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
第二章 推动文化进展的适当措施
引言
第一段、现代世界的文化环境
新的生活方式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
困难与任务
第二段、有关推进文化的若干原则
信德与文化
基督福音与人类文化间的各种联系
调和人类不同文化的适当办法
第叁段、信友对文化所负几项比较迫切的任务
应承认人人有权利享受文化恩泽并应予以实现
完整的文化教育
文化与公教教育的和谐
53 人只有通过文化,始能成为完美而真正的人;而文化则是用以培育人性优点及价值者。不论何时何地,一谈到人生,则人性及文化二者便紧相连系。
文化二字的意义,概括言之,不外人类用以玉成并发挥身灵诸多特长的种种,以期靠知识及劳作得以征服大地,并通过风尚及制度的改进,促使社会生活,即家庭及国家生活更为适合人性。最後,文化是历代人类以某事业来表达、传播并保存其伟大精神阅历及志愿者。目的在有益於多人,甚至整个人类。
可见人类文化不得与历史友社会分割,文化一词往往意味着历史及人种问题。为此,才有多种文化的说法。由於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事物、从事劳动、利用语言、崇奉宗教、形成风俗、制订法律和建立法律制度,以及研究学识、文艺、美术,才发生不同的公共主活方式和安排生活财富的作风;於是人们接受的习尚便形成每一团体的固有祖产。同时,便出现了由历史而来的特殊环境;各民族各时代的人们使被安置在这环境内:并从中取得可以推进人文的价值。
54 现代人的社会及文化生活情形有了深刻的改变,在人类历史上,真可说是一个新纪元(一),同时亦开辟了玉成并推广文化的新途径。这新途径的开辟是得力於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的跃进,技术的进步,尤某是交通电讯等工具的改善。因此,现代文化具有一些特别显着的特徵,即号称为「精确科学」的学科,特别养成人们的批判能力;心理学最新的研究工作对人们的活动有着深入的解释;历史学颇有助於令人以演变及进化眼光来观察世事;人们的生活习惯及风气日趋一致化:工业化、都市化等因素,促成人们的共同生活并造成新的(群众)文化,因而产生了思想、活动及休息的新方式。同时,因为各民族及各团体间日形频繁的接触,使每人及整个人类日益发现各种不同文化所有的富源,而逐渐形成一个更为普遍的文化。人类果能愈来愈尊重各种文化的特点,则这普遍文化便愈能推动并发扬天下一家的思想。
55 在各社团及国家内,意识到自身是文化创造者的男女人士,日形增多。在全世界,独立自主及责任感非常发达,这对人类精神及道德的成熟,关系至钜。如果我们将团结世界,并将在真理及正义内建设较好世界的责任置诸目前时,这点必更为明显。於是我们便见到新的人文主义的诞生,而这主义的内容便是:人的意义是从他对其弟兄及历史所负的责任来界定。
56 无怪乎,在现代情况下,感到自身对发扬文化负有责任的人,怀着更高的希望;同时,一看到当前应解决的诸多矛盾而焦急不安:
现代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理应促使各国各族的人士真诚而有效地交换意见。但如何始可不致扰乱各社圈的生活、不致摧残其先人的智慧、不致危害各民族的固有特性?
如何始能促进新文化的活力与扩展。而同时不致丧失对祖先遗产的忠实?尤其迫切需要解答的,是如何把由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而产生的文化,与按照各地不同传统而研究旧文化的工作相协调?
如何 能使各种专门科学的迅速进展,不妨碍综合思想的形成,同时又能保存引人走向智慧的沉思欣赏?
专家们的学识既日趋高深与复杂,如何才能使人类分享其文化恩泽?
最後,如何始能承认文化所需求的独立自主,而不致沦为纯粹属於此世的人文主义,尤其不致违反宗教原则?
