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26-03- 2003  新闻报导 资料库   新栏目周末避静 

教宗接见来自西班牙妇女

教宗与圣座
-圣座正式宣布教宗将于五月初五度访问西班牙
-圣座社会传播委员会委员举行大会并蒙教宗接见
-梵蒂冈举办随军司铎训练班,教宗强调人道权利的重要

世界24小时
-美英部队在巴格达南部攻打了萨达姆.侯赛因的共和国卫队
-在巴士拉附近发现俄罗斯制造的导弹,莫斯科和华盛顿展开舌战
-北约同意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建一条20公里的缓冲地带
-西方世界在伊拉克危机上的分裂对世界未来,危险尤其很大

******

教宗与圣座

圣座正式宣布教宗将于五月初五度访问西班牙
【梵蒂冈电台讯】 圣座新闻室主任纳瓦罗博士叁月二十五日宣布: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将于今年五月叁、四两日访问西班牙。此行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在首都马德里册封五位真福为圣人。这五位真福中,有两位是神父,其中一位是殉道真福佩德罗.波韦达.卡斯特罗维尔德神父,他是德肋莎团体的创立人;另一位是耶稣会士何塞.玛利亚.鲁维奥佩拉尔塔神父。其他叁位是修女,即耶稣圣心修女会和圣天使修女会创会人杰诺维瓦.托雷斯.莫拉莱斯修女;十字架姊妹会创会人安赫拉.克鲁斯修女;以及加尔默洛会的玛利亚.马拉维利亚斯修女。

这将是当今教宗第五度牧灵访问西班牙,过去四次分别在一九八二年致一九九叁年之间进行。

圣座社会传播委员会委员举行大会并蒙教宗接见
【梵蒂冈电台讯】 圣座社会传播委员会委员自叁月二十四日起在梵蒂冈举行为期五天的常年大会,与会委员们并在会议第二天就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接见。教宗对他们说:「真理和关怀是克服仇恨、解决冲突、消除暴力最有效的两个工具。不仅如此,它们也是重建和巩固彼此了解、信赖与同情这些使个人、民族与国家团结一致的关系,建立生命的文化、爱的文明与和平的世界的必要工具」。

教宗这席话虽然是向圣座社会传播委员会的委员们说的,但是他的对象是全世界从事媒体工作的人士。教宗的话对媒体从业人员实在是个极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对社会舆论产生有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教宗委托他们大力传播真理和关怀,他说这两个价值是社会传播工作的基本目标。

教宗接见与会委员的这一天正是教会纪念圣母领报的节日,趁这个机会,教宗又强调:「从事媒体工作的基督信徒有义务宣讲嘉庇厄尔天神向玛利亚宣报的、人类将在基督内获得救恩的喜讯」。教宗又引用若望二十叁世教宗"和平于地"通谕对'真理'的解释说:「真理不仅局限在事实和消息本身,也涉及人、社会、公益和与天主的关系的本性和前途」。

参加这次会议的包括来自美国洛杉矶的总主教罗杰.迈克尔.马奥尼枢机,他接受本台访问,谈世界的局势说:「就如教宗所说的,我们正在度着很艰困的时刻。每次有国家卷入战事,无非就是承认在寻求更人性、更理性的解决争端的途径上的失败。不幸的是战争对任何人都没有益处,而且总制造许多困境。我们与教宗同心祈祷,希望战争早日结束。我们也为伊拉克人民有个更好的前途祈祷,祝望能找到治愈中东许多分裂与创伤的途径」。

梵蒂冈举办随军司铎训练班,教宗强调人道权利的重要
【梵蒂冈电台讯】 四十一位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随军司铎,正在梵蒂冈参加短期的训练班。训练班是由圣座主教部和正义与和平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课程的主要内容在讲授人道的权利。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特别向学员司铎们颁发书面致词,他说:「即使在最剧烈的战斗中,也都可能、也因此应该尊重敌方军人的尊严、平民受害者的尊严、以及卷入武装冲突中任何人的不可抹灭的尊严」。

教宗进一步说:「每个人都必须清楚了解,早在联合国宪章之先,大部分人类的良知都已经唾弃战争作为国与国之间解决争端的途径,除非为了合法反对侵略者。只要想到武装战争带来的牺牲、毁灭破坏和痛苦,就悲从中来」。

教宗又向不同国籍的随军司铎说:「没有悔改皈依的心,就不会有和平!不经由爱,无法抵达和平!」。在世界再度陷入战争之际,教宗强调每个人都受命努力工作和祈祷,务使战争从地球上消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宗指出世界不同宗教协力寻求和平的重要性,就如多次在意大利亚细西圣方济各的家乡举行的各宗教为世界和平祈祷聚会一样。教宗表示:「和平固然也是政治协定和个人与民族之间的协议的成果,但是从信仰的眼光来看,它是天主的恩赐,必须用恒心的祈祷和补赎来求得」。

教宗最後嘱咐天主教随军司铎们说:「你们不要忽略给军人提供有关价值的适当教育,这些价值培养军人的人道权利意识,这样的意识不但是法律准则,也是道德准则。正当武器越是嚣张的时候,越迫切需要有一些规则让战争行为不至於变得过於没有人性」。

世界24小时

昨天,03月25 日,本台新闻处提供的"世界24小时"报导的消息是:

