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 主日读经 【资料库】
 |
「主日弥撒读经」封面
作者:阿尔贝.范诺怡
耶稣会枢机主教
|
追思已亡(第第叁式弥撒)
(智 3:1-9;默 21: 1-5 , 6-7 ;玛 5:1-12 )
今天是追思已亡节,第叁式弥撒的读经非常吸引人。第一篇读经选自智慧书,讲述在对天主的信仰中死去的义人,他们对与天主合一的信心。第二篇读经选自默示录,向我们描述新的耶路撒冷,一个与天主完美合一的地方。福音则是真福八端,这让我们明白一切的完满会在死後达到。
智慧书讲述的是耶稣的时代前不久西伯莱人的信仰。
这个被选的民族曾经受过迫害,遗憾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迫害中背叛了信仰,并且与迫害者一起践踏自己的同胞。
智慧书反省这种状况,宣告说:“义人的灵魂在天主的手中”。指那些受迫害致死的义人。
经文说:“在愚人看来,他们算是死了;认为他们去世是受了惩罚”。实际上,在迫害中死去,在屈辱的状况下、在痛苦中死去,似乎真的是个惩罚,是个完全的失败:“他们离我们而去,彷拂是归於泯灭”。
但是作者以信仰的观点宣告:“其实,他们是处於安宁中。虽然在人看来他们是受了苦,其实却充满永生的希望“。
这个宣告对於永生的希望是如此强烈,而且还许诺会有复活。事实上,圣经中从来没有将肉体和灵魂完全分开。
作者还宣告义人的光荣说:“他们要审判万国,统制万民”。那是一个充满奥秘的光荣,实现在死後。
我们可以想像到这 谈的是殉道圣人,他们的死曾经对历史形成很大影响。事实上,他们与天主的合一给了他们实际的力量引导历史。
如此这第一篇读经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深刻的信仰。就死亡本身来说,它确实是黑暗可怕的,但是耶稣的死亡将这个黑暗的事件转化完满的光荣。因此,当我们想起我们的亡人,不应该只是忧伤,而是应该将希望寄托在永恒的幸福中。
要接受生活的挑战,同时满怀天主给与我们的希望。挑战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它对於我们灵性的成长也是必要的。我们要在希望中接受它。耶稣说:“哀痛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圣伯多路也邀请我们在分担基督的苦难时要满怀喜乐,因为这是通向完满宽慰的可靠之路(伯前 1 , 3-9 )。
我们也因该拥有对於正义的 渴,也就是对於完美的 渴,对於一种配得上天主的生活的 渴。与其拥有对於享受、对於权利和财富的 渴,我们应该拥有的是与天主完满合一、与天主神妙的爱的合一的 渴。只有拥有这种 渴的人才会获得饱饫。而其他种类的 渴是不可能获得饱饫的,因为它们不是来於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需要,所以,那些 渴从来不能使我们满足。
耶稣还说:“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我们应该活在与怜悯的天主合一内。
“心 洁净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并不是肉眼可以看见天主,而是心灵之眼才可以看见天主。为了看见天主,我们需要有一颗洁净的心,也就是没有被自私所蒙蔽,拥有一个值得基督徒圣召的追求。我们还需要有一颗真正慷慨的心,一颗不求名利、充满爱的心。那时我们就变得有能力看到天主。
我们祈求天主将我们的生活引向这种轨道。天主给我们关於我们亲爱的亡人永恒幸福的伟大希望。感谢天主,尤其感谢圣体圣事,我们知道仍然与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亲人们活在一起。
我们对亡人的幸福有了满怀的希望:因为天主是如此的美善和慷慨,我们不能怀疑天主对我们亲爱亡人的美善。这使我们的心充满喜乐。
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我们希望重新找到我们亲爱的人,就需要沿着耶稣在福音中指出的方向:忠信于天主,寻求正义和天主的爱。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重新找到我们亲爱的亡人,并与他们共同生活于永恒的幸福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