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及赋予生命者」
|
第二部分 圣神指证世界关於罪恶
1、 罪恶、正义及审判
2、 圣神降临日的见证
3、 关於起始的见证:原罪
4、 圣神化哀伤为救恩的爱
5、 宝血洁净良心
6、 罪恶违反圣神代
在晚餐厅谈话时,耶稣预告圣神的来到是以他自己的离去作「代价」,并许诺「我要派遣他到你们这里来」,在同一章节中他附言提到「当他来到时,他要指证世界关於罪恶,正义和审判」1。他曾被许诺过,他「要教导」和「使你们想起」,他「要作证」和「引导进入一切真理」,以及刚才引证的话所预告的,他「要指证世界有关罪恶,正义和审判」,他是同一位护慰者及真理之神。
就文字的内容看来深具意义。耶稣把有关圣神的预言和指出他的「离去」乃经由十字架的话连结起来,并且强调这「离去」的必要性:「我去为你们有益,因为我若不去,护慰者便不会到你们这里来」2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耶稣自己在说明中增添了这叁个字词:罪恶、正义、审判。因此他说了这些:「他要指证世界关於罪恶、正义和审判:关於罪恶,因为他们没有信从我:关於正义,因为我往父那里去,而你们将不再看到我;关於审判,因为这世界的首领已被判断了」。3在耶稣的心目中,罪恶、正义和审判有很准确的意义,有别於人们可能倾向给与这些字眼脱离说话者所表明的意义。这一说明同时也指出人们应如何去了解完全属於圣神行动的「指证世界」的意义。个别字眼的意义和耶稣将它们连贯在同一文句内的事实是重要的。
「罪」,在这段经文中,意指怀疑性,耶稣在「他自己人」中遭遇到它,开始是他自己故乡纳匝肋的群众。罪意指对他的使命的拒绝,这拒绝将导致人们宣判他死刑。其次,当他谈到「正义」时,耶稣似乎在脑海中对正义有明确的定义,即父将要还他公道,当他向他保证复活和升天的光荣时:「我去父那里」。基於此,「罪恶」和「正义」连接的文意才得以了解,「审判」意指因宣告耶稣十字架死刑,真理之神要指出世界的罪过。然而,基督并非来到世间只为宣判和谴责它:「我来是为拯救它」4。指证有关「罪恶」和「正义」有其救世救人的目的。这真理似应加以强调,「审判」仅是针对「这世界的元首」-撒殚,就是他从开始就妄用创造工作来反对救恩,反对盟约及天主与人的结合:从开始他「已被判断」了。圣神护慰者若指证世界,正是着眼於审判,为的是在世上继续基督的救恩工作。
28 这里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圣神「指证世界关於罪恶」的使命上,同时,兼顾耶稣在晚餐厅谈话的内容。圣神由子处接受赎世工作,基此事实,他接受「揭发罪恶」的救世任务。这指证与「正义」相对照:就是说,在天主内的明确救恩以及救恩计划的实现,以被钉死而受光荣的基督为中心。此天主救恩的计划,在某种意义上,让人离开「审判」,就是离开加诸撒殚,「这世界的元首」的责罚,因他的罪恶,他成为「黑暗世界的首领」5。由於对「审判」的比照,这里我们看到朝向了解「罪恶」和「正义」的辽阔视野。圣神凭着指出罪恶在救恩计划中违反基督十字架的景况(可以说「罪被救了」),使我们明白何以他的使命也是「揭发」罪恶,而罪恶又已经被明确地判断了(「罪被宣判了」)。
29 赎罪者在受难前夕於晚餐厅内所说的一切,成为教会时代的一部份:首先有关圣神-护慰者及真理之神的话。这些话以常新的方式,在每一时代,每一世代,成为教会的一部份。这是至少在我们这一时代,由於梵二大公会议的整个训导;尤其是教会在现世的牧职宪章而被确定。这文献的许多章节清楚地指出,由於打开心门接受真理之神的光照,大公会议被视为是基督在告别讲词中对宗徒们及教会所作的预言和许诺的真正保管者:以预言的受托者的身份用一特殊方式来说明圣神要「指证世界有关罪恶,正义和审判」。
文献已经指明这点,在文中大公会议说明如何了解「世界」:「大公会议正视世界及整个人类大家庭,以及这大家庭生活於其间的种种事实。观察人类历史舞台的世界,它常有人类奋斗,悲剧和胜利的戳记。在信友看来,世界乃由天主圣爱所造化,所保存,虽不幸为罪恶所奴役,但现在都为基督所释放。基督被钉死而复活攻破恶魔的堡垒,目的在使这世界依照天主的计划,获致改造而臻於完善」6。
这段丰富文句必须与牧职宪章其他章节连合阅读,这些章句以真实信德寻求指出罪恶在现代世界的状况,并从不同观点开始寻求说明它的本质7。
当耶稣在巴斯卦节前夕谈到圣神要「指证世界关於罪恶」时,一方面、这声明必须给予可能有的最广阔的意义,其广阔幅度包括人类历史中所有的罪恶。然而,在另一方面,当耶稣说明这罪恶存在於「他们不信从他」的事实中,这意义看来似乎仅适用於那些拒绝人子的默西亚使命,并宣判他死於十字架上的人们。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有关罪的「限度」及历史性的特别意义已在扩张,直至达到世界性的幅度,此乃基於藉十字架而完成的救赎是具有世界性的理由。救赎奥 的启示开辟了解的途径,无论何地何时每一罪恶发生均与基督的十字架有关-因此,间接地也犯下那些「不信从他」的人的罪,他们宣判耶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
从这观点来看,我们必须回到圣神降临的事件上。
30 基督在告别讲词中的预言在圣神降临那天获得最正确而直接的证实,尤其是我们正要讨论的预言:「护慰者……要指证世界关於罪恶」。在那一天,预许的圣神降临於聚集在同样的晚餐厅内与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一起正在祈祷的宗徒们身上,就如我们在宗徒大事录中读到:「他们都充满了圣神、照圣神赐给他们的话,说外方语来」,8
「因此,领回失散的民族归於合一,并向圣父献上万邦的初果」。9