人类文化必须在上述诸多矛盾中发展,使能适应完整人格予以平衡的培育,另一面,又能帮助人们尤其信友,完成其以手足之爱彼此团结为一个人类大家庭的任务。
57 信友在走向天国期间,应寻求并爱好天王之事(二),但他们应与人们合作,建立一个更合人性世界的任务,并不减轻,反而加重。果然,公教的信德奥迹提供卓越的动机与扶助,俾使信友能以加倍的热诚完成其任务,尤其能揭示上述伟大任务的充份意义,在整个人的天职中,使人类文化占有卓绝的位置。
因人躬亲操作,或藉技术耕耘土地,使土地长出果实,并使大地变为整个人类的适宜住所,又因人有意识地在社会中承担一部份工作,便是完成天主在原始时晓示於人的统治大地(叁)、与成全造化工程的计划;同时,亦是发展自身,并且是服从基督令人们为弟兄服务的伟大诚命。
此外,攻读哲学、史学、数学、自然科学及艺术,颇有助於提高人类对於真、善、美的理解力,对於普遍价值的判断力。於是人类为那永远与天主同在、并与他一同治理万物、且活跃於尘寰、欢乐於人间的奇妙智慧,更光明地受到照耀(四)。
这样,人的心神更能摆脱世物的奴役,更易高举自身,奉事并静观造物真主,而且仰仗圣宠的鼓励,便於认识天主圣言:他在降生成人、救赎世界、并汇集万有於自身之前,业已在此尘世。大放光明,「犹如照耀众人的真光」(五)。
诚然,今天科学艺术的迈进,由於某方法之无力透视事物的内在实质,尤其探求方法不幸为人妄加推崇,以为这等方法是探求一切真理的无上准绳时,便可能偏向於某种现象论及不可知论;而且还有危险使人类太过信赖现代发明,居然相信自身可以自给自足,而不再从事寻求更为高深的事物。
但这些不幸并非今天文化的必然效果,我们决不应陷入拒绝承认科技的积极价值的诱惑中。科技的积极价值是:研究科学者的劝勉及其对真理的绝对忠实,和其它技术团体的合作精神,国际间的团结思想;科学专家对援助及维护他人,日益生动的意识和责任感;替人类、尤其替本身缺乏责任感或患有文化贫血之症的民族,改善生活的善意。在某种程度内,这一切可以准备人心接受福音。不过,这应以基督来世救人的圣爱为内在条件。
58 在福音及人类文化间存在着许多联系。自天主启示自身与其子民,至藉着他降生成人的圣子充份发显自身与人类时,曾依照各时代所有文化,而发表了谈话。
同样,历来生活於各式环境中的教会,曾利用不同文化,向万民宣讲福音,探究并深入了解福音,并在举行礼仪及信友各种团体生活内,善加发挥福音的意义。
同时,教会使命既是归化一切民族。不分时代与地域,故教会与任何种族及国家,与任何个别生活方式及任何古的新的习俗,毫无例外地保有不可分解的关系。教会虽常忠实於某传统,但仍能深入并生活於各式文化中。其结果,则是教会本身及各民族的文化内容,益加丰富。
基督的福音不断地革新那些堕落人类所有的生活及文化,攻击并消除经常由罪恶诱惑中所发生的错误与灾祸,净化并提高各民族的风尚,并以天上财富使每个民族及时代所有的优点及资质,益加丰富,从而维护、充实并在基督内复兴(六)。这样,教会从事满全本身的使命(七),同时也促进并有助於人类的文化并以某活动--礼仪活动亦不例外--训练人们获致内心的自由。
调和人类不同文化的适当办法
59 教会以上述方式提示人们,文化应以成全整个人格,并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公共福利为归宿。囚此,应当培养人心,发展惊奇、透视、深思及构成个人判断的能力,并发展其宗教、伦理及社会思想。
文化既然直接发源於人类理智反社会性质,故不断地需要适度的自由以发展之。并需要依循文化本身的原则,独立行动的合法权力。因此,在不违反私人和社会所有的特殊攻普遍 利与公共利益的 围内,文化应该受人们的尊重,并应该享有若干程度的不可侵犯性。
本大公会议追溯梵蒂冈首届大公会议的教训,声明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存在,即出自信德者和出自理智者。亦声明教会并不禁止「科技和学术在各自的领域内运用其本身的原则及方法」。教会既然「承认学术友科技拥有这项合法自由」,便等於肯定其独立自主是合法的(八)。
从这一切获得的结论是:在不违反伦理秩序及公共利益的条件下,人们可以自由探索真理,自由发表并宣传自己的意见,自由研究各种技艺,并有权利对国家大事得到真实的报导(九)。
政府无权替每种文化指定其特点,而应替人人--连国内少数民族在内(一○)--提供促进文化生活的条件及援助。故此,尤应注意的一点,是不应使文化违背其固有宗旨,而被迫为政治及经济权力服务。
60 目前既有拯救众多人们於不幸的无知的方法,故尤其为信友合於现时代的重大任务是:努力工作,在政治及经济方面,在本国及国际领域内,务使人们做出基本的判断;这判断要各地区的人们--不分种族、性别、国籍、宗教及社会地位--承认并实现各人有份於人类及国家文化的相称人格尊严的权利。故此,必须替每人提供足用的,尤其是基本的文化,免使大多数人因无知,或因缺乏责任感的活动,而不克对促进公共福利的任务,贡献其真正有意识的合作。
