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來信 資料庫
 |
梵蒂岡電台 發射台報訊天使銅像 |
1
開闢"聽眾來信"節目欄 還有三個星期,便是耶穌復活節了。在復活節後第一星期內我們將慶祝本台首次播送華語節目的五十週年,但是慶祝的籌備至今尚未進行,想起來不禁令人著急和煩惱。因為今年恰好是二千大喜年,日常工作繁忙,預定的幾項計劃未能如期完成。最近有人向我們提議,多與聽眾溝通,多談一些他們所關心的事,以為最好的辦法是開闢一個"聽眾來信"的節目欄。雖然這並不在我們原定計劃之列,卻是我們耿耿於懷的事,所以我們便接受了。
一般而論,我們梵諦岡電台的華語節目部很少接到聽眾來信,所以我們原來認為並沒有設立"聽眾來信"節目欄的必要。不久前,就是因為想準備慶祝本節目部成立的五十週年,我曾清理一下我們的文書檔案,竟然發現其中幾大包的聽眾來信。當然,這是長久積累的結果。隨手拿來讀幾封,很感動,也很懊悔。由於種種顧忌,我們向來不給聽眾寫回信,無意之中我們太辜負了他們寄予我們的厚望。我們請求他們原諒。
現在我們既然決定設立"聽眾來信"節目欄,不妨先對我們收到的來信籠統地作個交代。我們是從七十年代末開始陸續接到聽眾來信。最初寫信給我們的多數是青年學生和工人,他們不是教徒,文化水準並不高,他們對自己國家的成就覺得自豪,同時也希望知道別的國家的情形,知道別的國家的人民對他們的意見。
八十年代初我們開始接到主內兄弟姐妹們的信。多數是感謝我們的服務,偶然也有對我們提出嚴厲的批評的。從此以後,在我們收到的信中越來越多是信友們寄來的。有的要我們代他們向教宗問好,要教宗的照相,有的向我們要聖書,有的問我們有關教會的規矩。到最近兩三年來才有人談到他們的宗教生活和他們對中國同梵諦岡關係的關心。
一般地說,我們所收到的來信並沒有告訴我們國內教會的情形,從這些信中我們所可知道的只是在中國各地都有人在收聽我們的廣播,他們大多信仰基督,希望能在他們所生活的非常環境中度正常的信仰生活。
在我們的"聽眾來信"節目欄裡,我們將涉及個別情況。這將是一種嘗試,希望為我們的聽眾有些好處。
2 教外者的來信 最初寫信給我們的聽眾,多數不是基督信徒。一九七九年三月,我們收到一封來自吉林省的信。信中稱我們為羅馬電台中文部,把我們認為意大利人,說我們在促進中意兩國人民的友誼做了很大的貢獻,訊問我們當時的現代化水平,並願意我們寄給他一本意大利風光集。因為這是我們最初收到的極少數來信之一,當時曾十分引起我們注意和興趣。現在我們將它抄錄下來,當作紀念。
尊敬的羅馬電台中文部的工作人員: 祝你們工作愉快!我是中國的聽眾,每天都收聽您的節目。對您的節目我是從不間斷的,就像自己的工作一樣對待。
親愛的意大利朋友們:請允許我這樣稱呼。幾年來,我們黨分碎了"四人邦",使我今天能給您去這樣的信。這使我很幸運。 我高興地告訴您,中國在黨的領導下正進行新的長征,去實現四個現代化。這是中國人民盼望已久的願望,也是世界人民的願望。我們正在滿懷豪情地去實現祖國的現代化。我們同西方國家的外交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中意兩國人民具有傳統的友誼,這友誼得到了新的發展。您們電台為促進兩國人民的友誼做了很大的貢獻。我很想用您的電台抒發對您友誼的情感。
請您回答幾個問題:意大利首都羅馬目前的現代化水平如何? 5千532萬人口中平均幾個人有一輛小汽車呢? 我很想看看意大利的風光,想和您要一本意大利風光集,想看看遠離中國的意大利的風光景色。懇求您滿足我的要求。 |
這位聽眾寫的字很端正。記得我們當時曾回信給他,但是不記得是否滿足了他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