基督的预言与这事件之间的连系是明显的。这里我们观察到有关护慰者的预许获得首要而基本的实现。他来到乃由父所派遣,在基督离去「之後」,并以那离去作「代价」。先经由十字架的离去,其後,复活後四十天,再以升天而离去。再者,在升天的时刻,耶稣吩咐宗徒们「不要离开耶路撒冷,但要等待父的恩许」;「但不多几天以後,你们要因圣神受洗」;「但当圣神降临於你们身上时,你们将充满圣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犹太和撒玛黎亚,并直到地极,为我作证人」。10
这最後的几句话含有正在晚餐厅所作预言的回响或召唤。在圣神降临那一天,这预言完全正确地实现。当宗徒们在晚餐厅内正在祈祷时,他们领受了圣神,并在圣神的德能下行动,伯多禄来到为节日而聚集一起且语言不同的人群前,并对他们说话。他宣告那些他以前绝对没有勇气说的话:「诸位以色列人……纳匝肋的耶稣是天主用德能,奇迹和徵兆,即天主藉他在你们中所行的,给你们证明了的人……这位耶稣照天主已定的计划和预知,你们藉着不法者之手钉他在十字架上,杀死了他。但天主却解除了他死忘的苦痛,使他复活了,因为他不能受死亡的控制」。11
耶稣曾经预告并许诺过:「他要为我作证,……并且你们也是我的证人。」在耶路撒冷伯多禄的第一次讲演中,这「作证」明显地开始:为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复活的基督「作证」。圣神护慰者和宗徒们的作证。藉着伯多禄的唇舌道出初次作证的内容,真理之神「指证世界关於罪恶」:首先,是拒绝基督的罪恶,甚至判他死刑,死在加尔瓦略山的十字架上。依照宗徒大事录记载,类似的宣告在其他际遇及不同的场所重覆被提到。12
31 从圣神降临日的首次作证开始及全部未来的时日里,真理之神「指证世界关於罪恶」出於对基督的拒绝而发动,与为巴斯卦奥 承担的见证紧相连结:被钉十字架上死而复活者的奥 。在这连结中,「关於罪恶的指证」揭示了它的拯救的幅度。因为「指证」的目的不是仅仅对世界作控诉,更非定它的罪。耶稣基督不是为审判世界和定它的罪而来,而是为拯救世界」。13在伯多禄首次讲演中强调这点,当他声称:「所以,以色列全家族应确切知道,天主已把你们所钉死的这位耶稣,立为主,立为默西亚了」。14其後在场的人们遂向伯多禄和宗徒们:「诸位弟兄:我们该作什麽?」,伯多禄便回答:「你们悔改罢!你们每人要以耶稣基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们的罪过,并领受圣神的恩典」。15
以此方式,藉着圣神的德能,「关於罪恶的指证」同时成了「有关罪恶赦免的见证」。伯多禄在耶路撒冷的讲演召唤人们悔改,就如耶稣开始默西亚使命活动17召叫他的听众悔改一样。悔改需要对罪的信认!包括良心内在的判断,这是真理之神在人心灵深处行动的证明,同时也成为获得恩宠和圣爱的新开始:「你们接受圣神罢!」18因此,从「关於罪恶的指证」来看,我们发现双重恩典:「良心真实性的恩典,及赎罪确实性的恩典。真理之神就是护慰者。
关於罪恶的指证在初期教会藉着宗徒们宣道牧职常被提及,并在圣神的推动下,与被钉死而复活的基督的赎罪德能相互参照。因此,在复活节前谈及圣神所作的许诺获得实现:「他要领受属於我的,并传告给你们」。所以,当伯多禄说到「不信从耶稣」18,并羞辱耶稣至死的那些人时,他为战胜罪恶作证:在某种意义下,胜利乃藉人所能犯的最大罪行而完成:即杀死与父同性同体的天主之子耶稣!同样地,天主之子的死克服了人的死:「啊!死亡,我将是你的丧钟」19,钉死天主之子的罪「征服」了人类的罪恶!即圣周五在耶路撒冷犯下的罪以及人类的每一种罪。因为在人可能犯下最大的罪,而在赎罪者心中,由於崇高的爱之奉献却征服了人类所有罪过的邪恶。基此信念,教会在罗马礼仪内毫不犹豫地每年在复活节前夕重复说「啊!幸福的罪过!」当执事以歌唱「喜乐」来宣告复活喜讯。
32 然而,除真理之神自己外,无人能够使世界,人或人的良心信服这个以言词难以说明的真理。圣神「就连天主的深奥事理也洞察」20。面临罪的奥 ,我们必须对「天主的深奥事理」作深入探讨。只探讨人的良心及人的奥妙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透入天主的内在奥 ,「天主的深奥事理」综合如此:藉着圣神,在子内,而归於父。正因圣神「洞察」「天主的深奥事理」,并从而得知天主对人的罪过的反应。这反应与「关於罪恶的指证」的过程相近,就如圣神降临事件所显示。
以指证「世界」有关加尔瓦略山上犯的罪,有关无辜羔羊的死,就如这指证发生於圣神降临那日,圣神也指证在人类历史中任何时地犯下的每件罪过:因为他指出罪与基督十字架的关连。「指证」是对罪的邪恶及每件罪过,与基督十字架有关连的证明。在这关连中,罪在邪恶的全部幅度上被认定,并由隐存於罪中的「不义奥 」21而认定。人不知道这邪恶的幅度-人离开基督十字架是绝对不会明白罪是什麽。是以,除非藉助於圣神:真理之神,也是护慰者,人不可能被说服有关罪的指证。
由基督十字架的关连上来看,罪同时也与「虔敬奥 」22的全部幅度认同,就如世界主教会议之後发表的「和好与忏悔」23劝谕所指出。人离开基督十字架也是绝对不明白罪在这方面的幅度。除非依靠圣神:「洞察天主深奥事理」者,人也不可能被说服有关罪在这方面的幅度。
33 这是我们在创世纪书中24找到有关创始的见证,罪的幅度。衣照天主启示的圣言罪构成所有其他一切的根由。我们发现自己面对着人类历史中同时也在整个救恩计划中原罪的实在。就是说由於原罪「不义的奥秘」由是而生,但是,也可以说正因为原罪,「虔敬的奥 」的救赎德能变成尤其明显和有效。圣保禄说明了这点,他比照第一亚当的「不听命」与第二亚当基督的「听命」:「听命至死」25。
