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8-01-2007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周末避静
东南亚通讯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取自天亚社:
--香港六宗教领袖交流对终极关怀的观念
--台北新任辅理主教锺安住,首要与神父教友建立关系
--菲律宾为华人服务的「乐仁传教会」前瞻修会稳步发展
--香港堂区圣家节活动 突显信徒重视婚姻与家庭
--马尼拉罗撒乐枢机: “奉献和团结是和平之路”
********
香港六宗教领袖交流对终极关怀的观念
【天亚社香港讯】香港多个宗教的领袖分享各自信仰对「终极关怀」的见解及重要性。
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联合秘书处天主教代表周景勋神父说,香港人口老化,而现代青年人对生命有不同价值观,所以期望借着探讨终极关怀的议题,鼓励青年人关心身边的人。
他对天亚社说,终极关怀不单指临终一刻,还包括个人修养和德行。这项牧灵工作的重要,在於病者对生命终结有时会感到恐惧,在这关键时刻,「如果我们能给予他们心灵安慰,便可让他们得到平安」。
周神父观察到,不同宗教因应各自宗教观提供终极关怀服务,但这或许正在改变。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于十二月二日举办的年度宗教思想交流会,便特意以「宗教信仰与终极关怀」为主题。
这次交流会由天主教教区宗教联络委员会主持,约百人参加,包括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信徒和一些非宗教人士。
未能与会的天主教肿瘤科医生杨美云提交的文章指出,癌症病人常会问「为甚麽?」她说,天主教的信仰核心是复活,有此信念的病人,面对死亡时不会感到绝望,而是抱着对永生的盼望。
这位天主教医生协会前任主席认为,有天主教信仰的人或会体悟到「痛苦是参与耶稣的苦难和救世工程。病人若能在痛苦中找到价值,虽仍痛,未必苦」。
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是于一九七八年成立,旨在透过定期聚会、合作服务和活动,鼓励宗教之间加强沟通,分享经验,表达对世界和社会的关怀。
香港社会对临终者的关怀似乎正在增加。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於十一月十叁日起,一连叁周的「善终陪伴与万民四末」讲座,反应热烈。讲座内容包括照顾病人、善别服务、照顾亡者亲属及教会对生死的教义。
此外,民间组织「善宁会」近期的数个善终照顾及教育课程也同告额满。
台北新任辅理主教锺安住,首要与神父教友建立关系
【天亚社台北讯】台北总教区新辅理主教在晋牧後两天,便到堂区探访神父及教友。
锺安住主教十二月卅日在台北县新庄市天主教辅仁大学受祝圣。他于元旦到访台北县中和市天主之母堂,主持该堂主保瞻礼弥撒。
五十四岁的锺主教在晋牧礼後告诉天亚社,他将努力「了解堂区神父面对的困难,给予鼓励,加强与神父的友谊及『父子』关系。」
他表示,以前一直把心力投放在修院和大学工作,因此不大熟悉总教区的事务。但他相信,天主赐给他的特恩是善於与人沟通,今後会逐渐加强与神父和教友领袖的合作。
锺主教在台北工作近六年,由二零零零至零叁年出任天主教台湾总修院院长,後担任辅仁大学的助理教授和校牧。他出生於台湾西南部嘉义教区,在毗邻台南教区晋铎。