应当设法使天资足用的人们得以接受高等教育,使他们尽其可能,在人类社会上,获得与某自身本领及其所有技能相称的职位与任务(一一)。这样,任何民族的每个人及团体始能获致与其资质及传统相称的文化生活,并予以充份的发展。
此外,又应切实致力使人人不唯意识到自身有权利接受文化,而且亦有义务培植自身及援助他人。有时,某些劳工生活条件阻止人们进步於文化,并消灭人们向往文化的愿望。尤其对於农人友工人、必须使他们的劳动条件不独不阻止他们发展人格,而且有利於人格的培育。妇女业已在各种生活领域内展开活动,人们应给予她们适合女性的职务。再者,人人应当关心,务使妇女的文化生活得到承认并实现。
61 将各门学术的知识综合为一个系统,尤其在今天是特别困难的。构成文化的因素越繁多,人们越不易有组织地融会贯通一切学识。因此,拥有一切知识的真正博学者日益渺茫。然而,每人仍有义务,维护某整个人格。两人格的特殊成份便是理智、意志、良心及友爱等价值;而这些价值的基础便是创造人的天主、治疗并升华人的基督。
这种教育的主要褓母是家庭。在家庭爱的气氛中,子女更易学得事物的真正意义;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们自然能吸收良好的文化。
今天的社会存在着适合於推广教育的许多条件,尤其是到处皆是的书报,以及文化交流的新式工具,都很有利於各种文化的推广。因在各地工作时间的缩短,很多人享有日益增多的方便。他们应当善用馀暇,以养护心神、以恢复肉体及精神的力量、藉着业馀学习及活动、藉着游历和旅行、增进知识,并与更多人接触而互相认识。亦应利用馀暇,实行户外活动并举行运动会,以获取心神的平衡,有利於社会生活:并在各阶层,各国各种族间维持友谊关系。信友应设法使我们这时代所专有的文化及团体活动,沉浸於人道及基督精神内。
上述一切,固能帮助人们达成文化充份的发展,但如不深加注意文化及学识对人格的意义,则一切尽属徒然。
62 纵然教会对推进文化多所作为,但经验指出文化和公教教育的和谐,为了偶然的理由,而不常顺利进行。
这些困难并非必然危害信德,反而刺激人们对信德真理获得更深湛的了解。科学、史学和哲学的最新研讨及发现,激发新的疑问。这些疑问又和人生发生连带关系,因而神学不得不做新的探索。
此外,神学家除应坚持神学的固有方法及需求外,教会还请他们经常从事发掘向现代人宣讲真理更适宜的方式。因为信德真理和在确保 理内容不变的条件下,发挥真理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一二)。为人灵牧者,在领导信友度更成熟、更纯粹的信友生活时,不独应教以神学原则,而且应熟悉并运用现代科学?尢其应利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明。
同时,在一定程度内,文艺及美术对教会生活亦大有关系。因为它们的目的是研究人的性质、难题及人努力认识并成全自身和世界的经验,揭示人类在历史及世界内所处的环境,解释人类的不幸与喜乐、急需和能力,并替人类草拟较好生活的图案;故此,文艺可以提高人类生活。这生活因时间空间的各异,而有多种不同的表现。
故此,应设法使上述文艺及美术专家们。感到教会对他们工作的了解,并使之利用其正常的自由和教会开始一个更为自然的接触。同时,凡依各国各地情形而为现代采用的新美术,亦应为教会所承认。只要其表现合乎礼仪的需求,并能高举人心向往天主,亦应采用之於圣堂内(一叁)。
果真如此,则人类对天主能获得较清楚的认识,其理智能对福音更为了解,而其生活则更为幅音所薰陶。
所以,信友应与其同时代的人们度着亲密团结的生活,应彻底认识以文化所表现的他们的思想力式,应将新的学说、主张、发明和公教伦理、教义及教育连贯起来;其目的在使信友的宗教热诚及心地的圣洁,同所有科学知识及日新月异的艺术并肩前进,俾能一本公教的完整思想,而判断并解释一切。
凡在修院及大学中攻读神学者,应与那些在其它科日上崭露头角的人们,一心一德地合作。神学的研究固应对启示真理获得高深的知识,但不应与时代脱节,以期能帮助精通各门科学者,充份了解信德真理。这种神学与科学的携手合作,对训练神职人员,裨益良多。这样训练出来的神职人员,将能更适宜地向我们这时代的人们,解释有关天主、人类及世界的真理,使这真理为他们所乐於接受(一四)。而且值得希望者,是许多信友亦在神学上接受适当的教育,且有人专门致力於神学的研究和深造。为使他们克尽厥职,信友和神职人员应享有合法的自由来研究、思索,并在他们专长的问题上,谦虚而勇敢地发言(一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