依照有关世界开始的证述,原罪发自人的意愿和良心,首先是「不听命」,也就是人的意愿相反天主的意愿。这始初的不听命出自於拒绝,至少是背向保存於创世者天主圣言内的真理。这圣言是「在起初就与天主同在」,就「是天主」,「世界藉着他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没有一样不是由他而造成的」26。圣也是永 的法律,也是规 世界,尤其是人的行为,每一律例的根源。所以,在受难前夕,当耶稣说到那些「不信从 的」人的罪时,语中充满悲伤,有若在创世奥 中隐晦地刻记着的原罪的回响。因为说话者不仅是人子,而且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因为一切都是在他内受造的……藉着他并为了他」27。依据这真理,我们可以明白起初奥 中的「不听命」,在某种意义下,可认为「没有信德」,「他们没有信从」,此在巴斯卦奥 中还要重复提到。
我们曾说过,它是拒绝,至少是背向保存於父圣言内的真理。拒绝在事实上就是「不听命」,也是由「撒谎之父」28而来的诱惑所致的犯罪行为。所以,人类罪恶的根原是撒谎,撒谎是指对在父圣言内所保存真理的断然拒绝,藉着圣言造物主的慈爱、全能得以表明:即「天地的创造者天主父」的全能和圣爱。
34 「天主之神」,依照圣经中对创世的描述,「在水面上运行」,29意指同一圣神「洞察天主的深奥事理」:洞察父及子在造物奥 中的深奥事理。他不仅是创世源出於他们相通的爱的直接证人,而且他本身就是这圣爱。他是爱,他本身也就是永 及非受造的恩典。在他内有赐给受造物的每一恩典的起始和泉源。我们从创世纪以还整个启示里找到的有关起始的见证,在这点上有其致性。创造意谓从虚无而产生实在:所以,创造就是赋予存在。假使可见的世界是为人而受造,那麽,世界是赐给人的。30同时,人在他自己的人性中接受了天主的「肖像和模样」的特殊恩典。这不仅意指机成人类天性特质的理性和自由,并且也是指从一开始人就有以人的本位与天主联系的资格,以「我」和「你」相称,同时也有建立盟约的资格,即在天主与人救恩性的通传中发生的。以天主的「肖像和模样」的背景来观察,「圣神的恩典」最终的意义是友谊的召唤,基此友谊,「天主的深奥事理」在某种方式下成为公开,并让人参予。梵二大公会议训导说:「由於他底无尽的爱,天主与人谈话视之如友,生活於他们之中,以便他能邀请并引导他们与自己建立友谊」。31
35 所以,圣神「洞察每一事物,甚至天主的深奥事理」,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人的隐 」。32因为这个理由,唯有他才能充分地「指证关於罪恶」,此罪恶发生於起始,并且是其他所有罪恶之根及人在世上犯罪之源,而此根源从未停止活动。真理之神知道由「撒谎之父」所诱发於人的意志中发生的原罪,「已受到审判」33。所以,圣神向世界揭发与这「审判」关连的罪恶,并且不停地引领它走向「正义」,这正义藉着基督:经由「听命至死」34的十字架而启示於人。
36 依照我们在圣经及传承里看到有关起始的见证,参照在创世纪书中最初的描述(亦是颇完整的描述),原罪应被了解为「不听命」,简单而直接地意谓对天主立下的禁令所作的侵犯35。就整个光景来看,显然地这不听命的最终根由应就人的整个实际将况来加以探讨。人-男人与女人-被召唤而存在,只是一个受造物。包括理性与自由的「天主肖像」说明人性主体-位格的伟大和尊严。但这人格主体也永远是一个受造物:由他的存在与本质来看,人隶属造物主。依照创世纪书中记载,「能知善恶的树」正是说明,并不断地提醒人有关受造物不能超越的「限度」。天主的禁令应作如是了解:造物主禁主男人与女人吃能知善恶之树的果子。圣经中描述的教唆文字,也就是说诱惑,是引诱侵犯这禁令,也就是说越出「限度」:「当你们吃了这果子,你们的眼睛就会开了,将如同天主一样知道善恶」36。
「不听命」正是指越出那限度,对受造物的人底意愿和自由而言,是不能超越的限度。因为天主造物主是他所创造的世界中伦理秩序的唯一而正确的根本。人不能自我决定什麽是善及什麽是恶,不能「如同天主一样知道善恶」。
在受造的世界中,天主当然保持有关决定善恶的优先和最高权能的依据,藉着生存的密切真理,这真理是圣言的反映,而圣言即是永生之子,与父同性同体。对人来说,依天主肖像而受造,圣神赐给他良心的恩典,为的是在此良心中,肖像能够忠实地反映出模式即天主的智慧和永 之律是人在世界中伦理秩序的根本。「不听命」依罪的原始幅度说,意指对上述根本的拒绝,由於人要求成为决定善恶的独立而唯一的根本。圣神「洞察天主的深奥事理」,同时对人来说,是良心之光及伦理秩序的根本,完全知道在人之起始奥 中刻划着罪的幅度。而圣神不停地「指证世界关於罪」的幅度,及其与加尔瓦略山上基督的十字架的关系。
37 依照起始的见证,天主在造物过程中启示自己是全能,是爱。同时他启示给人,有若造物主的「肖像和模样」,人受召唤分享真理和爱。这分享是指与天主结合的生命,天主是「永 的生命」37。但是,人在「撒谎之父」的诱惑下让自己与这分享分离。到什麽程度?当然不是纯精神体罪恶的程度,到撒殚之罪恶的程度38。人的心灵是不能够达到如此程度的39。在创世纪的描述中,「从起始就犯罪」39(或仍留於罪恶中),并且已经「受判断」40者的「邪气」,和人不听命的邪恶之间,容易看出其程度的差别。
然而,人的不听命始终是指背离天主,在某种意义下,人对自己封闭了自由。不听命也是指人对「撒谎之父」敞开自由-人的心智与意志的自由。这有意识的选择行为不仅是不听命,而且牵连到对动机的切实同意,这动机包容於罪恶的初次诱惑中,并在世人的整个历史过程中不停地翻出新花样:「因为天主知道当你们吃了这果子时,你们的眼睛就会开了,将如同天主一样,知道善恶」。
这里我们发现自己处於所谓「反圣言」,也就是说「反真理」的中枢所在。因为有关人的真理被扭曲:人是谁,以及什麽是他底生存和自由所不能超越的限度。「反真理」成为可能,因为同时存着有关天主是谁的真理的全盘曲解。在受造物的心目中,天主造物主被置於猜疑与控诉的状态中。因为在人类历史中初次出现邪恶的「猜疑特质」。他意图「曲解」善的本身,绝对的善,他在创世工程中正好是以善彰显出来,难以言语表达的方式赐予:充沛的恩宠,建设性的爱。谁能够完全地「指证有关罪恶」,或有关人原始不听命的动机,除圣神外别无他人,他是唯一的恩典,及一切恩典施予的泉源,他「洞察天主的深奥事理」,并且是父及子的圣爱?
