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第二章 推动文化进展的适当措施
    引言

   第一段、现代世界的文化环境
    新的生活方式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
    困难与任务
   第二段、有关推进文化的若干原则
    信德与文化

    基督福音与人类文化间的各种联系
    调和人类不同文化的适当办法
   第叁段、信友对文化所负几项比较迫切的任务
    应承认人人有权利享受文化恩泽并应予以实现

    完整的文化教育
    文化与公教教育的和谐

第二章 推动文化进展的适当措施
  引言


 53 人只有通过文化,始能成为完美而真正的人;而文化则是用以培育人性优点及价值者。不论何时何地,一谈到人生,则人性及文化二者便紧相连系。

  文化二字的意义,概括言之,不外人类用以玉成并发挥身灵诸多特长的种种,以期靠知识及劳作得以征服大地,并通过风尚及制度的改进,促使社会生活,即家庭及国家生活更为适合人性。最後,文化是历代人类以某事业来表达、传播并保存其伟大精神阅历及志愿者。目的在有益於多人,甚至整个人类。
  可见人类文化不得与历史友社会分割,文化一词往往意味着历史及人种问题。为此,才有多种文化的说法。由於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事物、从事劳动、利用语言、崇奉宗教、形成风俗、制订法律和建立法律制度,以及研究学识、文艺、美术,才发生不同的公共主活方式和安排生活财富的作风;於是人们接受的习尚便形成每一团体的固有祖产。同时,便出现了由历史而来的特殊环境;各民族各时代的人们使被安置在这环境内:并从中取得可以推进人文的价值。

第一段、现代世界的文化环境
   新的生活方式

 54 现代人的社会及文化生活情形有了深刻的改变,在人类历史上,真可说是一个新纪元(一),同时亦开辟了玉成并推广文化的新途径。这新途径的开辟是得力於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的跃进,技术的进步,尤某是交通电讯等工具的改善。因此,现代文化具有一些特别显着的特徵,即号称为「精确科学」的学科,特别养成人们的批判能力;心理学最新的研究工作对人们的活动有着深入的解释;历史学颇有助於令人以演变及进化眼光来观察世事;人们的生活习惯及风气日趋一致化:工业化、都市化等因素,促成人们的共同生活并造成新的(群众)文化,因而产生了思想、活动及休息的新方式。同时,因为各民族及各团体间日形频繁的接触,使每人及整个人类日益发现各种不同文化所有的富源,而逐渐形成一个更为普遍的文化。人类果能愈来愈尊重各种文化的特点,则这普遍文化便愈能推动并发扬天下一家的思想。

 55 在各社团及国家内,意识到自身是文化创造者的男女人士,日形增多。在全世界,独立自主及责任感非常发达,这对人类精神及道德的成熟,关系至钜。如果我们将团结世界,并将在真理及正义内建设较好世界的责任置诸目前时,这点必更为明显。於是我们便见到新的人文主义的诞生,而这主义的内容便是:人的意义是从他对其弟兄及历史所负的责任来界定。

  56 无怪乎,在现代情况下,感到自身对发扬文化负有责任的人,怀着更高的希望;同时,一看到当前应解决的诸多矛盾而焦急不安:

  现代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理应促使各国各族的人士真诚而有效地交换意见。但如何始可不致扰乱各社圈的生活、不致摧残其先人的智慧、不致危害各民族的固有特性?

  如何始能促进新文化的活力与扩展。而同时不致丧失对祖先遗产的忠实?尤其迫切需要解答的,是如何把由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而产生的文化,与按照各地不同传统而研究旧文化的工作相协调?
  如何 能使各种专门科学的迅速进展,不妨碍综合思想的形成,同时又能保存引人走向智慧的沉思欣赏?

  专家们的学识既日趋高深与复杂,如何才能使人类分享其文化恩泽?

  最後,如何始能承认文化所需求的独立自主,而不致沦为纯粹属於此世的人文主义,尤其不致违反宗教原则?

  人类文化必须在上述诸多矛盾中发展,使能适应完整人格予以平衡的培育,另一面,又能帮助人们尤其信友,完成其以手足之爱彼此团结为一个人类大家庭的任务。

第二段、有关推进文化的若干原则
   信德与文化

  57 信友在走向天国期间,应寻求并爱好天王之事(二),但他们应与人们合作,建立一个更合人性世界的任务,并不减轻,反而加重。果然,公教的信德奥迹提供卓越的动机与扶助,俾使信友能以加倍的热诚完成其任务,尤其能揭示上述伟大任务的充份意义,在整个人的天职中,使人类文化占有卓绝的位置。
  因人躬亲操作,或藉技术耕耘土地,使土地长出果实,并使大地变为整个人类的适宜住所,又因人有意识地在社会中承担一部份工作,便是完成天主在原始时晓示於人的统治大地(叁)、与成全造化工程的计划;同时,亦是发展自身,并且是服从基督令人们为弟兄服务的伟大诚命。

