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不是聽眾來信 notizie e aggiornamenti   資料庫 

梵蒂岡電台
發射台報訊天使銅像

258 情況與東歐不同


在上星期的《不是聽眾來信》節目里,我們介紹了一篇記者賈尼、瓦倫特訪問韓德立神父的記錄。訪問是在特里烏焦的聖心別墅召開的第七屆“歐洲天主教中國研討會”的機會上進行的。記錄登載在九月份的《三十天》月刊上。在同一份的月刊上,還有一段專門報導第七屆“歐洲天主教中國研討會”的話,也是記者賈尼、瓦倫特寫的。他說,有140人參與那次會議,其中40個中國人,包括香港的助理主教湯漢和梵蒂岡傳信部的公務員金神父在內。據他的報導,在會議上最為大家所欣賞的是兩位年輕中國神父的演講。一位是張士江神父,河北信德社的社長。他指出目前在中國同時存在兩種不同的教區劃分,這給中國國內教會造成了極大混亂。聖座至今仍堅持比約十二世在1946年規定的教區劃分,而今日,實際上,中國國內的教區已經是依照國家行政區的分界而劃分的了。另一位是西安教區社會服務中心的主任陳瑞雪神父。他報告了中國天主教的修會和教友團體,在海外天主教慈善機構的資助下,在陝西省境內所展開的種種社會服務工作。

《三十天》是義大利語的月刊。法語的《中聯通訊》雙月刊上也有關於評述會議的報導。該雙月刊的主筆是巴黎外方傳教會沙百里神父。他是那次會議的與會人士之一。他在他的報導中說:

我們先聆聽中國人自己講話,他們的見證很令我們感動。

《中聯通訊》登載了幾篇中國人自己的講話,張士江和陳瑞雪兩位神父的講話也在內。在其中別的幾篇講話中,我選讀了高夏芳修女講的《修會生活在中國穿上的新衣服》。梵蒂岡華語節目的聽眾們大多聽到過高夏芳修女。沙百里神父這樣為她介紹說:

她是撒拉爵會傳教士,在羅馬、香港和中國各修道院教授聖經學。她的新約聖經課講義在瀋陽出版。

高修女講述她在中國國內所認識的修女們說:

大多數的修女屬於新的修會。她們的修會是本地主教創立的,與過去沒有關係。因此,缺乏一些修會生活的傳統,明確的神恩,特定的傳教任務 和肯定了的靈修精神。但是卻是非常活躍,很有影響。

高修女以為,

今日中國的修會生活須要有普世教會的聖德遺產來補充、滋養。應驗植根于傳統,然後再憑它的本色從新開頭,為未來創造新的傳統,新的靈修經驗。

高修女肯定在今日中國教會中修女們的重要貢獻。

今日中國的修會生活須要有普世教會的聖德遺產來補充、滋養。應驗植根于傳統,然後再憑它的本色從新開頭,為未來創造新的傳統,新的靈修經驗。今日中國的修會生活須要有普世教會的聖德遺產來補充、滋養。應驗植根于傳統,然後再憑它的本色從新開頭,為未來創造新的傳統,新的靈修經驗。

在中國文化中女性在公共生活上權威不像男性那樣被人看得認真。因此修女不像神職人員那樣會惹宗教事務公務員的注意。這樣她們能比神父們更直接聯絡平信徒。她們能在,社會服務上,為基督宗教優點作見證:彼此相愛,幫助有須要的人。

修女並不隱瞞今日中國修女的弊端。她說:


今日在西方男女中間盛行著一心追求職業上成就的活動主義。這樣的病菌也傳染到了在中國的教會和修會團體里。許多修女承認她們對默想和祈禱覺得厭倦。因此她們不把她們的工作看作一種天主派給她們的使命,而把它看作是一種謀生的活計。外面的活動是應該有內心的靈修生活來調節的。

高修女又說:


在中國修女們生活上的另一個問題是領導。她們大多不瞭解修會生活中的權威和服從。她們的長上往往不具備在人性和靈修方面的適當條件。在中國教會和修會團體中年輕一代的長上們應當記住:教會和修會中的職權與權力、特權和榮譽無關,與它有關的是十字架的奧跡。


《三十天》月刊和《中聯通訊》雙月刊都沒有提起一位越南籍的段安神父。他是耶穌會東南亞參贊區的參贊員。以前曾是耶穌會越南地區的區會長。曾經歷過當地教會遭遇的嚴厲考驗,並度過長期的勞役生活。他參加了在特里烏焦的聖心別墅召開的第七屆“歐洲天主教中國研討會”,大概沒有被邀在會議上講話,但是我知道,他曾發言,表示過他的意見。他的發言可能並未引起許多傳教士的興趣。但是在場有幾位中國神父曾向他表示贊同。

由於他在羅馬耶穌會總院里擔任的重要角色,段安神父與梵蒂岡有些接觸,多少理會那里的光景。在那里談到中國和越南教會的問題,人們往往會聯想到以前東歐地區的教會情形。段安神父認為這是不妥當的。在特里烏焦討論的是中國教會問題。段安神父便在那里的會議上解釋中國的情況與以前的東歐不同。東歐以前的共產政權是蘇聯入侵的結果,而中國共產黨革命的動機是在中國本土,有相當程度的反殖民主義、愛國情緒的成分。他認為,在討論今日中國教會的問題時,大家應當認清這一點,才是。我十分贊成段安神父的觀點。所以特地把它提出來,用來結束這次的《不是聽眾來信》節目。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