38 因为,尽管创世的见证,以及与创世具来的救恩计划的见证,黑暗之神41是有能力指明天主就是他自己创造物的敌人,首先是人的仇敌好像是对人构成威胁和危险的来源。以此方法撒殚设法在人的灵魂播植敌对的种子,「从起始」天主就被视为是人的仇敌,而不是慈父。人被挑唆成为天主的敌手!
罪在其原始幅度上的分析指出,由於「撒谎之父」的影响,在人类历史的过程中,人不断地遭遇抗拒天主的压力,甚至达到怨恨他的程度:诚如圣奥斯定所指,「私爱自己达到对天主蔑视的程度」42。人应偏差地视天主为他的限制,而非他低自由和完善的泉源。在现时代里我们看到这点受到证实,当无神论的意识型态意图根除宗教,理由是宗教导致人的极端「偏离」,好像人接受天主的观念时,他将本属於人的,专属於人的都归之於天主!因此,在历史社会观的思想和行动的进展中,对天主的排斥已达到宣告他的「死亡」。其概念与表白均是荒谬之谈!但是,「天主已死」的意识型态对人更具威胁,如同梵二大公会议指出,当其分析「世俗事务的独立性」问题时,写道:「因为受造物而无造物主,势必等於虚无……一旦忘记了天主,受造物本身便无所适从」43。「天主已死」的观念轻易地在它的效果中证明,在「理论与应用」层面来看,它是「人已丧亡」的意识型态。
39 洞察天主的深奥事理的圣神,耶稣在晚餐厅所作的谈话中称其为护慰者。因为从起始圣神就被「呼求」44俾能「指证世界关於罪恶」。他是藉着基督十字架决定性地被呼求。关於罪的指证意谓宣示罪所包容的邪恶,也就等於揭发不义的隐 。如不探究天主的深奥事理,无法捕捉罪的邪恶全部悲惨现实。从一开始,罪的朦胧奥 呈现在世上,是与人的自由的造物主相背。罪呈现着受造物人的意愿行为违背天主的意旨,天主的救恩意旨;的确,罪的出现是与真理敌对,甚於现今已经明确地「被判断」的谎言:此谎言已将创造与救恩的爱,陷於控诉与不断猜疑的状态中。人迫随「撒谎之父」,置自己於与生命之父及真理之神敌对的立场。
所以,「有关罪的指证」不也就意味着揭示苦痛?揭示难以想像及难以形容的苦痛,是因为罪恶的缘故,创世纪以人像化的透视似乎要窥探「天主的深奥事理」,并在某种意义上,窥探不可言喻的天主圣叁的心境?教会从启示得到感悟,坚信并明认罪是对天主的冒犯。在父,圣言及圣神的不可探测的默契中,什麽能与这「冒犯」,及对圣神的排斥相匹比?圣神乃是爱和恩典。天主是必然而又最完善的实验的概念,因此天主自然没有从缺陷或伤害引发出的任何苦痛;但是在「天主的深奥事理」中保存着父爱,此爱面对人的罪过,在圣经语言中,这父爱反应极深,以致说:「我後悔造了他」45。「上主看到人在地上的罪恶重大……上主遂後悔在地上造了人……上主於是说:『我後悔造了他们』」46。但是,圣经更常对我们谈及一位父亲,他怜悯人,因而分担人的苦痛。总之,这难以探测及难以描述的慈父的「苦痛」,促使在耶稣基督内赎罪之爱的奇妙计划实现,以便藉虔诚的奥 ,在人的历史中,能启示爱比罪更强。「恩典」得胜!