  此外,攻读哲学、史学、数学、自然科学及艺术,颇有助於提高人类对於真、善、美的理解力,对於普遍价值的判断力。於是人类为那永远与天主同在、并与他一同治理万物、且活跃於尘寰、欢乐於人间的奇妙智慧,更光明地受到照耀(四)。

  这样,人的心神更能摆脱世物的奴役,更易高举自身,奉事并静观造物真主,而且仰仗圣宠的鼓励,便於认识天主圣言:他在降生成人、救赎世界、并汇集万有於自身之前,业已在此尘世。大放光明,「犹如照耀众人的真光」(五)。

  诚然,今天科学艺术的迈进,由於某方法之无力透视事物的内在实质,尤其探求方法不幸为人妄加推崇,以为这等方法是探求一切真理的无上准绳时,便可能偏向於某种现象论及不可知论;而且还有危险使人类太过信赖现代发明,居然相信自身可以自给自足,而不再从事寻求更为高深的事物。

  但这些不幸并非今天文化的必然效果,我们决不应陷入拒绝承认科技的积极价值的诱惑中。科技的积极价值是:研究科学者的劝勉及其对真理的绝对忠实,和其它技术团体的合作精神,国际间的团结思想;科学专家对援助及维护他人,日益生动的意识和责任感;替人类、尤其替本身缺乏责任感或患有文化贫血之症的民族,改善生活的善意。在某种程度内,这一切可以准备人心接受福音。不过,这应以基督来世救人的圣爱为内在条件。

 58 在福音及人类文化间存在着许多联系。自天主启示自身与其子民,至藉着他降生成人的圣子充份发显自身与人类时,曾依照各时代所有文化,而发表了谈话。

  同样,历来生活於各式环境中的教会,曾利用不同文化,向万民宣讲福音,探究并深入了解福音,并在举行礼仪及信友各种团体生活内,善加发挥福音的意义。

  同时,教会使命既是归化一切民族。不分时代与地域,故教会与任何种族及国家,与任何个别生活方式及任何古的新的习俗,毫无例外地保有不可分解的关系。教会虽常忠实於某传统,但仍能深入并生活於各式文化中。其结果,则是教会本身及各民族的文化内容,益加丰富。

  基督的福音不断地革新那些堕落人类所有的生活及文化,攻击并消除经常由罪恶诱惑中所发生的错误与灾祸,净化并提高各民族的风尚,并以天上财富使每个民族及时代所有的优点及资质,益加丰富,从而维护、充实并在基督内复兴(六)。这样,教会从事满全本身的使命(七),同时也促进并有助於人类的文化并以某活动--礼仪活动亦不例外--训练人们获致内心的自由。
调和人类不同文化的适当办法

59 教会以上述方式提示人们,文化应以成全整个人格,并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公共福利为归宿。囚此,应当培养人心,发展惊奇、透视、深思及构成个人判断的能力,并发展其宗教、伦理及社会思想。

  文化既然直接发源於人类理智反社会性质,故不断地需要适度的自由以发展之。并需要依循文化本身的原则,独立行动的合法权力。因此,在不违反私人和社会所有的特殊攻普遍 利与公共利益的 围内,文化应该受人们的尊重,并应该享有若干程度的不可侵犯性。

  本大公会议追溯梵蒂冈首届大公会议的教训,声明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存在,即出自信德者和出自理智者。亦声明教会并不禁止「科技和学术在各自的领域内运用其本身的原则及方法」。教会既然「承认学术友科技拥有这项合法自由」,便等於肯定其独立自主是合法的(八)。

  从这一切获得的结论是:在不违反伦理秩序及公共利益的条件下,人们可以自由探索真理,自由发表并宣传自己的意见,自由研究各种技艺,并有权利对国家大事得到真实的报导(九)。

  政府无权替每种文化指定其特点,而应替人人--连国内少数民族在内(一○)--提供促进文化生活的条件及援助。故此,尤应注意的一点,是不应使文化违背其固有宗旨,而被迫为政治及经济权力服务。

 

第叁段、信友对文化所负几项比较迫切的任务
     应承认人人有权利享受文化恩泽并应予以实现

  60 目前既有拯救众多人们於不幸的无知的方法,故尤其为信友合於现时代的重大任务是:努力工作,在政治及经济方面,在本国及国际领域内,务使人们做出基本的判断;这判断要各地区的人们--不分种族、性别、国籍、宗教及社会地位--承认并实现各人有份於人类及国家文化的相称人格尊严的权利。故此,必须替每人提供足用的,尤其是基本的文化,免使大多数人因无知,或因缺乏责任感的活动,而不克对促进公共福利的任务,贡献其真正有意识的合作。