-美英部队在巴格达南部攻打了萨达姆.侯赛因的共和国卫队
-在巴士拉附近发现俄罗斯制造的导弹,莫斯科和华盛顿展开舌战
-北约同意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建一条20公里的缓冲地带
-西方世界在伊拉克危机上的分裂对世界未来,危险尤其很大

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梵蒂冈电台讯)在伊拉克的战争进入第六天的时候,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南部的纳西里亚城与伊拉克军队打了一场酣战,据路透社消息说,美军打开了一条通路,穿过幼发拉底河东岸,从那里向巴格达进军。伊拉克首都昨天25日早晨也遭到轰炸,据英军消息来源说,盟军在巴格达南部攻打了萨达姆.侯赛因的精英部队,共和国卫队的设施。英国首相布莱尔昨天表示,萨达姆特选的"梅迪纳"师"遭到沉重的空袭"。驻当地的一名法新社记者说,在纳西里亚北部通往巴格达的路上看到上百具伊拉克人尸体,无法说他们是军人还是平民。

另一方面,伊拉克政府坚称,在昨天的24个小时内击落了叁架直升机,8名美英士兵死亡。但盟军的消息来源证实在伊拉克南部只死了一名英国兵。伊拉克人在巴士拉进行顽强抵抗。在卡塔尔的英军指挥部昨天上午纠正了早些时候发言人的声明,说目前没有预计军队进入城市。在伊拉克南部,伊拉克军的发言人表示,周一夜间在法奥城发生了"首次"伊拉克人打击美英军人的"自杀式行动"。这项自杀式行动是一个伊拉克公民打击一辆装甲车。此外,随着盟军向巴格达挺进,对萨达姆.侯赛因可能使用生化武器的担忧也在上升。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前天24日表示了这个忧虑。

克里姆林宫推卸各种责任

(梵蒂冈电台讯)在外交方面,在巴士拉附近发现了俄罗斯制造的导弹和英国制造的炮弹之後,莫斯科和华盛顿间的舌战还没有平息。克里姆林宫推卸了各种责任,但白宫发言人前天24日声明,美国"有确实证据证实俄罗斯企业提供了伊拉克政权被禁止的协助和材料。"关於这个争执事件,义大利国防杂志的社长纳提维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

答:几个月前关於提供违反联合国禁运物资的讨论可能会冒出来。可惜,俄罗斯控制某些输出的能力不是很卓越,因此,这些提供物资的事发生了,现在看到了它发生的效果。

问:这些供应属於武器一般交易的 围,俄罗斯提供了这些武器并不特别是为武装萨达姆.侯赛因…
答:但是它做了。萨达姆不该以任何方式得到武备。

问: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有更加困难的危险吗?
答:老实说,我认为只是策略上的游戏,不该有严重後果,因为两方面都有共同的利益。现在更加关心的问题,比如要考虑的是,在伊拉克重建和利用它的资源方面,俄罗斯可能承担的角色。

(梵蒂冈电台讯)在波斯湾战争的北部前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接受"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建一条20公里的缓冲地带,由土耳其管理。北约秘书长罗宾逊解释说,缓冲地带只为人道理由使用。欧洲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说,遵守这项义务对安卡拉政府加入欧洲联盟将是个"火烙的考验"。

(梵蒂冈电台讯)如果说,召开阿拉伯联盟会议的阿拉伯国家外交部长们前天24日同意谴责对伊拉克的"侵略",对波斯湾战争可能给中东带来不稳定的忧虑在全球则有所增加。关於这场战事持续的时间及其影响,义大利前参议院主席斯科尼亚米利奥向本台说:

答:当然,最初的方案对战争的持续有重要性。越短,人命伤亡,物质损失越少越好。其次是以积极的方式而不是消极的途径走出这个悲惨事件的可能性。

布什和布莱尔称对伊拉克的战争要对抗恐怖主义

问:布什和布莱尔称对伊拉克的战争是对抗恐怖主义重要的一环。那麽,美国人在九一一事件後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对抗恐怖主义联盟会不会冒解体的风险?
答:在对抗恐怖主义联盟方面需要分叁个方面。一是道义上的,在这方面我难以想像反恐怖主义联盟会有变化。第二是政治上的,在这个层面有很深的分歧,在法国和美国之间就已经存在了。在军事方面,要看的是,如果不再有萨达姆.侯赛因,恐怖主义的根源会不会铲除。

问:欧洲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认为,在这场受到世界大部分公共舆论阻碍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看到在古老大陆反美的情绪在复兴…
答:我的见解是,这个风险实际存在,并且极为严重。如果我们要问,为什麽同一历史、文化、宗教、语言根源的民族有如此深的分裂,唯一的解释可能是,不在於西方两块地方的价值和文化因素,而是对在美国发生的九一一事件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没有人认为在珍珠港事件後美国人不该有所反应。美国人正是以这种情绪看待这个事件。他们视先是在阿富汗介入,然後在伊拉克是针对美国所蒙受的进攻的直接後果。欧洲人则把这件事分开来对待,这也是因为欧洲人没有遭受这个事件。我们也许轻描淡写地看待伊斯兰恐怖主义构成的危险,比起美国所理解的小得多。这一点促成了反美态度,在我看来是犯了很严重的错误,对世界的未来,危险尤其很大。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