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25-07- 2003  新闻报导 资料库   新栏目周末避静 

教宗与圣座
-宗座万民福音部部长塞佩枢机为越南海外教友大聚会举行揭幕礼

教会与社会
-2位天主教人士因对尼泊尔教育的贡献获奖
-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领袖向该国教会道歉

世界24小时
-华盛顿证实周叁死於美军袭击下的人正是乌戴和库赛.侯赛因
-伊朗承认本国监狱里关押着基地组织高层人员
-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抵达华盛顿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政变事件在没有流血的情况下得到解决
-菲律宾21人死於飓风灾难
-西非国家共同体宣布派遣1300名尼日利亚士兵到利比里亚

******

教宗与圣座

宗座万民福音部部长塞佩枢机为越南海外教友大聚会举行揭幕礼
【梵蒂冈电台讯】宗座万民福音部部长塞佩枢机於昨天7月24日晚上8点钟,在宗座传信大学,为海外越南天主教友的叁千人大聚会,举行了隆重的揭幕礼。聚会由全球越南天主教友牧灵协调处筹办,参加的人士,来自16个不同的国家,他们代表了散居国外的两百万越南人,在这数目可观的海外越南人中30%是天主教友。越南主教团主席也特别赶来参加这个盛大的聚会。举行这项聚会的目的是什麽?国际推动传教工作中心的负责人丁德道神父说:

:举行这项聚会的目的,是为了更新海外越南天主教友社团的信仰生活,并突显这些教友的团结精神,以能够回应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向这叁千年代的天主教会所作的邀请,就是要大家"划向深处"。

:这次聚会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麽?
: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大家更新信德的机会。我们选了这个日期来举行聚会,因为我们可以同时庆祝越南接受福音470年。我们也纪念祝圣第一位越南主教70年,以及我们为爱和为福音而致命的先人获册封为圣人15年。

:散居海外的越南人和他们的祖国有什麽样的联系?
:散居海外的越南人是属於当地主教管辖,但在情感上、文化特性上、信仰传统上,散居海外的越南教友社团感到与祖国的地方教会紧密相连。我无论到哪个国家的越南教友社团访问,都发现他们对祖国越南有很深厚的爱。因此,我们可以说散居海外的越南天主教友社团有两方面的特性,用教宗用过的词,就是"用两片肺叶来呼吸",一是越南的,一是居留地的。一个海外的越南教友,他一方面属於居留地的教会,在这个教会中,他有所有的权利和义务,并愿意在这个教会中做个活跃的成员。另一方面,他仍然记得他的根源,他的根源就像血一样,每天在他的血管中流淌。

教会与社会

2位天主教人士因对尼泊尔教育的贡献获奖
【梵蒂冈电台讯】尼泊尔天主教会欢欣喜乐,因为两位传教士获得该国最重要的奖项。两位得奖人是耶稣会的沃特林神父和玛格丽特修女,他们於尼泊尔国王57岁生日的机会上得到国王亲自颁奖。两位传教士获奖的原因是他们对尼泊尔教育的贡献。

沃特林神父,美国人,从50年代中期开始在尼泊尔服务,除了担任"圣方济各.沙勿略"学校的校长外,并召唤了许多旧生和他一起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玛格丽特修女印度出生,在尼泊尔服务也有数年,曾在郭尔喀担任"圣母学校"校长,现在负责首都加德满都的一个学校。在他们之前,也曾有过天主教人士得奖,他们是耶稣会的米勒神父和马尼雅神父。

天主教人士获得尼泊尔最高奖项,这对这个地方教会意义重大。在尼泊尔,天主教会开办了23所学校,学生中也有许多不是基督信徒。教会也负责了被分派到尼泊尔东部地区的3万5千多名不丹难民的教育工作。这些难民从1993年开始,在耶稣会难民服务机构的努力下,得到照顾。

在尼泊尔的服务工作常因游击队的搔扰而受到阻碍。山区的叁所学校在游击队的威胁下被迫关闭了两年。後来在家长和学生的热切的恳求下,学校当局才在时局仍然不完全稳定的情况下再度开课。今年2月,尼泊尔政府和游击队开始进行和平谈判,目前,谈判陷入僵局,因为於6月上任的新政府没有同意游击队的要求,这令当地教会非常担忧。目前,尼泊尔境内有6千名天主教徒,由耶稣会负责照顾他们的灵修生活。

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领袖向该国教会道歉
【梵蒂冈电台讯】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的领袖,前总统奥尔特加,最近为80年代时他的政府对该国天主教徒的强硬做法,公开向教会和主教道歉。奥尔特加是於7月19日,桑地诺革命24周年纪念日,在公开发表的演讲中向教会道歉的。80年代,奥尔特加任总统时,他的政府对该国教会特别严厉并企图削弱教会的影响力。政府驱逐了18位主教,甚至将圣座和主教团的文件任意删减。圣座驻尼加拉瓜大使的秘书马甘蒙席说,奥尔特加向尼加拉瓜教会道歉的事将尽快告知圣座。

