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14-05- 2003  新闻报导 资料库   新栏目周末避静 

圣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主席马蒂诺总主教

教宗与圣座
-教宗哀悼刚果民主共和国布亚尼市圣堂内惨遭屠杀的神父和教友
-欧美主教代表团访问哥伦比亚,代表教宗关怀这个惨遭恐怖暴力折磨的国家
-圣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主席马蒂诺总主教访问非洲贝宁,发表重要演讲

世界24小时
-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发生凶案,25人死亡
-阿拉法特的角色引起新的争论
-伊朗总统哈塔米在黎巴嫩进行历史性访问
-新德里宣布派遣本国大使到伊斯兰堡
-菲律宾政府向伊斯兰莫洛解放阵线下达最後通牒
-平壤宣布放弃与汉城在1992年签署的朝鲜半岛成为无核区的协议
-乌干达教会推动政府和反叛分子进行和平谈判

******

教宗与圣座

教宗哀悼刚果民主共和国布亚尼市圣堂内惨遭屠杀的神父和教友
【梵蒂冈电台讯】 圣座国务卿索达诺枢机主教五月十叁日以教宗名义,致唁电给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布尼亚教区的主教,哀悼当地尼亚卡叁匝本堂区遭民兵屠杀的十二位平民和两位神父。这件惨案发生在本月十日和十一日之间的深夜,当时有一群可能是属於'伦杜'族人的武装份子突然冲进位於郊区的尼亚卡叁匝本堂区的圣堂,把当时在那里的两位神父和十二位平民全都杀害。

最近以来,布尼亚市一带发生严重的种族冲突,伦杜族和赫马族武装民兵彼此残杀,虽然有由六百七十五名来自乌拉圭的军人组成的联合国和平部队驻守在当地,仍然无法有效维持社会安宁。

教宗在唁电中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内部的战乱和许多无辜的受害者感到哀痛,他把亡者托付给天主无限的仁慈,也安慰他们的家属,保证为他们祈祷。

欧美主教代表团访问哥伦比亚,代表教宗关怀这个惨遭恐怖暴力折磨的国家
【梵蒂冈电台讯】 一支由欧洲和美国天主教主教组成的代表团,在圣座一心委员会主席保罗.科德斯总主教率领下,于五月十二日前往南美洲的哥伦比亚访问六天,代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和普世教会关怀这个二十多年来饱受内乱和恐怖暴力折磨的国家的人民。代表团中的欧洲主教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瑞士和奥地利。

访问期间,代表团将会晤哥伦比亚总统阿尔瓦罗.乌里韦.贝莱斯,政府其他有关重要部门,圣座驻哥伦比亚大使,联合国驻哥伦比亚的人权和难民机构代表,天主教非政府的组织,以及这个国家的主教们。这些会晤活动的交谈主题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有关建设爱的文明、以及国家和教会有责任消除不正义、贫穷和暴力的指示」。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为帮助拉丁美洲务农的原住民和混血族群改善生活而设立的'人类进步基金会'的会址就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自从这个基金会在一九九二年成立以来,已经支拨一千五百万美元协助拉丁美洲的原住民和混血族群的农人从事开发的工作,以改善生活条件。

马蒂诺总主教第一次访问非洲

圣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主席马蒂诺总主教访问非洲贝宁,发表重要演讲
【梵蒂冈电台讯】 圣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主席雷纳托.马蒂诺总主教五月十叁日在西非贝宁共和国首都科托努发表重要演讲,指出国家社会的'发展'不能建立在战争、歧视、怨恨、排斥和武力之上,而是需要和谐、关怀、团结、关心他人、正义、尊重人性尊严和权利。

这是马蒂诺总主教接任圣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主席这个要职以来,第一次访问非洲。他这次是应邀参与在科托努举行的一项研讨会,这个研讨会由德国'艾德诺'基金会和贝宁当地'正义与和平的缔造者协会'共同筹办的。研讨会的主题是'政治的稳定与发展:教会社会训导的贡献'。

马蒂诺总主教在演讲中指出导致非洲各地发生严重战乱的两个基本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对非洲蕴藏丰富的天然资源的贪婪,第二个是种族的彼此仇恨、歧视和排斥。关于第一个因素,圣座这位首长解释说:「某些利益集团垂涎这些天然财富,贿赂执政人士,利用战乱的扩大和持续来从事污秽的贸易。为消除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怀,更多的正义,更多的参与经营这些财富」。

第二个导致战乱的因素,马蒂诺总主教说是「以种族歧视和仇恨的形式彼此排斥。为能克服这个问题,需要进行价值教育,协助内心的悔改,以帮助人们知道接纳他人,知道彼此爱护,互相尊重」。

总之,非洲极度需要和平,这种需要必须转变为互相的关怀,这在全球化进程中非常重要,否则地球上将有大部分的地区和广大的居民被排拒在发展和进步之外,他们无法与工业国家竞争。

圣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主席也谈到非洲国家外债的问题,他强调:贫穷国家被免除的债务必须投资在本国的卫生保健、教育和社会服务等事业之上,贫穷的受惠国家对工业国家的慷慨大方应该抱以非常的责任意识。就如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说的:非洲不需要怜悯,但需要关怀和正义。

世界24小时

阿拉法特的角色引起新的争论

昨天,05月13 日,本台新闻处提供的"世界24小时"报导的消息是:

