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末年法国大革命危机过後,德国的大学很快地便恢复先前的学术活动,天主教和誓反教之间的思想对比很有助於宗教学术的发展,当时的塞勒(SAILER,
1751-1832),格雷斯(JOSEF GORRES, 1776-1848),莫勒(JOHANN-ADAM MOHLER, 1796-1838),多林格(IGNAZ
VON DOLLINGER, 1799-1890)等人都是教会杰出的思想家,作家和历史学家,他们的努力对欧洲天主教会和社会有相当的影响。他们的讲学和着作多少建立了宗教学的基础。
在英国,天主教面对的现代科学思潮的冲击似乎没有法国和德国那麽强烈,所以教会的反应也相对地比较缓和,当时的纽曼枢机主教(JOHN HENRY
NEWMAN, 1801-1890)在一八四五年从圣公会牧师归依天主教那一天,出版了一本名叫"基督信仰教义发展评述"的书,书中说明天主教教义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过程。
在法国,由於大革命的汹涌,当时的教会把一切力量都集中在鼓励圣召,培养神职人员,确定本堂区的权责,以及政治局势的争论上,所以教友知识份子和神职人员大都把教会知识的研究工作束诸高阁。不过在教会知识文化普遍低潮中,却出了有一位非常杰出的人物,米涅神父(JACQUES-PAUL
MIGNE,1800-1875)。米涅神父倾力推动出版上千册的基督文化思想古典作品,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两百二十二巨册的拉丁教父着作和一百六十一册希腊教父着作。这些出版物形成了所谓的"神职百科书库"(BIBLIOTHEQUE
UNIBERVELLE DU CLERGE)。
然而,对法国天主教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教会获得在高等学校教授学业的自由。那个时候还有一位迪谢纳神父(LOUIS DUCHESNE, 1843-1922),他是个历史学家,他自一九O七年起,先後写了四本一套的古代教会史。迪谢纳神父治学的态度很严谨,他把一些属於传说的资料完全删去,比方说,曾有人以为法国天主教会是由宗徒们直接创立的,类似的说法都不出现在迪谢纳神父笔下。另有一位道明会士拉格朗热神父(LAGRANGE),他在一八九O年创立了耶路撒冷圣经学院(L'ECOLE
BIBLIQUE DE JERUSALEM)。最後,法国还有一位着名的哲学家莫里斯.布隆代尔(MAURICE BLONDEL, 1861-1949),他是国立大学的教授,他在一八九叁年出版的"行动"(L'
ACTION)这本着作中强调:若要使同时代的人接受教会的观念,就必须从普遍都能接受的"人"的定义着手。布隆代尔认为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意志,从这些无限的意志会产生许许多多新的行动,目的在设法满足意志的期待。然而,人的行动的结果始终无法完全满足意志所希望的目标。於是人发现他所理想的那个事实始终超越他的能力所及。换句话说,人的思想和意志远超过实证主义的经验世界,所以,经验世界无法满足人心的需求。可见,人的思想和意志告诉人:在实证经验界之外,还有别的非属於物质世界的事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