  应当设法使天资足用的人们得以接受高等教育,使他们尽其可能,在人类社会上,获得与某自身本领及其所有技能相称的职位与任务(一一)。这样,任何民族的每个人及团体始能获致与其资质及传统相称的文化生活,并予以充份的发展。

  此外,又应切实致力使人人不唯意识到自身有权利接受文化,而且亦有义务培植自身及援助他人。有时,某些劳工生活条件阻止人们进步於文化,并消灭人们向往文化的愿望。尤其对於农人友工人、必须使他们的劳动条件不独不阻止他们发展人格,而且有利於人格的培育。妇女业已在各种生活领域内展开活动,人们应给予她们适合女性的职务。再者,人人应当关心,务使妇女的文化生活得到承认并实现。

61 将各门学术的知识综合为一个系统,尤其在今天是特别困难的。构成文化的因素越繁多,人们越不易有组织地融会贯通一切学识。因此,拥有一切知识的真正博学者日益渺茫。然而,每人仍有义务,维护某整个人格。两人格的特殊成份便是理智、意志、良心及友爱等价值;而这些价值的基础便是创造人的天主、治疗并升华人的基督。

  这种教育的主要褓母是家庭。在家庭爱的气氛中,子女更易学得事物的真正意义;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们自然能吸收良好的文化。

  今天的社会存在着适合於推广教育的许多条件,尤其是到处皆是的书报,以及文化交流的新式工具,都很有利於各种文化的推广。因在各地工作时间的缩短,很多人享有日益增多的方便。他们应当善用馀暇,以养护心神、以恢复肉体及精神的力量、藉着业馀学习及活动、藉着游历和旅行、增进知识,并与更多人接触而互相认识。亦应利用馀暇,实行户外活动并举行运动会,以获取心神的平衡,有利於社会生活:并在各阶层,各国各种族间维持友谊关系。信友应设法使我们这时代所专有的文化及团体活动,沉浸於人道及基督精神内。

  上述一切,固能帮助人们达成文化充份的发展,但如不深加注意文化及学识对人格的意义,则一切尽属徒然。

 62 纵然教会对推进文化多所作为,但经验指出文化和公教教育的和谐,为了偶然的理由,而不常顺利进行。

  这些困难并非必然危害信德,反而刺激人们对信德真理获得更深湛的了解。科学、史学和哲学的最新研讨及发现,激发新的疑问。这些疑问又和人生发生连带关系,因而神学不得不做新的探索。

  此外,神学家除应坚持神学的固有方法及需求外,教会还请他们经常从事发掘向现代人宣讲真理更适宜的方式。因为信德真理和在确保 理内容不变的条件下,发挥真理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一二)。为人灵牧者,在领导信友度更成熟、更纯粹的信友生活时,不独应教以神学原则,而且应熟悉并运用现代科学?尢其应利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明。

  同时,在一定程度内,文艺及美术对教会生活亦大有关系。因为它们的目的是研究人的性质、难题及人努力认识并成全自身和世界的经验,揭示人类在历史及世界内所处的环境,解释人类的不幸与喜乐、急需和能力,并替人类草拟较好生活的图案;故此,文艺可以提高人类生活。这生活因时间空间的各异,而有多种不同的表现。

  故此,应设法使上述文艺及美术专家们。感到教会对他们工作的了解,并使之利用其正常的自由和教会开始一个更为自然的接触。同时,凡依各国各地情形而为现代采用的新美术,亦应为教会所承认。只要其表现合乎礼仪的需求,并能高举人心向往天主,亦应采用之於圣堂内(一叁)。

  果真如此,则人类对天主能获得较清楚的认识,其理智能对福音更为了解,而其生活则更为幅音所薰陶。

  所以,信友应与其同时代的人们度着亲密团结的生活,应彻底认识以文化所表现的他们的思想力式,应将新的学说、主张、发明和公教伦理、教义及教育连贯起来;其目的在使信友的宗教热诚及心地的圣洁,同所有科学知识及日新月异的艺术并肩前进,俾能一本公教的完整思想,而判断并解释一切。

  凡在修院及大学中攻读神学者,应与那些在其它科日上崭露头角的人们,一心一德地合作。神学的研究固应对启示真理获得高深的知识,但不应与时代脱节,以期能帮助精通各门科学者,充份了解信德真理。这种神学与科学的携手合作,对训练神职人员,裨益良多。这样训练出来的神职人员,将能更适宜地向我们这时代的人们,解释有关天主、人类及世界的真理,使这真理为他们所乐於接受(一四)。而且值得希望者,是许多信友亦在神学上接受适当的教育,且有人专门致力於神学的研究和深造。为使他们克尽厥职,信友和神职人员应享有合法的自由来研究、思索,并在他们专长的问题上,谦虚而勇敢地发言(一五)。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