在耶稣话中提到要「指证有关罪恶的圣神」,是父及子的爱,也是天主圣叁的恩典,同时也是赐给受造物每一神恩的永 泉源。正因在圣神内,我们以超性的方法能够想像到慈悲的人格化与实践化,遵循新旧约方向的教父及神学传统将慈悲归属於天主。就人来说,慈悲包括对邻人的不幸应有的悲伤和同情。就天主来说,怀爱的圣神以涌泉般的救世的爱来表明对人类罪恶的关切。救恩计划发自天主,在父与子的结合中,这计划以救赎恩典来充实人的历史。由於拒绝爱的缘故,罪导致人的「悲痛」,而这悲痛多多少少影响到整个受造的世界47,然而圣神以就的流露的爱进入人类与宇宙悲痛中,而此爱将救赎世界。在耶稣救赎者的唇舌上,因为在其人性中,天主的「悲痛」得以具体化,我人常听到的一个字显示了充满慈悲的永 之爱:即怜悯48。因此,在圣神方面,「关於罪的指证」屈伏於虚妄之下的受造物,尤其在人的良心深处,是表示藉着天主羔羊的牺牲,罪已被征服,天主羔羊成为听命的仆人,甚至「听命至死」,他由於决心为人的不听命作牺牲,完成了对人类的救赎。是这样,真理之神,护慰者,「指证罪恶」。
40 基督赎罪牺牲的价值由希伯书信作者的极具意义的话表明出来,作者忆及旧约时期以「牛羊之血」来洁净「肉欲」之後,加添说:「更何况是基督的血!他藉着永生之神,已把自己毫无瑕疵的奉献於天主,他的血岂不更能洁净我们的良心,除去死亡的行为,好去事奉生活的天主?」49。虽然我们明白还有其他可能的阐释,但是我们对圣神临在於基督的整个生命中的认知引领我们去看这段文字,有若邀请我们去体会圣神也临在於降生成人的圣言赎罪牺牲的祭献中。
我们先开始思考涉及这奉献的起首数字,然後,再分开来思考这奉献所完成的「良心的洁净」。因为,是藉着永生的圣神而奉献的祭献,由此而「引申」出「指证罪恶」的德能。他是耶稣基督在晚餐厅所作预许,在其复活之日将给宗徒们「带来」的同一圣神,当耶稣带着被钉的伤痕出现在宗徒们之前,他「赐给」他们「为赦免罪过」的圣神:「你们领受圣神罢!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被赦免」50。
我们知道「天主以圣神和德能祝圣了纳匝肋的耶稣」51,如同西满伯多禄在百夫长高乃利家里说的话。我们也从若望福音知道在巴斯卦奥 中他的「离去」。现在希伯来书中的话给我们说明基督如何「把自己毫无瑕 的奉献於天主」,并且如何「与永生的神」来完成这事。在人子的祭献中,圣神临在并采取主动,就如他在耶稣的受孕,在他来到世界,在他的隐居生活,以及在他的公开宣道中活动一样。依照希伯来书的述说,经由革责玛尼及加尔瓦略山完成他的「离去」道途中,此同一基督耶稣在他的人性中,完全敞开自己让圣神护慰者行动,而圣神使永 救恩的爱因苦难而源流不息。所以「就因他的虔敬而获得了俯允。虽然他是天主之子,却由所受的苦难,学习了服从」52。希伯来书以此写法指出在第一亚当的後代中,人性如何屈伏於罪恶之下,但在耶稣基督内,人性变成完全顺命於天主,并与天主结合,同时充满情爱以待他人。因此,在耶稣基督内,藉着十字架的苦难,一个新的人性重返被亚当因犯罪而背弃的爱中。这个新人性正确地说在恩典的原始涌泉内被发现:也就是在圣神内,他「洞察天主的深奥事理」,而他自己即是爱和恩典。
天主之子耶稣基督。以人的身份,在为他的苦难热切祈祷中,促使已经渗透入他人性深处的圣神,经由他为爱而牺牲死於十字架上的行动转变人性成为一个完善的祭献。他作这奉献的决定出自他自己。以唯一司祭身份而言,「他把自己毫无瑕疵的奉献於天主」53。就他的人性来说,他有资格成为这个祭献,因为,唯有他是「毫无瑕疵的」。可是,他「藉着永生之神」奉献这个祭献,就是说,圣神以特殊方法参予人子的这个纯然的自我给予的行动,为的是转变这个苦难成为赎罪的爱。
41 旧约在多次机遇中谈及「天降之火」燃烧人们呈献的祭品54。借喻比拟,我们也可以说圣神是「天降之火」在十字架奥迹深处工作。圣神发自父,导引子的祭献归向父,把祭献带入圣叁共融的超性实在中。假使罪导致悲痛,而今天主在被钉基督内的苦痛,藉着圣神,获得完全合符人道的解释。因此,此处有看似矛盾的爱的奥 :在基督身上,天主忍受被自己的受造者舍弃的苦痛:「他们不信从我!」;可是,同时从这悲痛的深处-间接地从「不信从」的罪过深处-圣神描绘出恩典的新尺度,即在创世之初已为人及万物而准备的恩典。在十字架奥迹深处,天主的爱在工作,爱把人找回再分享在天主自己内的生命。
是爱和恩典的圣神,以某种意义说,降临於在十字架上奉献的祭献中心。参照圣经传统,我们可以这样说:他用在圣叁共融中结合父与子的爱之火,烬化这个祭献。虽然十字架的祭献是属於基督本身的行为,但在这祭献中他也「领受」圣神。他以这种方式领受圣神,其後唯有他和天主父,能将圣神赐给宗徒们,教会及人类。唯有他从父那里「派遣」圣神55。唯有他在晚餐厅内出现於宗徒们之前,「向他们嘘口气」,并说:「你们领受圣神罢!你们若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被赦免」56,就如若翰洗者曾预告的:「他要以圣神和火给你们付洗」57。藉着耶稣所说的那些话,圣神因而被揭示,同时以圣爱的化身出现,在巴斯卦奥迹深处工作,他是基督十字架救恩力量的泉源,是新而永生的恩典。
关於圣神的真理在罗马礼仪书中找到每天的表明,在领圣体前,司祭宜读那些深具意义的字句:「主,耶稣基督,永生天主之子,,遵照圣父之旨意在圣神合作下,藉你的死亡使世界获得生命……」。并在成圣体经文第叁式,提及同样的救恩计划,司祭祈求天主,愿圣神「使我们成为为永 的祭品」。