世界24小时

昨天,07月24 日,本台新闻处提供的"世界24小时"报导的消息是:

-华盛顿证实周叁死於美军袭击下的人正是乌戴和库赛.侯赛因
-伊朗承认本国监狱里关押着基地组织高层人员
-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抵达华盛顿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政变事件在没有流血的情况下得到解决
-菲律宾21人死於飓风灾难
-西非国家共同体宣布派遣1300名尼日利亚士兵到利比里亚

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梵蒂冈电台讯)我们先来看伊拉克的消息。周叁在伊拉克北部摩苏尔死於美军袭击下的人正是乌戴和库赛.侯赛因,对此不再有疑问。华盛顿肯定了这个消息,但不能排除,萨达姆的两个儿子中,一个是在美军闯入後自杀的。白宫重申了对达到这个目标的满足。本台特约记者茉莉娜莉从纽约作了以下的报导:
******
布什说:"萨达姆政权永远离去了,不再回来了。为实现我们在伊拉克的计划,所有的国家都应该在军事上和财政上提供贡献。"照他所说,在伊拉克的局势是令人鼓舞的。他说:"美国的战略正结出果实,即使战争的气氛继续存在。"在美国因这两个令人畏惧的兄弟的被消除而变得轻松起来,但不足以使对战争合法性的质问缄口不言。白宫首次遇到了困难。几个星期以来否认知晓伊拉克在非洲购买铀元素的文件是靠不住的之後,又有消息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去年10月曾通报给布什政府。虽然如此,布什使用这个文件是为了说服美国人发动战争的必要性。
******

(梵蒂冈电台讯)在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警告的两天後,伊朗前天23日首次承认在本国的监狱里关押的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中有本.拉登的组织的高层代表。据外交界消息,在这些囚犯中有这位魔王的儿子萨依德、基地组织二号人物,埃及人扎瓦赫利和发言人,科威特人加依特。华盛顿对德黑兰的宣布做出怀疑的反应。

(梵蒂冈电台讯)我们再来看中东的消息。那里虽然处在停火状况,暴力事件却连续发生。23日晚上,一个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被一伙巴勒斯坦少年用刀捅死。24日上午,以色列特种部队在拉姆安拉捉到了一个巴勒斯坦人,他是坦吉姆组织的成员,受到以色列通缉。在外交方面,以色列外交部长沙洛姆已经在白宫访问。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也到了华盛顿。本台特约记者莫塔作了以下的报导:
******
以色列外交部长在华盛顿的使命是为沙龙总理访问白宫做准备,他却已经听到对安全屏障的批评。鲍威尔国务卿要求沙洛姆停止建这个屏障,无论如何要改变它的线路。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华盛顿与巴勒斯坦总理阿布.马真的立场是一致的。阿布.马真周四开始访问联邦的首都,周五将蒙布什接见。沙洛姆却强调,这点不是以色列和美国之间的重要分歧点。他说:"重要的是我们对主要事情的共同点,即巴勒斯坦当局要拆除恐怖主义设施,没收反叛组织成员的武器,停止煽动仇恨和暴力。"阿布.马真在华盛顿要提出的另一个主题,就是释放巴勒斯坦囚犯的问题。沙洛姆说,这个问题将会提到,即使和平路线图上没有提出,但它是沙洛姆和布什会晤的一个主题。
******

(梵蒂冈电台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政变事件在没有流血的情况下得到解决。在总统和外交部长在国外期间,军人於7月16日取得政权,他们又於前天23日签署了恢复宪法秩序的协议。该国总统梅内德斯已返回国家。本台特约记者阿尔巴内塞作了以下的报导:
******
在以尼日利亚和加蓬为第一线的国际调停下,国家元首梅内德斯终於回到自己的家。国会投票一致同意给政变分子颁赐大赦。下一步是建立民族团结政府。有关方面达成协议并由政变分子领导人佩雷拉少将签字的几个小时後,梅内德斯在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的陪伴下返回圣多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是西非海域上的两个火山岛,浮在尚在开采的广大的石油矿层上,有人说,不能排除在这次政变事件的背後有与黑金子相关的利益。
******

(梵蒂冈电台讯)菲律宾前天23日,21人死於过路的飓风带来的灾难。据民事保护部门提供的消息,这股飓风时速170公里,使菲律宾农业和设备损失2千多万美元。

(梵蒂冈电台讯)西非国家共同体前天23日宣布派遣1300名尼日利亚士兵到利比里亚。这项使命进行的时间尚未确定,与此同时,利比里亚的局势出现恶化:昨天24日,叛军攻克了一座控制进入蒙罗维亚城的桥梁。叛军的目标是要取代泰勒总统领导国家的地位。关於派尼日利亚军队到利比里亚维持和平,义大利"晚邮报"非洲问题专家阿尔贝利奇向本台表示,要是没有领袖部队领导的话,非洲维和部队是起不到什麽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领袖部队该当是美国军队了。不过,美国在伊拉克介入,那里有美国的重大利益,而在利比里亚只有历史和伦理上的利益而已,而且布什不见得关心这些课题。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