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卷叁 基督信徒的生活
2. 人的尊严

  《天主教教理》第叁卷的标题是「在基督内的生活」,其内容包括两大点∶第一点讲〈人的召教〉;第二点讲〈天主十诫〉。这是先讲人的本质,然後再讲做人的道理,这也是先总论道德或人伦的基础,然後再分别讨论各项伦理法则。

如果我们把「十诫」比作我国传统上所说的「五常」或「人 伦」,我们或许可把「人的召叫」比作我国传统哲学上的「人性论」。这当然很牵强,但是不妨用来对「人的召叫」一词,作个注解。

我国传统哲学上的「人性论」开始于「性善」、「性恶」的争辩。这场争辩的主要角色是荀子和孟子。荀子主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他把「性」和「伪」对立起来,他所说的「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原始 素的东西。 「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就是这种东西的自然流露。如果不及时加以约束和节制,早晚会造成祸害。他所说的「伪」,是人为的意思。这是人的社会品质。它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由於後天环境影响,经过长期教化和学习而形成的。所以,荀子提倡「化性起伪」,要求人通过学习,来改造自己的本性。孟子,我们知道,是主张性善的,他也说过,「食色、性也」。但是,他认为这是人与其他动物所共有的属性,不是人的本色。据他的解释,人之所以为人,在於有 一种「不虑而得,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这是一种为善的萌芽,孟子称它为善端,把它分作四类,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它们是超功利的人的本能,所以,孟子提倡「尽心」、「知性」、「知天」。他说,「充分扩张善良的本心,这就是懂得了人的本性。懂得了人的本性,就懂得天命了。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短命也好,长寿也好,我都不叁心两意,只是培养身心,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孟子的人性论,源於孔子和子思的思想,孔子曾说,他「五十知天命」。又说,「君子有叁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又说,「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又是《中庸》的作者。《中庸》开宗明义便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人性是天所赋予的,循性而行, 就是做人的道理。所谓教育,无非是教人做人,学做人的道理。後来,汉朝的大儒董仲舒,解释人为万物之灵,说∶「人受命於天,所以超越群生。」宋明的理学也曾围绕着《论语》中孔子不多谈的「命」大做其文章。

总之,在我国传统哲学的人性论里,「命」是一个关键的字眼。「命」是什麽?在中国哲学家中已经有争论,受犹太和基督宗教文化熏陶的西洋人当然更难以领悟。但是,正如西洋人难以领悟中国哲学中的「命」,我们中国人也不容易懂得天主教教理上的「人的召叫」的意义。「人的召叫」一词, 在我们听来,总是觉得生硬、不自然。我还记得,当我们首次播出「基督信徒的生活」这一系列节目时,我们没有用「人的召叫」这标题,我们用的是「人的天赋使命」。这可能是我们中国人潜意识的作祟。就是因为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 我们才觉得有必要,来藉着我国传统哲学人性论中的「命」,对天主教教理中的「人的召叫」一词,做一番澄清的功夫。

「命」与「人的召叫」的区别,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做学问的不同方法,另一方面是所依据的不同形而上学。中国人传统做学问方法的出发点是人,在中国传统的形而上学又没有清晰的有位格的「天」的观念, 因此也不谈神创造世界的奇迹。基督教会的传统恰好相反。基督教会的神学以天主为出发点,其所依据的形而上学有清晰的有位格的神的观念,和天主从虚无中创造了世界和人类的道理。

《天主教教理》是一部天主教的神学着作。它依据天主教的神学传统,采用了「人的召叫」一词来作本书第叁卷第一部分的标题。对它来说,人的使命是在响应天主对他的「召叫」,而天主召叫人去做的,无非是「在圣神内生活」。因此这标题的全文是∶「人的召叫∶在圣神内生活」。以「人的召叫∶在圣神内生活」为标题的第一部分,共有叁章。《天主教教理》这样说明叁者之间的关系∶