42 我们已经说过,在巴斯卦奥迹的巅峰点,圣神明确地被揭示,并以新的方式出现。复活後的基督对宗徒们说:「你们领受圣神罢!」。因此,圣神被揭示,因为基督的话乃在证实他曾经在晚餐内告别讲词中所作的许诺和预言。基此证实,护慰者也以此新方式出现。事实上,从创世奥 开始及贯穿天主与人的旧盟约历史过程中,他已经在工作。他的行动因人子受派遣为默西亚得到充分证实,默西亚乃因圣神的德能来到。在耶稣的默西亚使命的巅峰时刻,圣神以其神性主体出现於巴斯卦奥迹中:就是他现今继续根植於十字架献中的救恩工作。当然,耶稣委托这工作给人类:给宗徒们及教会。然而,在这些人中及透过他们,圣神仍然是在人们精神及人类历史中,完成这工作的超性而主要的行为者:他是看不见的,同时也是处处都在的护慰者!圣神「如风吹拂,随意飘扬」58。
复活後的基督在「这周的第一天」说的话,特别强调护慰者圣神的临在,就是那位「指证世界关於罪恶,正义和审判」的。因为,只有在这关系上才能说明耶稣给宗徒们直接论及圣神的「恩典」的话。他说:「你们领受圣神罢!你们若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被赦免;你们若拘留谁的罪,谁的罪就被拘留」59。耶稣托付给宗徒们赦免罪过的权柄,於是他们能够传给教会内他们的继承者。但是这托付於人的权柄假定有并包括圣神的救恩行动在内。由於成为「心灵之光」60,也就是说良心之光,圣神「指证关於罪恶」,也就是说,他让人发现自己的邪恶,同时引导他趋向於善。基於圣神的种种恩典,他被呼求为「七恩者」,每一种人类的罪过,都可为天主的拯救德能所能及。事实上,就如圣文德所说,「由於圣神七恩,一切恶行遭毁灭,一切善事由是生」61。
因此,人心悔改是为罪的赦免不可或缺的要件,而人心悔改却由护慰者的感召而产生。没有真实的悔改,即内在的忏悔,以及没有诚实而坚决的定改,在耶稣的话中及新旧盟约的传统中,罪维持「不被赦免」的状态。因为,依照玛尔谷福音记载,耶稣在他的宣道使命开始时先说了这些话:「你们悔改,并信从福音罢!」62这劝告证实了「有关罪的指证」,而圣神藉着人子的宝血完成的赎罪,并以新方法承担了「有关罪的指证」的任务。因此,希伯来书信说这「宝血净化良心」63。所以,可以这样说,给圣神敞开人心灵深处之门,让圣神进入人的良心圣坛。
43 梵二大公会议,当其论及人的职责,尤其是有关人格的尊严时,谈到天主教有关良心的训导。尤其良心决定人格尊严。因为良心是「人的最隐密的核心和圣坛,在那里人单独与天主会晤,而天主的声音响彻於良心深处」。「在必要时,便告诉人心:这事应当执行,那事应当避免」。由造物主安置於人内心这行善及避恶的指挥能力,是人格主体的主要特徵。但是,同时「在良心深处,人发现法律的存在,这法律的来源并不是人,但人应服从它」64。所以,良心并不是决定何者为善,何者为恶的独立而独有的能力,毋宁说,在良心上铭刻服从的原则,针对客观标准而定,而客观标准建立并界限相称於良心对遵行和禁止的决定,遵行和禁止是人行为的基本所在,就如我们曾经思考过创世纪书中有关章节的提示65。在这意义上,良心才是「 密圣坛」,「天主的声音响彻」其中。良心是「天主的呼声」,即使人认识良心仅仅是伦理秩序的准则,这点谁也不会疑惑;即使对造物主没有任何直接的敬重。良心通常发现其基础与评价正因为有此认识。
在真理之神的感应下,福音中「有关罪的指证」能够在人身实现,除透过良心外,别无他途。良心若是正直,它能「遵循真理,解决私人及社会生活所掀起的道德问题」;於是,「私人及团体避开盲目的选择,而设法遵循道德行为的客观标准」66。
正直良心的效果首先是正确明辨善与恶,我们读牧职宪章里的话就知道:「各种杀人罪、堕胎、安乐死及恶意自杀等危害生命的恶行;损害肢体完整,虐待身体及心灵的酷刑,企图迫害人心等侵犯人格完整的恶行;非人的生活条件,任意拘留及放逐、奴役、娼淫,妇女及幼童买卖等贬抑人格尊严的恶行;将工人视作只是赚取利润的工具,而不以拥有自由及责任感的人相待等有侮辱人格的工作条件」;指名道出在我们的时代里频频发生并到处扩散的许多不同的罪恶之後,宪章附带说:「这一切及其他类似的种种都是可耻的罪孽,荼毒人性社会。这些罪孽固使受害者饱受创伤,但这罪孽的主使者玷污尤深。再者,它们极其违反造物主的光荣」67。
道出对人极不名誉的罪孽之名,并指出它们是对人类进步只有负面作用的反伦违常的邪恶之後,大公会议也描述这一切有若舞台,演出「整个人生,无论私人生活或团体生活,形成善与恶,光明与黑暗间戏剧性的战斗」68。一九八叁年的世界主教会议,在论及和好与忏悔时,更清楚地指出人类罪恶对个人及社会的重大影响。
44 在他受难的前夕,及在复活那天的晚上,耶稣在晚餐厅内说到圣神,他要为罪恶仍继续存在於人类历史中的事实作证,虽然罪恶已屈伏於救赎的德能之下。「指证世界关於罪恶」不会停止,罪有其名、名符其实,遍看罪的全部领域,即知其为事实。以指证世界关於罪恶,真理之神与人的良心呼声相接触。
循着这个途径我们到达举证罪的根原,这根原是在人的内在本性中去寻找,就如牧职宪章所描述:「诚然,现代世界所患的不平衡,是与根植於人心的基本不平衡,紧相连接。在人性内,存在着许多互相搏斗的因素。一方面,由於人是受造者,故体验到自身受多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又感觉到自身具有无穷的愿望,和走向更高级生活的使命。人既为众多欲念所吸引,故必须经常有所选择,有所放弃。甚至由於自身的柔弱无能及向恶成性,往往做出本心不愿做的事,又往往不做本心所愿做的事」70。这里,大公会议的文字是参照圣保禄的众所周知的名言71。