辅仁大学总务长赖振南十二月卅日对天亚社说,锺主教是个「好牧人」,不但带领大学的宗教活动,也十分关心学生、教职员及工友。这位天主教徒认为,主教的亲和力强,其大学工作经验有助他深入接触不同的教友团体。辅仁大学约有二万七千名学生和一千名教职员工。
晋牧礼上,锺主教在襄礼的台南教区林吉男主教和高雄教区刘振中主教,以及来自台湾各地二千多名教友的见证下,从台北总教区郑再发总主教手中接受主教戒指、礼冠和权杖。
当天参与共祭弥撒的还有高雄教区已退休的单国玺枢机、多位退休主教、台湾其他四个教区五位主教和辅理主教,以及近一百八十位神父。
菲律宾为华人服务的「乐仁传教会」前瞻修会稳步发展
【天亚社菲律宾马卡蒂市讯】菲律宾一个以服务华人为宗旨的传教修会,形容该会在「静待」发展,圣召则「稳步增长」,尽管目前其修生逾半来自中国大陆。
在十月十八至廿二日泰北清迈「亚洲福传大会」中,担任协调员的「乐仁传教会」会长卢德范蒙席近日向天亚社说,大会是「蒙受恩宠的时刻」,增强了他的传教热诚。
这位四十六岁华裔菲籍神父向天亚社说:「菲律宾人在许多方面贫乏,但亦拥有许多瑰宝可与人分享」,特别是「我们的信仰和音乐」。为他而言,福传大会以故事形式分享各人对耶稣的经验,显示这是向不同文化和信仰者福传的有效途径。
卢蒙席在其身兼院长的传教会「乐仁修院」,谈论修会面对的挑战。修院位於马尼拉东南马卡蒂市。乐仁传教会以圣李乐伦命名,圣人生於一个华裔父亲与菲裔母亲组成的菲律宾家庭,他於一六叁七年代表道明会前赴日本作传教考察时殉道。
卢蒙席忆述,在二零零一年,修会无法回应要求,派神父到俄罗斯东部伊尔库茨克服务。他说:「我们仍未够人手这样做,但我们冀盼有一天能派出更多神父履行传教使命。」
已故马尼拉总教区辛海绵(Jaime Sin)枢机於一九八七年成立乐仁修院,旨在培育神父为华裔菲律宾人服务。十年後,教廷认可乐仁传教会为教区传教神父团体。
据马尼拉总教区网站指出,辛枢机盼望乐仁传教会成为神父履行传教圣召的团体,共同关注中国教会的发展和推动对华人的福传工作。
卢蒙席在台湾经过八个月的研习和牧灵工作後,於一九九一年晋铎成为乐仁传教会首位神父。他於二零零零年获委任为传教会第二任会长时,已在修院工作逾两年,并在中国东北修读汉语。现时该修会共有廿名神父。
乐仁传教会获正式认可後的九年间是「静待发展」期,当时无论在圣秩及圣召方面均「稳步发展」。卢蒙席说:「就修生而言,每年人数大致相同,维持在卅至卅五人。」
不过,来自中国大陆的修生现时占全院人数近半。修读哲学的廿名修生中,约半数来自大陆。十二名神学生中,则有七人来自大陆。
大陆修生由他们的主教推荐,取得中国政府批准往海外进修。卢蒙席解释,修生所属教区需负责修生前往马尼拉的旅费,而修院则负责学费及食宿开支。
他指出,修院允许大陆修生登记成为传教会中国教会传教团的成员。他续说,中国公民必须在中国晋铎,中国政府「不会接纳修生在马尼拉晋铎,他们可能不会获准在中国服务」。他说,但修生可要求成为马尼拉总教区神父及乐仁传教会成员,一如其他修会成员。
卢蒙席前瞻未来六年,传教会神父将会增加,并估计每年会有一名新神父晋铎。他说,除了为华裔菲律宾人施行圣事,「我们会派遣更多华裔菲籍神父往海外传教」。
在菲国,乐仁传教会神父服务于五个教区内的六个堂区及一些华人学校。但二零零六年《菲律宾天主教手册》显示,共有五十四个堂区及机构,属於菲律宾华人天主教牧职服务 围。叁名乐仁传教会神父现于台湾服务。
卢蒙席指出,当教区接管该些堂区後,乐仁传教会神父便可前往海外传教。
菲律宾华人天主教牧职全国秘书陈孟利神父分析,乐仁传教会的最大挑战,是它没有办学及负责的堂区少,较难吸纳青年加入。
