地人民的協助,很受當時中國讀者、甚至今天的中國讀者欣賞。事實上,利神父的成就是基於兩種力量的推動,一是他本人仰慕中國文化;二是他希望贏得中國上層有影響力的社會人士的尊重,比如;官員、僧侶、皇帝等,以便自己成為一個福音的謙卑使徒和熱心傳播者,把福音傳給他們。
利瑪竇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尊重態度,使他在多方面的工作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現。我想引用一九八一年二月十八日,我在馬尼拉向亞洲的中國天主教團體所發表過的一段說話:「貴國的確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不僅地大人眾,而且歷史悠久、文化深厚、道德崇高,這是人民數千年來耕耘的結果。耶穌會士利瑪竇神父從一開始就認識和欽佩中國文化,他可說是大眾的榜樣。」
東西文化即如此差距,利神父早已知道該如何使兩者「溝通」,而他作為中介橋樑的精神和方法,亦已為梵二我確認,因為梵二聲明,我們「應該努力熟悉地方的風俗及宗教傳統,應該以欣然起敬的態度,去發掘蘊藏在這些事物中的聖道的種子。」(教會傳教工作法令第11號)
他「與中國交談」,雖經歷了重重困難,仍能在很多共通點上取得發展;從他對周圍人士的特別吸引力、獲得朝廷的讚賞、以至他死後所得的殊榮,都証明他的成就。今天,利瑪竇依然活在中國人民的心坎裡;幾年前,你們的大學便舉行過紀念利神父的慶典。因此,利神父是教會和中國共同擁有的遺產,可視為一個鞏固的標記,為日後作有建設性的交談鋪路,正如我在馬尼拉曾說過:「這是我們要面對的前景。」
然而,利神父的洞見,有時亦會遭到後人的誤解。因此,我們必須用福音的比喻去指出,他的洞見是一粒種子,固然埋在地裡死了,卻是為了發展成為結實纍纍的壯樹。
我深切希望,這個慶典會為教會的傳教工作,亦同時為親愛的全體中國人民,帶來更多的益處。正如上述,聖座「常以特殊的體諒及愛心」對待中國人民,因為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歷史悠久,擁有優美的傳統文化,深邃的人性觀,豐厚的精神價值觀。
基於這些看法,我懇求上主賞賜豐厚恩寵,使今年的慶祝,在靈性及文化的獲益上,取得如期的成果。我本人亦衷誠地給你們各位、這次慶典的籌辦人士,以及瑪切拉達城的神職人員和教友,頒賜宗座遐福。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發自岡道夫夏宮,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三日,登教宗位第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