「关於罪恶的指证」伴着人良心的反省,导向揭露在人性内的罪的根原,并且也发现在历史过程中良心受到支配的途径。这样,我们发现上面已经详述过的原罪的事实。圣神「指证关於罪恶」与人的原始奥 有关,指出人是受造物,因此,无论在本体上和伦理上完全依恃造物主的事实。圣神同时也提醒我们有关人类本性承袭的罪过。但是圣神护慰者「指证关於罪恶」经常与基督的十字架相连接。基於这层关系,基督教义对於罪恶不采信任何「宿命论」的看法。大公会议训导:「人类整个历史充斥着反黑暗势力的强大斗争。依照基督的圣言,这斗争由世界肇建伊始,将延续至末日」72。「但基督亲临救赎并加强人类」73。因此,人单凭自己良心的呼声不足以自拔於罪恶陷阱,「人若想坚定於善,必须不断搏斗。同时,除非仰仗天主圣宠,努力奋斗,则不可能保持自身,完整无失」74。大公会议正确地认定罪恶是严重地影响人的个人及社会生活产生偏离失常的主因。同时,也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最终胜利的可能性。
45 「指证世界关於罪恶」的真理之神,与人的良心所作的毅力相联结,大公会议文献如此生动地论及此点。良心的毅力也决定悔改之道:唾弃罪恶,使能在人心中重建真理和爱心。我们都知道认识在自身上的恶行,有时需要极大的毅力。我们都知道,良心不仅要求和禁止,而且也依照良心深处的命令与禁令而作判断。良心也是忏悔之源:人内心悲痛,因为他曾犯了恶行。这悲痛难道不是有若圣经上以人像化的说法论及天主「造人的悔意」的遥远回声吗?这悲痛难道不是天主圣叁内心的「自责」的回响?并且基於永 的爱,这自责不是演变为十字架苦难,基督的听命至死吗?当真理之神充许人的良心分担这悲痛,则良心的悲伤尤见深邃,也更获救恩。於是,藉着妥善的痛悔行动,心灵的明确悔改得以完成:这是福音的「悔改」。
人心的毅力,或良心的毅力-悔改由其而出-是一反省过程,经此过程自责改变为救恩的爱,而此爱却能忍受悲痛。圣神就是这拯救能力的暗中赋予者:教会称他为「良心之光」,渗透而充满「心灵深处」75。在圣神内完成如是的悔改,人就能获得宽恕,罪的赦免。这一切有关悔改与宽恕的神妙动力证实了圣奥斯定所写关於人的奥 的真理,当他详述圣咏这句话时:「深渊召唤深渊」76。正是为了人以及其良心的这些「不可测量的深处」,圣子及圣神的使命才得以完成:由於基督在巴斯卦奥迹中的「离去」,圣神才「来临」:由於十字架的祭献,圣神来到每一个悔改与宽恕的具体个案中。因为在这祭献中,「基督的宝血……洁净你们的良心,除去死亡的行为,好去事奉生活的天主」77。因此,有关圣神是「另一位护慰者」的话延续不断地实现,这些话是在晚餐厅内对宗徒们说的,并间接地对每一个人说的:「你们认识他,因为他与你们同在,并在你们内」78。
比对前面所述,耶稣的另一些使人震惊和不安的话就比较容易明白。我们可以称之为「不得赦免」的话。福音书告诉我们有关「亵渎圣神」的特别罪过。试看叁部福音书中如何叙述:玛窦福音:「凡出言干犯人子的人,可得赦免;但出言干犯圣神的人,必不得赦免,无论在今世或来世」79。玛尔谷福音:「世人的一切罪恶,连所说的所何亵渎了圣神,绝对得不到赦免,而是永久罪恶的犯人」80。路加福音:「凡出言干犯人子的人,尚可获得赦免;但是,亵渎圣神的人,决不能获得赦免」81。
为什麽亵渎圣神不得赦免?应该如何了解这亵渎的意义?圣多玛斯答覆这罪的问题说,「罪之不得赦免,应由其本质观之,盖因其排除罪之获赦应具备的因素」82
依照如此详介,「亵渎」并非仅指以言语干犯圣神;毋宁说,它是指拒绝接受天主藉圣神配合十字架的德能而赐予人的救恩。人若拒绝「有关罪恶的指证」;这指证由圣神而发,并有拯救能力,人也就拒绝护慰者的「来到」,而圣神的「来到」却是在巴斯卦奥迹内,与基督宝血的赎罪能力相结合中实现:他是「良心,除去死亡行为」的宝血。
我们都知道这洁净的效果就是罪的赦免。所以,谁若拒绝圣神与宝血,谁就停留在「死亡的行为」中,停留在罪恶中。对圣神的亵渎正是指彻底拒绝接受罪的赦免,而圣神是从内心赐与这赦免者,同时他也拒绝带给良心真正悔改所必要的一切。假使耶稣说对圣神的亵渎,在今世或来世,不得赦免,因为这「不赦免」与它底要因「不悔悟」相连结,换句话说,彻底拒绝接受悔改。意指拒绝接近赎罪的根原,然而,在救恩工程中赎罪之门「永远」保持开敞,而圣神的使命却是在救恩工程内达成。圣神具有从这些赎罪根原取得的直接德能:「他藉领受属於我的一切」,耶稣如是说。以此方式,圣神在人的灵魂内带基督完成的赎罪工作的完满性,并分施其果实。因此,亵渎圣神是这样的人犯下的罪行,其人宣称有坚持在恶行中的「权利」,总之在任何罪恶中的权利,於是,其人也就拒绝赎罪。人若把自己关闭於罪恶中,悔改便成为不可能,结果,人视罪恶的赦免对其生命来说是不重要或微不足道。这是精神毁丧的状态,因为亵渎圣神并不允许人由自建的牢笼中脱困,亦无从接近良心洁净和罪恶赦免的神恩泉源。
47 真理之神为「关於罪恶的指证」的救恩工作所采取的行动,遭遇到人内在的抵制境况,是良心的冥顽不灵,基於自由选择的理由所固定的心灵状态。圣经上通常称这种状态为「心硬」83。在我们的时代里,心灵持有这种态度,也反映出对罪恶感的失落,为此完座劝谕「和好与忏悔」以数页篇幅专论此点84。教宗庇护十二世曾经宣称「本世纪的罪是罪恶感的失落」85,罪恶感的失落与「天主观念的失落」异曲同工,在上述劝谕中我们读到:「事实上,天主是人的本原与极终,人在自身携带着神恩的种子。因此,天主的实体启示并照亮人的奥 。假使没有冒犯天主的感觉,体认罪恶的真实感的话,那麽要想侵犯人及人性价值的罪恶感生根,简直是缘木求鱼了」86。
