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天主教历史浅谈

天主教历史浅谈【上叁十二】

32.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人入侵基督信仰的世界

   欧洲北部日耳曼蛮族于第五世纪初叶开始大举南下,入侵西罗马帝国後,在一百多年间,地中海沿岸各地纷纷落入蛮族手中。公元四七六年,西罗马帝国最後一位皇帝罗莫洛.奥古斯托洛(Romolo Augustolo)被手下蛮族 兵将领奥多亚克(Odoacre)罢黜,西罗马帝国从此寿终正寝。取帝国而代之的是各蛮族在西欧、南欧和北非所建立的小王国。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殒落,天主教会也遇到空前的大冲击,有人为此哀痛欲绝,如隐居在巴勒斯坦的圣热罗尼莫,也有人因此得到启示,发奋写作,为天地立命,如北非的圣奥斯定,又有人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观点展望新局,如投奔圣奥斯定的葡萄牙神父奥罗西奥。但事实上,在那看来似乎万劫不复的昏暗时代中,教会却奇妙地生存下来。哪知一百五十年後,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兴起,开始横扫地中海沿岸各地,他们对教会所带来的冲击远比北蛮更激烈。

第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文明和宗教的交叉路口,根据传统的说法,这个地方原来就居住着信仰一神教的民族,他们的信仰远比犹太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还早。按照可兰经的说法,这些民族就是旧约圣经所记载的亚巴朗和他的子孙们(hanifs)。後来,渐渐地有犹太教和天主教团体迁移到阿拉伯半岛的红海沿岸,甚至到了半岛南端的也门。不过,那里大部分的居民还是信仰多神的游牧民族,他们之间并不和睦,彼此交相攻伐,岁无宁日。传闻半岛邻近红海的麦加城的'卡巴'(Kaaba)清真寺珍存着一块加比厄尔(Gabriele)总领天使带来的黑石头,因此吸引无数的阿拉伯人前往朝圣,赶市集。

在这些不同信仰的交互影响下,穆罕默德(Muhammad)于公元六一零年宣称他得到来自天上的讯息的启示,指出天主审判世界人类的日子即将来到,人人都应该悔改皈依。穆罕默德所得到的天上讯息就是'可兰经',这个经典要求信徒绝对服从唯一的天主。这种绝对服从的行为,阿拉伯语就叫作'伊斯兰'(Islam)。因此,信奉可兰经的人士便称为伊斯兰教徒。

穆罕默德宣称自己是自亚巴朗以降,许多众先知中最後的一位,耶稣也是众先知中的一个。穆罕默德自认为他在阿拉伯世界中负有重建一神教、并使阿拉伯人在世界中与其他民族平坐平起的重任。为使阿拉伯人与其他民族平等,遵奉可兰经是唯一的途径。奇怪的是穆罕默德同族的人并没有信他那一套,不得已,只好在公元六二二年逃离麦加,避居麦地那(Medina)。'避居'这个行为阿拉伯语叫作'伊吉拉'(higira)。因此,伊斯兰教徒把穆罕默德移居麦地那的这个行为当作他们纪元的年号。

穆罕默德原来想把同样信奉唯一真神的犹太教徒和基督信徒联合在他的可兰经旗帜之下,但没能如愿以偿,于是反目与犹太教徒和基督信徒为敌,同时宣告他的新宗教'伊斯兰教'的诞生。伊斯兰教既诞生,穆罕默德便开始以武力征服阿拉伯半岛其他部落,铲除麦地那所有的犹太教徒,自立为教主,建立一个以可兰经为法律的政教一 的国度。公元六叁零年,穆罕默德攻下麦加,两年後死在麦地那。

当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岛崛起的时候,西北边的罗马帝国和东边的波斯帝国都已经式微,于是阿拉伯人乘机东征西讨,以闪电战术占领了许多地方。他们乐意为扩展唯一真神的国而效命疆场,马革裹 也在所不惜。这便是伊斯兰教保守派人士通称的'圣战'(djihad)。

阿拉伯半岛西边的埃及和北边的叙利亚本来都是信仰基督的罗马帝国的天下,可是当阿拉伯伊斯兰教徒大军杀到的时候,那些地方的居民却没有甚麽反应,甚至还以为阿拉伯人是他们的解放者,因为埃及和叙利亚的基督信徒在教义和种族上,一向与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和教会当局处在冲突的状况之中。他们这种态度给阿拉伯征服者的军事行动许多方便。

公元六叁八年,耶路撒冷、叙利亚、巴勒斯坦相继陷落,六四二年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也沦陷,六五一年阿拉伯人灭波斯王朝。北非的居民对抗阿拉伯人的入侵必较顽强,但也在第七世下半叶接二连叁失守。公元六七零年,阿拉伯人在突尼斯建立凯鲁万城,公元六九八年迦太基城弃守。到此,北非完全成为阿拉伯人的天下。公元七一一年,阿拉伯人和北非的柏柏人(Berberi)联合,跨海向欧洲的伊比利安半岛进发,占领了西班牙,直捣法兰克王国的心脏普瓦捷(Poitiers)城。