这位华裔菲籍神父向天亚社说,「对华人持热诚及开放态度」是该会目前的基本培育方针。他说:「任何人具有这两种特质,便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即使在学习语言上亦然。」
他指出,天主教会一九五零年代後才在华人社群活跃,以此而言,华裔菲人的圣召已算「良好」。他说,传教士当时被迫离开中国前来菲国,逐渐在本地华裔社群中建立起全国学校及堂区的网路。
卢蒙席担任乐仁传教会会长及修院院长的任期于二零一二年届满,他计画任满後会继续以华人为传教目标,并期望可领导传教团到「澳门或其他华人地区」。
堂区圣家节活动 突显信徒重视婚姻与家庭
(香港公教报讯)十二月叁十一日(主日)是圣家节,不少堂区都会为堂区夫妇或庆祝结婚周年的信徒举办庆祝活动,因着教区把今年订为「家庭年」,堂区与夫妇一起走过大除夕、迎接新一年,便变得别具意义。
跑马地的圣玛加利大堂在上主日庆祝圣家节,替堂区约五十对庆祝结婚周年的夫妇举行庆典,重宣婚姻盟誓。
圣玛加利大堂圣家会的姚蒲淑玲十二月十九日说,庆祝圣家节,体现了天主教徙重视婚姻。姚太说:「我们视堂区为家,家庭是很重要的。」
姚太称,部份夫妇只有一方是教徒,藉圣家节及为「家庭年」作好准备,能够给非教徒配偶知道,教会珍惜婚姻与家庭。
「圣经创世纪记载,(夫妇)二人关系,需要成为一体。」从事夫妇培育工作的宝血会修女郑瑞薇十二月十九日说,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夫妇在婚姻路上需要不断学习,「正如神父需要七至十年的时间修道,修女也要经过叁年学习才发愿,婚姻也一样,需要培训及学习」。
郑修女认为,婚姻关系中,配偶需要不断的付出和牺牲,这关系到当事人要认识自己。她说,夫妇争执往往源於彼此认识不足,特别是对自己认识不足。
她又说:「基督徒认为,夫妇需要沟通及彼此成全。家庭内必然会遇上困难,但困难并不是障碍,正如种籽萌芽,都需要破壳而出。」
郑修女称,关心和看重家庭,是没有时间性的,人每时每刻都需要关顾家人。
对於家人关系,她说:「夫妇可以共同爱护双方的父母。作为父母的,亦要学懂让子女独立,与配偶组织家庭,不要过分把时间集中於子女身上,疏忽对配偶的关怀。」
信徒许张佩玲曾与丈夫相隔异地多年,目前一家人居於深圳。她认为,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贵乎坦诚和信任,祈祷亦有助夫妻的信仰成长。
许太十二月二十日称,家庭融洽与信仰生活彼此相关,夫妇凭着信仰,有助两人达到同一生活目标。
许太为迁就丈夫工作,举家迁在深圳居住,平日她每天穿梭香港上班。她表示,会尽量参加教会活动,「因为天主给予我许多东西,希望藉我能力 围内,为天主奉献,以展现天主对我们的眷顾」。
罗撒乐枢机: “奉献和团结是和平之路”
(亚洲新闻 马尼拉讯)有必要 “奉献, 走纪律之路’ , 如果 希望 “重新开始团结合作, 以达到持续的和平”.
在祝贺新年信息中, 马尼拉枢机, 大主教罗撒乐向所有的菲律宾人民发出邀请.
在昨天发布的资讯中, 罗撒乐枢机解释说, 这个国家 “应该往前看, 新一年, 应该成为挑战,而不是已经过去的忧伤和不幸的时代的终结”.
每一个新年 “都是一个机会, 让我们可以利用时机实现共同的愿望, 不论是富人与穷人共用生活, 或者新的团结合作, 由各种宗教信徒和有良心的公民组成的和平团体”.
如同在耶诞节祝贺中的邀请, 大主教再次向国民强调, “为和平祈祷, 为国家的团结祈祷. 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目标唯一的方法是与其他人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