1699 在圣神内的生活实现人的召叫(第一章)。这生活是由天主的爱和人的连带关系构成的(第二章)。这是无条件赏赐的救恩(第 叁章)。

第一又分为八条。《天主教教理》也说明其中的彼此联络关系。

1700 人的位格的尊严的根底,在于人是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与模样而创造的(第一条),它的完成在于被召享受天上真福(第二条〕, 依人的本性,人必须出于自情自愿地达到这真福(第叁条)。人藉着自己的自由行为(第四章),或符合或违背天主所许诺和人的良心所指出的美善(第五 条)。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他自己建立起来,是在他自己的内心成长∶他的感性和精神生活都是培养这成长的资料(第六条)。人藉着天主圣宠的帮助,日进于德(第七条),避免罪恶,如不幸而犯罪,一如离家的荡子投向天父的仁慈而得到宽恕(第八条〕。循此途径,人乃达到圆满的爱德。

今天,我们介绍其中第一条。这一条的标题是「人是天主的肖像」,内容讲的是「人位格的尊严的根底在于人是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与模样而创造的」。

在我国有「天人合一」这麽一句话,它也有「人是天主的肖像」的意思。不过,在中国话里,「天」字的函义很广;而且,在中国哲学里,又有人怀疑天是神。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天简直认作天主,但是,我们很可以就「天人合一」这句话,来探究我们中国人传统上所讲的天人关系。这可以澄清我们的观念,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天主教神学上所说的天主肖像。

关於「天人合一」,在中国哲学上,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 种认为人与天相似,另一种则认为人与天相通。孔子曾以上古时代的尧帝比拟天。他说∶「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周易》是五经之一,在汉代初年, 最为流行。它的根本思想是顺天应人。说什麽,天尊地卑,所以男性超越女性,什麽,天地既有高低,人类社会也该有贵贱的区别。但是,最认真地讲天人相似,而且讲得最可笑的,当推汉朝的董仲舒,他说∶「人本於天。」天是人的曾祖父,所以人相似天。人怎样相似天呢?他说∶人头圆,像天,人的头发像星辰,耳目像日月,鼻口呼吸像风雨。又说∶人的身体,头颈以上,精神所在,是尊贵的部分,头颈以下,长得丰厚,但是比较卑辱,好比土壤,人的脚步是方的,这是仿佛地皮的形状。

子思和孟子是最早用「相通」来解释「天人合一」的哲学家。 他们用来讲解天人相通的一个字眼,是後来宋明理学家所十分推崇的「诚」字。 诚,是真实无妄的意思。子思把它视为天的本性,说∶它既是宇宙的根本,又是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所以照他说来,人修德行到了最高的境地,就是达到了至诚的地步,他便与天地契合,参与造化的工程了。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这也表示他赞同「天人相通」的说法。

天主教的教理,怎样解释「人是天主的肖像」这句话呢? 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里,从两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第一,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创造了人类,第二,天主圣子降生成人,以他的流血牺牲拯救人类,恢复了被败坏了的人性中的天主的肖像。

牧职宪章解释天主依照自己的肖像,创造人类,说∶「圣经告诉我们,人,是依照天主肖像而受造的,人能认识,并热爱其造物主,天主规定,人是大地及万物的主人,目的是使人统治并使用万物,而光荣天主。」

牧职宪章又解释耶稣给人类恢复被败坏了的天主肖像, 说∶他是无形天主的肖像,他将因原罪损坏的天主肖像,给人类恢复起来了。他曾取了人性,故我们所有人性也被提升至崇高地位。

除此以外,牧职宪章更谈到人的理智、良心,及自由意志。 《天主教教理》综合大公会议的训导,作出了以下几条简明的结论,我们把它们译为华语,以便听众信友们的记忆。

1710 基督给人类展示了人之所以为人,和人的崇高使命。

1711 人有灵魂,有理智和意志,他在受孕之初,便被指定要享受永远的真福。人要在探索并追求真理和美善中,达到他的成全。

1172 人的自由意志是「人是天主肖像」的杰出标志。

1173 人有本分随从铭刻在他的心中,指引他避恶行善的伦理法则。

1174 人的本性被原罪损坏了,所以,人在运用自由意志时,会有错误,并趋向为恶。

1175 谁信基督,便在圣神内获得新的生命,能在天主圣神的指导和扶佑下,发展成长,终於达到光荣的天乡。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