因此,教会不断地恳求天主赐予恩宠,俾使人的良心正直不致失落,对善恶的健全反应不致迟钝。良心的正直和反应与真理之神的内在行动深切地相连结。圣保禄的劝告在这事上更见有说服力:「不要熄灭神恩」;「不要令圣神忧郁」87。总而言之,教会以极大的热情不断地恳求,俾使福音所谓「亵渎圣神」的罪恶在世上不致增加。更好说,她祈祷,俾使它在人的灵魂内,以及社会的形态及结构中减退,而留下馀地让良心敞开接受圣神的拯救行动。教会祈祷俾使冒犯圣神的危险罪行让路给接纳护慰者的使命的妥善准备,当他来到「指证世界关於罪恶、正义和审判」时。
48 在他的告别讲词中,耶稣贯连这叁方面的「指证」作为护慰者使命的因素:罪恶、正义和审判。它们标示出虔敬奥 的界限,在人类历史中与罪恶对敌,与不义的奥 相抗衡88。诚如圣奥斯定所说,一方面,「爱自己达到轻慢天主的程度」,另一方面,「爱天主能做到轻视自己的程度」89。教会不断地扬声祷告并提供服务,俾使在人类大家庭中社会的历史和良心的历程不致降落到罪恶的低洼,抛弃天主的诫命「达到悔慢天主的程度」,却能提升至爱,在爱中赋予生命的圣神得以显扬。
凡让自己信服圣神「关於罪恶的指证」的人,也必能让自己信服「有关正义与审判」。真理之神帮助人们,人的良心,认识关於罪恶的真相,同时,也让人们知道有关正义在耶稣基督内进入人类历史的真理。这样凡信服「有关罪恶的指证」,并且经由护慰者的行动而悔改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已被带离「审判」的行列:基此「审判」,「这世界的首领已被判断」90。在其神性与人性奥 深处,悔改意指打破每一枷锁,藉着枷锁罪恶将人捆绑於整个不义的奥 中。所以,凡是悔改的人,圣神带领他们离开「审判」的行列,并引领他们进入在基督耶稣内的正义,正义在他内,因为他从父那里领受了它91,是天主圣叁圣德的辉映。这是福和赎罪的正义,山上圣训和十字架的正义,藉着羔羊的宝血,正义产生洁净良心的效果。是父赐给子,以及赐给在真理和爱中与子相结合者的正义。
在这正义中,「指证世界关於罪恶」的圣神-父及子之神启示自己,并使自己以永生之神而临在於人心中。
第二部份 附注
1 若十六7-8
2 若十六7
3 若十六8-11
4 参若叁17;十二47
5 参弗六12
6 牧职宪章2
7 参同上,10、13、27、37、63、73、79、80
8 宗二4
9 参圣依肋乃:「反异端人」叁17、2
10 宗一4、5、8
11 宗二22-24
12 参宗叁14-15;四10、27-28;七52;十39;十二28-29;等等
13 参若叁17;十二47
14 宗二36
15 宗二37-38
16 参谷一15
17 若二十22
18 参若十六9
19 欧十四14(拉丁普通本);参格前十五55
20 若格前二10
21 参得後二7
22 参第前叁16
23 参「和好与忏悔」劝谕
24 参创一-叁章
25 参罗五19;斐二8
26 参若一1、2、3、10
27 参哥一15-18
28 参若八44
29 参创一2
30 参创一26、28、29
31 启示宪章2
32 参格前二10-11
33 参若十六11
34 参斐二8
35 参创二16-17
36 创叁5
37 参创叁22有关「生命之树」;也参若叁36;四14;五24;六40、47;十28;十二50;十四6;宗十叁48;罗六23;迦六8;弟前一16;铎一2;叁7;伯前叁22;若一,一2;二25;五11、13;默二7
38 参圣多玛斯「神学大全」一之二,80题一节之叁
39 若一,叁8
40 若十六11
41 参弗六12;路廿二53
42 论天主之城十四28
43 牧职宪章36
44 希脑文动词ΠαραΝαλεΤV指呼求,或呼叫
45 参创六7
46 创六5-7
47 参罗八20-22
48 参玛十五32;谷八2
49 希九13-14
50 若廿22-23
51 宗十38
52 希五7-8
53 希九14
54 参肋九24;列上十八38;编下七1
55 参若十五26
56 若廿22-23
57 玛叁11
58 参若叁8
59 若廿22-23
60 参续祷词伏求圣神降临
61 圣文德「论圣神七恩」
62 谷一15
63 参希九14
64 参牧职宪章16
65 参创二9、11
66 牧职宪章16
67 同上,27
68 同上,13
69 参宗座劝谕「和好与忏悔」宗座公报77(一九八五)二一叁页
70 牧职宪章10
71 参罗七14-15,19
72 牧职宪章37
73 同上,13
74 同上,37
75 参圣神降临续祷词:充满内心
76 参圣奥斯定,释圣咏四一首13
深渊是什麽?深渊提示什麽?假使深渊意指深处,难道我们没有想到,也许人心就是一个深渊?然而,有什麽比这个深渊更深沉呢?人能言善道,由四肢的动作被看到,由会谈被听到;但人的思想能被窥透吗?人的心能被看出吗?
77 参希九14
78 若十四17
79 玛十二31-32
80 谷叁28-29 80
81 路十二10
82 圣多玛斯「神学大全」二之二,14题叁节
参圣奥斯定书信185
圣文德「路加福音释注」十四章15-16
83 参咏八十一13;耶七24;谷叁5
84 宗座劝谕「和好与忏悔」
85 教宗庇护十二世,向在波斯顿召开全美国教理大会的广播词(一九四六年十月廿六日)
86 宗座劝谕「和好与忏悔」
87 得前五19;弗四30
88 宗座劝谕「和好与忏悔」
89 参圣奥斯定论天主之城十四28
90 参若十六11
91 参若十六15

|