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徒进犯欧洲,显然犯了基督信徒的大忌,信仰基督的欧洲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从此便揭开一连串无止无休的战争序幕。这场基督信徒和阿拉伯伊斯兰教徒之间的神圣战争延绵了七百六十年,直到公元一四九二年伊斯兰教徒被逐出西班牙,退回北非为止才结束。

当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徒占领耶路撒冷等圣地四百年後,欧洲的基督信徒再也无法忍受耶稣基督诞生和生活过的地方继续处在异教徒的统治之下,也不愿意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交通被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所垄断,于是在第十一世纪末年(一零九五年)在乌尔巴诺二世教宗的推动下,发起征讨伊斯兰教徒,以收复圣地的军事行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十字军东征。

当然,阿拉伯人与西方文明接触的时候,也惊讶于西方古典的希腊文化,他们多方吸收消化,甚至予以发扬和传播。因此,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便成了基督信仰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今天我们在西班牙东南部和意大利南方的西西里岛仍然可以看到许多辉煌的、充满东方色彩韵味、细腻别致的亭台楼阁建 ,就是伊斯兰和基督信仰文化交相辉映的产物。

话说回来,当阿拉伯人占领东罗马帝国东边地区和北非以後,伊斯兰教徒虽然在某些地方也对那里的古老天主教团体采取某种程度的宽容与包含,到底在伊斯兰政教的统治下,这些教会团体绝大部分还是慢慢地消失,不过其中有些直到今天还能继续生存下来,最着名的无非是埃及说'科普特'语的古老基督信徒团体和黎巴嫩的'马龙尼'基督信徒团体。这些教会团体一直固守着他们的古老传统如隐修生活,也维护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如礼仪所使用的语言。至於北非地区教会团体的处境,一向没有好转过,当阿拉伯人占领那片广大地区的时候,那里还有大约四十位主教,四百年後只剩下五位,再过九百年,一九七九年时,只剩下两位。十二世纪初的时候,北非几乎再也看不到基督信徒,于是,教会的重心已不再是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区域,而是向北移了。

正当西罗马帝国殒落、阿拉伯伊斯兰教徒在地中海四周来去自如、天主教会的重心逐渐北移之际,欧洲东北方的斯拉夫人则开始西移和南下,他们在多瑙河两岸定居,也南下抵达亚德里亚海的巴尔干半岛沿岸。斯拉夫人的出现无形中成了东方和拉丁语系的西方之间的一道城墙,于是信仰基督的世界从此又有了新的地理形势。

西罗马帝国灭亡後,东罗马帝国也没有好日子过,它的南部已在七世纪中叶被阿拉伯伊斯兰教徒所占领,巴勒斯坦、埃及和叙利亚等地都沦陷了,帝国北边和东部又受到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的威胁,所剩下的可以说只是一个讲希腊语的亚洲国家而已。这样一个国家顶多只能够称为'拜占庭帝国'。它之所以称为拜占庭,因为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公元叁叁零年建为都城之前,是个名叫拜占庭的小城,如今,东罗马帝国已经威风不存,风华不再,称它为拜占庭帝国或许更恰当。

东罗马帝国虽然四面受到威胁,西边有蛮族,北边有斯拉夫民族,东边有保加利亚人,南边有阿拉伯人,国势大大削弱,可是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区在东方基督信仰世界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因为帝国势力的锐减而水降船低,反而如旭日东升地凸显它的重要性,因为耶路撒冷、安提约基雅和亚历山大这叁个在宗教上与君士坦丁堡地位相当的宗主教区已经沦陷在阿拉伯世界中,完全被孤立起来,所以幸存的君士坦丁堡唯我独尊,俨然成了东方教会的中心,与西方的罗马抗衡。

西方的罗马在日耳曼北蛮消灭西罗马帝国之後,在政治上已经失掉它的重要性,但是在宗教上,它仍然是天主教会的中心。蛮族占领西罗马帝国後,建立了许多小王国,这些小王国的主人并没有能力治理希腊和罗马文化留下来的文明国家,所以在他们称王之後,整个西方原有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都慢慢地瓦解,城市生活和商业逐渐衰退,只有那些农村大领地还保存着一些乡村的活动而已,社会生活渐渐地野蛮起来,文化和艺术走向没落,原来的基督信仰生活又参入许多杂乱的迷信。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整个西方文明表面看来正在瓦解崩溃的现象,却是一次古老文化和蛮族各种新生活习俗交融互动的机会。在这种交融互动的作用中,基督信仰以它潜移默化的功能慢慢地助长一个新文明的诞生。这个文明以希腊和拉丁文化遗产为基础,再加上日耳曼民族新血轮的生命力,正朝向一个无法预测和无可限量的未来前进。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