-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发生凶案,25人死亡
-阿拉法特的角色引起新的争论
-伊朗总统哈塔米在黎巴嫩进行历史性访问
-新德里宣布派遣本国大使到伊斯兰堡
-菲律宾政府向伊斯兰莫洛解放阵线下达最後通牒
-平壤宣布放弃与汉城在1992年签署的朝鲜半岛成为无核区的协议
-乌干达教会推动政府和反叛分子进行和平谈判

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梵蒂冈电台讯)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前天12日晚上发生的凶案中共有25人死亡,其中至少10个美国人,也有一些其他国家的公民。这场凶案是由4枚汽车炸弹爆炸引起的,使靠近美国利益的住宅区受损失。"在这恐怖行动中有基地组织的标记",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昨天13日上午抵达利雅德时作了上述表示。他在利雅德参加关於以色列-巴勒斯坦人和平方案的对话。本台特约记者马斯特洛利利从纽约作了以下的报导:
******
头叁起汽车炸弹爆炸案在外国人居多数的住宅区的建 物前一个接一个地发生,第四枚炸弹则选中了一个沙特和美国联营企业的所在地。沙特阿拉伯是本.拉登的故乡,他经常引证美国军队在他的国土的存在作为他所创立的基地恐怖组织制造凶案的一个理由。4月底,五角大楼宣布了把军队从沙特撤到卡塔尔的决定,因为萨达姆.侯赛因的垮台减少了在那个地区的战略需要。在伊拉克,以"细菌博士"着称的里哈布.拉希德.塔哈女士和前参谋部长易卜拉欣.艾哈迈德.萨塔尔.穆罕默德向美国人自首。塔哈女士在伊拉克生物武器计划中占了重要地位,因此以"细菌博士"得名。这个消息是在美国新的临时行政专员布雷默抵达巴格达的时候,宣布的。
******

阿拉法特的支持人士

(梵蒂冈电台讯)鲍威尔前往利雅德之前,同意给予约旦7亿美元的援助,为这个国家因伊拉克战争受到的损失作补偿。美国国务卿的使命继续进行,自治地区的紧张气氛高涨,对阿拉法特的角色起了新的争论,以色列指控他在拉姆安拉收容巴勒斯坦游击队组织。本台特约记者莫塔作了以下的报导:
******
鲍威尔周一在开罗和安曼举行了会谈,为重振和平进程凝聚力量和寻求支持。埃及致力於说服巴勒斯坦各政治派别停止武装反叛的努力已经有一段时日,但支持阿拉法特的形象和他的角色,约旦也如此。这两个国家不赞成美国和以色列将阿拉法特视作障碍的立场。在这方面有另一个分裂的阵营:希腊外交部长,担任欧洲联盟轮值主席的帕潘德里欧从事支持和平进程的一项使命,他将访问阿拉法特,而鲍威尔却拒绝了这个选择。
******

(梵蒂冈电台讯)伊朗总统哈塔米在黎巴嫩进行历史性访问。这位德黑兰的领导人昨天13日抵达贝鲁特,进行叁天的国是访问。哈塔米在该地区走访,为减少美国在近期对大马士革和德黑兰施加的压力。他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访问黎巴嫩的首位伊朗国家元首,也是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後进行的。伊朗和伊拉克在1980至1988年进行了8年的残酷战争。

(梵蒂冈电台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出现缓和标记。新德里宣布派遣本国大使到伊斯兰堡,在最快的时间内恢复使馆运作。印度和巴基斯坦一年半前中断邦交,当时在2001年12月,亲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反叛分子袭击了印度国会。

(梵蒂冈电台讯)菲律宾政府向伊斯兰莫洛解放阵线的反叛分子下达最後通牒,这个组织在棉兰老岛制造了多起凶杀案件。阿罗约总统夫人昨天13日上午说:"如果在6月1日之前不停止对平民的袭击,莫洛阵线将被列入恐怖组织的名单上,并将它作为恐怖组织进行打击。"此外,菲律宾国家元首邀请莫洛阵线的伊斯兰分子同圣剑组织和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组织拉开距离。

(梵蒂冈电台讯)在南韩总统卢武铉前往白宫访问的前夕,北朝鲜引起新的危机。平壤宣布放弃与汉城在1992年签署的朝鲜半岛成为无核区的协议,他所解释的官方理由是要保护自己免遭美国军事进攻。

(梵蒂冈电台讯)在乌干达古卢的拉乔尔修道院40个学生被绑架的事件不能被视为是反教会或反天主教传教工作的行动,而是国家北部整个地区极度不安全的後果。古卢的总主教洗者若翰.赫达马前天12日作了上述声明。关於这个事件的原因,本台特约记者阿尔巴内塞作了以下的报导:
******
对年轻学生的绑架是由一个反叛团伙完成的,该团伙为了勉强维持生计,进行抢劫和偷窃,如同在80年代反叛分子在阿乔利地区制造死亡和摧毁的情形一样。40位修道生在上周六夜间被"上主抵抗军"反叛分子绑架,他们可能随时被释放。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一个"和平请求"联盟,这个新联盟推动坎帕拉政府和反叛分子中间的和平谈判,天主教会在这个联盟中站在第一线,为使人们重新获得希望。
******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